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早报 | 特朗普:伊朗袭击美军基地经我批准;张勇等9人退出阿里合伙人;雷军称坚决不打价格战;京东回应外卖骑手帮扔垃圾
虎嗅APP· 2025-06-27 00:11
地缘政治与军事动态 - 特朗普称伊朗袭击美军基地前获得其批准并提前发出警告 美军基地人员提前疏散避免了伤亡 导弹被全数拦截[2][3] - 特朗普对伊以冲突作出矛盾表态 既称冲突已结束 又表示可能很快再次爆发 同时不认为伊朗会重启核计划[3]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称伊朗在冲突中取得胜利并"给了美国一记耳光" 称美国直接介入是因担心以色列政权彻底毁灭[28][29][30] - 以色列国防部长承认曾计划清除哈梅内伊但未找到合适机会 强调不需要美国批准此类行动 并称已摧毁伊朗铀浓缩能力但未掌握所有浓缩铀存放地点[32] - 伊朗外长明确表示目前没有重启核谈判的计划 强调谈判三大核心:持续铀浓缩、美国解除制裁、承诺不发展核武器[33] 美国政治与商业关系 - 特朗普与马斯克公开决裂后 贝索斯及蓝色起源高管趁机加强与特朗普团队联系 表达获取更多政府合同诉求[4][5] - 蓝色起源与SpaceX存在竞争关系 但后者占据明显优势并赢得NASA大部分合同[5] 科技与汽车行业动态 - 小米YU7车型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但公司辟谣"5分钟大定35万台"传闻[10][23] - 雷军强调坚决执行反内卷和反对价格战 主张卷技术创新、安全品质及高端化 YU7三个版本售价25.35万至32.99万元[23] - 特斯拉欧美业务负责人阿夫沙尔离职 该业务受欧美市场拖累导致一季度利润同比骤降71% 交付量33.7万辆创2022年二季度以来最低[18][20][21] 企业战略与资本市场 - 阿里巴巴发布新财年年报 强调AI为核心驱动力 戴珊、张勇等9人退出合伙人 最新合伙人名单共17人[22] - 荣耀完成IPO辅导备案 有望成为A股首家AI终端生态企业 加速推进AI战略及生态拓展[24] - 安克创新证实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换材料传闻 已终止合作并与宁德新能源签署4500万个电芯订单[16][17] 美联储政策动向 - 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观察通胀数据 尚未准备在7月会议上支持降息[25] - 白宫称特朗普近期不会就美联储主席继任人选做出决定 鲍威尔任期至2026年5月[26][27] 本地服务创新测试 - 京东测试骑手帮扔垃圾服务 目前每单平台补贴0.5元 用户可自愿打赏 配备防护装备 仅限全职骑手自愿参与[6][7][8][9]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将重心从价格战转向质量竞争—— 访君迪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09:48
行业现状与发展 - 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仍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但价格战仅是市场竞争的手段而非目的 [1] - 行业未来需将重心从短期的价格与配置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和体验的价值竞争,以形成"创新—盈利—持续投入"的良性闭环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相比2014年的7.8万辆实现跨越式发展 [1] 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 行业繁荣背后存在质量与消费者预期差距的问题,君迪研究的核心是"感知质量",即消费者预期与真实体验的差距 [2] - 中国消费者对车内异味问题更为敏感,这与其他国家市场的反馈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健康意识提升而非标准差异 [2] - 超半数高科技配置存在使用浪费情况,配置内卷需从"堆料"向"体验优化"进化 [2] 全球化与市场洞察 - 君迪的研究可帮助车企挖掘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反馈的差异,对计划推出全球化产品的车企至关重要 [2] - 基于中国市场的洞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极高价值,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2] 中长期发展建议 - "卷质量"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质量是用户体验的"1",没有质量则外观、智能化等都是"0" [2] - 车企应在产品立项阶段充分调研用户体验诉求,精准匹配产品核心卖点,并在上市后持续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产品 [2]
欧洲工厂成片倒!中国七成市场吃独食!中企卷王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6-25 01:38
价格优势 - 中国工厂将生产成本压缩至欧洲的1/3,人工成本占比从欧洲的45%降至8%,电费成本减半[4] - 采用机器人流水线和24小时生产的"黑灯车间"模式,生产效率远超欧洲的8小时工作制[4] - 供应链高度集中,浙江产业园内上下游100家零件厂协同生产,节省90%运费[4] 技术突破 - 中国2024年申请8万项工业专利,研发投入达4万亿元,实现技术反超[6] - AI设计+3D打印技术使深圳珠宝厂新品开发速度达1000款/天,价格比意大利传统工艺低60%[6] - 自研28纳米芯片设备价格仅为荷兰ASML同类产品的1/5,导致非洲客户流失[6] 欧洲政策制约 - 德国征收碳税使工业电价达0.4欧元/度(约3.2元人民币),是中国绿电成本的16倍[8] - 法国强制年减排10%的政策使工厂合规成本超过利润[8] - 意大利工会要求每年40天带薪假,西班牙汽车厂工人月薪2.3万欧元相当于中国5名技工+10台机器人的成本[8] 产业格局变化 - 中国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德国机械厂裁员50%,意大利珠宝商甩卖设备,法国代工厂转型[1][10] - 欧洲传统工艺被颠覆,瑞士手表齿轮加工时间从3天缩短至3分钟[4] - 德国车企采购中国电池,法国核电站使用中国阀门,形成技术反向输出[6]
