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段式端到端
icon
搜索文档
为何我国智能辅助驾驶快速“变聪明”?这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17:23
业内共识,中国发展智能驾驶有三大优势。一是场景优势,国内道路复杂多元,多城市示范项目积累了海量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素材";二是生 态优势,主机厂、供应商、科技公司已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无须刻意推动即可同向发力;三是政策优势,政府积极建设车云路基础设施、提供测试场 地,为技术落地创造良好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消费应用端,当场景优势与智能辅助驾驶领先架构平台相结合,"聪明的车更懂你"便在现实中上演,也宣告汽车智能化进入到了2.0阶 段。 近日,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在与《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交流时表示:"一段式端到端,有很强的防御性驾驶能 力,和专业司机开得非常像,推动辅助驾驶迎来拟人化体验拐点。" 一段式端到端被认为是通往自动驾驶"ChatGPT"时刻的关键路径。人工智能科学家做过一个比喻,你读了一本推理小说,在书的末尾要预测凶手的名字。要 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理解整部书。而这,也是一段式端到端学习的底层逻辑。 在实际道路体验中,HSD展现出系统时延低、防御性驾驶能力强、横纵向合一丝滑控车、持续自我进化等核心优势,真正做到"解题快、解题准",全面提升 用户驾乘 ...
对话地平线吕鹏:做中国版FSD,“车圈苹果”永远是少数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32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L2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预计今年达到50% 仅用5年时间完成普及 而电动化花费10年时间 [1] - 智驾行业初步形成"地大华魔"四家头部企业市场格局 包括华为 地平线 Momenta 大疆 [1] - 智驾芯片领域具备强能力的企业仅华为和地平线 两家企业均拥有10年以上技术积累 [2] 技术路径与发展阶段 - 城区辅助驾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规则系统阶段存在规则难以穷尽且相互冲突问题 混合系统阶段存在场景拼接感强问题 端到端技术阶段实现系统简洁化与体验跃迁 [3] - 一段式端到端方案采用大模型架构 消除割裂感 实现驾驶体验丝滑化 显著减少重刹和点刹现象 [4] - 端到端系统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模型理解与推理能力 具备防御性驾驶功能 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和使用者心理安心度 [5] - 真正端到端实现面临算法 数据 基建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6] 企业战略与产品定位 - 地平线具备软硬一体核心竞争力 该模式优势在于快速响应能力 符合ICT产业快打慢核心逻辑 [2] - 公司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定位为"中国版FSD" 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并保持激光雷达兼容性 [7] - 开发范式优先追求纯视觉性能上限 目标达到甚至超越特斯拉水平 同时为车企提供传感器选择灵活性 [7] - 公司专注乘用车市场 不做生态领域扩张 以实现真正通用自动驾驶为重要目标 [9] 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城区辅助驾驶存在过度营销现象 基础能力仍不足 真正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解决诸多难题 [10] - 特斯拉FSD在美国市场表现良好 但在中国市场存在适应期 业内公认其技术上限较高 [2] - 实现真正通用自动驾驶需要三大方向突破:算力提升支撑更大模型与高维认知能力 基础设施优化支撑高频迭代 传感器标准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11]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车企全栈自研模式类似苹果垂直整合 但仅适合少数企业 大部分车企将采用供应商模式 [12] - 自动驾驶行业呈现快速收敛态势 从百家争鸣状态逐步淘汰 决赛圈将继续减少参与者数量 [13] - 自动驾驶终局将成为高度标准化的基础功能 类似手机通话功能 不具备情绪价值属性 [13]
Tier 1一哥博世端到端终于走到量产,还是一段式!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30 16:03
文远知行一段式端到端ADAS解决方案 - 文远知行发布一段式端到端ADAS解决方案WePilot AiDrive 年内量产上车[5][9] - 方案采用单一模型从传感器数据输入端直接输出行车轨迹 实现更短路径、更快反应和更高容错率[10][24] - 与博世合作量产 目标是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普及到各价位车型[8][41][44] 技术优势与实测表现 - 在广州城区道路实测中 系统在城中村复杂场景(行人、电动车、临时修路)下表现稳定[11][12] - 夜间逆光环境下成功识别横穿马路行人并及时避让[14] - 变道路线规划平顺 无保护转弯场景下能兼顾行车效率与安全性[16][19][21] - 隧道光照不佳时保持安全跟车距离的同时快速超越慢车[23] 与传统端到端方案差异 - 传统方案采用感知与规控分离的双模型架构 存在数据传递损失和规则依赖问题[27][29][30] - 新方案直接学习输入数据与输出轨迹的映射关系 通过强化学习迭代提升性能[33] - 摆脱规则依赖 避免系统泛化性低和驾驶逻辑不一致的问题[32] 技术实现与行业意义 - 采用通用AI司机基座大模型 复用L4级Robotaxi算法和数据训练架构[33] - 系统延迟需满足10Hz实时性要求 当前VLA方案在1000TOPS算力下延迟达530ms(约2Hz)[39][40] - 中国市场标配高阶智驾车型占比不足20% 方案旨在推动L2+越过价值拐点[42][44] - 技术目标为实现L4与L2架构统一 消除地理围栏限制[35]
商汤绝影世界模型负责人离职。。。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7 09:15
商汤绝影人事变动 - 商汤绝影世界模型研发负责人离职,该负责人曾负责云端技术体系建设和生成式智驾方案R-UniAD研发 [2] - 传闻该负责人离职后可能选择创业 [3] 中阶市场动态 - 商汤绝影已在广汽传祺量产交付基于J6M的中阶方案,但2025年中阶市场将迎来从高速NOA升级为全域NOA的迭代 [4] - 头部公司通过高阶方案蒸馏剪裁推出轻量版城区NOA,适配100 TOPS算力芯片,并已向主机厂推广演示 [4] - 算法方案每年迭代一次,未及时跟进的公司可能被市场淘汰 [4] 高阶市场战略 - 2025年高阶市场核心竞争点是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其性能表现惊艳,主机厂招标普遍倾向此类方案 [5] - 商汤绝影UniAD一段式端到端与东风汽车合作,目标2025年Q4量产交付 [5] - 商汤绝影过去两年高阶领域存在感较弱,需通过标杆项目证明能力以获取后续机会 [6] - 2025年是高阶项目大规模释放窗口期,自主与合资主机厂加速布局,后续机会将向10万价位车型下沉 [6] - 一段式端到端量产交付成果将决定商汤绝影能否在高阶市场站稳脚跟,并影响其融资前景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