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

搜索文档
岱美股份(603730):Q2毛利率改善,非经损失拖累净利
华泰证券· 2025-09-01 10:5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为7.40元人民币 [1][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31.7亿元,同比下降3.4%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42.6% [1] - 第二季度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6.7%,环比下降0.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下降85.6%,环比上升84.5%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8.6%,同比上升0.4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8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1.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管理费用率7.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研发费用率3.4%,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3] 业务运营 - 第二季度营收下降主要因北美部分新能源客户销量减少 [2] - 核心客户中通用集团第二季度产量同比上升2%,环比上升10% [2] - 克莱斯勒第二季度产量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21% [2] - 福特第二季度产量同比上升5%,环比上升11% [2] - 宝马第二季度产量同比下降9%,环比上升1% [2] - 公司在遮阳板领域全球市占率保持第一 [4] - 头枕业务在北美配套通用等车企取得较高市占率 [4] - 正从遮阳板等内饰单品扩展至顶棚系统集成产品 [4] - 以北美顶棚系统业务为核心拓展到国内和欧洲市场 [4] 特殊事件影响 - 墨西哥厂房火灾导致约2.4亿元营业外支出 [3] - 相关损失满足保险理赔范畴,预计赔偿金额将覆盖实际损失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9.3亿元 [5]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5]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5] - 基于2025年预计17.2倍市盈率给予目标价 [5]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为17.2倍 [5][18] - 当前股价5.97元人民币 [8] - 当前市值128.27亿元人民币 [8]
三生国健(688336):1H25稳健增长,关注707海外进展
华泰证券· 2025-09-01 10:5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8.09元人民币[1][5][7]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8%) 归母净利1.9亿元(同比增长47%) 扣非归母净利1.6亿元(同比增长25%)[1] - 2Q25收入3.3亿元(同比持平) 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增长128%) 扣非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增长58%)[1] - 中期分红方案拟10股派0.33元(含税) 占归母净利10.69%[1] -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29.4亿元(同比增长317%) 2026年预测3.4亿元(同比下降88%) 2027年预测4.1亿元(同比增长20%)[5] 核心产品表现 - 益赛普1H25收入同比下降 价格显著下降(集采区域扩大至20+省) 销量有所增长 预计2025年收入小幅下降[2] - 赛普汀1H25收入同比平稳 预计2025年收入保持稳定[2] - 健尼哌1H25收入同比快速增长 受益于血液移植数量增长 预计2025年维持快速增长[2] 研发管线进展 - 608(IL-17)银屑病NDA已于11M24申报 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炎II期入组完成 强直性脊柱炎II期临床完成[3] - 610(IL-5)成人哮喘III期入组中 青少年哮喘III期预计2H25启动入组[3] - 611(IL-4Rα)AD III期主要终点已读出 COPD III期已启动 青少年AD II期数据读出[3] - 613(IL-1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II期临床完成并提交NDA 间歇期痛风性关节炎II期预计2H25完成[3] 国际合作与授权 - 707项目(PD1/VEGF)与辉瑞达成授权协议(海外权益5M25达成 国内权益7M25补充) 款项分配比例为三生国健30% 沈阳三生70%[4] - 辉瑞预计支付首付款12.5亿美元(海外)+1.5亿美元(国内) 有望在年内完成支付[4] - 辉瑞计划25年内启动707海外III期临床及707与ADC联用I/II期临床[4] 估值与行业对比 - 合理估值420亿元 较此前300亿元目标市值提升40%[5] - 可比生物科技公司平均市值382亿元 三生国健当前市值324亿元[5][12] - 2025年预测PE为11.05倍 低于可比公司平均83倍[5][12]
七一二(603712):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9-01 09: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4.32元人民币[1][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6.31亿元 同比下滑47.49% 归母净亏损1.14亿元 同比下滑270.67%[1] - Q2单季营收4.15亿元 环比增长91.90% 但归母净亏损6021.80万元 环比扩大11.47%[1] - 专用无线通信终端收入3.44亿元 同比下降41.95% 系统集成产品收入2.52亿元 同比下降56.98%[2] - 综合毛利率33.88% 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8.11% 同比下降23.68个百分点[3] 业务发展进展 - 军用通信领域中标直升机/蜂群项目 首次进入蜂群链路领域 新平台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进入批量交付阶段[2] - 卫星导航设备完成首次批量交付 无人机反制系统成功保障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2] - 民用铁路领域完成5GCIR研发并准备实验 AI机车台完成样机研发[2] - 城轨领域与青岛、北京地铁达成TAU试用合作 中标温州S1线项目[2] 费用结构变化 - 1H25期间费用率显著上升 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上升1.74/4.19/1.16/14.35个百分点[3] - 研发费用率大幅增长14.35个百分点 主要因研发投入保持高位且收入规模下降[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0/3.08/3.79亿元 调整幅度分别为-44.64%/-4.57%/-4.89%[4] - 下调2025-2027年营收预期至18.89/26.27/32.15亿元 调整幅度分别为-20.39%/-12.65%/-12.53%[18] - 上调2025年管理费用率预期至8.00% 上调研发费用率预期至25.0%[18] - 基于26年61倍PE估值 目标价上调至24.32元[4] 行业前景展望 - 信息化建设和"十五五"新周期持续推进 军工行业需求有望逐步回暖[1][4] - 低空经济机遇显现 公司在无人机反制领域取得突破[2] - 军品订单需求尚待复苏 业绩恢复节奏需要关注[4]
