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搜索文档
墙倒众人推?多国狂抛美债,中方又减257亿,特朗普硬气不起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21 11:54
美债持仓总量与估值变动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总额达9.1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但7月美债价格普遍回落导致债券市值缩水 持仓变化部分源于估值浮动而非实际资金流入 [1][5] - 9.16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并非各国争相买进结果 而是价格起落带来的账面繁荣 [5] 主要国家美债持仓分化态势 - 日本7月增持38亿美元美债 总持仓达1.15万亿美元 保持美国最忠实债主地位 [9] - 英国单月猛买413亿美元 持仓推至8993亿美元历史高点 主要源于伦敦金融中枢的套利行为而非政治同盟 [12] - 中国7月减持257亿美元 连续数月呈现减持趋势 同时黄金储备增至7402万盎司 [12][14] - 加拿大大幅减持571亿美元 美债持仓创阶段性新低 印度也连续两个月减持 [1][17] 美元信用体系与去美元化进程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从2000年70%以上降至57.7% 下降趋势不可逆 [19] - 金砖国家整体倾向去美元化 欧盟通过INSTEX系统、中国与欧洲央行续签5400亿元本币互换协议 打破对美元支付体系依赖 [17][19] - 特朗普执政时期金融制裁政策使美元成为政治武器 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案例引发对美元安全性质疑 [21] 美债吸引力结构性转变 - 私营资本减仓短期国债转而观望 官方机构选择性加仓长期债券 反映投资者对利率走势和财政稳定性分歧加大 [5][7] - 美债吸引力从全球最稳转变为全球最贵 在高利率和高赤字背景下各国计算自身利益 [7] - 美国联邦债务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 大而美法案让未来十年财政赤字再添3.3万亿美元 [15] 地缘政治与资产配置战略 - 中国减持美债是系统性降低对单一美元资产依赖的战略转身 涵盖规避财政风险、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保障资产安全三重考量 [14][15][17] - 特朗普重返政坛可能带来关税回潮和制造业回流政策 进一步放大不确定性 [21] - 全球资本重新排列预示国际金融格局重构 多极货币体系逐渐成形 [24][26]
减持美债,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9-21 09:51
据智通财经报道,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 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中国7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307亿美元,为 今年第四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创下2009年来新低。 曾几何时,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1.3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时间是2013年的11月。12 年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了将近6000亿美元,快要接近最高时的一半水平。相反,眼下的第 一、第二大债权国日本和英国,都在增持。为什么增持,应当不全是市场因素,而是日本和英国都是美 国的跟随,尤其面对特朗普的强势,日本和英国有被动增持迹象。 不管日本和英国是主动增持还是被动增持,都与中国无关,中国需要关心的,是减持美债的优劣好坏。 如果减持美债的好处多,自然不需要看别人怎么做。反过来,如果减持美债坏处多,就需要细细分析 了。 很显然,减持美债对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好处远大于坏处,甚至是有益无害。首先,美国政府债务持 续攀升,已让美债的安全性越来越差。投资者也好,其他国家也罢,购买美债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美债 的安全性。毕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 ...
美国慌了!中国手里的美债规模跌到7307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21 09:20
这边减美债,那边中国央行在买黄金。到2025年8月末,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就算金价高也没停。这一减一增,明显是在调整手里的资 产,不想只靠美元,让资产更安全稳当。 从2022年起,中国减持美债就没断过。2022年减了1732亿,2023年减508亿,2024年又减573亿。2025年更明显,7月单月就减了257亿,中间偶尔 增持点,总体还是卖得多。 再看另外两个持有美债多的主儿,日本和英国跟中国不一样。日本7月还买了38亿美债,持仓11514亿;英国更猛,买了413亿,持仓8993亿。显 然大家对美债的风险和收益看法差得远。 为啥要减?专家说得挺实在。美国关税政策让市场慌了神,财政状况也不被看好,美债里的长期债好多人都在抛。而且之前那些政策让美元信用 打了折,持有美债的吸引力自然降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在减,其他外国投资者却在买美债。7月外国持有的美债总额还创了新高,到9.159万亿美元。这看着矛盾,其实是大家对美债 的判断不一样,毕竟现在全球经济也不确定。 现在美国欠的钱都37万亿美元了,每年光还利息就超1万亿美元。好多地方的央行都在改自己的储备策略,全球买黄金的势头也猛,连续三年官 方黄金储备超10 ...