专论 || 于德营:解决好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四个矛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1:3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我国汽车工业历经70余年发展,实现从"蹒跚起步"到"全球领跑"的跨越,产销规模持续攀升,核心技术多点突破,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1] - 行业面临"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问题,制约创新发展、冲击产业链、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可能破坏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1]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2557.7万辆,同比仅增长1.6%,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7] 价值创造驱动高质量发展 - 价值创造是构建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底层逻辑,需通过技术高端化、生态协同化、发展可持续化实现突破 [2] - 推动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优化服务体验,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2] - 消费需求从价格性能导向转向品质、智能科技、服务生态等多元价值维度,企业需精准捕捉需求变化 [2] 实现价值创造的三大路径 核心技术创新 - 高强度研发投入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华为智能驾驶全栈自研能力赋能车企开发智能车型 [3] - 人工智能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大数据与云计算驱动产品从"功能定义"向"场景定义"转型,如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3] 产业协同共进 - 产业链纵向协同打通研发设计到终端服务全链条,如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上下游同步发展 [3] - 产业链横向融通打破行业边界,如飞行汽车融合汽车制造与航空技术,催生新兴业态 [3] 拓展服务价值边界 - 共享出行、定制化租车等新业态推动行业从制造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转变 [4] - 智能驾驶包订阅、车联网大数据服务等后市场新业态开辟价值创造新增长极 [5] 价值创造面临的四大矛盾 - 技术创新高投入与不确定性矛盾:L3及以上自动驾驶研发周期长,固态电池量产面临材料稳定性等挑战 [6] - 创新加速与"卡脖子"技术矛盾:汽车芯片自给率仅15%,高端计算芯片依赖进口,基础软件生态自主可控不足 [6] - 产业快速发展与法律政策滞后矛盾: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车联网数据协议等不完善,保险制度未覆盖新型风险 [7] - 竞争主体激增与市场增长缓慢矛盾:国内CR5仅53.1%,海外扩张受关税、碳壁垒等因素制约 [7] 强化价值创造的建议 - 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构建市场应用场景;企业加强技术趋势研判,保持战略韧性 [8] - 靶向攻坚车规级芯片及自主操作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 [8] -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前瞻制定自动驾驶发展路线图,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9] - 优化市场拓展机制,治理内卷式竞争,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 [10]
调研40余家车企、主销车型约八成价格倒挂,行业协会点名经销商返利账期乱象
北京商报· 2025-06-23 12:54
在一份《关于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中,经 销商商会方面表示,生产厂家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经销商的返利政策不清晰、返 利兑现账期以及返利使用受限等问题,构建起生产厂家与经销商互信共赢的合作生态,更深层次地解决 汽车产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 据了解,所谓的车企向汽车经销商"返利",通常是指经销商在完成车企所定制的销量任务或是考核标准 后,车企给予经销商的奖励,属于生产厂家对销售渠道体系的一种激励机制,也被经销商称为厂家商务 政策。"'返利'一直是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一位合资品牌汽车经销商负责人表示,尤其在经销 商存在银行贷款、店面成本下,及时的返利有助于经销商的良性发展。 但事实上,目前车企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经销商商会通过对42家 主流车企进行调研后发现三大问题,首先为返利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倡议》中提到,车企给予 经销商的返利名目繁多、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固定返利和非固定返利两类。其中,非固定返利存在较 大的模糊空间,有的返利经销商根本无法算清,而专项补贴更是给不给、什么时间给、以什么形式给 ...
