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痛失54万吨订单后,加拿大总理放话很快访华,中方已读未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45
近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向中方释放明确信号,表示期待适当时候与中方领导人会晤。 北京方面的回应却是一片沉默,犹如数字时代的已读不回,这种冷处理背后,隐藏着一场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贸易争端,也折射出当今国际关系的复杂变局。 "我们的谈话非常建设性,将继续深化"卡尼在会见中国总理后如此表示,这位曾担任英国央行行长的金融专家。 如今作为政治家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经济难题,如何在不牺牲对美关系的前提下,挽救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往来? 回溯这场争端的源头,我们可以看到连锁反应的开始,当加拿大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关税时,或许没有充分评估可能的后果,中国的报复 来得又快又猛。 今年3月,北京对加拿大农产品祭出重拳,对菜籽油和油饼征收100%关税,对水产品、猪肉加收25%,更严重的是,8月中旬,中方再出招,对加国油菜籽 征收75.8%的保证金,几乎切断了这条关键贸易线。 加拿大政府已宣布提供3.7亿美元支持受影响的生产商,但这远远不够,加拿大需要的不是临时补贴,而是稳定的市场准入。 对中国而言,这场贸易争端背后的立场清晰明确:希望加方树立正确对华认知,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环境。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南海真相”系列中英文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8-21 02:32
报告核心内容 - 系统性阐明中国对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1] - 揭露域外势力插手南海问题的事实真相 [1] - 深入解读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成果 [1] 报告组成结构 - 包含三篇分报告:《碧波深处有中华——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挑拨、威胁、谎言——域外势力插手南海问题的事实真相》《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 [1] - 《中国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分报告已于6月8日世界海洋日先行发布 [2] - 系列报告图书《碧波深处有中华——南海真相》由新华出版社同步出版发行 [3] 历史与法理依据 - 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二战后国际法律文件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2] -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2] -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域外势力干预分析 - 域外势力在印太地区发起针对中国的大国竞争 将南海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抓手 [2] - 挑动菲律宾等相关声索国对中国发起挑衅 是助推南海局势升温的根本因素 [2] - 错误行径体现以霸权争夺和维系为核心的近代西方战略观 [2] 南海合作倡议 - 呼吁看清美西方在南海问题上挑拨、威胁、离间的种种伎俩 [2] - 倡导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实现各国发展繁荣 [2] - 共同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1][2] 研究机构背景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以公共政策、国际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 [3] - 近年来围绕国内外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 [3] - 已形成众多具有广泛影响的智库研究成果 [3]
澳大利亚总理与新西兰总理会谈,都提及“中国重要”
环球时报· 2025-08-10 22:50
地缘政治合作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理会谈聚焦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冲突 强调两国共同应对不确定性 [1] - 两国同意加强防务关系 新西兰希望军队作为统一澳新军团行动 [3] - 联合声明强调必须负责任地管理大国竞争 重申美中持续对话的重要性 [4] 对华政策立场 - 两国确认讨论中国和印太地区安全问题 均提及近期对中国的访问 [3] - 澳大利亚遵循"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 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的对华策略原则 [3] - 新西兰指出澳新对华遵循相似策略 承认存在分歧但强调成熟对话的重要性 [3] - 专家分析认为澳新对华基调未变 仍采取建设性接触政策 [3] 贸易与经济合作 - 澳大利亚总理强调在自由公平贸易受质疑背景下 需突出澳新两国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机遇 [3] 太平洋地区事务 - 联合声明重申与太平洋岛国合作承诺 以太平洋岛国论坛为核心推进共同愿景 [4] - 所罗门群岛决定不邀请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参加9月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 因关系审查尚未完成 [4] 国际问题立场 - 两国共同谴责以色列任何升级加沙敌对行动的企图 认为可能违反国际法并加剧人道灾难 [3]
谁在发战争财?