公募债基变革,市场的两大关切
华西证券· 2025-09-21 08:33
政策调整概述 - 2025年8月财政部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3%增值税[1][11] - 证监会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用规定,对7日内、7-30日、30日至6个月赎回分别征收不低于1.5%、1.0%、0.5%惩罚性费率[1] 债基市场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债券型基金总规模11.15万亿元,个人投资者占比17%(1.88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81%(8.99万亿元)[2] - 银行理财持有公募债基规模1.38万亿元(占理财总资产4.2%),其中中长债基约4000亿元、短债基约4000亿元[3] - 保险资金持有公募债基约9000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的2.4%)[4] - 银行持有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规模约8万亿元(占有价证券及投资规模102.4万亿元的7.5%)[5] 赎回费新规潜在影响 - 银行自营若赎回10-20%债基持仓,可能导致万亿元级别负债流失[8] - 参考历史案例:2022年Q4债基规模下降1.18万亿元致10年国债利率上行35bp;2024年10月规模降7000亿元致利率反弹21bp[9] - 若当前发生类似赎回,10年国债利率可能从1.75%中性点位升至1.90-1.95%[10] 税收政策分析 - 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资本利得增值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免征、资本利得所得税免征[12] - 核心实际优势为资本利得增值税免征,其他资管产品需按3%缴纳资本利得增值税[13] - 基金分红免税是企业投资公募的核心优势,取消需同步调整股基政策且可能引发双重征税问题[13][14] 机构行为预测 - 银行理财可能将债基从流动性管理转向收益增厚工具,持有规模或维持在4%以上[6][7] - 保险自营资金稳定,但三方委外资金可能因赎回费调整而流出[7] - 银行自营受考核压力及市场波动影响,赎回动机已存在[8]
257亿美元美债被抛出,特朗普突然收到一封信,美议员公开威胁:必须没收中航着陆权
搜狐财经· 2025-09-21 05:00
中国减持美债 - 中国单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债 持有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 创2018年12月以来新低 [1] - 中国持有美债总量累计减少约5000亿美元 反映外汇储备优化配置和对美国偿债能力的审慎评估 [1] 美国债务状况与市场反应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 债务利息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攀升 [3]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心理关口 削弱美债作为传统安全资产的吸引力 [3] - 穆迪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加剧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忧虑 [3] 中国外汇储备战略调整 - 自2018年起有序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持续增持黄金等避险资产 [3] - 通过渐进式减持策略构建更具弹性的储备组合 既分散风险又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3] 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控制全球约60%稀土产量和90%以上精炼产能 具有近乎垄断的产业优势 [5] - 稀土在国防军工和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成为中美博弈重要筹码 [5] 中美航空与贸易关系 - 中国航空公司运营15%国际航线 美国威胁取消着陆权将重创中美航空合作 [7] - 美国航企可能面临每年数十亿美元营收损失 并扰乱全球航空运输体系 [7] - 单边胁迫策略反映零和思维局限性 在全球产业链交融背景下难以奏效 [7]
复盘美联储降息周期,比特币、股市、黄金将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9-21 04:17
为什么大家都在等待这个靴子落地?因为历史告诉我们,美联储走进降息通道后,各类资产往往会迎来一轮起飞行情。 那么这次降息,比特币会走向何方?股市、黄金又会如何表现?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先休息,等美联储决议后再操作",这几天,投资社群中不乏观望的情绪。 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凌晨 2 点,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自去年 9 月降息以来,这已经是第 5 次议息会议了。市场预期会再降 25 个基点,从目前的 4.5% 降到 4.25%。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等待降息周期的开始。现在,我们已经走在降息的半路上。 复盘美联储过去 30 年的降息周期,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寻找答案。 我们正站在哪种降息周期的起点? 历史上,美联储降息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有时候,降息是经济的强心针,市场应声大涨;但有时候降息反而是暴风雨的前奏,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即将到来,资产价格不一定应声上涨。 1995 年,预防式降息。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经济增长稳健,但有过热迹象。于是他选择"预防性降息",从 6%降到 5.25%,总共只降了 75 个基 点。 结果呢?美股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最辉 ...
