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

搜索文档
“3个月赔了10万”,爆火的生烫牛肉米线,开始降温关店
虎嗅· 2025-08-24 13:13
行业扩张与市场表现 - 生烫牛肉米线行业凭借30秒出餐和高性价比模式快速扩张 头部品牌门店数量达500多家且签约门店数达700家 [1] - 该品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上千家门店 成为餐饮行业现象级品类 [5] - 行业在短期内经历从爆发到衰退的周期 火爆不到一年即迎来批量闭店潮 [2][6] 闭店潮现状与表现 - 闭店现象在全国多地密集出现 包括上海 广州 南京 成都等主要城市 [8][9] - 典型案例包括上海闵行区门店开业不足三个月关闭 南京门店开业一个月歇业 广州天河北门店从爆满到暂停营业 [7][9] - 连锁品牌未能幸免 上海柳州路和虹口门店均出现停业情况 [9] - 现存门店上座率显著下降 即便位于商场 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也乏人问津 [10] 加盟模式问题与财务风险 - 加盟商面临严重亏损 有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仅200元且毛利率低至20% [12] - 单店投资亏损额达10万元级别 有加盟商经营三个月后关闭并承担全部损失 [12] - 低门槛高回报的话术吸引大量创业者入局 但实际结果多为速亏结局 [14] - 常州出现投资10万元的70平门店仅经营十几天就紧急转让的情况 [13] 市场竞争与经营困境 - 同质化竞争极端严重 广州某商圈500米范围内出现5家同类门店扎堆 [26] - 价格战激烈 头部品牌从8元吊龙直接降价至7元进行贴身肉搏 [23][24] - 产品缺乏差异化 所有门店均采用类似装修风格和促销口号 [27] - 密集布局导致客流严重稀释 最终引发闭店潮 [28] 产品本质与消费行为 - 品类依赖视觉冲击和营销噱头 如7元吊龙海报和现场烫肉表演 [30] - 消费者复购率低 普遍反馈产品与普通牛肉米线无差异且价格实际达20-30元 [31] - 新鲜感消退后缺乏产品力支撑 难以形成持续消费 [32] - 行业从追求形式转向产品本质认知升级 反映餐饮行业共性困局 [33][34] 行业启示与发展方向 - 跟风式扩张不可持续 需避免营销噱头盖过产品本质 [34] - 供应链深耕和品控坚守才是长期发展核心 [35] - 餐饮行业长青密码在于产品本质而非营销泡沫 [36] - 现象级品类的骤变警示需尊重市场规律和差异化竞争 [34][35]
餐饮加盟战争:超级玩家的收割游戏
36氪· 2025-08-08 10:45
核心观点 - 中国餐饮加盟行业出现"超级加盟商"群体 他们拥有十家以上门店 成熟管理团队和情报网络 对市场和品牌有敏锐认知 通过抱团和信息共享应对行业快速变化[1][8][9] - 加盟行业呈现高淘汰率特征 二八定律下仅20%加盟商盈利 品牌生命周期缩短至18个月 加盟商追求短期红利 要求1.5年内回本[2][24][25] - 品牌与加盟商存在博弈关系 强势品牌通过严格管控保障体系 弱势品牌通过权益让渡吸引加盟 但最终话语权取决于持续盈利能力[13][16][18] 超级加盟商特征 - 超级加盟商拥有10-70家门店 如赵麟拥有10多家蜜雪冰城和70家各类门店 周挺拥有20多家瑞幸和70家加盟店[1][6] - 区别于个体夫妻店 超级加盟商采用系统作战模式 具备团队 资金和门店资源 能与品牌方博弈甚至影响规则[8] - 通过"鹏友会"等社群共享信息 群内加盟商超5万家 打破信息差 帮助识别快招公司和劣质品牌[1][9][11] 行业运营模式 - 加盟商采用精细化运营策略 周挺通过二手设备降低50%成本 调整装修方案控制隐形成本[7] - 蜜雪冰城实行严格管控 要求每日填报"五表一格" 耗时1小时 但保障3万多家门店食品安全[16] - 高平采用差异化选址策略 在文旅项目投入50万开2家店 结合景区特色降低装修成本 利用旅游旺季实现1个月回本[32] 品牌生命周期与回本周期 - 餐饮品牌平均生命周期不足18个月 2024年闭店率超60%[24] - 加盟商普遍要求1.5年内回本 超过该周期则不考虑加盟[25] - 霸王茶姬在2023年半年可回本 但2024年因门店加密和成本上升 回本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23] - 蜜雪冰城和瑞幸回本周期2-3年 但因持久市场势能仍受追捧 被视作"基本盘"[26][27] 品牌与加盟商关系 - 品牌优先保障直营店 如瑞幸"酱香拿铁"期间加盟商王方1个月无货可卖 而直营店正常销售[12] - 价格战直接影响利润 库迪掀价格战后瑞幸降至9.9元 单杯利润从5元骤降至1.5元[15] - 弱势品牌通过权益让渡吸引加盟 如允许混用本地鸡肉 自主定价等承诺 但实际执行存在差异[17] 风险应对策略 - 加盟商快速切换品牌 高平在沪上阿姨日营收从4000元降至1000元后 7天内关店改开瑞幸[22] - 负面事件导致业绩下滑 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问题使加盟商业绩下降20%-30% 袁记云饺事件使全国门店业绩下滑30%-50%[29][30] - 超级加盟商通过行业发声提升议价能力 周挺通过活动让品牌认知其承接能力 获取代理资格[32] 行业发展趋势 - 资本推动和新媒体传播加速品牌迭代 但许多品牌忽视产品 供应链和管理等基础能力建设[25] - 全球头部品牌如肯德基 麦当劳依靠标准化运营 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管理实现长效经营[25] - 加盟商持续寻找新品牌 鹏友会讨论的品牌领先市场半年以上 小白加盟商则信息滞后[25]
