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汽车座椅控制器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19 08:23
汽车座椅控制器技术概述 - 汽车座椅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于车辆座椅系统中的电子控制装置,通过硬件电路与软件算法协同工作,实现对座椅位置、角度、支撑度及附加功能(如加热、通风、按摩、记忆等)的精准调节 [1] - 核心构成包括微控制器(MCU)、传感器网络(如压力、位移、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电机、加热元件)及人机交互界面(物理按键、触摸屏或车载系统联动) [1] - 支持与车辆CAN/LIN总线通信,实现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系统的联动,兼顾驾乘舒适性、人体工程学适配和主动安全防护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汽车座椅控制器市场销售额达36.85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70.31亿美元,2025至2031年CAGR为8.86% [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电动化与智能座舱发展,座椅控制器从基础调节向多功能集成演进,成为提升整车品质与用户体验的关键模块 [2]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7.7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17.0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4.29% [10]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前十家核心厂商共占据79.53%市场份额,主要企业包括Lear、Brose、Adient、Magna International和Forvia等 [6] - 国际供应商在高端产品领域具备明显优势,中国本土企业如拓普、经纬恒润、厦门盈趣等加速技术积累,在中端车型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6] 区域市场分布 - 欧洲为全球最大汽车座椅控制器消费市场,2024年占30.98%份额,北美(29.13%)和中国(21.07%)紧随其后 [10] - 中国市场增长迅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座舱高速渗透,正从"全球制造基地"向"全球消费与创新引擎"演变 [10]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包括多功能融合、小型化、低功耗与软硬件协同 [12] - 自动驾驶推进将提升座椅可变形结构与自动调节功能需求,对控制器提出更复杂的感知与控制要求 [12] - 行业正从传统功能部件向智能终端迈进,全球与中国市场处于结构升级与竞争深化关键阶段 [12] 产品类型与应用 - 产品类型分为基础调节型和舒适性增强型 [13] - 应用领域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 [13]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中国 [13]
汽车玻璃在智能化浪潮下的新机遇
东吴证券· 2025-05-19 0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全球汽车玻璃行业龙头【福耀玻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玻璃是具备持续升级能力的优质零部件赛道,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有新机遇,福耀玻璃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2] - 电动化周期以天幕玻璃为核心,前挡和边窗同步升级;智能化周期中智能调光、玻璃天线、玻璃显示大有可为 [2] - 国内汽玻单车ASP持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314元,福耀玻璃营收和利润也有望随之增长 [2][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玻璃是具备持续升级能力的优质零部件赛道 - 福耀玻璃汽车玻璃业务营收增长受全球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福耀全球汽玻份额、汽玻单车面积、汽玻单平米价格四大因素影响,后三者是主要贡献来源 [6] - 汽车玻璃功能在电动智能化趋势下持续升级,延伸出隔热、隔音等多种功能,单车价值量提升 [8] - 福耀汽车玻璃收入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单平米价格从2012年的131.06元/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的229.11元/平方米 [17] 电动化周期:天幕玻璃为核心,前挡+边窗同步升级 - 全景天幕兼顾美观和性价比,逐步替代传统天窗,国内乘用车天幕玻璃渗透率自2020年快速提升,2024年12月月度渗透率达14%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更高 [21][26] - HUD对前挡风提出更高要求,需校正重影,其渗透率稳定提升,预计2027年超过45% [31][35] - 边窗玻璃向双层边窗等功能方向升级,价值量提升源于功能性增加,如隔音、隔热等 [36] 智能化周期:智能调光、玻璃天线、玻璃显示大有可为 - 智能调光玻璃可营造舒适车内环境,主流解决方案有PDLC、SPD和EC三种,预计搭载渗透率将提升 [46][48] - 汽车智能化催生玻璃集成天线需求,玻璃是理想载体,福耀开发的5G天线玻璃性能优秀 [50][53] - 玻璃显示是智能座舱新方向,有显示屏集成和光机投影两种解决方案 [57]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 国内汽玻单车ASP从2013年的593.20元提升至2024年的907.80元,预计2027年达1314.00元 [59] - 推荐福耀玻璃,公司拓展业务边界,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全球份额有望提升 [62][65]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88.35亿元、103.88亿元、121.77亿元,对应PE为16.85倍、14.33倍、12.23倍 [65]
