塑料

搜索文档
上纬新材:上市以来零增持、零回购!研发强度排名行业倒数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0:29
控制权变更与停牌 - 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 公告未透露重大事项细节,为公司后续走向增添不确定性 [2] 主营业务与行业应用 - 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循环经济材料 [2] - 产品主要应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 [2] - 节能环保领域应用包括电子电气、新能源、半导体、轨道交通、电力、石化、冶金及建筑工程等行业 [2] - 新能源领域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和汽车轻量化材料 [2]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0年9月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逾5.5倍,最高达20.49元/股 [3] - 上市首日即为历史高点,最新收盘价7.78元/股,较历史高点回撤61.48% [3] - 年内日均换手率0.59%,位列塑料行业倒数第一 [3]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研发投入0.3亿元,连续三年小幅下降 [6] - 2024年研发强度2.03%,在塑料行业排名倒数第五 [6] -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场对其成长性缺乏信心 [6]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上市以来现金分红率19.56%,在塑料行业排名倒数第9位 [7] - 上市以来增持、回购公告次数为零 [7] - 累计发布12条减持公告,减持主体主要为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7]
【图】2025年1-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数据分析
产业调研网· 2025-07-02 03: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数据分析 - 2025年5月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达70.1万吨,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一年同期高27.4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国高4.6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1190万吨的5.9% [1] - 2025年1-5月初级形态的塑料累计产量达355.5万吨,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一年同期高9.4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国低3.6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5809.8万吨的6.1% [1] 行业统计标准说明 - 初级形态的塑料在2004年及以前名称为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3] - 自2011年起,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3] 相关行业研究资源 - 提供石油化工行业最新动态、石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化工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等研究内容 [3] - 包含塑料现状及发展前景、橡胶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细分领域研究资源 [3]
6-8月PE供应先降后升 预计期末库存缓慢去化
搜狐财经· 2025-07-01 04:54
6-8月PE供应趋势 - 6-7月中国PE市场供需两弱 期末库存倾向中性预期 [1] - 8月国内PE检修减少叠加新产能释放 供应显著增加 但季节性需求回升或支撑库存维持中性 [1] 6月PE供应量分析 - 6月中国PE供应量(国产+进口+再生)380万吨 环比下降4.46% [2] - 国内装置检修规模超重启 国产量环比续降2.22% [2] - LDPE产量占比下滑 因齐鲁石化、燕山石化、万华化学高压装置停车检修 [2] - LLDPE产量占比下滑2个百分点 HDPE产量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 因全密度装置转产HDPE及LLDPE装置检修 [2] 进口与再生PE供应 - 6月PE进口量环比下降2.64% 因中美贸易缓和期临近尾声及内外盘套利空间关闭 [2] - 7-8月PE进口量预计维持偏低水平 受地缘政治及国内需求预期影响 [2] - 6-7月再生PE月度供应量处于13-16万吨低位 因价差低位震荡及季节性需求淡季 [2] - 8月再生PE供应量预计随下游需求提升而走高 [2] 塑料制品产量与出口 - 5月中国塑料制品产量642.5万吨 同比减少1.8% [6] - 1-5月塑料制品累计产量3165.0万吨 同比增长5.4% [6] - 5月中国PE购物袋类制品出口11.37万吨 同比增长4.12% [6] - 1-5月PE购物袋类制品累计出口54.25万吨 同比增长6.02% [6] 下半年市场动态 - 6月中下旬油制PE部分品种利润转负 需关注7月供应变量 [6] - 政策面对再生塑料需求的引导作用需重点关注 [2]
ICIS:美国急需调整PVC产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02:26
全球PVC市场供需失衡 - 全球PVC市场面临显著供应过剩局面 受供应增加 需求疲软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 [2] - 供应强劲与需求走弱导致供需失衡 压制PVC价格 美国PVC生产商利润率降至不可持续低位 [2] - 产能合理化调整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关键 美国作为PVC出口大国需重点调整 [2] 反倾销措施对贸易流向的影响 - 国际反倾销税重塑PVC贸易流向 多国针对美国PVC采取保护措施 [3] - 欧洲与英国反倾销税有效遏制美国PVC出口 巴西进口关税从8.2%飙升至43.7% 印度关税达15%至50% [3] - 墨西哥反倾销调查结果至关重要 若认定倾销将严重影响美国出口 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PVC出口国 [3] - 反倾销税导致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出口下降 对拉美 中东及非洲出口增加 [3] 生产成本与行业盈利状况 - 欧盟和亚洲一体化PVC生产商总成本比美国高20%至30% 主要因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差异 [4] - 全球PVC现货价格低于许多企业生产成本 全产业链整体盈利不可持续 [4] - 红海航运中断带来短暂货运套利机会 但近两年PVC价格持续低位且无改善迹象 [4] 供应端调整与行业策略 - 全球PVC供应远超需求 东亚 中东和南亚扩产加剧产能过剩 需求增长预期不支持扩张 [5] - 美国PVC行业需重新思考策略 缺乏专业全球销售团队 过度依赖贸易商导致定价控制权弱化 [5] - 美国2024年本土PVC需求增长8% 但市场规模不足以消化现有产能 需调整出口策略 [5]
