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长安汽车境外销量53.6万辆增50% 泰国工厂一期投产年产能10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5-19 23:29
海外扩张战略 - 公司首个海外整车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 采用分期建设模式 一期年产能10万辆 全部建成后提升至20万辆/年 [2][3] - 规划建设20个KD工厂 当前推进哈萨克斯坦、埃及等11个KD项目 合计海外可利用产能达50万辆 [5][6] - 泰国工厂将生产左舵车和右舵车 计划年底和明年投产两款产品 并出口至东南亚其他国家 [5] - 未来三年在东南亚投放12款新能源车型 建立泰国备件仓库作为全球右舵车备件中心 [3] 财务与销售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97.33亿元 同比增长5.58% 境外营收324.26亿元 同比增长57.9% [2][6] - 2024年销量268.38万辆 同比增长5.12% 境外销量53.62万辆 同比增长49.59% [2][7] - 境外毛利率达26.2% 远高于国内的12.07% [8] 泰国市场布局 - 深蓝S07、阿维塔11等7款车型已登陆泰国市场 阿维塔11连续两个月获豪华新能源SUV交付量第一 [3][4] - 2025曼谷车展深蓝汽车订单突破6589辆 深蓝计划2025年海外销量10万辆 东南亚市场占一半 [4] - 泰国工厂将整合营销、研发、供应链管理及全球培训体系 成为辐射东南亚和澳新的关键市场 [4] 产能与新能源转型 - 2024年设计产能225万辆 产能利用率84% 关停并转51万辆整车和84万台发动机落后产能 [8] - 改造升级85万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整车产能 新建58万套新能源电池PACK、75万套电驱、50万套电控产能 [8] 长期发展目标 - 2030年目标总体销量500万辆 新能源销量350万辆 海外销量占比30% [9] - 2025年"3311"目标为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新能源100万辆、海外100万辆 [9] - 2025年计划在海外新建经营主体8个、物流节点16个、渠道触点超过550个 [9]
保障中国汽车出海,全球最大滚装船启航
观察者网· 2025-05-16 08:20
行业动态 - 中国2024年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620万辆,同比增长5.8% [4] - 中国汽车运输船运力严重不足,截至2024年5月仅有33艘,远低于日本的283艘和韩国的72艘,导致滚装船日租金从2020年的2万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12万美元 [4] - 商务部2023年5月提出加强运输保障,鼓励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扩大出口运力 [5] 公司布局 - 上汽集团"安吉安盛"号9500车位滚装船刷新全球最大纪录,搭载近5000辆自主品牌及奇瑞、比亚迪等车型首航欧洲 [1][3] - 上汽安吉物流自营船队扩容至35艘,年运力提升3万辆,计划2026年建成22艘外贸远洋船队,覆盖西欧、地中海等主要出口地,年运力达60万辆 [6] - 比亚迪2022年订购6艘滚装船(总价值6亿美元),已运营4艘包括9200车位的"深圳号",2024年Q1通过自建船队运输2.5万辆新能源车,物流成本降低20% [6][7] - 奇瑞汽车2023年订购3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船,首艘已首航欧洲,第二艘将于2024年6月下水 [7] 技术升级 - "安吉安盛"号采用空气动力学船头和节能技术,航速达18.3节,13层甲板均满足新能源车装载要求,其中3层可装载氢燃料/天然气车 [6][13] - 上汽7600车位"安吉申诚"号配备1300个温度测量点和智能化船舱管理系统,实现分层防火管控 [13] 海外战略 - 上汽集团累计海外交付超550万辆,连续8年出口第一,2024年欧洲销量占比达25%,发布"Glocal战略"计划3年推出17款海外新车型 [9][11] - 比亚迪2024年出口43.3万辆(同比+71.8%),覆盖全球100国400城,奇瑞2024年出口114.5万辆(同比+21.4%),海外用户达450万 [11] 运营挑战 - 新能源汽车运输需配备充电设施并保持电量20%-50%,需防范电池短路和火灾风险 [13] - 回程船空置风险突出,需30%以上货物量才具边际效应,上汽通过开通8条国际航线并承接85%其他车企运输需求应对 [15]
车企组建远洋船队 中国汽车“出海”加速升级
环球网· 2025-05-16 02:21
车企远洋运输船队布局 - 上汽集团自主打造的9500车位滚装船"安吉安盛"交付使用并首航欧洲,最高航速19节,后续还有7艘超大型汽车运输船投入使用,整车远洋运输航线将覆盖全球100多个目的地[1][3] - 比亚迪已有4艘远洋汽车运输船下水运营,包括9000车位的"深圳号"和即将交付的9200车位"西安号",预计今年8艘滚装船全部投入运营,第一季度已向海外运载超25000台新能源汽车[3][5] - 奇瑞首条远洋汽车运输船首航欧洲,第二艘将在6月份下水,第三艘正在加紧建造[7] - 广汽联合招商轮船共建滚装运输公司,发布"欧洲攻略",计划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实现全链条本地化覆盖[7] 自主航运的战略意义 - 上汽安吉物流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建造12艘7600车位以上超大型远洋运输船,整车单车运输成本将降低10%[9] - 中国造船业连续15年全球市场第一,为车企争取远洋航运主动权提供技术与产能支撑[11] -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增强供应链韧性,打破国际航运垄断,掌握全球价值链话语权[13] 汽车运输船技术特点 - 新一代汽车运输船在先进性与环保性上突破创新,上汽"安吉安盛"采用甲醇预留技术方案,比亚迪"深圳号"搭载LNG双燃料动力系统,减少23%碳排放,装卸货阶段可实现零碳排放[15] 汽车出口数据与全链条发展 - 2025年1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16] - 技术端高安全性电池系统、智能交互生态与车联网技术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17] - 供应链端实现核心部件、智能驾驶软硬件全产业链自主可控[17] - 物流端自主航运网络搭建与运力资源高效整合,大幅压缩国际运输周期[1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启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首次聚焦汽车出海,推动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的跃升[17][19]
FT中文网精选:欧洲“新手”奇瑞,有望打破几个偏见
