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688256)

搜索文档
寒武纪午后一度收复1500元关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05:48
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在9月16日午后一度上涨近6% [1] - 公司股价重回1500元上方 [1] - 现涨幅收窄至近3% [1] 交易情况 - 成交额超140亿元 [1]
寒武纪午后一度收复1500元关口
第一财经· 2025-09-16 05:46
股价表现 - 9月16日午后寒武纪股价一度上涨近6%至1525元 后涨幅收窄至近3% [1] - 当日成交额超140亿元 换手率达2.34% [1][2] - 盘中最高价达1525元 较前日上涨85元 [2] 市值估值 - 公司总市值达6204亿元 股本为4.18亿股 [2] - 市盈率为556倍 市净率达91.83倍 [2] - 股价维持在1480-1525元区间波动 [2] 交易数据 - 当日成交量达9.77万股 均价为1468.69元 [2] - 买盘集中在1479-1480元区间 卖盘集中在1482-1484元区间 [2] - 资金流向显示买五档位挂单量较小 卖盘压力相对明显 [2]
寒武纪午后涨超4%重回1500元关口,成交额超124亿。
新浪财经· 2025-09-16 05:22
股价表现 - 寒武纪午后涨幅超过4% [1] - 股价重回1500元关口 [1] - 成交额超过124亿元 [1]
自主可控预期强化!芯片ETF(159995)涨1.21%,龙芯中科涨14.29%
搜狐财经· 2025-09-16 03: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走低 上证指数盘中下跌0.17% [1] - 电脑硬件、休闲用品、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居前 基本金属与农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芯片科技股持续走强 芯片ETF(159995)上涨1.21% [1] 芯片细分领域表现 - 龙芯中科股价上涨14.29% 海光信息上涨5.90% [1] - 晶盛机电上涨3.47% 澜起科技上涨3.33% 华海清科上涨3.29% [1]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推动芯片半导体自主可控成为关键战略 [1] - 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 - AI创新周期与关税背景强化自主可控预期 细分领域景气持续复苏 [1] 芯片ETF产品结构 - 芯片ETF(159995)跟踪国证芯片指数 包含30只成分股 [1] - 成分股覆盖芯片产业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链条龙头企业 [1] - 重点成分股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长电科技、北方华创等 [1]
汽零股持续爆发!杠杆资金大手笔加仓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2:59
市场指数与板块表现 - 市场主要指数集体高开后走低 [1] - 汽车零部件板块延续大涨 多股涨停包括万向钱潮(000559)、日盈电子(603286)、银轮股份(002126) [1] - 多元金融概念拉升 建元信托(600816)涨停 爱建集团(600643)等跟涨 [1] - 液冷服务器概念大幅拉升 淳中科技(603516)、剑桥科技(603083)、龙蟠科技(603906)等涨停 [1] - 人形机器人概念表现强势 汉威科技(300007)、豪恩汽电(301488)、恒辉安防(300952)等涨超10% [1] 融资交易数据 - 市场融资余额合计2.35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83.37亿元 [3] - 融资余额连续7个交易日持续增加 [3] - 汽车零部件板块昨日共23股获杠杆资金加仓超1000万元 [1] - 宁波华翔(002048)融资余额10.95亿元 获加仓8812.67万元 [2] - 均胜电子(600699)融资余额12.92亿元 获加仓8480.36万元 [2] - 潍柴动力(000338)融资余额25.33亿元 获加仓5063.25万元 [2] 个股融资净买入 - 49股获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 [4] - 宁德时代(300750)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净买入10.21亿元 融资余额134.31亿元 [4][5] - 胜宏科技(300476)融资净买入9.30亿元 融资余额156.50亿元 [4][5] - 中信证券(600030)融资净买入7.57亿元 融资余额160.25亿元 [4][5] - 寒武纪-U(688256)融资净买入7.46亿元 融资余额145.20亿元 [4][5] - 分行业统计显示电子行业最集中 16股上榜 电力设备6股 非银金融4股 [4] - 主板有30股 创业板11股 科创板8股 [4] 新股发行信息 - 今日2只新股申购:创业板建发致新(301584)和北交所锦华新材(920015) [6] - 建发致新发行总量6319.33万股 网上发行1011.05万股 发行市盈率13.29倍 申购价格7.05元/股 [6][7] - 锦华新材发行总量3266.67万股 网上发行2613.33万股 发行市盈率11.52倍 申购价格18.15元/股 [6][7] 机构调研动态 - 近5个交易日275家公司被机构调研 [8] - 11家公司获50家及以上机构扎堆调研 [8] - 聚和材料(688503)获263家机构调研 近5日涨5.46% [9] - 晶盛机电(300316)获122家机构调研 近5日涨9.74% [9] - 埃斯顿(002747)获115家机构调研 近5日涨0.60% [9] - 厦钨新能(688778)获101家机构调研 近5日涨5.07% [9]
两融余额七连升 904.55亿增量杠杆资金进场
证券时报· 2025-09-16 02:01
