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酱香拿铁
icon
搜索文档
国企食品品牌的 “年轻化突围”:从全行业焕新,看中粮屯河番茄的场景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44
国企品牌焕新趋势 - 近3年国企品牌从稳重型转向创新表达 以全产业链硬实力结合年轻需求掀起焕新浪潮 [2] - 案例包括光明乳业国潮跨界 华润五丰即食场景创新 茅台×瑞幸跨界饮品等 [2][3] - 中粮屯河番茄通过双场景创新实现从B端外贸优势向C端年轻化突破 [5] 光明乳业创新案例 - 推出大白兔奶糖冰淇淋 借童年IP唤醒情感共鸣 实现怀旧网红规模化生产 [2] - 后续推出熊小白×王者荣耀联名雪糕 用IP联动撬动年轻群体好奇心 [2] 华润五丰创新案例 - 聚焦家庭即食场景 发挥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能力 [2] - 推出广式腊味即食菜和快手家常菜系列 保留地方风味同时适配懒人需求 [2] 茅台×瑞幸创新案例 - 联合推出酱香拿铁 凭借茅台品牌势能和瑞幸场景覆盖引发打卡热潮 [3] - 上线首日销量破542万杯 成为老字号+新消费跨界典型 [3] 中粮屯河番茄产业链优势 - 依托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支撑 在黄金种植带布局30万亩番茄基地 [6] - 番茄从采收到加工平均间隔不到6小时 采用世界领先自动化生产线和零添加工艺 [6] - 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番茄企业 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中粮屯河场景创新实践 - 街舞大赛场景中番茄汁作为潮流补给 吸引超1000名年轻人参与 [7] - 微醺嘉年华场景推出0糖0脂番茄特调 单日试饮超1000杯 [9][10] - 通过双场景创新实现与新一代消费者的对话 [12] 国企焕新核心逻辑 - 以全产业链底气为根基 寻找年轻需求的精准表达接口 [13] - 稳体现在产业链把控力 新体现在市场趋势敏感与创新表达 [14] - 产业硬实力结合场景创新 使老品牌成为年轻人新选择 [15]
奶茶加白酒,第一天就卖了近12万杯!要让年轻人喝酒,还是跨界最好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49
核心观点 - 茶百道与泸州老窖联名饮品"醉步上道"回归 首日销量达12万杯 引发市场对白酒奶茶跨界联名能否撬动年轻人酒饮市场的关注 [1][2] - 白酒品牌与新茶饮品牌通过跨界联名探索年轻化路径 瞄准规模达4000亿元的年轻人酒饮市场 但行业认为需从短期营销转向产品本质以形成持续复购 [1][9][15] 产品表现与市场反响 - "醉步上道"为茶百道与泸州老窖2020年推出的联名限定饮品 时隔五年回归 社交平台热议度高 消费者评价提及口感层次丰富(奶味、白酒味、茶味融合) [1][2] - 回归首日销量逼近12万杯 部分门店反馈销量良好 尤其匹配电影院、夜宵、聚餐等消费场景 [2][4][6] - 产品制作过程使用量杯精确添加泸州老窖白酒 确保标准化 [5] 行业趋势与市场背景 - 年轻人酒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 潜在年轻酒饮人群4.9亿 超五成职场年轻人月饮酒消费超千元 [10] - 年轻消费群体占白酒消费主力60%以上 18-35岁占比显著提升 消费趋势呈现年轻化、低度化、健康化 [9][10] - 低度酒市场快速增长 2023年规模约6341亿元 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9.3% [15] 品牌跨界动态 - 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通过联名茶饮/咖啡、音乐会、潮饮馆等场景创新贴近年轻人 例如茅台与瑞幸联名推出酱香拿铁 泸州老窖打造"窖主节"等活动 [11][12] - 新茶饮品牌(茶百道、茶颜悦色等)加码微醺赛道 推出"日茶夜酒"、白酒奶茶等产品 例如茶颜悦色试水小酒馆 爷爷不泡茶上新荔枝冰酿限定款 [12] 行业观点与挑战 - 跨界联名核心价值在于吸引年轻人关注并提升品牌声量 但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回归产品本质(口感、风味)以支撑高频复购 [6][8][15] - 酒饮跨界目前更多体现为短期营销效应("快闪"模式) 而非长期可持续生意 周期性出圈比常态化存在更现实 [15][16] - 低度微醺酒市场被视为增量市场 但部分观点认为酒企应更专注酒类品质与品牌 而非过度跨界 [15]
白酒搭奶茶 能撬动4000亿年轻人酒饮市场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12
