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尚界H5即将开启预订!上汽股票涨停 ,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8:51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品牌尚界首款车型H5正式开启预订 预计9月上市 定位20万元级大众市场 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被双方寄予销量"大爆"的期望 [1][3][4][6] 产品信息 - 尚界H5提供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版本:纯电版CLTC续航最高655公里 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 [3] - 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 具备全域通行 泊车辅助 多重感知等科技功能 [3] - 预售价格区间为17万至23万元 将成为鸿蒙智行产品矩阵中价格最低的车型 [4] 市场定位 - 品牌聚焦20万元级消费市场 填补鸿蒙智行在2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市场空白 [4][5] - 鸿蒙智行现有品牌矩阵覆盖23万至100万元价位段:问界与智界定位中端 享界定位中高端 尊界面向高端市场 [4] 战略意义 - 增程版本导入表明该车型承担明确的走量任务 上汽集团需依靠智能化爆款车型提振销量 [3] - 上汽集团供应链控本能力与造车经验为华为实现20万元以下市场布局提供支撑 [5] - 车型开发至上市仅历时19个月 推进速度显著快于行业常规周期 [6] 市场反响 - 8月20日开启预订消息发布当日 上汽集团股价涨停至19.8元/股 [1] - 未上市即吸引超千家渠道商争抢代理权 渠道采用专网模式并由华为主导建设 [6] 行业背景 - 2024年成为智驾普及关键转折点 比亚迪等车企将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10-20万元市场 [6] - 行业出现"智驾平权"趋势 比亚迪与奇瑞均已推出7万元以下智驾车型 [6]
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38
行业前景与增长驱动 - 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搭载量预计约320万台 同比翻倍增长 [1] - 2025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搭载交付104.4万台 同比增长83.14% [2] - 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进入千元时代 加速向15万元以下车型渗透 [2] - 行业短期受益智驾平权趋势 中长期关注L3+自动驾驶落地及人形机器人增量 [1][3] - 乐观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超1000万台 激光雷达搭载同步提升 [3] 技术发展路径 - 头部企业聚焦芯片化设计提升集成度与生产效率 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 [3] - 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均已完成SPAD-SOC芯片布局 [3] - 全固态激光雷达凭借高稳定性、小体积及低成本优势成为行业主流方向 [3] 市场竞争格局 - 禾赛、速腾、图达通、华为四强格局稳固 占据全部中国市场和近95%全球市场 [4] - 海外企业倾向于高性能高精度方案但落地慢成本高 [4] - 激光雷达占整车价值量不足2% 车企自研意愿弱 当前高集中度格局将长期维持 [4] 公司产品与表现 - 禾赛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ADAS产品交付量146,087台 同比增长178.5% [2] - 禾赛与速腾2024年发布适用于20万元以下车型的ADAS激光雷达 售价低于200美元 [4] - 两家公司重点产品有望承载2025年智驾平权趋势下的行业增量 [1][4]
四维图新将为北汽新能源 两车型开发泊车软件产品
证券时报· 2025-08-13 05:51
业务合作 - 公司与北汽新能源签署泊车软件产品开发合同 将为两车型开发产品 待开发完成并获得认可后将协商批量供货[1] - 合同展现客户对公司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有助于发挥泊车技术优势 拓展泊车及辅助驾驶相关业务 提升盈利能力[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18亿元 同比增长12.68%[2] - 智云业务营收22.54亿元 同比增长28.96% 智芯业务营收5.66亿元 同比增长10.92%[2] - 智舱业务收入4.03亿元 同比下降12.87% 智驾业务营收2.71亿元 同比下滑28.08%[2] - 净利润为-10.95亿元 同比减亏超3亿元 亏损幅度收窄 预计2025年将实现大幅减亏[2] - 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获得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新增定点[2] 运营效率 - 近三年来人均效能从78万元提升至168万元 2024年人均效能同比上涨50%以上[2] - 通过成本控制和运营提效助力盈利水平提升 持续聚集项目毛利[2] 战略转型 - 公司作为新型Tier1聚焦汽车智能化核心赛道 以智驾为龙头业务主线[1] - 形成以地图为底座 覆盖"智云 智驾 智舱 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1] - 以具备极致性价比的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撬动规模效应[2] 行业趋势 - 智驾平权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抢夺大众市场的胜负手[3] - 中阶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进一步推动辅助驾驶技术普及[3] - 全栈可控加生态合作路径成为车企更务实 成本更可控 可快速量产的更优解[3] - 自主及合资品牌的辅助驾驶市场机遇有望增加[3]
比亚迪(002594):海外销量1-7月累计超50万辆,近期产销数据表明公司已主动降库,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号召
