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09926)

搜索文档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等
智通财经· 2025-08-05 06:20
行业观点 -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或导致市场对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下半年改善前景 [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中采购对行业影响有限 [1] - 行业基本面持续复苏 7月院内处方量环比提升 [1] - 更多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行业盈利显著增长 [1] - 美债不确定性可能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 [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 [1] 投资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 [2]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 [2]
里昂:料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 推荐石药集团(01093)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6:18
行业观点与前景 - 维持对医疗健康板块正面看法 行业流动性及基本面持续改善[1] - 美国就业数据疲软推动下半年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预示行业改善前景[1] - 特朗普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及安徽生物类似药集采对行业影响有限[1] 行业基本面表现 - 7月院内处方量实现环比提升[1] - 创新药放量推动第三季度行业盈利显著增长[1] - 美债不确定性促使资金重新配置 改善创新药资产流动性[1] - 行业拐点已过 未来将迎来盈喜等正面催化剂[1] 投资策略与选股偏好 - 偏好领先大型药厂[1] - 短期避开过度依赖生物仿制药的公司[1] - 选股包括石药集团 新诺威 翰森制药 爱尔眼科 恒瑞医药 康方生物 中生制药 国药控股 康哲药业 大参林 华东医药 泰格医药及药明康德[1]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3: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02800)以28.58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15.87%,收盘价25.260港元(-1.56%)[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净流入22.55亿港元,净流入比16.36%,收盘价90.940港元(-1.67%)[1][2] - 美团-W(03690)净流入13.97亿港元,净流入比11.93%,收盘价121.600港元(-4.55%)[1][2] - 快手-W(01024)净流入13.91亿港元,净流入比20.44%,收盘价77.000港元(+6.35%)[2] - 阿里巴巴-W(09988)净流入10.40亿港元,净流入比9.18%,收盘价115.700港元(-1.20%)[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泡泡玛特(09992)以3.82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12.36%,收盘价246.000港元(-4.13%)[1][2] - 中国平安(02318)净流出3.60亿港元,净流出比-6.45%,收盘价53.950港元(-4.17%)[1][2] - 老铺黄金(06181)净流出3.45亿港元,净流出比-12.76%,收盘价708.500港元(-8.40%)[1][2] - 中金公司(03908)净流出3.33亿港元,净流出比-24.57%,收盘价19.960港元(-4.50%)[2] - 康方生物(09926)净流出2.63亿港元,净流出比-14.12%,收盘价154.600港元(+1.18%)[2] 净流入比排名 - 合生创展集团(00754)以70.43%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3548.42万港元,收盘价3.780港元(-1.31%)[1][2][3] - 嘉华国际(00173)净流入比64.10%,净流入417.37万港元,收盘价2.170港元(-2.69%)[1][2][3] - 青岛港(06198)净流入比61.26%,净流入949.60万港元,收盘价6.530港元(-1.95%)[1][2][3] - 兖煤澳大利亚(03668)净流入比60.24%,净流入2438.20万港元,收盘价32.550港元(-1.36%)[2][3] - 特海国际(09658)净流入比59.43%,净流入1033.61万港元,收盘价16.160港元(+0.37%)[3] 净流出比排名 - 高伟电子(01415)以-60.55%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1.02亿港元,收盘价26.550港元(-3.80%)[1][2][3] - 中银航空租赁(02588)净流出比-46.75%,净流出3847.54万港元,收盘价71.550港元(-1.72%)[1][2][3] - GX恒生科技(02837)净流出比-43.69%,净流出65.45万港元,收盘价6.715港元(-0.67%)[1][2][3] - 长城汽车(02333)净流出比-36.20%,净流出1.56亿港元,收盘价12.840港元(-3.46%)[3] - 中国金茂(00817)净流出比-35.70%,净流出8411.74万港元,收盘价1.430港元(-2.72%)[3]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8月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1:02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盈富基金(02800)以94.85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港通(南向)榜首,净卖出94.77亿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成交额46.53亿元排名第二,净卖出45.52亿元 [1][2] - 英诺赛科(02577)成交额41.25亿元位列第三,净买入2.80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和阿里巴巴-W(09988)分别成交24.71亿元和20.88亿元,净买入6.17亿元和7.26亿元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18.49亿元但净卖出8450.67万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盈富基金(02800)以50.64亿元成交额居深港通(南向)第一,净卖出50.58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22.09亿元排名第二,但净卖出5.65亿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成交17.90亿元位列第三,净卖出17.74亿元 [1][2] - 英诺赛科(02577)和阿里巴巴-W(09988)分别成交12.76亿元和12.93亿元,净买入8236.66万元和228.97万元 [2] - 中芯国际(00981)和快手-W(01024)净买入显著,分别达2.02亿元和2.20亿元 [2] 交叉市场活跃公司 - 盈富基金(0280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45.49亿元,净卖出合计145.35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两地合计成交46.80亿元,但净买入仅0.52亿元(沪港通+6.17亿元,深港通-5.65亿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两地合计成交64.43亿元,净卖出合计63.26亿元 [1][2] - 英诺赛科(02577)两地合计成交54.01亿元,净买入合计3.62亿元 [1][2]
港股通(深)净卖出69.68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8-04 10:37
恒生指数表现 - 8月4日恒生指数上涨0.92%,报收24733.45点 [1] 南向资金流动 - 全天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卖出180.92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300.70亿港元,成交净卖出180.92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831.26亿港元,成交净卖出111.24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469.44亿港元,成交净卖出69.68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盈富基金成交额居首,达94.85亿港元,净卖出94.77亿港元,收盘股价上涨0.88% [1] - 恒生中国企业成交金额46.53亿港元,净卖出45.52亿港元,收盘上涨1.00% [1][2] - 英诺赛科成交金额41.25亿港元,净买入2.80亿港元,收盘大涨30.47% [1][2] - 阿里巴巴-W净买入金额居首,达7.26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0.60% [1][2] 深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盈富基金成交额居首,达50.64亿港元,净卖出50.58亿港元,收盘股价上涨0.88% [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22.09亿港元,净卖出5.65亿港元,收盘上涨2.80% [2] - 恒生中国企业成交金额17.90亿港元,净卖出17.74亿港元,收盘上涨1.00% [2] - 快手-W净买入金额最多,达2.20亿港元,收盘上涨3.22% [2] 其他活跃股表现 - 腾讯控股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24.71亿港元,净买入6.17亿港元,收盘上涨2.80% [2] - 小米集团-W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8.49亿港元,净卖出0.85亿港元,收盘上涨2.15% [2] - 中芯国际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6.84亿港元,净买入0.16亿港元,收盘上涨2.90% [2] - 优必选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6.57亿港元,净卖出2.43亿港元,收盘大涨10.13%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8月4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0:37
市场表现 - 8月4日恒生指数上涨0.92%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1300.70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559.89亿港元 卖出成交740.81亿港元 合计净卖出180.92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累计成交金额469.44亿港元 净卖出69.68亿港元 港股通(沪)累计成交金额831.26亿港元 净卖出111.24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盈富基金成交金额最高达145.49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成交64.42亿港元 英诺赛科成交54.01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合计成交额33.81亿港元 英诺赛科合计成交额54.01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达46.80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25.86亿港元 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29.25亿港元 [3] 资金流向 - 净买入个股共7只 阿里巴巴-W净买入7.28亿港元 英诺赛科净买入3.63亿港元 快手-W净买入2.20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145.35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遭净卖出63.26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遭净卖出14.53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连续3天以上净买入腾讯控股(8天) 小米集团-W(7天) 快手-W(3天) [2]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收盘下跌0.60% 英诺赛科大涨30.47% 快手-W上涨3.22% [1][3] - 中芯国际上涨2.90% 腾讯控股上涨2.80% 小米集团-W上涨2.15% [3] - 盈富基金上涨0.88% 恒生中国企业上涨1.00% 南方恒生科技上涨1.32% [1][3] 重点个股资金数据 - 小米集团-W连续净买入期间累计净买入41.62亿港元 腾讯控股累计净买入35.94亿港元 快手-W累计净买入18.05亿港元 [2] - 国泰君安国际遭净卖出1.91亿港元且股价下跌6.48% 优必选遭净卖出2.43亿港元但股价上涨10.13% [3] - 康方生物遭净卖出3.23亿港元且股价下跌2.69% [3]