虎嗅· 2025-07-30 02:05
美国军费支出与军工行业现状 - 美国军费持续保持高水平,频繁出现高成本防御项目如"金穹"系统预计耗资1750亿美元[1][2] - 2020-2024年五大军工巨头从美国防部获得7710亿美元合同,乌克兰和中东冲突推动武器出口激增[3] - 2023年后美国对以色列军事援助超180亿美元,2022-2025年对乌克兰援助达千亿美元级别,资金主要流向军工企业[4][5] 军工企业收入与政府合作 - 五角大楼每年超1000亿美元机密合同不公开披露,核武器及反恐相关预算进一步增加军工企业实际收入[6][7] - 军工巨头通过游说、选举支持、"旋转门"(高官卸任后任职企业)等方式影响预算分配[9][10][11] - 典型案例如前国防部长埃斯珀任职雷神公司副总裁,卸任后以"前国防部长"身份推销武器[17] 军工巨头产品与市场格局 - 五大军工企业核心产品: - 洛克希德·马丁(3130亿美元):F-35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13] - RTX(1450亿美元):F-35发动机、爱国者导弹系统等[13] - 波音(1150亿美元):F-15战机、P-8巡逻机等[13] - 通用动力(1160亿美元):核潜艇、M1A2坦克等[13] - 诺斯罗普·格鲁曼(810亿美元):B-21轰炸机、洲际导弹等[13] 新兴科技企业冲击传统军工 - SpaceX、Palantir等科技公司抢占军工市场,涉及AI、无人机、数据平台等领域[23][24] - Palantir近期获美军方三份合同合计15.6亿美元,开发AI数据平台及定位系统[25] - 马斯克公开批评F-35设计,反映硅谷科技公司与传统军工巨头的预算竞争[34][35] 行业未来趋势 - 军工企业推动"大国竞争""军事技术革命"叙事,要求更高预算如30年2万亿美元核武器计划[28][29] - 新兴科技公司与传统军工企业或爆发预算争夺战,可能导致五角大楼预算进一步飙升[36][37]
70年来首次启动新稀土矿!美国这一次,要来真的了
搜狐财经· 2025-07-21 16:00
美国稀土战略布局 - 美国能源部长宣布启动拉马科布鲁克矿稀土项目,这是美国70年来首个新稀土矿,旨在建立本土稀土供应链[1][3] - 项目位于怀俄明州布鲁克煤矿,含170万吨稀土氧化物,含钕、镨、镝、铽等17种关键矿物[3] - 美国计划同步建设加工设施,打造从开采到磁体/半导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3] 稀土资源发现与开发 - 拉马科公司以200万美元收购的煤矿意外发现稀土资源,筹备十余年后获准开发[3] - 矿藏含军用级稀土元素:钇和铽用于瞄准装置,钕和镝用于风力涡轮机磁体[3] - 项目将创造就业机会,预计未来数月全面投产[3]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美国80-85%稀土依赖进口,其中83.7%来自中国,中重稀土精炼能力为零[7] - 每架F-35需417公斤稀土材料,87%国防供应链依赖中国加工环节[7] - 2020-2023年间70%稀土化合物与金属需从中国进口[10] 多元化供应链建设 - 五角大楼收购本土稀土公司15%股份,以2倍市场价格签订保底采购协议[4] - 同时推进Colosseum稀土矿项目和芒廷帕斯矿扩产[7] - 2025年与日澳印成立"关键矿产合作倡议",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7] 地缘政治影响 - 中国当前供应全球90%稀土,6月出口环比增长32%[5] - 2019年中美曾因关税问题引发稀土争端,美国现战略更明确[8] - 美国此举显示其长期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10] 军事应用依赖 - 稀土元素用于激光、雷达、声呐、夜视系统等关键武器系统[10] - 特朗普曾试图通过援助乌克兰获取其矿产资源[10] - 国防部2018年报告警告稀土依赖危及国家安全[10] 产业发展前景 - 短期难撼中国主导地位,但5-10年可能形成竞争格局[7] - 美国通过《国防生产法》资金、税收抵免等政策工具扶持产业[7] - 地方州提供土地、培训、税费返还等激励措施[7]
治不了中国,还治不了你?美国威胁加征500%关税,将莫迪逼入绝境
搜狐财经· 2025-07-05 23:52
美国对印度加征500%关税的威胁 -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针对中俄的"500%关税法案",要求对继续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加征高额关税,并已获得特朗普支持 [1] - 法案已在参议院获得82-84名议员支持,预计7月7日审议,包含"总统豁免条款",最终是否实施取决于特朗普的决定 [2] - 格雷厄姆直言中印购买了俄罗斯70%的石油,给普京的战争机器注入了动力 [1] 印度的石油进口现状 - 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80%的石油依赖进口 [2] - 2025年5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高达21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近40% [1] - 