日经中文网· 2025-05-15 03:06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合并 -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于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 [1] - 两家报社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协作 [1] - 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作为协作的一部分 [1] 奇瑞汽车欧洲市场战略 - 奇瑞进入欧洲市场选择首先押注内燃机,然后再跟进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反常路径 [2] - 公司采用"慢有时候就是快"的出海哲学 [3] - JAECOO和OMODA两大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在欧洲28国销量分别为13829辆和7947辆 [3] - 奇瑞2024年2月才正式进入西班牙市场,目前进入的市场和推出的车型有限 [3]
新泉股份(603179):2024年及2025年Q1业绩点评: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2025Q1短期承压不改长期成长动能
长江证券· 2025-05-09 0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全年业绩稳定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5Q1产能扩张期费用支出与人均产值错配,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内饰龙头出海加速,外饰+座椅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8、18.09、22.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67X、11.42X、9.16X,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32.6亿元,同比上升25.5%;归母净利润为9.77亿元,同比上升21.2% [2][4]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35.2亿元,同比上升15.5%;归母净利润为2.13亿元,同比上升4.4% [2][4] 2024年业绩分析 - 营收增长主要系下游核心客户放量所致,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98.89亿元,同比增长38.16% [9] - 2024年毛利率19.6%,同比 - 0.4pct;2024Q4毛利率17.5%,同环比分别 - 3.3pct / - 3.9pct [9]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0.8%,同比 + 0.6pct,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系员工增加、无形资产摊销及折旧增加;财务费用率增加主要系汇兑损益及可转债计提利息所致 [9] - 24Q4期间费用率8.2%,同环比分别 - 2.5pct / - 3.5pct,其中财务费用率 - 0.1%,同环比分别 - 0.8pct / - 1.5pct,主要系24Q4汇兑收益约1900万 [9]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率7.4%,同比 - 0.3pct;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环比分别 + 19.0% / + 5.9%,归母净利率8.0%,同比 + 0.4pct [9] 2025Q1业绩分析 - 公司2025Q1营收35.19亿元,同环比分别 + 15.5% / - 3.8%,下游核心客户中部分销量有增减,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下游核心客户销量环比承压,但公司持续拓展新产品线,叠加海外业务加速布局,对冲核心客户环比压力,Q1环比略有承压 [9] - 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环比分别 + 4.4% / - 26.7% [9] - 2025Q1毛利率19.5%,同环比分别 - 0.6pct / + 2.0pct;净利率6.0%,同环比分别 - 0.6pct / - 1.9pct,毛利率表现稳定,净利率短期波动,主要原因为海外业务处于产能爬坡期,人员费用支出与人均产出错配以及当期员工福利费用增加 [9] 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收入伴随着特斯拉改款车型的不断落地,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9] - 公司持续推进外饰、座椅业务落地,外饰业务中奇瑞和理想等下游客户需求确定;座椅业务公司产能加速布局,现已规划墨西哥座椅背板产能40万套,斯洛伐克座椅背板产能50万套,同时,公司近期收购安徽瑞琪汽车公司,面向奇瑞汽车加速拓展座椅业务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264|17041|19984|23913| |营业成本(百万元)|10658|13565|15728|18724| |毛利(百万元)|2605|3476|4257|5189| |营业利润(百万元)|1124|1620|2082|2595| |利润总额(百万元)|1106|1620|2082|2595| |净利润(百万元)|974|1409|1811|225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977|1408|1809|2255| |EPS(元)|2.00|2.89|3.71|4.6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293|1072|2403|1748|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468|-508|-358|-208|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25|243|-144|-25|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515|150|807|1901| |每股收益(元)|2.00|2.89|3.71|4.6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2.65|2.20|4.93|3.59| |市盈率|21.35|14.67|11.42|9.16| |市净率|3.71|2.95|2.34|1.86| |EV/EBITDA|13.32|11.06|8.05|6.11| |总资产收益率|6.1%|7.0%|7.8%|8.3%| |净资产收益率|17.4%|20.1%|20.5%|20.4%| |净利率|7.4%|8.3%|9.1%|9.4%| |资产负债率|64.5%|64.8%|62.0%|59.1%| |总资产周转率|0.83|0.85|0.86|0.88| [16]
