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安全

搜索文档
赛目科技与通标达成战略合作,将发力汽车出海
巨潮资讯· 2025-08-10 12:08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赛目科技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7日签订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2] - 合作原则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2] - 通标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首家获得CNAS ISO17020认可的第三方合资检验机构 [2] 合作内容 - 支持中国汽车企业出海 [2] - 联合提供海外法规合规咨询服务 [2] - 推动海外与国内实验室资源互认与协同服务 [2] - 共同推进功能安全(FuSa)及预期功能安全(SOTIF)与安全验证体系建设 [2] - 对重大项目展开专项合作 [2] 合作意义 - 整合赛目科技的智能网联仿真测试工具链与通标的国际认证资源 [3] - 为车企客户提供测试及认证一站式服务 [3] - 共同解决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法规壁垒 [3] - 抢占智能汽车全球化市场先机 [3]
兼顾创新与安全 EMB商业化或先受益 ——乘用车制动系统新国标纵横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1:19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新国标 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 替代2008年旧版标准 [2] - 工信部在2024年5月首次公开征求意见 收到26家企业的170条反馈意见及若干个人意见 9月形成二次征求意见稿 体现政府重视与谨慎 [2][3] 电子传输制动系统(ETBS)定义与影响 - 新国标基于联合国法规UN R13-H修正案 增加ETBS定义及相关技术要求 ETBS指行车制动力及其传输仅由驾驶人控制的蓄电装置提供电能的制动系统 [3][4] - 全干式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和无机械备份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属于ETBS 有机械备份的EHB方案不包括在内 [4] - ETBS写入新国标为线控制动技术应用和产品准入提供标准依据 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 避免技术发展碎片化 [4][10] 功能安全要求强化 - 新国标对功能安全要求显著增加 明确规定测试需注入的具体故障类型和试验工况 测试用例不得少于明确规定用例集 增加实操性并划定测试底线 [5] - 制动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安全需符合GB/T 34590所有部分适用要求 包括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流程 对硬件失效率等提出明确强制性要求 [5] - 功能安全等级维持最高ASIL-D级别 系统失效概率需低于1FIT 对硬件设计、软件开发、验证体系提出苛刻要求 [5] 芯片选型与产业链影响 - 新国标实施对车规级主控芯片选型提出新要求 需选择满足ASIL-D等级的MCU产品 国内车规级芯片ASIL D级认证通过率不高 [6][7] - 2024年国产车规级MCU市场份额从3%提升至8% 但在制动领域占比不乐观 优势领域在BCM、灯光控制器、T-Box等非安全件 [6] - 外资芯片企业在MCU、ASIC等高性能车规级芯片方面占较大优势 新国标为国内芯片企业带来机遇 指明清晰目标和技术路径 [6][7] 制动能量回收逻辑调整 - 新国标对A型再生制动提出明确要求 规定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 需依赖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刹停 [8][9] - 单踏板制动功能可能面临调整 车企需评估和调整能量回收与制动逻辑 进行控制逻辑重构和人机交互优化 [8][9] - 新国标旨在矫正驾驶依赖单踏板模式习惯 提升行车安全冗余 车企可能需要修改协调再生制动(CRBS)策略 在能量回收效率上做出让步 [9] 促进乘用车出口与国际接轨 - 新国标采用ECE R13-H法规最新修订案的ETBS定义及相关技术要求 先于欧标发布 使中国乘用车出海具备与国际标准协调或不低于国际标准的安全底线 [10][11] - 核心内容与UN R13-H高度对齐 车企能够在海外市场直接采用国内EMB测试数据 降低出口认证成本 破除EMB出海障碍 [10][11] - 高功能安全等级的制动系统可成为中国制造亮眼招牌 为自主品牌车企走出去铺平道路 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0][11] EMB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 新国标为EMB商业化提供标准依据 研发和推广需企业持续投入 商业化进展取决于成本 与冗余方案、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等相关 [12][13] - 初期EMB单价或比传统制动系统高20%~30% 因采用高精度电机、冗余ECU、冗余传感器等占用大量成本 [13] - 长期来看EMB比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结构、工艺更简单 适宜通过规模化和平台化设计分摊研发成本 最终规模化量产后的成本将更低 [14] - EMB在响应速度、冗余度、NVH等方面具有优越性能 商业化是必然趋势 新国标为研发进展前瞻的企业提供上车机会 [14][15]