南向资金8月4日净买出超-180亿港元:加仓阿里巴巴-W7.28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8-04 09:56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8月4日南向资金成交总额1300.70亿港元,净流出180.92亿港元 [1] - 沪港股通净流出111.24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出69.68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7.28亿港元,股价下跌0.60% [1][1] - 英诺赛科获净买入3.63亿港元,股价上涨30.47% [1][1] - 快手-W获净买入2.20亿港元,股价上涨3.22% [1][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2.18亿港元,股价上涨2.90% [1][3]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5260.40万港元,股价上涨2.80% [1][4] - 理想汽车-W获净买入4081.28万港元,股价上涨0.70% [1][5]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145.35亿港元,股价上涨0.88% [1][5] - 恒生中国企业遭净卖出63.26亿港元,股价上涨1.00% [1][6] - 南方恒生科技遭净卖出14.53亿港元,股价上涨1.32% [1][6] - 康方生物遭净卖出3.23亿港元,股价下跌2.69% [1][7] 细分交易通道数据 - 阿里巴巴通过沪港股通净买入7.26亿港元,深港股通净买入228.97万港元 [1] - 英诺赛科通过沪港股通净买入2.80亿港元,深港股通净买入8236.66万港元 [1] - 中芯国际通过沪港股通净买入1589.53万港元,深港股通净买入2.0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通过沪港股通净买入6.17亿港元,深港股通净卖出5.65亿港元 [4] - 盈富基金通过沪港股通净卖出94.77亿港元,深港股通净卖出50.58亿港元 [5] - 恒生中国企业通过沪港股通净卖出45.52亿港元,深港股通净卖出17.74亿港元 [6]
PD-(L)1/VEGF双抗走向“百家争鸣”
新财富· 2025-08-04 08:01
从依沃西单抗说起 - 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存在剂量控制难度大、毒副反应多、患者负担加重等痛点,推动双特异性抗体(双抗)研发[2] - 康方生物研发的依沃西单抗于2024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款PD-1/VEGF双抗药物,验证该领域潜力并引发技术跟进热潮[2] - 全球已有17款PD-(L)1/VEGF双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涉及辉瑞、BMS、默沙东等跨国药企及康方、君实等本土企业,竞争格局呈现"百花齐放"态势[3] 三大关键变量拆解双抗技术"组合拳" - **免疫靶点选择**:PD-1抗体阻断PD-L1/PD-L2双通路更全面,PD-L1抗体选择性阻断PD-L1可能降低不良反应[6] - **抗血管生成靶点选择**:VEGF抗体直接中和促血管因子高效广谱,VEGFR抗体通过抑制受体间接发挥作用[6] - **抗体结构与融合方式**:涉及Fab片段、scFv、纳米抗体等形式及N端、C端或铰链区融合位置,影响药物亲和力、穿透性及生产工艺[9] PD-(L)1/VEGF双抗代表性技术路线梳理 - **四价对称结构(2+2设计)**: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采用PD-1单抗重链末端融合两个抗VEGF的scFv片段,形成稳定四价结构[13] - **C端VHH融合**:礼新医药LM-299、荣昌生物RC148等采用纳米抗体融合于C端,提升组织穿透性但需临床验证[13] - **N端融合设计**:华博生物HB0025、甫康药业CVL006在N端融合纳米抗体,临床前显示优于单靶点抗体的效果[14] - **铰链区插入型**:君实生物JS207将VEGF片段插入PD-1单抗铰链区,需验证生产稳定性与临床效果[14] 结构差异与临床验证关系 - PD-1与PD-L1单抗的竞争历史表明,理论差异(如PD-1覆盖更广、PD-L1安全性更优)未完全转化为临床数据差异[16] - BioNTech研究认为PD-L1/VEGF双抗可能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TME)调节更具优势[18] - 当前双抗赛道竞争核心在于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市场综合优势,而非单纯结构设计创新[19]
港股医药股走低 康方生物跌超5%
快讯· 2025-08-04 02:01
医药生物行业股价表现 - 康方生物(09926 HK)股价下跌5 37% [1] - 泰格医药(03347 HK)股价下跌3 34% [1] - 药明康德(02359 HK)股价下跌3 15% [1] - 君实生物(01877 HK)股价下跌2 64% [1]
创新药板块持续领涨 医药主题基金强势回归市场C位
环球网· 2025-08-03 01:44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主线之一,在政策、技术、资金三重共振下持续爆发 [1] - A股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及港股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标的股价屡创新高,带动医药生物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过25% [3] - 7月单月医药生物指数涨幅突破12%,资金加仓创新药板块热度创近三年新高 [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7月以来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单月涨幅超30%,永赢医药健康A以34.2%涨幅领跑 [3] - 全市场200余只医药主题基金中超过80%年内实现正收益,华富健康文娱A、中银创新医疗A等7只基金涨幅超30% [3] - 年内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新发基金中医疗健康主题占比超过40% [4]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端医保谈判简化、审评审批加速等改革持续落地,技术端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进入成果收获期 [3] -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回暖,医药板块持仓比例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12.5% [4] - 北向资金7月单月净买入医药生物行业超80亿元,位居所有板块首位 [4] 长期发展趋势 - 医药行业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产业创新周期不可逆,国内药企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跃迁 [4] - 未来3-5年将涌现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5] - 医药行业反转行情印证"创新驱动增长"长期逻辑,战略配置价值未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