两融余额整体变动 - 截至9月15日,沪深北两融余额为23699.9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84.29亿元,连续7个交易日累计增加904.55亿元 [1] - 融资余额为23533.00亿元,较上一日增加183.37亿元 [1] - 分市场看,沪市两融余额12051.66亿元(增加97.33亿元),深市11569.60亿元(增加86.89亿元),北交所78.73亿元(增加655.01万元) [1] 行业融资余额变动 - 申万31个行业中,21个行业融资余额增加,电子行业融资余额增加最多(260.01亿元),其次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 [1] - 电力设备行业融资余额增幅最高(13.98%),其次为电子(8.60%)、有色金属(7.45%) [1] - 融资余额减少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减少7.58亿元)、交通运输(减少5.68亿元) [4] 个股融资余额增幅排名 - 54股融资余额增幅超50%,其中大禹生物增幅最高(558.17%),凯大催化(313.11%)、泓禧科技(217.39%)紧随其后 [3] - 电力设备行业有14只个股上榜,汽车行业9只,电子行业7只 [3] - 这些个股期间股价平均上涨15.81%,香农芯创涨幅最高(89.56%),沃尔德(58.30%)、振德医疗(53.44%)表现突出 [3][6]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个股 - 12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10亿元,寒武纪-U增加最多(48.36亿元,增幅49.93%),阳光电源(36.82亿元)、先导智能(36.43亿元)分列二三位 [6][7] - 先导智能融资余额增幅达199.96%,期间股价上涨24.00% [5][7] - 立讯精密融资余额增加20.41亿元(增幅54.18%),紫金矿业增加13.59亿元(增幅31.64%) [8]
海外算力需求再超预期,国产生态加速成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6 01:44
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AI算力基础设施正面临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共振 液冷服务器产业链迎来明确爆发拐点 [1][2] - 英伟达新一代Rubin架构芯片已全部流片并计划明年量产 [1][2] -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本开支将达3-4万亿美元 [1][2] 海外算力需求与液冷技术 - 甲骨文最新财报显示云基础设施收入预计暴增77% 未确认履约义务激增至4550亿美元 其中与OpenAI的合同规模高达3000亿美元 [2] - 高性能计算密度提升推动散热需求升级 液冷技术因Rubin芯片的先进制程成为必选项 [2] - 头部云厂商千亿级合作及万亿级资本投入将直接拉动液冷服务器需求 [2] 国产AI产业链进展 - 寒武纪定增获批复 拟募资39.85亿元投入大模型芯片与软件平台研发 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4347% 实现扭亏为盈 [1][2] - 胜宏科技获准定增19亿元用于海外AI相关产能建设 [2] - 行业龙头通过研发系列化芯片 建设封装平台及开放生态加速国产算力集群协同与生态整合 [2] 投资板块关注方向 - 柴发依然是量利齐升且逻辑最顺的板块 推荐关注科泰电源 [3] - 建议关注AIDC租赁标的宏景科技 渗透率逐步提升的HVDC环节 推荐关注科华数据 禾望电气 通合科技 [3] - 关注伴随功率提升而受益的服务器电源以及液冷环节 推荐关注英维克 申菱环境 欧陆通 [3] 行业评级 - 对电力设备板块维持推荐评级 [4]
中证报谈芯片:持续突破,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产业链加快技术迭代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00:41
行业背景 - AI算力需求全球爆发推动中国国产AI芯片产业迎来关键战略机遇期[1] - 国内芯片厂商和光通信产业链正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布局以抓住窗口期[1] 市场需求 - 2025年中国AI芯片需求预计达395亿美元[2] - 市场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17%增长至2027年55%[2] - 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达121亿美元[5] 企业投入与订单 -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3] - 阿里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3] - 百度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十亿元级订单[4] 企业业绩表现 - 寒武纪上半年营收同比暴增4347.82%[4]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收增长45.21%[4] - 芯原股份二季度末在手订单达30.25亿元[4] - 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5.68%[5] - 中际旭创上半年净利润增长69.40%[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AI算力需求推动核心器件和封装技术快速迭代[5] - 1.6T光模块成为竞争焦点[5] - CPO预计2026年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超20%[5] - 寒武纪和海光信息在AI推理芯片能力已具备竞争力[4] 产能扩张 - 华虹公司、中芯国际、寒武纪等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与定向增发加速扩张[4] -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加速泰国工厂产能扩充[6] 供应链挑战 - 行业挑战从需求转向如何按时交付[6] - 中际旭创表示部分重点原材料供应偏紧张[6] 软件生态建设 - 国内算力硬件水平接近或超过英伟达同类芯片[6] - 软件生态在底层系统、编程语言、AI编译器、算子库和编程框架等方面仍需完善[6] - 完善的软件平台是发挥硬件性能和降低用户门槛的关键[6] - 国内头部企业正持续完善AI芯片生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6]