苍井寿司 2025 新征程:华中西南 4 个区域开放加入
中国食品网· 2025-06-27 05:08
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在全国已开设400多家门店,在两广地区深耕11年并建立强势品牌地位 [3] - 2023年6月在广西市场新增15家门店,成功提升当地品牌知名度并巩固两广区域优势 [3] 区域扩张战略 - 新增开放湖南、江西、四川(绵阳除外)、重庆四大合作区域,瞄准当地美食文化多元及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 [5] - 四川地区人口基数大,公司计划填补质价比寿司市场空白以快速抢占份额 [5] - 两广地区开店名额逐渐减少,凸显新开放区域的稀缺性 [5] 加盟扶持政策 - 推出限时优惠:符合条件店铺可享合作费减免10,000元及保证金减免5,000元 [6] - 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选址评估、人员培训、营销策划,加速新店市场渗透 [6] - 强调名额有限机制,推动潜在合作伙伴快速决策 [6] 长期愿景 - 提出"2025红利新征程"概念,号召合作者共同开拓华中西南市场并共享品牌发展红利 [1][6]
县城富豪,把海底捞炒成了理财产品
36氪· 2025-06-25 10:28
加盟申请与筛选 - 海底捞自2024年3月开放加盟后收到超过2万份申请,但通过率不足0.1%,仅13家完成交割(10家老店转让+3家新店)[4][5] - 加盟条件极为苛刻:需可投入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不含贷款),且需具备多店发展财务基础、地方物业资源及企业管理经验[4] - 申请者7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符合公司下沉市场战略目标[5][19] - 加盟商筛选需通过三轮审核:线上资质评估、商业计划与品牌认同度面试、高管终面价值观考核[15][16][17] 加盟商画像分析 - 申请者主要分为四类:职业加盟商(餐饮/酒店/珠宝等跨行业经验)、甲方物业主(下沉市场地产商)、行业转型者(房地产/外贸等)、机构投资者[11][12] - 部分申请者为家族企业二代接班人,希望通过加盟体系培养商业能力[12] - 公司强调与加盟商需达成"企业文化灵魂共振",资金仅是基础门槛[8][14] 下沉市场战略 - 2024年海底捞二三线城市门店业绩比一线城市高出一倍多,三线以下城市收入占比超40%[19] -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占全国人口70%、社零消费近2/3,但商圈面积仅占2%,优质点位稀缺[19][22] - 通过加盟模式撬动当地资源:拥有物业和"知识资源"的加盟商可帮助快速抢占核心商圈[26] 财务与运营模式 - 2024年公司营收428亿元(42.75亿人民币千元),净利润47亿元(4.7亿人民币千元),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6.23亿人民币千元)[6] - 采用"强托管"模式:加盟商无权干预日常运营,门店管理/人员/供应链全由公司直营体系统一管控[27][30] - 加盟商收益周期较长,但被视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稳健投资标的"[5][33] 行业竞争格局 - 区别于茶饮品牌低价加盟策略,海底捞重新定义"精英式扩张",强调长期主义而非规模增长[7] - 百胜集团、瑞幸等连锁品牌同样争夺拥有优质点位的加盟商资源[26] - 开放加盟使公司从"被选址方"转变为"主动选择方",效率显著提升[26]
一年狂揽25亿,加盟成功率95%,和府捞面正打开想象力
搜狐网· 2025-06-11 09:56
餐饮加盟市场现状 - 头部品牌如海底捞、瑞幸咖啡、和府捞面仍保持强劲加盟吸引力,海底捞开放加盟一年多收到超2万份申请,但仅落地13家加盟店[1][5] - 行业整体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耕细作",网红品牌速生速死现象突出,例如天水麻辣烫加盟商投入二三十万元后18天倒闭,2元面包加盟商4个月亏损15万[4] - 2025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达18194亿元同比增长4.