俄油价格比国际基准低20%-30%,印度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大幅增加了俄油进口 [2] 中印两国的不同反应 -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俄能源合作"完全合法正当,不容任何外部干预",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反制仅提高到125% [2] -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华盛顿向美方"阐明能源利益",表态"船到桥头自然直",暴露了印度既想继续买俄油又不想被制裁的投机心理 [1][5] 印度的外交和贸易困境 - 美国发布针对印度的二级旅行警告,称"强奸案多、恐袭风险高",印度官员愤怒回应认为这是"羞辱" [5] - 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印度拒绝开放农业市场,坚持"农民和食品安全是红线",而美国要求降低汽车和酒精关税 [5] - 印度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出口,医药、纺织、IT服务占出口大头 [5] 潜在的经济影响 - 500%关税若实施,印度医药、IT等支柱产业对美出口可能腰斩,而替代俄油的方案短期内难以实现 [5] - 专家分析指出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印度屈服,更多国家可能被迫选边站队 [5] - 印度选择延长代表团在华盛顿的谈判时间试图争取豁免,但特朗普更可能利用关税作为筹码在贸易协定中榨取更多利益 [8] 未来展望 - 未来几个月将是关键,如果特朗普决定实施关税,印度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 [8] - 如果法案搁置,莫迪政府也将付出政治代价 [8] - 500%关税的阴影已经笼罩在新德里上空,莫迪可能继续他的"拖延战术" [8]
美国正式关闭国际开发署
环球时报· 2025-07-02 22:48
美国政府关闭USAID - 美国政府冻结并削减数十亿美元对外援助 强调"美国优先"战略 重创USAID运作 [1]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7月1日正式停止USAID运营 未来将优先考虑贸易和投资而非援助 [1] - USAID部分符合政策的项目将移交给国务院管理 [3] USAID历史与审查结果 - USAID成立于1961年 由肯尼迪总统设立 初衷是与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4] - 特朗普政府审查发现USAID数十年来执行数千个项目 支出超7150亿美元 [3] - 审查结果显示USAID工作"收效甚微" 受援地区发展目标很少实现 不稳定局势加剧 反美情绪增加 [3] 各方反应与专家分析 - 前总统奥巴马批评解散USAID是"巨大错误" 称"对许多人而言USAID就是美国" [3] - 专家指出美国关闭USAID是对"干涉性外交"的变形延续 从"用援助搞乱世界"转向"用贸易和投资搞乱世界" [1] - 专家认为此举间接承认美国衰落 战略重点转向投资和贸易依然围绕中国展开 [4] 新政策方向 - 新政策将支持有能力自助的国家 资源投入能产生乘数效应并催化私人企业和全球投资的领域 [3] - 鲁比奥声称新模式能让美国更好对抗中国"剥削性援助模式" 促进美国战略利益 [3] - 专家指出美国继续将贸易和投资武器化 服务于地缘政治竞争 [4]
电动车补贴说砍就砍?马斯克怒了 “大而美”法案恐加剧美内部分裂
央视新闻· 2025-07-02 10:56
法案内容与政策转向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通过"大而美"法案 规定从2024年9月30日起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仅2027年底前投产的风电和太阳能项目可享受税收抵免 [1] - 法案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急于推动能源政策转向 重点发展化石能源领域尤其是油气生产 旨在增强美国企业竞争力并促进出口 [2] - 政策变化直接抵消拜登时期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 埃隆·马斯克公开表达不满 [1][2] 政策矛盾与实际效果 - 特朗普政府此前签署46项能源相关行政命令 包括退出《巴黎协定》和宣布能源紧急状态 但政策自相矛盾导致未达预期 [2][3] - 关税战推高美国通胀 迫使政府压低能源价格 既削弱化石能源企业生产动能 又阻碍政策目标实现 [3] - "大而美"法案加剧现有矛盾 未能强化美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2][3] 行业与公司影响 - 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企业将失去税收抵免支持 直接冲击其商业利益 [1][4] - 风电和太阳能行业面临政策窗口期收紧 仅2027年前投产项目可获补贴 [1] -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矛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包括联邦政府取消特斯拉补贴与合同 以及马斯克利用影响力回击 [4]
