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03908)

搜索文档
中金公司李求索: A股上行趋势仍将延续 三大主线投资机遇值得重视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0:26
市场表现与趋势 - 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3.64%,深证成指累计上涨40.51%,创业板指累计上涨71.97%(4月8日至9月22日)[1] - 宏观经济韧性强、企业盈利向好、全球估值吸引力提升及流动性改善支撑市场中长期向好趋势[1] - A股全年有望实现3%左右的盈利正增长,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 资金面与投资者行为 - 两融余额上升至近2.4万亿元(截至9月19日),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2.4%,显著低于2015年的4.5%[4] - 外资主动回流A股市场,因产业层面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药、新能源等领域结构性亮点频现[4] - 杠杆资金行业分布更分散,偏好医药、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军工等成长板块[5] 行业与板块轮动 - 成长板块为市场强势主线,从AI硬科技扩散至创新药、高端制造、军工、新能源等领域[7] - 机构投资者积极入市,市场主线围绕业绩及产业趋势展开,聚焦AI、创新药及政策发力方向[7] - 中长期关注三大主线:科技创新(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硬件、固态电池等)、出海优势(白色家电、工程机械等)、优质红利(电信、银行等)[8] 驱动因素与估值支撑 -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是A股重要驱动力,人民币资产受益于中国资产重估[3] - 政策发力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投资者情绪升温,对A股中长期估值形成支撑[2] - 市场较快上涨后短线调整不会改变中长期上行趋势,企业盈利有望继续改善[3]
大摩:A股市场成交额高企带动中资券商盈测上调 预料利好中金公司等
智通财经· 2025-09-22 06:49
市场成交额预测 - 将2025年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预测上调53%至1.53万亿元人民币 [1] - 预测2026及2027年ADT保持每年5%至6%同比增长 [1] 券商盈利预测调整 - 将覆盖的中资券商2025至2027年各年盈利预测平均上调25%、23%及20% [1] - 交投增加带动经纪佣金、保证金利息及经营杠杆提升 [1] - 市场流动性充裕支持更多融资活动 [1] 券商ROE预期 - 券商板块平均股本回报率将于2026年反弹至9% [1] - 中信证券ROE有望达10.7% [1] - 中金公司ROE有望达9.4% [1] 投资收入预测 - 预测中金公司今年投资收入增长20% [1] - 预测广发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增长21% [1] - 预测中信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增长11% [1] - 东方财富及招商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可能录得下跌 [1] 受益券商标的 - 流动性充裕利好拥有强劲承销、交易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 [1] - 特别提及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及广发证券 [1]
大行评级|大摩:上调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预测 利好中金、中信证券及广发证券等
格隆汇APP· 2025-09-22 06:32
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预测 - 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A股日均成交额预测上调53%至1.53万亿元 [1] - 预测2026及2027年日均成交额保持每年5%至6%的按年增长 [1] - 交投增加带动经纪佣金、保证金利息及经营杠杆提升 [1] 中资券商盈利预测调整 - 将覆盖的中资券商2025至2027年各年盈利预测平均上调25%、23%及20% [1] - 预测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及中信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分别增长20%、21%及11% [1] - 东方财富及招商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可能录得下跌 [1] 券商板块股本回报率展望 - 预期券商板块平均股本回报率将于2026年反弹至9% [1] - 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分别有望达10.7%及9.4% [1] - 市场流动性充裕支持更多融资活动 [1] 受益券商业务优势 - 拥有强劲承销、交易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将受利好 [1] - 特别提及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及广发证券 [1]
大摩:A股市场成交额高企带动中资券商盈测上调 预料利好中金公司(03908)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6:32