合资车企份额骤降之后 挖潜中外合作潜力 警惕脱钩断链风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6 01:10
自主品牌崛起与外资车企份额下滑 - 2025上海车展参展企业近千家但部分外资车企缺席显示行业格局变化 [2] - 3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122万辆同比增长31%市场份额达62.7%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 [3] - 合资品牌3月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4%德/日/美系份额分别下滑3.6/1.5/1.4个百分点 [3] - 合资品牌市占率从2014年70%降至2024年34.8%销量跌破千万辆 [3] 电动化转型滞后导致外资车企困境 - 3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51.5%自主品牌新能源占比72%合资品牌仅6% [4] - 外资车企因燃油车优势削弱且电动化战略保守部分选择停产或退出中国市场 [4] - 现代/起亚等缺席上海车展反映外资车企为节省费用收缩在华活动 [4] 外资车企调整在华战略应对挑战 - 保时捷成立中国研发中心丰田建设上海电动车工厂计划2027年投产 [6] - 大众推出中国专属增程式概念车日产发布本地开发插混皮卡接入DeepSeek大模型 [7] - 宝马与阿里合作AI智能体本田联合Momenta/宁德时代等本土供应商 [7] 中外合作与产业链重构趋势 - 外资车企需实现四大转变:新能源战略本地化开发中外市场并重数据驱动创新 [8] - 中国汽车市场凭借规模及供应链优势吸引外资反哺全球市场 [7] - 汽车产业全球化属性显著关税政策难以阻断中外合作 [9] 政策环境与市场前景 - 政策层面要求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外资参与 [8] - 中国汽车市场仍具吸引力外资车企持续加码研发与本土化投入 [6][7]
我国汽车“三化”技术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坚持高水平科技创新,加速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近日举行 的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十五五"时期, 我国汽车技术创新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推动汽车产业加速进入以低碳化融合、电动化加速、 智能化演进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新阶段。 低碳化融合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加速推进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升级。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乘用车燃 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进行第三次修订,要求2030年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3.3L/100km。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6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我国新 能源汽车加速领跑全球。 庞大销量意味着什么? 与会代表表示,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动化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并取得 突破。 侯福深说,目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快充能够达到4C及以上倍率,更高倍率的快充技术 也在加快突破中,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最高可以达到每千克7000瓦以上……这些技术的突破,加速 了汽车电动化进程。 能量密度作为兵家必争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规范安全技术要求 汽车门把手隐形 安全不能“隐形”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14
隐藏式车门把手应用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 增强人车交互体验 支持语音 按键和钥匙等多种开启方式[1] - 该设计使整车造型更符合流线型 降低风阻系数 节约用电能耗 提升车辆5-10公里续航里程[1] - 国内市场搭载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新车占比已超过60%[1] 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问题 - 隐蔽无标志和识别操作困难导致用户打车时不知如何开门 在东北极寒天气下无法正常弹出[1] - 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变形 依赖电子系统的把手无法开启 存在夹手和潜在逃生风险[1] 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 - 当前汽车车门把手缺乏统一行业规范和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2] - 技术要求涵盖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 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 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等[2] 安全技术改进措施 - 部分车企已关注安全隐患 例如吉利汽车公开隐藏式车门把手紧急解锁专利 通过机械传动 双电路备份和低温自加热技术实现极端情况下手动解锁[1] - 专家表示技术要求制定将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和车辆起火等事故中的安全逻辑 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2] 安全标准的重要意义 - 新标准保证断电和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 便于救援及逃生 防止翻滚和坠落事故中车门把手的误作用 降低乘员跌落风险[2] - 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 保证标志可见性 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逃生难度 保证车门把手结构强度[2]