核心观点 - 泸州老窖与茶百道联名产品"醉步上道"重新上线 当日销量达12万杯 体现白酒行业通过跨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战略趋势 [2] 产品表现 - "醉步上道"为奶茶与白酒首次跨界尝试 时隔5年重新上线即获市场热捧 [2] - 重新上线单日销量突破12万杯 被消费者称为"熹妃回宫" [2] 行业战略动向 - 白酒企业通过多元化跨界合作触达年轻消费群体:茅台与瑞幸合作推出酱香拿铁 泸州老窖打造"窖主节""国窖1573·冰JOYS"活动 山西汾酒联合露营地推出特调套餐 习酒赞助多位明星演唱会 [2] - 行业转向关注消费场景与情感体验建设 通过周期性跨界活动提升品牌年轻化形象 [2] 行业专家观点 - 跨界合作模式更接近"快闪"性质 难以实现高频复购 主要价值在于降低白酒品牌距离感 [2] - 周期性出圈比常态化存在更具现实可行性 [2]
白酒搭奶茶,能撬动4000亿年轻人酒饮市场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07
核心观点 - 泸州老窖与茶百道联名产品"醉步上道"重新上线 单日销量达12万杯 反映白酒行业通过跨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战略趋势 [1] 产品表现 - 奶茶与白酒跨界联名产品"醉步上道"时隔5年再度上线 单日销量近12万杯 [1] - 该产品被消费者称为"熹妃回宫" 显示其市场关注度与话题性 [1] 行业战略动向 - 白酒品牌持续尝试与年轻消费群体建立连接:茅台与瑞幸合作推出酱香拿铁 泸州老窖通过"窖主节""国窖1573·冰JOYS"等活动贴近年轻人 [1] - 山西汾酒与露营地品牌"大热荒野"合作推出特调套餐 习酒赞助刀郎 罗大佑 李荣浩等明星演唱会以吸引新生代消费者 [1] 消费趋势变化 - 当前消费者更注重消费场景与情感体验 推动白酒行业开展跨界营销 [1] - 行业专家认为此类跨界合作虽难以形成高频复购 但能有效降低白酒品牌距离感 实现周期性市场曝光 [1]
星巴克卖股权只为换“国风”,谁会为它买单?
文章核心观点 - 外资餐饮品牌星巴克和汉堡王在中国市场面临本土竞争压力 正通过引入本土战略合作伙伴或调整运营模式加速本土化进程 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5][9][38] - 星巴克寻求战略投资者并非出于资金需求 而是为了获得本地化资源与能力 潜在合作伙伴包括高瓴、凯雷、腾讯、京东等机构 估值从50亿美元谈判至近100亿美元[13][19][24] - 汉堡王母公司RBI收回中国特许经营权后组建本土高管团队 通过关闭低效门店、推出本土化产品和IP联名实现季度同店销售额正增长 并寻求拥有供应链和运营资源的本土合作伙伴[27][32][35] - 本土品牌如瑞幸、库迪咖啡和华莱士、塔斯汀通过低价策略和产品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新鲜感和社交属性的需求变化驱动市场规则改变[8][9][44] - 外资品牌本土化成功关键在于真正放权给本地团队 并在控制权与协同效率间取得平衡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本地化深度、创新速度和运营效率[47][48][49] 星巴克本土化战略 - 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而非出售股权 目标为获得中国市场本地化能力而非资金 保留相当比例股权保持控制权[13][14][21] - 全球第二大市场拥有接近8000家门店 但面临本土品牌价格竞争和增长压力 需要本土化外脑支持外卖平台合作、社交媒体运营和产品设计[15][17][18] - 潜在合作伙伴包括高瓴、凯雷等投资机构及腾讯、京东等科技公司 期待获得流量、数据和生态资源整合 如微信生态与会员权益打通[19][20] - 估值从最初50亿美元谈判至近100亿美元 谈判焦点在于价格与增长预期匹配度 计划2026年完成交易[24] - 近期财报显示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增长 同店销售额上升 无糖咖啡系列和五月天、迪士尼联名活动获得市场积极反响[40] 汉堡王战略调整 - 母公司RBI集团收回中国特许经营权并全资控股 更换本土高管团队 成员拥有百胜中国、星巴克、丝芙兰等机构三十年从业经验[27][31] - 第二季度同店销售额结束连续下滑实现正增长 策略包括关闭低效门店、聚焦一二线核心商圈新开40-50家门店[32][33] - 推出脆辣皇金鸡腿堡、川香麻辣系列等本土化产品 与《火影忍者》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33] - 聘请摩根士丹利寻找拥有供应链、门店运营和区域资源的新本土合作伙伴 加速市场扩张和运营效率提升[30][35][36] 中国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 