快递5月数据点评:顺丰增速继续领跑,价格竞争烈度维持较高水平
东兴证券· 2025-06-23 06: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行业件量增速下降,顺丰逆势高增长,通达系中仅圆通增速高于行业均值 [2][8][14] - 行业单票收入继续下探,价格竞争依旧激烈,“以价换量”效应减退,价格战进入中后期,短期内缓和概率不大 [3][4][9] - 电商件内部分化明显,行业变化倒逼企业重视服务质量,走向转型升级道路,建议关注服务品质领先的行业龙头中通和圆通 [7][4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5月行业总览 - 5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完成量173.18亿件,同比增长17.2%,行业件量增速3月以来缓慢下行,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 [2][8][10] - 2月以来顺丰业务量明显增长,5月增速达31.8%,高于其他通达系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9pct [2][8][14] - 通达系中仅圆通增速高于行业均值,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pct;申通增速略低,韵达4 - 5月增速偏低或与加盟网点被调查有关,预计后续恢复 [2][8][14] - 5月行业单票价格环比4月略有下降,同比降幅扩大至7.6%,通达系单票收入继续下探,价格竞争激烈 [3][9][24] - 顺丰5月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4.0%,环比下降2.7%,因拓展物流场景,电商件占比上升 [3][9][31] 快递业务量 - 5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完成量173.18亿件,同比增长17.2%,同城件业务量同比增长10.4%,异地件业务量增长18.0% [2][10][14] - 2月以来顺丰业务量明显增长,5月增速达31.8%,高于其他通达系上市公司,承接更多高端电商件业务 [2][14][20] - 通达系中仅圆通增速高于行业均值,申通增速略低,韵达4 - 5月增速偏低或与加盟网点被调查有关,预计后续恢复 [2][14][18] 快递件均收入 - 5月行业单票价格环比4月略有下降,同比降幅扩大至7.6%,通达系单票收入继续下探,价格竞争激烈 [3][9][24] - 申通、韵达与圆通5月单票收入同比降幅分别为3.0%、5.4%和4.9% [3][27][36] - 申通、圆通5月单票收入环比下降0.02元,韵达环比提升0.01元,韵达和申通单票收入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圆通降至22年以来最低水平 [3][9][31] - 顺丰5月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4.0%,环比下降2.7%,因拓展物流场景,电商件占比上升 [3][9][31] 结构性变化 - 5月行业CR8为86.7,较去年同期提升1.8,环比提升0.3 [35] - A股上市的4家公司5月市场份额合计50.9%,较去年同期的50.0%有所提升,主要系圆通对市场份额诉求提升以及顺丰业务量增速超预期 [35] 投资建议 - 电商件内部分化明显,中高端电商件对服务质量要求更高,行业变化倒逼企业重视服务质量,走向转型升级道路,“生存靠份额,赚钱靠服务”是行业趋势 [7][42] - 建议重点关注服务品质领先的行业龙头中通与圆通 [7][42]
“蓝海诱惑”与“红海激战”并存 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迈入深水区
证券时报· 2025-06-22 17:55
行业竞争格局 - 扫地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头部厂商包括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智能、小米和追觅科技,前五名市场份额总计达89.2% [2] - 新入局者如大疆和美的正在进入市场,大疆凭借无人机技术优势和全球销售体系,美的则坚持布局扫地机器人业务 [3] - 行业呈现"红海激战"与"蓝海诱惑"并存的特点,市场渗透率仅为6%左右,需求远未饱和 [3] 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零售额达193.6亿元,同比增长41.1%,零售量为603.6万台,同比增长31.7% [3] - 今年前4个月,国内扫地机器人线上销售额与销售量分别同比激增67.0%、58.1% [3] - 高端市场由技术壁垒主导,5000元以上产品技术差异化明显 [6]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行业技术快速迭代,自动上下水、全基站、机械臂、底盘升降等新功能持续涌现 [6] - 追觅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具备仿生机械臂技术的扫地机器人,引领行业"军备竞赛" [6] - 石头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达9.71亿元,占总营收8.13%,研发强度连续3年提升 [8] 价格战与毛利率 - "618"大促期间,扫地机器人价格从五六千元降至三四千元,价格战激烈 [2] - 石头科技2024年智能扫地机及配件毛利率为52.07%,比上年减少2.87个百分点 [8] - 行业毛利率仍然可观,降价旨在提升市场渗透率 [10] 海外市场拓展 - 石头科技2024年出货量和销售额首次超过iRobot,登顶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 [11] - 云鲸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近700% [11] - 追觅科技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在10余个国家市占率第一,部分国家超过60% [11] 行业战略转型 - 扫地机器人从单一清洁工具升级为家庭智能生态的核心枢纽 [9] - 行业正从"清洁工具"向"生态卡位"转变,成为全屋智能"入口"和"生态位"的争夺焦点 [10] - 企业战略重点转向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而非单纯价格战 [11]