业内:在指数调整重要时段 投资者需关注指数基金对市场带来的扰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0:02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及市场影响 - 科创50指数样本股权重调整于9月12日生效 单个样本权重上限10% 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上限40% [2] - 调整前寒武纪权重15.42% 中芯国际权重10.21% 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46.23% 均超上限标准 [2] - 调整后寒武纪权重微降至15.38% 中芯国际权重降至10.13% [4] 指数基金规模与调仓影响 - 挂钩科创50指数的ETF规模达1848.63亿元(9月2日) 调整后降至1739.17亿元(9月12日) [2][4] - 约100亿元资金需从寒武纪流出 导致其9月4日股价大跌14.45% 并冲击AI板块 [2] - 股票型ETF规模超百亿元产品数量从去年底44只增至56只(截至9月12日) [6] 指数基金持仓与上市公司关系 - 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含4只ETF 持仓市值超170亿元 包括新进股东嘉实科创芯片ETF [5] - 中芯国际8月1日遭华夏科创50ETF减持65.18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1.24% [5] - 海光信息等热门公司前十大股东均出现多只科创50ETF [5] 市场波动与资金流动关联 - 指数调整公告日至生效日期间 股价表现与被动调仓影响系数(流出规模/日均成交额)高度相关 [7] - 调整生效5日后ETF调仓冲击减弱 股价与资金流动关联性下降 [7] - 指数基金调仓行为在结构性行情中可能放大成分股波动 每季度调整机制形成周期性影响 [8] 行业趋势与常态化影响 - 指数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 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与市场互动影响趋于常态化 [1][7] - 被动产品扩容使指数调整对股价影响显著化 吸引短线资金抢跑交易 [7] - 成分股短期涨幅可能导致权重超限 需关注季度调整期的潜在冲击 [8]
持续突破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20:22
国内AI芯片市场需求与机遇 - 英伟达芯片供应不确定性为国内AI芯片供应商创造市场机遇 预计2025年国内AI芯片需求达395亿美元[1] - AI芯片市场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17%增长至2027年55%[1] -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3]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3] 头部企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商业化进展 -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1][2] - 阿里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2] - 百度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十亿元级AI推理设备订单 在类CUDA生态标段获主要份额[2] - 昆仑芯P800系列采用自研XPU-P架构 最大集群规模超3万卡[2] 国产芯片企业业绩与产能提升 - 寒武纪云端产品线营收28.7亿元(2024年同期仅6105万元) 客户贡献绝大多数业绩增量[3] - 芯原股份截至Q2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 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2] - 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2] - 行业认为需抓紧提升产能满足快速增长的AI算力需求[3] 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 - 华虹公司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以实现规模效应和提升市场占有率[3] - 中芯国际筹划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持股比例将从51%升至100%[4] - 寒武纪获证监会批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4] 软件生态建设重要性 - 国内算力硬件已接近或超过英伟达同类芯片 但软件生态仍有提升空间[4] - 完善软件生态需覆盖底层系统(调度器、内存管理)、中层(编程语言、AI编译器)和上层(编程框架、通信库)[4] - 完善的软件平台可充分发挥硬件性能 降低使用门槛 增强市场竞争力[5] - 云计算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开发者倾向选择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