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库迪通过10元低价策略和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产品创新抢占市场 汉堡品牌华莱士、塔斯汀以接地气价格和口味分流客群[8] - 消费者从追求品牌光环转向注重性价比、新鲜感和社交属性 联名限定款等产品社交属性成为新关注点[8][9] - 外资品牌需应对本土竞争对手快速学习能力和迭代速度 包括价格竞争、数字化能力和算法应用[44][45][46] - 中国市场复杂性要求外资企业放弃单打独斗 通过本土合作弥补本地洞察、渠道资源和执行效率短板[38][39] 本土化成功关键因素 - 总部需真心实意放权本地团队决策和创新 而非流于形式 真正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运营理念[47][48] - 新合作伙伴应带来协同价值而非内耗 在控制权与放权间找到平衡 避免同床异梦的合作关系[49]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本地化深度、创新速度和运营效率的综合较量 而非品牌历史或规模优势[46][49]
9.9元的逆袭:全球咖啡进入“中国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9-17 05:47
国际咖啡巨头在华业务调整 - 星巴克计划出售其在华70%股权 [1] - 可口可乐将旗下Costa整体打包出售 最新标价20亿英镑 较七年前39亿英镑收购价折价49% [1] - 美国饮料巨头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 [1]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星巴克中国区2024财年收入同比下降1.4% 市场份额从2019年34%骤降至2024年14% [11] - Costa中国门店过去五年减少100多家 仅剩300余家 2023财年收入12.2亿英镑不及2018年水平 [11] - 皮爷咖啡2023年新开98家门店 2024年新开门店降至51家 2024年上半年仅新增16家 [11] - 瑞幸和库迪市占率分别达到35%和12% [11] 本土品牌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直采、自建烘焙厂压缩上游成本 数字化运营和高密度门店分布提高周转效率 [13] - 采用加盟和小店模型分摊固定费用 将咖啡价格打到9.9元 [13] - 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从2016年6杯提升至2024年22杯 [13] 本土品牌门店布局优势 - 一线城市瑞幸3411家门店领先星巴克2326家 [17] - 新一线城市瑞幸5240家门店远超星巴克2351家 [17] - 二线城市瑞幸3844家门店领先星巴克1377家 [17] - 三线及以下城市瑞幸门店数全面领先星巴克 [17] 中国咖啡品牌出海扩张 - 瑞幸2023年进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2025年6月在纽约开设首家美国门店 [16] - 库迪2023年出海 从韩国起步 拓展至日本、北美、东南亚和中东 [18] - 截至2024年10月库迪全球门店总数突破1万家 其中海外超过2000家 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 [18] - 瑞幸海外菜单价比星巴克低20%左右 延续APP点单、门店自提模式 [16] 全球咖啡市场潜力 - 美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约700杯 日本和韩国接近400杯 欧洲主要国家在300杯上下 [16] - 东南亚咖啡市场规模2023年达44亿美元 未来五年以8%年复合增速扩张 [16] 中国品牌出海挑战 - 星巴克在美国占近三成市场份额 在欧洲星巴克、Costa、McCafé三大品牌合计占近四分之一份额 [20] - 东南亚本地品牌Kopi Kenanga、ZUS Coffee等快速积累消费者认同 [21] - 海外经营成本较高 美国商圈租金和人工成本远高于国内 [22] - 东南亚本土品牌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0元 中国品牌价格优势不突出 [23] - 海外消费口味差异大 东南亚偏爱高甜奶基底 欧美强调低糖原味 [24] 中国品牌出海适应策略 - 瑞幸、库迪在东南亚调高甜度适应当地口味 [24] - 瑞幸与茅台联名"酱香拿铁"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讨论 [24] - 通过数字化运营快速收集分析消费者数据并即时调整策略 [24] - 库迪采用"联营+区域合伙人"模式提升扩张速度降低进入门槛 [26]
瑞幸X星穹,饮品联名玩成氪金手游?