中仑新材(301565):立足膜材技术优势,多赛道布局打造新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6-29 07: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26.2元,目标价格34.6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BOPA薄膜领先企业,对膜产品深耕多年,后续有望快速拓展至其他领域 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4、3.96和6亿元 给予26年35倍PE估值,目标价34.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战略布局:打造高端材料创新企业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秉持“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战略,依托“产、学、研、用”打造“高精尖”材料产业链矩阵,拓展高端新兴市场领域,丰富产品矩阵,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12] - 公司构建“聚酰胺6 - 功能性BOPA薄膜”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掌握多种双向拉伸技术,是全球BOPA薄膜龙头,通过基地建设和产能扩张提升市场份额 [13]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清金间接控制公司大部分表决权,其深耕新材料行业30余年,公司主要利润贡献主体为长塑实业及中仑塑业 [14] - 公司设立初从事薄膜级聚酰胺6业务,2019年收购长塑实业后营收扩张、归母净利扭亏 [17] - 公司在研项目丰富,2021 - 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逐年增长 [21] BOPA薄膜:需求景气向上,公司乘风扩产 - BOPA薄膜性能优异、工艺不断革新,全球和中国市场需求增速较快,但在塑料薄膜市场占比低,食品、日化是主要应用领域 [23][27] - 公司是行业龙头,生产工艺经验丰富,拥有领先产能和设备,全球和国内市占率高,面临的海外老旧产能退出趋势带来市场机会 [27][32][33] - 公司功能性BOPA薄膜分通用型和新型,新型薄膜应用于新兴领域,PHA锂电膜实现国产替代,固态电池BOPA薄膜需求有望增长 [36][38][39] - 公司功能性BOPA薄膜业务23年趋于平稳,新型薄膜规模提升,毛利率有提升空间,前五大客户分散 [44] - 公司工艺技术领先,掌握多项专利;设备订购前瞻性强,产线可按计划投产;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PA6和功能母料自产 [49][50][51] - 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BOPA薄膜营收规模大、单价24年反超、毛利率高 [54] 超薄型BOPP膜材:依托底层技术,拓展高附加值领域 - 公司规划的超薄型电子膜材料预计2025年内投产,一期新增电工级BOPP薄膜年产能4800吨,可用于薄膜电容器及复合集流体领域 [61] - BOPP电容膜是薄膜电容器核心基膜,行业壁垒高,新能源领域是发展核心驱动,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快,高性能电容器薄膜有供需缺口 [62][66][70] - 公司布局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基膜研发,相关进展处于小试阶段,复合集流体市场空间大 [72] 政策推动市场,BOPLA薄膜助力企业ESG - BOPLA薄膜与BOPA薄膜性质差异大,应用领域不同,不构成竞争关系,BOPLA薄膜具有减碳优势,适用于快递胶带和一次性用品包装行业 [78][81][83] - 厦门长塑是国内首家量产BOPLA薄膜的企业,产品应用领域广,原材料国产替代正在进行,2024年营收增长迅速,毛利率优于BOPA薄膜 [85][86] 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利润贡献可期 - 公司国内和海外膜材生产基地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全部达产后总产能将提升至21.5万吨/年,增强综合竞争力 [8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BOPA薄膜营收规模分别为22.1、33.7、38.3亿元,BOPLA薄膜收入分别为80、200、250百万元,PA6收入分别为5.3、6.1、6亿元,BOPP膜业务26、27年开始放量 [89][90][93]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收规模分别为28、42.7、4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4亿元、6亿元,给予26年35xPE,目标价格34.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3]
【图】2025年5月江西省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统计分析
产业调研网· 2025-06-29 01:44
江西省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分析 - 2025年5月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达5.9万吨,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低8.1个百分点,增速放缓 [1] - 2025年5月江西省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增速较同期全国低1.1个百分点,约占全国总产量1190万吨的0.5% [1] - 2025年1-5月江西省初级形态的塑料累计产量达28.0万吨,同比增长18.0%,增速较上一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 [1] - 2025年1-5月江西省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增速较同期全国高7.9个百分点,约占全国总产量5809.8万吨的0.5% [1] 行业统计标准说明 - 初级形态的塑料在2004年及以前名称为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3] - 自2011年起,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3]