荷兰半导体巨头牵手零跑,在华设6大研发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3:04
公司战略升级 - 恩智浦在华战略围绕"本土化创新"与"智能化技术落地"两大主线升级,成立中国事业部整合销售、研发、运营等部门以提升响应速度[2] - 公司在中国拥有6000名员工、1600名工程师、6个研发中心和14个城市办事处,全球最大后端装配测试工厂设在中国[2] - "中国制造"产品贡献约18%营收,其中1/3已实现本地生产[2][7]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占公司总销售额三分之一,中国汽车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10%以上[3] - 已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零跑、深蓝、长城等车企[3][7] - 中国工程团队完成200多种产品定义与开发,本土研发中心持续扩大[2][7] 技术解决方案 - 推出CoreRide软件定义平台,采用硬件+中间件架构,预计2028年量产[4][8] - S32R47雷达处理器支持L4自动驾驶,Ranger5UWB适配车钥匙等多场景[5] - eIQ工具包优化AI边缘计算,TTTech Auto中间件增强功能安全[5][6] - 收购TTTech Auto强化软件能力,将其作为独立部门运营[6][7] 制造与研发布局 - 天津封测工厂为全球最大基地,与台积电南京厂(16nm)、中芯国际保持合作[7] - 计划关闭8英寸晶圆厂,全面转向12英寸以优化成本结构[10] - 推出ASIL C级安全认证方案,针对非致命环境实现降本[11] 行业趋势应对 - 软件工程师数量已超过硬件工程师,通过软件定义硬件驱动创新[5] - 采用可扩展硬件平台兼容不同车型需求,避免"一刀切"方案[8] - 将全球专业知识与中国市场敏捷性结合,赋能本土团队[9]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
快讯· 2025-04-28 11:16
汽车电子标准研究推进 - 持续完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推动道路车辆电磁兼容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报批 [1] - 公开征求静电放电等标准意见,推动整车天线OTA、电磁环境适应性等电磁兼容标准研制 [1] - 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 [1] 电子设备质量提升 - 开展电子设备加速试验可靠性标准预研,推动IP等级、环境评价标准修订 [1] - 提升电气及电子设备质量水平 [1] 车载电子部件规范 - 推动车载MEMS激光雷达和前方视野辅助等标准审查报批 [1] - 公开征求车载显示终端等标准意见 [1] - 加快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和车载惯导标准研制,规范车载电子部件产品性能 [1]
东风汽车自主基础软件开发平台开发流程斩获国际认证
新华网· 2025-04-03 06:26
东风汽车AUTOSAR平台认证 - 公司自主经典AUTOSAR基础软件平台开发流程获TV南德意志集团ISO 26262 ASIL-D级流程认证证书,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软件领域重大突破 [1][2] - ISO 26262 ASIL-D为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最高等级,要求系统具备极低故障概率与极高可靠性,认证覆盖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 [2] - 平台通过认证证明其在功能安全流程管理、风险分析、开发验证等方面满足最高标准,可支撑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高安全性需求 [2] 技术研发历程 - 公司自2010年布局AUTOSAR领域,2015年实现AUTOSAR架构发动机控制系统软件开发,2018年完成量产车型搭载 [3] - 2020年启动全自主经典AUTOSAR平台开发,实现底层协议栈至上层应用全栈自主可控,2025年3月以零缺陷通过ASIL-D认证 [3] - 计划2025年9月完成首批10+模块功能安全产品认证,12月实现车身控制、动力总成、智能驾驶等全场景安全解决方案覆盖 [3] 行业影响与战略规划 - 认证标志公司在功能安全领域技术底蕴,强化智能网联时代主机厂规模化量产竞争力 [2][4] - 公司将深化产业链协作构建国产汽车软件生态共同体,依托平台加速高阶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项目落地 [4] - 战略目标为提供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