长城证券· 2025-08-07 04:03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59亿元、6752亿元、828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4倍、12倍 [5][11]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5年1-7月海外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50万辆,月度销售占比超20%,较2023年全年24万辆实现显著跃升 [2][8] - 巴西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全球化战略进入新阶段,本地化产业协作模式有望提升跨境合规管理能力 [8] - 2025年5-7月新能源车产量持续低于销量,显示公司主动降库以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 [1][8] - 新能源客车出口表现亮眼,2025年1-6月以2082辆销量占据27.29%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10] 财务数据 营收与利润 - 2025E营业收入预测978294百万元(+259% yoy),2027E达1423877百万元(CAGR 189%) [1] - 2025E归母净利润54588百万元(+356% yoy),2027E增至82796百万元(CAGR 226%) [1][11] - 毛利率持续优化,从2023A的186%提升至2025E的206% [1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0486元对应2025E PE 175倍,2027E降至115倍 [1][12] - ROE稳步上升,2025E达243%,2027E维持241%高位 [1][12] 运营动态 - 2025年7月新能源车销量344万辆(+056% yoy),出口约8万辆 [1] - 流动资产从2023A的302121百万元增至2025E的686961百万元,现金占比提升至484% [12]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29695百万元,较2024A增长147% [12] 战略布局 - 海外扩张加速,巴西工厂投产推动本土化供应链建设 [8] - 新能源客车与专用车辆成为新增长点,补充乘用车市场饱和后的营收结构 [10]
智驾平权,博世抛出基建“阳谋”
华尔街见闻· 2025-08-06 06:16
PM N STORE 6:30 g 型 中 中 中 中 中 新 新 7月26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当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走上演讲台时,整个行业都在关注这家百年Tier1巨头,将如何为极度内卷的 中国车市开出新药方。 他的演讲描绘了一条清晰而宏大的路径:在当下,以领先的智驾能力帮助车企迅速补齐短板、摆脱焦虑,穿越狂卷的周期跟上行业竞赛步伐;在远方,则致 力于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为行业的未来奠定基石。 博世的"阳谋"逐渐浮出水面,它要成为汽车智能时代的英伟达、高通,扮演不可或缺的底层核心角色。这是其未来战略的起点,也是打破车圈价格战内卷困 局的关键一役。 化身智驾"新基建" "未来随着技术的收敛,智驾一定会成为像今天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的标准件"。 当车圈"智驾平权"竞赛如火如荼之时,吴永桥却在7月26日WAIC论坛上抛出激进论调——智驾迟早标配,"后进生"车企与其狂卷自研,不如将精力和资源投 入更能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智舱赛道。 在吴永桥看来,车企没必要因为自家智驾没有跟上形势而焦虑。吴永桥的思路很明确,他认为眼下国家已经对智驾行业出台了诸多严格的标准化措施,而主 机厂 ...
“智驾绝不能免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 德资巨头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我们也深陷残酷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4:12
行业商业模式分化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主张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 反对免费推广和平权策略[1] - 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 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 蔚来月订阅380元 体现高端品牌溢价策略[3] - 比亚迪将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市场 奇瑞达6万元级 零跑全面免费并退还已付费用户 代表平价普及策略[2] 市场渗透与竞争态势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标配率从半年前9.5%快速攀升至今年6月24.1% 显示智驾功能加速普及[1] -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在2025年7-12月期间推出限时促销 一次性购买价从3.6万元降至3.2万元[3] - 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 包括博世在内多数供应商陷入残酷价格竞争[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高达10亿元 凸显人才密集型特征[5] - 智驾系统硬件成本持续下降 比亚迪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6] - 年度履约成本包含通信费和数据传输费 每车需预提数千元费用 类似质保模式[4] 产业盈利状况 - 2024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同比增长7% 乘用车销量增长14% 但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11.9%[6] - 主机厂通过收费模式回收研发成本 免费模式则通过扩大用户基数获取数据推动算法迭代[1] - 整车架构整合成为有效降本方向 通过合并多个控制器实现技术降本[6]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共识 - 部分消费者质疑硬件费用已包含在购车成本中 为何还需额外支付软件费用[3] - 行业需要形成"服务付费"共识 找到车企、供应商、用户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6] - 智驾应被定义为"服务"而非"功能" 其持续运营成本远高于初始预期[4]
“我们也深陷残酷价格战”,德资巨头中国区高管警告
虎嗅· 2025-08-03 07:11
行业商业模式分歧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明确反对免费策略,强调所有车型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1][4]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而比亚迪/零跑等推行10万元以下市场智驾平权[5][10][11] - 主机厂面临收费变现或免费获取数据的战略选择[7][8] 市场渗透与竞争态势 - 中国乘用车NOA功能标配率半年内从9.5%跃升至24.1%[9] - 主流车企集体发力价格下探:比亚迪将高阶智驾下放至10万元级,奇瑞猎鹰智驾版下探至6万元级[10][11] - 华为ADS高阶包近期降价至3.2万元,反映价格战压力[13]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月人力成本达10亿元[17] - 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但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持续投入压力大[18][19][20] - 年度履约成本包含通信费/数据费,单辆车需预提数千元[15] 行业盈利困境 - 2025年1-5月汽车行业营收增7%但利润下滑11.9%[20] - 除华为/宁德时代外,多数供应商陷入价格竞争[20] - 免费策略可能对智能辅助驾驶行业造成灾难性后果[20] 技术发展动态 - 域控制器整合成为有效降本方向(如泊车控制器/监控控制器整合)[19] - 硬件成本随技术发展持续下降,但需保持研发投入维持技术领先[18][20]