市场成交额预测 - 将2025年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预测上调53%至1.53万亿元人民币 [1] - 预测2026及2027年ADT保持每年5%至6%的同比增长 [1] 券商盈利预测调整 - 将覆盖的中资券商2025至2027年各年盈利预测平均上调25%、23%及20% [1] - 交投增加带动经纪佣金、保证金利息及经营杠杆提升 [1] - 市场流动性充裕支持更多融资活动 [1] 受益券商及业务优势 - 拥有强劲承销、交易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及广发证券 [1] - 券商板块平均股本回报率预计于2026年反弹至9% [1] - 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ROE分别有望达10.7%及9.4% [1] 投资收入表现预测 - 预测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及中信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分别增长20%、21%及11% [1] - 东方财富及招商证券今年投资收入可能录得下跌 [1]
先为达生物递表港交所 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0:36
公司上市与产品进展 - 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致力于满足体重管理领域的医疗需求 计划在中国推出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1] - 埃诺格鲁肽注射液有望成为全球首款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 用于治疗超重/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1] 产品临床数据表现 - 临床数据显示埃诺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超重/肥胖症患者中的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1] - 产品以更低剂量达到替尔泊肽的疗效[1]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扩大至1659亿美元[1] - 全球超重/肥胖症药物市场预计到2029年达417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19.8%[1]
中金公司:本轮行情可能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
新浪财经· 2025-09-22 00:31
市场趋势 - A股市场处于短线调整期但不改变中期趋势 本轮行情具备长期和稳进条件 [1] - 成长风格呈现扩散特征 从科技成长领域扩展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等领域 [1] - 成长风格呈现轮动特征 强势板块交替表现 预计后市将继续延续扩散及轮动特征 [1] 业绩关注 - 临近三季度末 投资者对三季报业绩关注度逐渐抬升 [1] 政策方向 -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中长期改革建设方向 包括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领域 [1] 投资风格 - 红利风格呈现阶段性及结构性表现特征 [1]
诚邀体验 | 中金点睛数字化投研平台
中金点睛· 2025-09-21 23:54
平台定位与核心功能 - 中金点睛是集成中金研究分析师投研智慧的一站式数字化投研服务平台 [1] - 平台依托中金研究30多个专业团队、全球市场视野、超1800支个股覆盖的深度积淀 [1] - 提供研究报告、会议活动、基本面数据库、研究框架等分析师研究成果 [1] - 结合大模型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准确的研究服务 [1] 研究内容覆盖范围 - 提供超过3万篇完整版研究报告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和大宗商品 [9] - 覆盖160多个行业研究框架和40多个精品数据库 [10] - 包含行业数据和精品数据看板等研究工具 [10] 数字化服务特色 - 日度更新投研焦点并精选文章及时推送 [4] - 提供公开直播由资深分析师及时解读市场热点 [4] - 通过真人出镜图文并茂方式直观展示研究内容如CICC REITs TALK [7] - 支持AI搜索、要点梳理和智能问答等大模型功能 [10] 用户权益与访问方式 - 手机号登录即可体验平台基础功能 [4] - 邮箱认证可解锁三大升级功能 [8] - 通过官网www.research.cicc.com或手机端均可访问 [4]
中金:A股“长期”、“稳进”的四大条件
中金点睛· 2025-09-21 23:54
历史上涨行情特征分析 - 过去三次A股上涨行情持续时间均达2-3年 整体涨幅明显 增量资金入市推动成交显著放大 行情启动点均为历史大底时期(2005年6月 2013年6月 2019年1月)[2] - 上涨过程中伴随数次震荡回调 市场波动率逐渐加大 投资者行为分化 2024年9月A股从大底回升后经历波折调整(如2024年10月 2025年4月)[2] - 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或流动性改善结合关键产业景气上行 2007年受益工业化与全球景气周期 2015年受益经济转型与货币宽松 2021年受益科技制造国产化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2024年本轮上涨由成长风格主导[3] 资本市场改革作用 - 历次上涨均伴随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2004年"国九条"推动2005-2007年行情 2013-2015年创业板再融资放开及双融条件宽松 2019-2021年科创板设立与注册制推进加速机构化趋势[4] - 本轮行情中新"国九条"推动"1+N"政策体系完善 2024年下半年市值管理 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 并购重组等领域新规落地 金融政策重点关注科创企业[4] 盈利与估值表现 - 2005-2007年盈利与估值共振 2006-2007年A股盈利维持高增长 2013-2015年行情更多由估值推动 2019-2021年初期估值修复后期盈利改善[5] - 2024年9月底政策转向推动风险偏好改善 估值修复带动指数回升 预计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结束四年连降 整体增速转正至3.5% 非金融业绩增速或超8%[5] 板块轮动特征 - 2005-2007年周期和金融板块涨幅突出 大小盘均有表现 2013-2015年TMT板块(传媒 