欧盟只给30天时间,要中国必须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一道铁令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7-02 03:40
稀土出口管制与全球供应链影响 - 欧盟驻华大使表示稀土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和顾虑" [1] - 中方对一系列关键矿产和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近90%的精炼基础供应骤然收紧 [1] - 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企业陷入断供危机,欧洲国家同样面临供应短缺问题 [1] - 欧盟设置30天期限要求中方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3] - 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许可制度,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 [1] 中国稀土产业管控措施 - 中方要求稀土企业上报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名单,旨在确保不向外国人泄露商业机密 [3] - 建立正式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重点关注上游企业技术人员 [3] -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逐步收紧,从开采总量调控到提炼技术禁止出口,再到中重稀土出口许可管理 [5] - 首次将管控重点聚焦到技术人员身上,加强对技术"载体"的防护 [5] 欧盟对华贸易态度与行动 - 欧盟抱怨自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40%而欧盟对华出口下降30% [5] - 欧盟近年来不断加码对华贸易施压,如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5]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计划下月访华寻求对话,同时在国际场合渲染中国经济威胁 [5] - 欧盟在稀土问题上试图用"恐惧"博同情,用高层访问施压,并暗示期限 [6] 稀土博弈的战略意义 - 稀土博弈已超越矿产本身,反映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大国竞争焦点 [6] - 中国对稀土产业的战略调整旨在维护自身发展和安全利益 [6] - 稀土管制措施倒逼全球供应链进行更合理、更平衡的重构 [6] - 稀土不是可以随意取用的公共资源,也不是靠政治讹诈就能获得的商品 [6]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库普坎:关税政策将反噬美国并波及全球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7-01 08:52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分析 - 当前世界处于"史无前例的国际不确定性时期",全球体系因大国竞争、地区冲突等多重因素动荡,中美竞争已成为国际体系结构性常态 [1] - 特朗普政府推动以关税为核心的新型对外经济政策体系,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平均有效税率达15%(1938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将长期维持10%-15%税率 [3] - 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和保护主义力量上升是关税政策背后的驱动因素,叠加移民限制将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产生不利影响,并波及全球市场 [1][3] 关键国家地缘政治影响 - 德国若实现军事常态化并在欧盟发挥更强领导力,可能引发重大地缘政治变化 [3] - 俄罗斯凭借丰富自然资源和战略自主性保持重要战略力量地位 [3] - 印度GDP已超英国,在莫迪领导下发展势头强劲,有望超过日本成为新世界级经济体 [3] 国际合作与风险管控建议 - 大国关系紧张化与美国政治外溢效应相互作用,推高全球系统性风险 [4] - 需重建大国间危机管控机制,并在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关键产业链安全等领域建立功能性合作以重建互信 [4] - 中美通过面对面讨论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健康恢复,尽管当前存在观点分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