德资巨头中国区高管警告:智驾绝不能免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06:22
商业模式分歧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强调智驾功能必须收费,反对免费推广和平权策略[1] - 行业呈现两种商业模式分化: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比亚迪等车企推行10万元以下车型智驾平权[1][6][7] - 收费模式可摊薄研发成本,免费模式则能获取更多数据推动算法迭代[3] 市场渗透现状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功能标配率从半年前9.5%攀升至24.1%[4] - 比亚迪将高级别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市场,奇瑞小蚂蚁智驾版下探至6万元级[6] -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并向已付费用户退款[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达10亿元[11] - 智驾硬件成本持续下降,比亚迪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低于4000元[13] - 年度履约成本包括通信费、数据费,单辆车需预提数千元费用[10] 行业竞争态势 - 华为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价格从3.6万元降至3.2万元[8] -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多数供应商陷入价格竞争[13] - 1-5月汽车行业营收增7%但利润下滑11.9%[13] 技术发展路径 - 整车架构整合成为降本方向,如将多个控制器整合至域控系统[13] - 硬件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商侧,涉及域控制器、传感器等环节[11] - 需平衡成本与体验,建立服务付费共识推动行业成熟[13]
博世高管预警智驾免费危机!收费与平权,商业模式该选哪条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1:51
行业商业模式分歧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主张所有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反对免费推广和"智驾平权"策略[1] - 行业呈现两种商业模式: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标准价3.6万元等高收费模式,与比亚迪、零跑等车企的免费策略形成鲜明对比[1][4][5] - 收费模式可帮助主机厂摊薄研发成本,免费模式则能扩大用户使用量以获取更多数据推动算法迭代[3] 智驾市场渗透现状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功能标配率从半年前的9.5%快速攀升至24.1%[3] - 比亚迪将高级别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奇瑞更是将智驾平权极限下探至6万元级[4] - 零跑汽车不仅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还向已付费用户退还辅助驾驶软件费用[4] 收费模式价格体系 - 特斯拉EAP售价3.2万元,FSD定价6.4万元,并提供季付1399元/月付699元选项[5] - 蔚来智驾服务包月价380元,华为ADS高阶功能包标准价3.6万元,基础版5000元[5] -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在2025年7-12月促销期间价格降至3.2万元[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高达10亿元[8] - 智驾硬件包括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虽然成本随量产规模下降,但技术迭代需要持续投入[8] - 比亚迪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12] - 智驾系统年度履约成本包括通信费、数据费等,需预提数千元/车[7] 行业盈利压力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增长7%、销量增长14%,但行业利润下滑11.9%[12] -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包括博世在内的大多数供应商深陷价格竞争[12] - 吴永桥警告若全面免费推广高级别辅助驾驶将给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12] 技术降本路径 - 通过整车架构整合实现降本,如将多个独立控制器整合到域控系统[12] - 域控制器成本、传感器成本、算力成本是影响智驾收费决策的关键因素[9]
车载激光雷达专题报告:成本下行叠加智驾升级,激光雷达需求有望爆发
东莞证券· 2025-07-31 09:53
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概述 -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相比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具有显著优势:不受环境光线影响、无需深度学习算法、测量精度更高[3][15] - 按扫描方式可分为机械式、混合固态和纯固态三类,其中混合固态在性能与成本间取得平衡,成为主流方案[17][22] - 行业成本大幅下降:单颗价格从数万元降至2000-3000元,主要得益于芯片化集成化、发射模块优化和固态化技术进步[23][25][26] - 2024年激光雷达搭载量达131.4万颗,同比增长191.5%,10-20万元车型成为主要渗透区间[33][37] 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 NOA功能普及直接拉动需求:2025年1-4月高速NOA渗透率12.6%,城市NOA渗透率2.8%,2030年NOA标配量预计达2400万辆[43][46][47] - Robotaxi商业化加速:激光雷达是其安全底线,主流车型配备4-10颗,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627亿美元[56][61][63] - AEB强制政策推动:2028年起将成为乘用车标配,激光雷达可将AEB安全车速上限提升50%[68][71][72] - L3自动驾驶落地:2025年为量产元年,多家车企明确量产计划,将带动感知硬件需求增长[81][83]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集中: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四家占据99.9%份额[40][41] - 中国厂商领先优势: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全球领先,行业进入"量价齐升"阶段[90] - 技术路线分化:混合固态方案主导20-40万元市场,固态化为长期方向[25][26] 重点公司分析 - 巨星科技:通过并购布局激光测量全产业链,2024年非手工具业务占比近40%[86] - 永新光学:光学元件核心供应商,客户包括禾赛、图达通等头部厂商[87] - 宇瞳光学:车规级转镜模块反射率超98%,成本压缩至200元/套[88] - 均胜电子:战略投资图达通并负责生产交付,形成感知融合技术布局[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