合资沉浮20年:昔日王者 重回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4:08
合资车企历史地位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高达66%,德系、日系、美系等占据主导地位 [1] - 2005年合资车企包揽销量前三,上汽通用年销29.86万辆,上汽大众24.47万辆,比亚迪仅4万辆 [9] - 2020年至2024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从60%骤降至不足35%,自主品牌实现电动化"弯道超车" [12] 合资车企转型战略与产品布局 - 推出独立新能源子品牌:上汽通用别克发布"至境",东风本田推出"灵悉" [1] - 深度本土化合作:上汽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东风日产N7采用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 [2] - 技术架构革新:上汽通用推出兼容电动/增程/插混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研发周期缩短40% [21] 研发体系与供应链重构 - 决策权下放:上汽通用实行"在中国为中国"策略,项目最高决策权集中至单工程师 [22] - 研发本土化:宝马中国研发中心承担新世代车型70%操作系统代码编写 [22] - 供应链协同:别克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6C超快充LFP电池,10分钟补能350公里 [24] 市场反馈与全球化拓展 - 中东经销商主动寻求别克插混车型合作,反映海外市场对合资新能源产品认可度提升 [5] - 上汽通用终端销量环比六连涨,经销商盈利面恢复至健康水平 [25] - 大众集团五年投入1800亿欧元(约1.4万亿人民币)用于电动化,但2024年在华收入同比下降33.5% [25] 技术储备与历史经验 - 通用汽车1996年量产EV-1电动车,续航144km,最高时速128km/h,早于行业20年布局电动化 [15] - 2003年通用与奔驰/宝马合作开发Voltec混动系统,采用双行星齿轮结构技术难度高于丰田 [16] - 2021年通用发布奥特能平台,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约144亿人民币) [2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15年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P9亮相上海车展,标志新势力崛起 [9] - 2024年比亚迪年销427万辆登顶,超越上汽集团18年霸主地位 [14] - 理想增程式车型月销破3万辆,反驳大众CEO"最糟糕方案"论断 [13]
“露出”门把手 让汽车设计回归用户需求本源
证券日报· 2025-05-11 16:14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争议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直面行业对"极简美学"的盲目追逐和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争议 [1] - 隐藏式门把手是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去机械化"审美的产物 从特斯拉Model S首次采用可伸缩设计后迅速成为新能源车标配 [1] - 部分车型为追求极致科技感将门把手设计成触控感应式甚至取消物理开关 导致强度不足 控制逻辑隐患 操作标识缺失 断电失效及夹手风险等问题 [1]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2024年4月山西运城一起交通事故中 新能源车因碰撞导致电路中断 电动门把手失效延误救援造成3人遇难 [1] -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门把手的投诉同比大幅增长 "低温失效""碰撞后无法开启""特殊群体操作困难"成为高频投诉点 [1]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隐藏式门把手所谓的"降低风阻"优势被夸大 实测显示传统门把手在120km/h时速下仅增加0.001Cd至0.003Cd风阻系数 相当于百公里电耗差异不足0.1度 [2] 行业反思与改进方向 - 部分车企将"隐藏式设计"异化为营销噱头 如某新势力品牌要求特定手势滑动才能开启 另有品牌将应急开关藏在车标背后 [2] - 行业应从三方面优化设计:强化安全冗余确保断电或碰撞时车门可开启 增设防误触机制 规范易识别安全标识并提升结构强度 [2] - 隐藏式门把手争议反映出技术狂奔时代的集体焦虑和市场成熟期的价值回归 创新应始于对人性化的尊重 [2]
新造车“紧箍咒”
北京商报· 2025-05-11 07:25