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中的美债地位及其冲击评估|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0 09:54
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特聘教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 融学教授 巴曙松 ,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张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 员、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座副教授 庞溟 本文以 2025年4月美债抛售作为切入口,定量评估美债抛售与利率上升的 传导机制,评估美国中长期债务压力,分析美债"负贝塔"属性失效的结构 性原因。梳理美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地位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支撑,系统评 估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中的美债地位,探讨外国官方减持美债和美元储备 地位下降的中长期影响,寻找全球安全资产的替代品,为摆脱美元陷阱和 加速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建议。 评估美债抛售的短期冲击与美国中长期债务压力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 "美元环流机制"实现债务自循环,经常项目输出美元,资本项目通过美债回流,但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直接破坏这一机 制、引发市场担忧。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国国债遭受抛压,以10年期美债利率为例,2025年4月7日至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最低3.86%最高飙升至 4.588%,后期逐渐回落企稳。 根据资金流向数据来估算, 2025年4月中上旬发生的对美债的集中抛售达到400亿美元量 ...
【固收】积跬步至千里:中资美元债入门笔记——中资美元债研究笔记之一(张旭/秦方好)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0 00:06
中资美元债定义与发行方式 - 中资美元债指中国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向境外举借的以美元计价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债券 [3] - 发行方式包括公开发行(SEC)与非公开发行(监管依据为Reg S和144A规则) [3] - 发行架构分为直接发行、间接发行(含担保发行、备用信用证、贷款打包、维好协议和安慰函)及红筹架构发行 [3] 投资渠道与定价机制 - 境内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的三大渠道:合格境内投资者资格(QDII/QDLP/QDLE)、跨境投资金融产品(TRS/结构性存款)、债券通"南向通"(当前最主流路径) [4] - 定价基准为美国国债 受美国经济基本面与美联储政策影响 [4] - 当前美国经济呈现增长韧性、通胀压力回升及就业市场疲软的复杂格局 美联储陷入控通胀与保就业的两难境地 [4] - 信用利差包含发行人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汇率风险溢价及其他风险溢价 [4] 市场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8月末 存量中资美元债规模达7587.21亿美元(不含政府债及政金债) [5] - 金融美元债规模3891.26亿美元 占比51.29% 居首位 [5] - 产业美元债规模1747.6亿美元 占比23.03% [5] - 地产美元债规模1345.63亿美元 占比17.74% [5] - 城投美元债规模602.71亿美元 占比7.94% [5]
10年期德债收益率本周涨超3个基点,2/10年期德债收益率曲线周四和周五趋陡
搜狐财经· 2025-09-19 18:51
周五(9月19日)欧市尾盘,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2.2个基点,报2.748%,本周累计上涨3.2个基 点,9月15-17日在震荡下行行情中跌至2.665%,18-19日相对地显著走高,最高涨至2.753%。两年期德 债收益率涨1.2个基点,报2.023%,本周累涨0.5个基点,整体交投于1.988%-2.027%区间,呈现出W形 反转;30年期德债收益率涨2.7个基点,报3.337%。2/10年期德债收益率利差涨1.030个基点,报+72.090 个基点,本周累计上涨2.576个基点,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后持续反弹。 ...
全球资产观察月报:中国股票领涨,沪指创十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41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万得基金) 市场综述 回顾8月大类资产表现,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提升。中国股票持续走强,以7.2%的收益率领涨。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沪 深日均成交额显著放大,达到22796亿元。美联储降息预期继续升温,推动黄金价格上涨。OPEC+宣布大幅调高产量,在供给增多、需求走弱背景下,原 油表现最差,跌幅达6.53%。 整体来看,资产收益排序为:中国股票>黄金>全球股票>全球债券>农产品>现金>外汇>境内债券>房地产>工业品>原油。 图:全球大类资产收益表现 | | 中国股票 | 全球股票 | 境内债券 | 全球债券 | 黄金 | 原油 | 外汇 | 房地产 | 工业留 | 农产品 | 现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年8月 | 7.23% | 1.69% | -0.44% | -0.03% | 4.32% | -6.53% | 0.06% | -0.89% | -2.17% | 0.51% | 0.09% | | 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