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征程系列车载智能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地平线吕鹏:做中国版FSD,“车圈苹果”永远是少数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32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L2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预计今年达到50% 仅用5年时间完成普及 而电动化花费10年时间 [1] - 智驾行业初步形成"地大华魔"四家头部企业市场格局 包括华为 地平线 Momenta 大疆 [1] - 智驾芯片领域具备强能力的企业仅华为和地平线 两家企业均拥有10年以上技术积累 [2] 技术路径与发展阶段 - 城区辅助驾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规则系统阶段存在规则难以穷尽且相互冲突问题 混合系统阶段存在场景拼接感强问题 端到端技术阶段实现系统简洁化与体验跃迁 [3] - 一段式端到端方案采用大模型架构 消除割裂感 实现驾驶体验丝滑化 显著减少重刹和点刹现象 [4] - 端到端系统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模型理解与推理能力 具备防御性驾驶功能 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和使用者心理安心度 [5] - 真正端到端实现面临算法 数据 基建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6] 企业战略与产品定位 - 地平线具备软硬一体核心竞争力 该模式优势在于快速响应能力 符合ICT产业快打慢核心逻辑 [2] - 公司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定位为"中国版FSD" 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并保持激光雷达兼容性 [7] - 开发范式优先追求纯视觉性能上限 目标达到甚至超越特斯拉水平 同时为车企提供传感器选择灵活性 [7] - 公司专注乘用车市场 不做生态领域扩张 以实现真正通用自动驾驶为重要目标 [9] 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城区辅助驾驶存在过度营销现象 基础能力仍不足 真正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解决诸多难题 [10] - 特斯拉FSD在美国市场表现良好 但在中国市场存在适应期 业内公认其技术上限较高 [2] - 实现真正通用自动驾驶需要三大方向突破:算力提升支撑更大模型与高维认知能力 基础设施优化支撑高频迭代 传感器标准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11]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车企全栈自研模式类似苹果垂直整合 但仅适合少数企业 大部分车企将采用供应商模式 [12] - 自动驾驶行业呈现快速收敛态势 从百家争鸣状态逐步淘汰 决赛圈将继续减少参与者数量 [13] - 自动驾驶终局将成为高度标准化的基础功能 类似手机通话功能 不具备情绪价值属性 [13]
地平线征程芯片累计出货突破千万套
中证网· 2025-09-01 01:56
公司里程碑与市场地位 - 征程系列车载智能芯片累计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套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企业 [1] - 2025年上半年支持高速NOA和城区NOA的征程6系列芯片出货约98万套 同比增长6倍 占上半年总出货量近50% [1] - 中高阶辅助驾驶业务贡献超80%相关业务收入 成为驱动公司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1] 技术进展与产品规划 - 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以征程6P为基座 采用端到端架构与强化学习机制 [2] - HSD已获10余个车型定点 首搭车型星途E05预计年底量产 [2] - 公司未来3年至5年目标为实现HSD的千万级量产 该系统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FSD"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渗透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 每售出10辆乘用车中超过6辆搭载辅助驾驶配置 [1] -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从2024年底的20%升至2025年6月末的32% 推动芯片需求结构上移 [1] - 平均单车价值量同比提升70% 源于智驾功能从基础L2向城区NOA等高阶应用升级 [1]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搭载城区辅助驾驶方案的车型价格带有望下探至15万元区间 推动智能驾驶向大众市场普及 [1][2] - 千万级出货是国产车规芯片商业化重要节点 但行业技术迭代快且生态投入大 [2] - 城市NOA功能向15万元级车型渗透将扩大智驾芯片市场规模 同时加剧行业竞争 [2]
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67.6% 征程芯片累计出货突破千万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8:06
公司业绩与运营 - 征程系列车载智能芯片累计量产出货突破1000万套 成为国内首家达到该门槛的企业[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 同比增长67.6%[3] - 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7.78亿元 为去年同期3.5倍 出货量198万套同比增长约100%[3] - 经调整经营亏损11.1亿元 同比扩大34.8%[6] - 研发支出23亿元 同比增长62% 主要用于全场景智驾系统HSD和云服务资源[6] - 已累计获得近400项车型定点 超100款支持高速NOA及以上功能[6] 产品结构与技术发展 - 征程6系列芯片出货约98万套 同比增长6倍 占上半年总出货量近50%[3] - 中高阶辅助驾驶方案贡献超80%相关业务收入[3] - 平均单车价值量同比提升70%[3] - 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已获10余个车型定点 首搭车型星途E05预计年底量产[4] - HSD采用端到端架构与强化学习机制 未来3-5年目标实现千万级量产[4] 行业趋势与市场渗透 - 国内乘用车市场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 每售出10辆乘用车超过6辆搭载辅助驾驶配置[1] -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从2024年底20%升至2025年上半年32%[1] - 搭载城区辅助驾驶方案的车型价格带有望下探至15万元区间[3] - 基于征程6B的方案进入两家日本车企供应链 全生命周期预计交付750万辆[6] - 与包括大众在内的9家合资车企达成30个车型合作[6] 市场竞争与行业挑战 - 智驾芯片行业技术迭代快 生态投入大 需在技术领先性 规模化量产与盈利能力之间平衡[6] - 城市NOA功能向15万元级车型渗透将扩大市场但加剧竞争[6] - 企业需在高速增长中持续优化成本并提升国际竞争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