从product到solution——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出海,广汽构筑中国汽车出海护城河
广州日报· 2025-04-30 07:32
出海战略与目标 - 公司宣布三年"番禺行动"计划,目标2027年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挑战出口50万辆,3年内实现出口销量翻3倍 [2] - 2025年出口目标为17.2万辆,同比增速超过70% [4] - 东南亚市场成为出海战略最重要一站,发布"one GAC 2.0"计划并全面开启"泰国行动" [3][5] 区域布局与市场表现 - 最早出海地区为中东,已在科威特合作12年并打造全球模板和中东标杆 [4] - 东南亚市场成为第一战略,推出6款右舵产品适应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市场 [5] - 欧洲市场为重要增长点,规模约1200万辆,计划2025年起分阶段进入波兰、葡萄牙等国家 [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新能源技术领先,产品类型多元包括纯电车、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 [6] - 智能化、网联化具有竞争优势,科技感强且符合东南亚消费者偏好 [6] - 埃安、传祺和昊铂形成"三角组合",分别定位新潮纯电、商务家庭和科技豪华 [8][9][10] 出海模式与差异化 - 奉行长期主义,实现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出海而非简单产品出口 [11] - 在泰国、马来西亚建成生产基地,形成"KD+业务+本地化生产"模式 [12] - 已在泰国建成59家渠道和25座充电站,成为唯一自带能源生态体系出海的中国车企 [12] 竞争策略与合作 - 强调有序出海、抱团出海和借船出海,避免中国企业间过度竞争 [13][14] - 整车厂出海需供应链协同,利用当地资源和网络实现合作共赢 [13][14] - 从product到solution构建出海新生态,为当地提供解决方案 [1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并跑"到"领跑",反向输出技术和生态 [15] - 全球贸易摩擦频发背景下,东南亚因地理临近和消费习惯相似成为战略重点 [4][5] - 欧洲市场虽面临关税挑战,但仍被列为战略重点并计划分阶段拓展 [7]
中国车企加码马来西亚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1:24
中国车企加速布局马来西亚市场 - 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广汽、哪吒、小鹏等已进军马来西亚市场,部分车企已在当地建厂或有建厂规划 [2] -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初始投资500万欧元,计划2025年年底前生产零跑C10 [3] - 马来西亚2024年新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81.67万辆,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 [3] 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格局 - 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占据市场约6成份额,日系车占比约3成,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共享剩余10%市场份额 [4] - 2024年日系车合计销售近25万辆新车,中国品牌中奇瑞、比亚迪、吉利表现较好 [4] - 中国车企近年来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大举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如吉利收购宝腾49.9%股份并推动技术共享 [4] 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政策与市场机遇 - 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化车辆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高至38% [6] - 马来西亚推出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包括70%-100%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等 [6] - 2024年马来西亚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1789辆,较2023年翻番,比亚迪以8570辆排名第一 [9] 中国车企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吉利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宝腾扭亏为盈,推出基于吉利平台的X70、X50、X90等车型,并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MAS7 [7] - 奇瑞2024年在马来西亚销量突破1万辆,新工厂投产JAECOO J7,并规划奇瑞智能汽车工业园,初期年产能10万辆 [8] - 比亚迪2022年底推出Atto 3电动汽车,迅速成为热销车型,2024年腾势D9登陆马来西亚 [8]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的产业链布局 -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推进本土化生产,如奇瑞新工厂临近马来西亚最繁忙港口,为东盟出口做准备 [10] - 供应链企业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动工,2024年2月首颗电池下线,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也在马来西亚设厂 [11] - 销售网络加速铺设,如上汽名爵开设体验店,捷途规划25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主要城市 [10]
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1:24