计算机 通信 电子)表现突出 2014年下半年金融地产阶段性表现[6] - 2019-2021年消费 科技和制造等成长龙头轮动驱动 2024年9月至今AI产业链 创新药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成长风格为主线 有色 券商行业有相对表现[6] - 主线行情普遍具备政策红利 产业趋势明确 基本面改善预期 领涨行业涨幅多数实现翻倍 主线板块上升途中可能伴随超过20%调整但中长期趋势未破坏[7][8] 本轮行情特殊性 - 相较历史阶段 本轮行情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 政府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强于以往 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作用提升 拥有超2亿股民 7亿基民[9]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处于初期阶段 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推动人民币资产重估[10]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结束四年连降 成长风格业绩显现高景气 指数权重行业反映重要产业景气上行[10] - 当前沪深300指数PE(TTM)14倍 处于过去20年历史分位数65% 横向比较低于标普500指数(29.4倍) 日经225指数(19.2倍) 印度SENSEX30指数(23.5倍) 英国富时100指数(19.8倍)[11] - 沪深300股息率2.5% 相比十年国债收益率仍有吸引力 A股总市值超100万亿元 与GDP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等偏低 A股总市值/M2约34%处于历史60%分位[11] 当前配置建议 - 成长风格呈现扩散(科技成长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及轮动(强势板块交替)特征 预计后市延续[12] - 临近三季度末投资者对三季报业绩关注度抬升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领域 红利风格为阶段性表现[12]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 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9-21 23:1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券商分析师数量达6162人创历史新高 较年初新增超400人[1] - 近两年行业快速扩张 2018年突破3000人 2022年跨越4000人 2024年突破5000人[1] - 3家券商分析师超300人 中金公司344人排名第一 国泰海通证券303人第二 中信证券突破300人[2] - 兴业证券195人排名第四 申银万国189人排名第五[3] 人才结构特征 - 大型研究所以内生培养为主 中小机构倚重外部引进[1] - 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新增62人中59人为内部培养 仅3人来自外部[4] - 中小券商通过外部引进实现扩张 国金证券新增56人中超30人来自其他券商 包括民生证券12人团队和国投证券10人团队[4] - 东方财富证券新增34人中26人来自外部 包括中信建投前首席策略官[5] - 方正证券引入逾20名分析师 华源证券外部吸纳逾20人 财通证券吸引24名外部分析师包括天风证券6人[5][6] 行业收入变化 - 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44.58亿元同比下滑超30%[7] - 前十券商中中信建投收入下滑53.70% 国泰海通下滑41.94% 广发证券下滑35.34% 中信证券下滑33.52% 长江证券下滑30.16%[7] 业务转型方向 - 行业需寻求非佣金类新业务增长点 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1] - 多家券商加大非公募客户开拓 加强产业研究 发展国际业务与金融科技[7] - 中泰证券推动"五个并重"转型 长江证券拓展境外客户 东北证券探索新服务模式[7] 人才流动趋势 - 头部券商扩招步伐放缓 中金公司今年以来减少3人 中信建投今年仅增6人远低于2024年42人增量[8] - 资深分析师流向买方机构、上市公司、教育培训行业及公务员领域[8]
券商本月调研紧盯上市公司“出海”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40
券商调研活动概况 - 券商9月以来合计开展3845次调研 涉及644家上市公司 [1] - 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均以175次调研位居首位 长江证券以135次紧随其后 [1] - 澜起科技接受54家券商调研 成为最受关注上市公司 炬光科技以40家位列第二 [1] 被调研公司行业分布 - 工业机械行业以76家上市公司成为最受青睐调研领域 [2] - 电子元件行业有42家公司接受调研 电气部件与设备及商品化工行业各有31家 [2] - 电子设备和仪器行业与汽车零配件与设备行业各有30家公司被调研 [2] 被调研公司股价表现 - 644只被调研个股中有288只月内股价上涨 占比44.7% [2] - 24只个股涨幅超过30% 其中沃尔德以76.94%涨幅居首 [2] - 苏大维格上涨57.1% 美利信 豪恩汽电 德明利涨幅均超49% [2] 调研关注重点领域 - 上市公司海外布局情况成为券商调研核心关注点 [3] - 炬光科技通过派驻管理团队提升瑞士和新加坡基地运营效率 [3] - 恺英网络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9.57% 计划通过IP价值赋能文化出海 [3]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 - 中国企业出海方式从产品输出转向产能和服务输出 [3] - 更多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在海外建立完善供应链和产业链 [3] - 国内优秀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出海成为全球龙头并获得估值溢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