打造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塑料交易市场!南通季铭国际塑料城开业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22
项目概况 - 季铭国际塑料城是海安商贸物流园区首个实现"期货交割"向"现货交易"拓展的实体型项目,属于园区"四大板块"中"大市场"板块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3] - 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94亩,已吸引100多家优质贸易企业入驻 [3] - 项目定位为集交易展示、仓储配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填补区域产业链空白并带动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3] - 目标打造华东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塑料交易市场,成为海安物流枢纽经济区的重要产业板块 [3] 战略意义 - 该项目是海安市首个实体化大宗生产原料现货市场,将有效降低当地新材料、化纤等重点产业原料成本 [3] - 项目将促进"期货+现货""贸易+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升级 [4] - 通过智慧物流、循环经济等先进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塑料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6] 区位优势 - 海安商贸物流园是江苏唯一的省级专业性物流园区,正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3] - 园区已布局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等六大功能平台,建设六大物资集散中心 [3] - 项目选址得益于海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一流的营商环境 [6] 发展规划 - 未来将聚焦海安及周边地区产业需求,强化运营管理并创新服务模式 [4] - 计划加快智慧物流、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4] - 目标成为苏中乃至华东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塑料交易市场 [4] 运营理念 - 秉持"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 [6] - 引入智慧物流等先进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6] - 致力于做规范市场的引领者和产业合作的推动者 [4]
下半年PE市场展望
期货日报· 2025-06-28 03:05
供应端分析 - 2025年是PE产能扩张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此轮产能扩张周期的最后一年,上半年压力较小但下半年将面临吉林石化、裕龙石化、湛江巴斯夫等多套新装置投产压力,预计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年 [1] - 2025年PE扩能计划显示多家企业将新增产能,包括内蒙古宝丰、烟台万华、惠州埃克森美孚等,新增产能类型涵盖FDPE、LDPE、LLDPE、HDPE等,投产时间从1月延续至年底 [2] - PE开工率二季度降至80%附近但随着检修季结束下半年有望提升至90%附近,叠加产能基数增加,PE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3] 需求端分析 - PE下游需求中农膜占比较高且淡旺季特征明显,下半年棚膜需求有望率先启动,年底地膜需求也有望启动,下半年PE需求有望明显好于上半年 [4] - 可根据PE淡旺季特征关注PE与PP等相关品种的套利机会 [4] 成本端分析 - 今年PE利润情况明显改善,煤制PE利润一度达到2000元/吨近期回落至1500元/吨附近,油制PE基本扭亏为盈 [5] - 目前PE处于近五年利润最好状态但考虑到产能扩张压力较大,后期供应压力兑现后利润存在压缩空间 [5] 进出口分析 - 目前PE每月进口量约120万吨,出口量5-10万吨,净进口状态 [8] - 随着新装置投产国内供应将逐渐过剩,PE进出口格局或逐渐改变,有望像PP一样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8] 行情展望 - 上半年PE价格重心整体下移表现欠佳,下半年将面临较大供应压力 [9] - 下半年PE需求旺季特征更明显,可关注PE与PP的套利机会 [9]
兴证策略:指数新高后,当前各行业股价分布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23
上证指数突破年内新高 - 上证指数突破2025年3月18日创下的年内新高 并接近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 [1] - 指数新高背后各行业分化明显 [1] 一级行业表现对比 - 对比2025年3月18日收盘价 银行 农牧 美护 军工 化工 交运 石化中超2025年3月18日水平占比居前 [1] - 钢铁 电子 家电 通信 计算机 电力设备中超2025年3月18日水平占比靠后 [1] - 对比2024年10月8日收盘价 银行 零售 美护 机械 军工 汽车中个股收盘价超2024年10月8日水平占比居前 [1] - 钢铁 非银 煤炭 医药 地产中个股收盘价超2024年10月8日水平占比靠后 [1] 二级行业表现对比 - 对比2025年3月18日收盘价 金融(银行 保险 多元金融) 军工(航海装备 地面兵装) 农牧(动物保健 农化制品 种植业 饲料) 贵金属 个护用品 化学制药中超2025年3月18日水平占比居前 [4] - 家电(厨电 照明设备 白电) 电力设备(电机 光伏) TMT(电视广播 通信服务 消费电子 半导体 光学光电子) 普钢 机械(工程机械 自动化设备)中超2025年3月18日水平占比靠后 [4] - 对比2024年10月8日收盘价 银行 摩托车 军工(地面兵装 航天装备) 化工(塑料 非金属材料) 新消费(文娱用品 个护用品 零售 饰品)中个股收盘价超2024年10月8日水平占比居前 [4] - 传统消费(白酒 酒店餐饮 白电 厨电) 医药(中药 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 医药商业) 非银(证券 保险) 光伏设备 钢铁 煤炭开采中个股收盘价超2024年10月8日水平占比靠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