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5197亿元同比增长4.4%,显示行业持续复苏[9] 头部品牌加盟策略 - 海底捞采用强管控的总经理驻派模式,加盟店与直营店执行统一标准,管理完全由公司负责[6] - 和府捞面通过"法律上加盟,管理上直营"模式,加盟门店存活率达95%,部分门店9-11个月回本远快于行业平均2年周期[3][6][9] - 瑞幸咖啡采用定向点位招募模式,2025年面向全国186城开放800个精选点位[1] 供应链与品质管控 - 蜜雪冰城建立五大生产基地总面积79万平米,年产能165万吨,核心食材自产率100%,近期启动巴西供应链工厂建设[10] - 和府捞面提前构建支撑1000家门店的供应链体系,30元以下产品占比超50%,中央厨房全流程透明化直播增强消费者信任[10][11] - 全托管加盟模式成为品质保障关键,和府捞面通过实时监控煮面水温、空调温控等细节确保标准化[7]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优质资源加速向头部品牌集中,"品质即正义"取代"规模即正义"成为新竞争内核[10][13]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势和严选加盟商实现高质价比,例如和府捞面将国家地理标志食材融入菜单[10] -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底捞、和府捞面等案例显示长期主义成为加盟模式成功关键[14]
海底捞下乡,“地头蛇”引路
虎嗅APP· 2025-06-05 23:46
海底捞加盟策略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高度克制的加盟策略(13家加盟店/1368家总门店)实现下沉市场渗透,其中10家由老店转化而来[1] - 加盟商需具备1000万以上资金实力及本地资源,超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2][11] - 采用"强托管"模式确保加盟店与直营店运营绝对一致,加盟商主要提供社会资本而非经营自主权[3][12] 加盟商画像 - 四大特征:资金雄厚(最低1000万投入)、掌握黄金地段物业、高度认同企业文化、接受"甩手掌柜"角色[5][11] - 主要类型:职业加盟商(连锁酒店/餐饮经验者)、自持物业者(占比最高)、传统行业转型者、专业投资机构[6] - 筛选流程:三轮面试(加盟规则沟通、投资回报评估、高层契合度测试),淘汰急功近利型申请者[6][8] 强托管模式运作机制 - 加盟商须先收购成熟老店(含装修/设备等成本),单店投入远超1000万[10] - 总部控制供应链/员工培训/品牌宣传等全环节,加盟商仅保留本地资源导入及非核心事务建议权[12][13] - 该模式区别于蜜雪冰城(轻资产)、小龙坎(高自主权),形成"类直营"财务投资属性[14][15] 下沉市场战略价值 - 加盟商本地网络可精准触达"隐富中产"(年入20万+)、"小镇青年"等目标客群[12] - 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火锅门店数量同比增长18%,人均50-100元价位段增速最快[4] - 通过加盟快速获取直营模式难以突破的优质点位,申请量达2万份(对比直营拓展部20人团队效率)[17] 未来业务延伸 - 主品牌加盟模式成熟后,计划将"红石榴计划"孵化的11个副牌(如焰请烤肉铺子)纳入加盟体系[17] - 当前重点为审核存量申请,未设定量化扩张目标,单店落地周期超预期(涉及证照/财务测算等复杂流程)[18] - 行业层面火锅加盟市场加速整合,竞争焦点转向供应链韧性及管理能力[19]
惊爆,近40家门店集体改名,牵出餐饮加盟“黑幕”
36氪· 2025-05-26 12:44
品牌与加盟商矛盾案例 - 济南近40家"电厂二板面"集体更名为"朱婆婆甜沫板面" 暴露品牌方与加盟商矛盾 [1][2] - 加盟商朱立叶指出品牌方加盟费从15800元飙升至39800元 并要求缴纳"大几十万"保证金 [2] - 品牌方称要求保证金是因加盟商混合使用其他底料 需确保100%从总店发货 [3] - 加盟商停止采购核心料包后自主更名 品牌方以违约名义提起诉讼 [3] - 类似矛盾案例包括贤合庄800家加盟店管理问题 天然呆特许经营纠纷 汉堡王被控运营成本过重 [4][7] 矛盾核心原因 - 回本周期争议:品牌承诺回本周期与实际经营差异大 餐饮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难度上升 [8] - 成本支出分歧:品牌要求加盟商持续投入升级 加盟商质疑管理成本合理性 [9] - 运营扶持缺失:品牌扩张过快导致后端支持不足 加盟商满意度下降 [10] - 理念差异:品牌注重长期规划 加盟商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品牌加速开放加盟:海底捞 和府捞面 喜茶等加入 瑞幸推出0加盟费"带店加盟"模式 [12] - 加盟政策升级:九毛九开放子品牌加盟 部分品牌实施利润阶梯返点政策 [12] - 职业加盟商崛起:古茗71%加盟商经营2家以上门店 蜜雪冰城多店经营者数量增长 [14] - 超级加盟商出现: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加盟商跨品牌跨领域经营 [14] 合作模式进化 - 品牌方更注重加盟商综合实力评估 强调深度参与共同成长 [14] - 加盟商依据资金 经验 地域优势选择匹配品牌 [14] - 行业趋向平衡发展:需兼顾博弈与合作 实现双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