2025上海车展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成为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2] - 车展规模庞大,包括1300余辆展车、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展、193场新品发布会,凸显行业创新活力[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车展中心位,跨国车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8][9] 新车发布与产品创新 - 首发新车超过100款,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紧追猛赶,跨国品牌展现"更中国"战略[3] - 比亚迪展示多款首发新车包括腾势概念超跑、海狮06DM-i等,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3] - 奔驰全球首发基于VAN.EA纯电架构的概念车Vision V,宝马发布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及全新操作系统X[3] - 极氪、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示兆瓦级超充技术,极氪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华为产品最大功率1.44兆瓦[3] 智能化与安全趋势 - 车企在智能化宣传上更加克制,减少L2+++等夸大表述,转而强调安全性能[5][6] - 岚图CEO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的问题,呼吁正确引导用户认知[5] - 赛力斯发布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6] - 行业认为智驾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本届车展可能成为踏实发展智驾技术的新起点[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6%,显示海外需求旺盛[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建议加快海外本地化战略[7] - 跨国车企改变策略,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体现中国市场重要性[8] - 日产汽车宣布2026年底前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9]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车展与上海"五五购物节"联动,叠加各级补贴政策,促销优惠力度空前[10] - "汽车+"生态构建新消费场景,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10] - 跨界融合项目成为政策新导向和行业新趋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
英伦莲花销量激增,中国车企出海的又一范式
美股研究社· 2025-04-27 10:03
核心观点 - 路特斯科技2024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6%达9.24亿美元,交付量超1.2万辆同比增70%,欧洲市场贡献近40%全球交付量成为最大市场[1] - 公司通过"跑车立品牌,SUV走量"双轮驱动策略实现规模扩张,但面临盈利困境与品牌定位挑战[8][10][12] - 中国车企出海形成三大范式:本土品牌复兴(路特斯/MG)、技术溢价(比亚迪)、反向合资(零跑)[19][20][2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9.24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两年内从2022年955.7万美元增长近十倍[1] - 净亏损11.07亿美元较2023年7.50亿美元扩大,毛利率从15%降至3%,Q4毛利率转负至-11%[12] - 运营费用连续五个季度下降,启动战略成本优化计划[12] 市场表现 - 全球交付12,134辆同比增长74%,未达2.6万辆年度目标[4] - 欧洲交付4,743辆同比激增179%占比39%,中国3,018辆占比25%,北美2,578辆占比21%[6][7] - 生活方式车型交付6,862辆同比增57%,跑车交付5,272辆同比翻倍[7][9] 战略转型 - 从"小众超跑制造商"向"全球高端电动品牌"转型,依托吉利集团资源支持[1] - 计划收购LotusUK 51%股权整合传统跑车业务,形成纯电+燃油+技术输出闭环[14] - 采取保时捷式"跑车立品牌,SUV走量"策略,但降价策略引发品牌定位争议[8][10] 行业观察 - 中国车企出海进入新阶段,从产品输出转向品牌/技术/生态输出[18][23] - 欧盟最低价格机制(3万欧元)意外利好路特斯英国产跑车[15] - 三大出海范式:MG/路特斯的品牌复兴、比亚迪技术驱动、零跑反向合资[19][20][21]
比亚迪李云飞:智驾并非遇冷,而是进入阶段性夯实期
钛媒体APP· 2025-04-26 13:20
文章核心观点 汽车智能化浪潮不可逆转,营销风潮冷却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开始,比亚迪凭借技术领先、产品扎实、稳步出海或成为智能汽车下半场决胜之道 [2][6] 行业动态 - 2025上海车展前工信部新规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需精准界定智能驾驶功能安全边界和响应措施,担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 - 新规使车展宣传从“无人驾驶”等炫酷词转向“组合驾驶辅助”等理性描述,行业进入“阶段性夯实期”,智能驾驶到认真打磨技术阶段 [2] 比亚迪智驾优势 - 庞大基盘数据,搭载L2及以上智驾系统车辆超400万辆,海量数据沉淀涵盖多数驾驶场景,为算法迭代提供关键养料 [3] - 强大研发团队,智驾工程师规模达5000人,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42.23亿元,同比增长34.04%,支撑技术持续升级 [4] - 全球领先规模效应,助推智能化技术普及与成本控制,2024年单车净利润8500元,规模化让更多用户体验电动车和智能驾驶 [4] 比亚迪财务与销售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财报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91.5亿元,同比翻倍 [4] - 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海外销售20.6万辆,同比增长约110%,近乎整体销量增速两倍 [4][5] 比亚迪海外市场情况 - 去年海外四款车,今年增加两款,腾势已在欧洲发布,四季度左右正式上市 [5] - 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绝大多数汽车品牌直接影响不大,中欧电动车谈判更顺畅,政策向好 [5] - 中长期考虑海外建厂,2023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去年9月宣布在土耳其建年产能15万辆汽车生产设施,计划2026年3月投产,两座工厂满负荷年产能达50万辆 [5][6]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三个市场贡献销量基本持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