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 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通过科技感和未来感重塑产品定义,如智驾和隐藏式门把手等创新设计 [1] - 这些创新虽然吸引消费者关注,但也暴露出安全短板,如缺电、碰撞时门把手无法打开以及智驾夸大宣传等问题 [1]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与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强度不足、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和夹手等风险 [5] - 工信部正在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试验方法、标志等提出要求,填补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 [3][4] - 在车辆碰撞或起火等事故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式门把手失效,增加救援和逃生难度 [5] - 第三方测试显示,在冰冻环境下,自主品牌隐藏式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为23%,海外品牌为40% [8] 隐藏式门把手的市场应用与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型的标配,截至去年4月,11家车企的40多款车型搭载该设计 [6] - 特斯拉Model S率先采用隐藏式门把手,随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跟进,消费者认为其设计感和科技感更强 [6] - 隐藏式门把手被认为可降低风阻系数,测试显示其相比传统门把手减少0.12%的空气阻力 [6]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且风阻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9] 智驾宣传的乱象与监管 - 车企频繁使用"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宣传词汇,导致消费者对驾驶自动化等级的认知误区 [11] - 工信部已叫停无序智驾宣传,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 [11] - 自动、自主、高阶智驾、脱手、脱眼等词汇被列为违规宣传词汇 [11] 电池安全新规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不起火、不爆炸 [12] - 新规将于明年7月1日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 [12] 行业安全底线思维 - 汽车创新设计必须基于安全底线,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以规范市场和企业的行为 [12] - 专家强调,只有将安全放在首位,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12]
汽车车门把手新国标征求意见,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标准
环球网· 2025-05-11 03:55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于5月8日至6月7日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意见 [1] - 新国标拟规范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多项安全指标 填补国内外相关标准空白 [3] 隐藏式车门把手市场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低风阻、提升续航与科技感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3] - 实际应用中出现隐蔽无标志、碰撞起火后断电失效、标志不统一等问题 增加救援逃生难度 [3]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涵盖应急式内把手安装、隐藏式及应急式内把手标志、电动式外把手防夹与试验等全方位规定 [3] - 强化事故场景安全逻辑 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冗余设计 确保断电碰撞时车门可开启 [3] - 规范标志可见性 保障结构强度 降低乘员风险与逃生难度 [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新技术应用凸显安全评估与标准完善的紧迫性 [3] - 从电池新国标到组合驾驶辅助测试规范 系列政策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号 [3] - 新国标制定是对产业发展问题的及时修正 为优势产业保驾护航 [4]
景旺电子(603228):AI和汽车双擎驱动 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5-11 00:29
公司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硬板、软板和金属基板三大产品线,覆盖汽车、消费电子、数据中心、通信等领域 [1] - 在AI服务器领域部分产品已批量出货,在高速FPC、超高层PTFE等新兴应用领域具备前沿优势 [3] - 实现800G光模块批量出货,具备1.6T光模块量产能力,持续为光模块头部客户供货 [3] - 开展224G交换机技术预研,高端HLC和HDI产能有助于加快导入新客户 [3] 产能与技术进展 - 稳步推进珠海金湾HLC和HDI两大工厂产能爬坡,致力于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灯塔工厂 [1] - 在AI服务器、高速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1] - 高端PCB供应紧张背景下,公司高端产能有望加速新产品量产进度 [3] 汽车板业务前景 - 汽车电动化渗透率仍处低位,未来提升空间大;智能化随AI技术突破加速普及 [2] -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升级将推动多层/高阶HDI、高频高速等PCB细分市场长期增长 [2] - 公司在汽车板领域客户与技术积累深厚,有望深度受益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 [2] AI驱动行业机遇 - AI模型能力提升推动服务器/交换机/自动驾驶等领域PCB需求,产业终端升级迭代带来新成长空间 [1] - 科技巨头加码AI资本开支,泛AI应用(汽车/智能终端)兴起形成新一轮科技浪潮 [1] - PCB作为电子之母,在AI服务器等场景的应用将随产业升级持续扩大 [1] 财务与估值预期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45/19.84/25.07亿元,产品迭代有望提升ASP和盈利能力 [4] - 高端产能充裕支撑汽车/AI业务高增长,经营杠杆下盈利弹性或超预期 [4] - 给予25年25X目标估值,目标价42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