新京报· 2025-09-16 11:08
9月15日,瑞幸×《崩坏:星穹铁道》联名上线:集齐"白厄""遐蝶"全套需26杯、约400元,"比抽卡还 氪"瞬间刷屏。高频联名难再复制"酱香拿铁"奇迹,卷数量还是卷质量?市场正等待答案。 ...
瑞幸距重新上市有多远
华尔街见闻· 2025-09-13 10:08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达344.75亿元,首次跻身全国民企500强[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57%;扣非归母净利润17.89亿元,同比增长17.89%[3] - 二季度净营收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1.8%[6] - 二季度月均交易客户数9170万,同比增长31.6%;累计交易客户突破3.8亿[7] - 二季度咖啡类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44.9%;茶饮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44.3%[8] - 二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13.4%,环比一季度8.1%提升;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稳定在21%[15] 门店与供应链 - 门店总数超2.62万家,超过库迪、星巴克、幸运咖三家总和[10]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上半年新增门店中直营与联营比例约7:5[18] - 高度标准化门店流程与供应链体系支撑产品稳定供应与外卖时效[11] - 2025年单杯售价预计与2024年持平,自营店每日杯量将实现同比增长[13] 重新上市挑战 - 需解决财务信披信任问题,聘用头部审计机构为关键障碍[25][26][32] - 历史上多次更换审计机构,现审计机构立信需满足纳斯达克PCAOB注册要求[28][29][34] - 加盟连锁模式对审计要求严苛,四大机构承接意愿存疑[35][36][38] - 若无法直接重新上市,私有化后赴港上市为备选路径,但需面对103.39亿美元市值带来的高溢价收购成本[39][43][44] 股权结构与资本诉求 - 大钲资本持有17.4% A类股及100% B类股,投票权超53%[46] - PE话事人结构导致退出诉求分化:直投股东倾向上市变现,LP可能寻求分红或折现[46] - 私有化需集结数十亿美元资金,当前动态PE 18.88倍、PB 5.46倍,估值提升空间有限[44] 市场竞争压力 - 面临库迪、幸运咖等低价竞争,库迪门店总数超1.5万家(含待开业3000家)[50][53] - 幸运咖签约门店突破7000家,蜜雪冰城供应链支持显著[54]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交易量增6%,本土化策略见效[55] - 瑞幸缺乏新爆款产品,近年椰云拿铁、酱香拿铁、茉莉轻乳茶对用户增长拉动效果递减[59][60] 国际化布局 - 美国门店已开业,主打1.99美元低价咖啡,显著低于星巴克当地定价[64] - 国际市场总门店数89家,尚未盈利,需解决数据隐私与本地化合规问题[64] - 全球扩张需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与声誉背书[63][65]
瑞幸重新上市的「关键障碍」
华尔街见闻· 2025-09-12 11:18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344.75亿元,首次跻身全国民企500强[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24亿元,同比增长44.57%,扣非归母净利润17.89亿元,同比增长17.89%[1] - 2025年二季度净营收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1.8%[4] - 二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13.4%,环比一季度的8.1%进一步提升,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稳定在21%[8] - 二季度月均交易客户数攀升至9170万,同比增长31.6%,累计交易客户规模突破3.8亿[4] 业务运营 - 现有门店超2.62万家,超过库迪、星巴克、幸运咖三家在国内门店总和[5]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较一季度的1757家继续提速,超出全年4000家预期[9] - 