国金高频图鉴 | 中美航运延时反弹&政策刺激汽车销售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22 01:56
中美航运量反弹 - 6月上半月中美航运量迅速反弹,集装箱出港量本周均值59.1,较五月最后一周反弹超25% [2][3] - 5月12日中美关税缓和后贸易往来升温,但航运量修复滞后至6月 [3] 韩国出口回暖 - 6月前10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4%,显著优于5月同期的-23.8% [5] - 对美国、中国、欧盟出口明显好转,但对日本、越南、新加坡出口仍下降 [6] - 电脑周边、船舶、汽车等商品出口增长显著,家用电器、石油产品表现偏弱 [7] 地产销售低迷 - 6月上半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均值23.4万平方米,同比-5.9%,一线城市(-8.9%)弱于三线城市(-3.1%) [9] - 11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22.3万平方米,同比-4.2% [9] 汽车销量韧性 - 6月1-8日全国乘用车零售34.3万辆,同比增长19%,厂商批发31.1万辆,同比增长10% [12] - 新能源车零售20.2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达58.8% [13]
京东入局酒旅搅动行业风云:一场与携程的“破独”之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12:15
京东进军酒旅行业 - 京东通过公开信正式宣布进军酒店行业,提出免除最高3年佣金、利用8亿用户资源引流、结合外卖高频场景三大举措[1][2] - 公司选择酒旅作为新增长引擎,因该行业毛利率高达80%以上,且携程2024年净营收533亿元仅占京东总营收4.6%但利润达京东一半[3][6] - 入局手法采用价格战+舆论战,针对携程佣金痛点(10%-30%)推出免佣政策,对标飞猪2%-8%的佣金比例[6] 携程市场地位与行业痛点 - 携程过去5年占据酒旅行业50%以上市场份额(GMV口径),2025Q1净利率达31%,形成垄断格局[3][7][14] - 酒店供应商利润倒挂严重:华住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6.8%,锦江酒店收入降4%,行业头部净利率仅10%左右[7][9] - 携程"调价助手"系统引发商家强烈不满,该系统自动同步竞品低价且关闭困难,黑猫投诉相关投诉达350条[11][12]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现有竞争者中美团占15%份额,飞猪+抖音占10%,携程系仍控制半壁江山[14] - 京东面临用户心智培养难题,酒旅与外卖消费场景差异大,需长期投入改造供应链[15] - 携程已切断与京东原有合作,下架分销产品显示其供应链掌控力,高星酒店多与携程有十年以上合作[16] 市场机会与潜在影响 - 华住等酒店集团OTA订单占比超50%,行业存在摆脱渠道依赖的需求,但中小酒店仍高度依赖OTA[10] - 监管层面已关注自动跟价功能问题,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平台取消该功能防止恶性竞争[12] - 行业需要新竞争者打破携程定价权垄断,京东入局可能重塑OTA格局[13][17]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前三季度文旅企业数据:携程营收405.1亿元(同比+18.66%),净利润1749.1亿元(同比+72.95%),远超同程旅行等竞争对手[8] - 酒店集团表现分化:亚朵营收同比+63.38%净利+82.79%,而格林酒店营收降17.22%净利降27.65%[9] - 京东2025Q1净利润105亿元(同比+36.8%),经营利润率从3%提升至3.5%,主要依赖3C家电17.1%的增长[3]
上市10天,全球甜味剂巨头,市值腰斩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29
公司上市表现 - 6月10日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18 9港元 开盘报30 25港元 暴涨60 05% 总市值达29 11亿港元 [1] - 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 最低至15港元 市值约15亿港元 较最高点跌幅超50% [3] 行业地位与产品结构 - 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市占率第一(2023年销量5 1% 收入3 1%) 三氯蔗糖全球第五(销量4 8% 收入4 5%) [5] - 食品级甘氨酸和三氯蔗糖分别贡献2024年营收42%和41 8% 前者应用于宠物食品和乳制品 后者作为高倍甜味剂用于饮料和冰淇淋 [7] 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2-2024年收入从7 61亿元降至4 47亿元后回升至5 69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1 22亿元连续下滑至4340 6万元 降幅64 4% 纯利率从16%降至7 6% [8] - 食品级甘氨酸2023年收入同比暴跌41 9%至1 79亿元 2024年回升至2 39亿元但仍低于2022年水平 三氯蔗糖均价从31 17万元/吨跌至18 48万元/吨 [10] - 价格战导致供过于求 2024年8-9月国内厂商提价标志市场回暖 公司未参与价格竞争 [10][12] 客户结构与战略布局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占比仅20 5% 北美洲(美加)占比41 1% 核心客户包括美国饮料巨头(推测可口可乐)和瑞士食品企业(推测雀巢) [13] - 创始人王小强夫妇持股54 8% 管理层5名执行董事中4位为家族成员 [13] - 募资主要用于泰国和印尼工厂扩建、研发投入及海外市场拓展 以应对国内竞争加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