上半年新增门店中直营与联营比重约7:5,反映公司对经营前景的信心[9] - 咖啡类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44.9%,鲜榨茶饮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44.3%[4] - 高度标准化的门店流程和供应链体系支撑产品稳定供应与外卖时效[5] 重新上市挑战 - 财务造假历史及频繁更换审计机构构成重新上市关键障碍[13] - 现任审计机构立信虽具备资质,但需聘用四大级别审计机构以获取国际投资者认可[16][17] -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加强后,四大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18] - 复杂的加盟模式和快速扩张业务体系对审计程序提出更高要求[18] - 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会计层面及潜在交易合规问题需彻底解决[19] 替代上市方案 - 私有化后赴港上市可作为替代路径,但粉单市场估值103.39亿美元导致溢价私有化成本压力大[21] - 私有化需集结数十亿美元资金,且面临股东权益稀释、上市时间拉长等问题[21] - 当前动态PE 18.88倍、PB 5.46倍,较港股蜜雪集团估值提升空间有限[22] 股权结构影响 - 大钲资本持有17.4%的A类股及100%的B类股,合计投票权超53%[22] - PE股东主导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上市后退出策略与长期发展目标存在矛盾[22] - 直投股东与LP诉求差异可能影响上市决策进程[23] 行业竞争态势 - 库迪门店总数超1.5万家(含待开业3千家),5-6月开店速度达千店水平[25] - 幸运咖签约门店突破7千家,较年初4千家实现跨越式增长[25]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交易量同比增长6%,并计划通过合作伙伴扩张至2-3万家店[25][26] - 价格战持续加剧,库迪在补贴支持下推出低至2.9元的咖啡[24] - 瑞幸缺乏新爆款产品,近年椰云拿铁、酱香拿铁、茉莉轻乳茶对用户增长拉动效果逐次递减[27][28][30] 国际化拓展 - 美国首批门店已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开业,主打1.99美元性价比现煮咖啡[10][31] - 国际市场总门店数达89家,二季度新增24家,目前仍处于投入期未盈利[31] - 需解决跨境数据隐私合规及本地化部署问题以满足国内外监管要求[31]
消费品牌如何提升“年轻力”
证券日报· 2025-09-10 16:20
年轻客群的消费观念更强调个性化、情感化、社交化和理性化,这给消费品牌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契 机。在此背景下,众多传统消费品牌纷纷加速推进年轻化战略。在笔者看来,消费品牌需从以下三个方 面挖掘"年轻力"。 其次,消费品牌也需要塑造年轻、时尚且富有活力的品牌形象。例如李宁子品牌"中国李宁"登陆纽约时 装周,其产品着力将中国文化与潮流设计相结合;又如茶颜悦色把《山海经》神兽萌化为"举奶茶小 鸟"杯贴,以取悦年轻消费者。 ■矫月 最后,消费品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年轻消费群体的互动。 "十一"假期即将到来,各大平台预订情况显示出旅游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事实上,不仅是旅游产业, 其他消费产业也正积极拥抱年轻化消费群体。 总之,消费品牌不能因循守旧,要紧跟行业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发现、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 求,而这也有利于扩大内需,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首先,消费品牌需要加强创新,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和喜好,不断改良产品。例如泸州老窖(000568)早 在行业调整期来临前就观察到低度化趋势,通过品质技术创新满足年轻消费者和女性群体对轻饮的需 求。又如,茅台与瑞幸联名推出酱香拿铁,广受年轻消费群体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