三峡能源(600905):业绩短期承压,规模扩张趋势延续
华泰证券· 2025-09-01 09:2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83元人民币[1] - 当前股价4.25元人民币 较目标价存在13.6%上行空间[2] - 市值达1215亿元人民币 为A股新能源运营龙头[2]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47.36亿元(yoy-2.2%) 归母净利38.15亿元(yoy-5.5%)[6] - Q2单季营收71.07亿元(yoy-0.8% qoq-6.8%) 归母净利13.68亿元(yoy-15% qoq-44%)[6] - 下调20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4.9/81.6/94.5亿元 三年CAGR为16%[9] - 2025-27年EPS预测为0.23/0.29/0.33元[5] 装机规模与行业地位 - 并网装机达49.94GW 半年新增2.18GW[7] - 海风/陆风/光伏装机分别为7.15/15.82/25.91GW[7] - 海上风电市占率16.2% 保持国内龙头地位[7] - 在建装机13.82GW 其中风电5.33GW/光伏4.78GW/抽蓄3.60GW[7] - 1H25新增核准4.01GW 预计2025年新增风电4.5GW/光伏6.4GW[7] 发电运营数据 - 1H25发电量393亿度(yoy+8.9%) 其中风电251亿度(yoy+8.7%) 光伏139亿度(yoy+10.3%)[8] - 风电利用小时1146小时(yoy-7.8%) 光伏597小时(yoy-14%)[8] - 平均上网电价386元/MWh(yoy-10%) 风电410元/MWh(yoy-10%) 光伏328元/MWh(yoy-12%)[8] - 度电净利93元/MWh(yoy-36%) 风电122元/MWh(yoy-25%) 光伏42元/MWh(yoy-63%)[8]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营收预测11.5%至312.39亿元[18] - 下调2025年毛利率4.1个百分点至48.75%[18] - 下调风电利用小时预测5.96%至2228小时[18] - 下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5.31%至642万千瓦[18] 估值与同业比较 - 2025年预测PE为18.71倍 PEG为1.20倍[20] - 可比公司2025年PE中值13.63倍 PEG中值1.32倍[20] - 2025年预测ROE为7.23% 2027年提升至9.11%[5] - 股息率预计从2025年1.68%升至2027年2.44%[5]
永兴股份(601033):Q2利润增长21%,垃圾量拓展显成效
华泰证券· 2025-09-01 08: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8.67元人民币[5][7] 核心观点 - 永兴股份为广州垃圾焚烧龙头 在手项目全部转固 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为股东回报提供坚实基础[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维持两位数增速 分红比例不低于60%[1][5] - 垃圾处理量和上网电量同比增长驱动业绩提升 拓展陈腐垃圾、工业垃圾及供热业务增强成长动能[1][3][4]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20.65亿元(yoy+12.60%) 归母净利4.61亿元(yoy+9.32%)[1] - Q2单季营收11.60亿元(yoy+28.11% qoq+28.18%) 归母净利2.65亿元(yoy+21.17% qoq+34.61%)[1] - 毛利率43.36%(yoy+0.67pct) 经营现金流净额9.26亿元(yoy+1.97%)[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2/1.15/1.29元[5][11] 运营数据 - 控股16个垃圾焚烧项目(设计能力34,690吨/日)和5个生物质项目(设计能力2,890吨/日)[3] - 上半年垃圾焚烧处理量535.83万吨(yoy+28.3%) 发电量25.76亿度(yoy+8.7%)[3] - 上网电量22.05亿度(yoy+9.4%) 生物质处理量31.80万吨(yoy-13.2%)[3] - 掺烧存量垃圾超80万吨 供汽量8.83万吨[4] 业务拓展 - 通过对洁晋公司控股实现业务规模扩张(5月起并表)[4] - 移动储能供热项目在多地下属项目投入运营 推进供热管网延伸覆盖[4] - 积极拓展工业固废、市政污泥等多元化垃圾来源提升产能利用率[4] 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12.2倍[5][13] - 永兴股份因单体项目规模大、盈利能力强 获18.3倍PE估值溢价[5]
2Q25国内互联网CapEx出现拐点,继续关注国产算力
华泰证券· 2025-09-01 08:3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8] - 通信设备制造子板块评级为增持(维持)[8] 核心观点 - 国内互联网资本开支在2Q25出现增长拐点 BAT合计资本开支达615 36亿元 同比增长170 1% 环比增长13 2% 超出市场预期[1][2][12] - 阿里巴巴2Q25资本开支386 29亿元 同比提升223 6% 环比增长61% 大幅领先市场预期(彭博一致预期291 51亿元)[2][14] - 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 AI相关产品贡献超20% 公司坚持3年算力投入3800亿元计划[2][14] - 国产算力链迎来新一轮催化 建议关注交换机 光模块 AIDC 液冷等板块投资机会[1][12][17] 市场表现 - 上周通信(申万)指数上涨12 38% 显著跑赢上证综指(+0 84%)和深证成指(+4 36%)[1][12] - 通信子板块中 通信设备制造表现突出 周涨幅达15%[5] - 行业内涨幅前十公司包括天孚通信(+61 54%) 长飞光纤(+55 36%) 剑桥科技(+41 36%)等光通信企业[10] 互联网资本开支详情 - BAT三家具体数据:百度2Q25资本开支38亿元(+79 4% YoY +31% QoQ) 阿里386 29亿元(+223 6% YoY +61% QoQ) 腾讯191 07亿元(+118 9% YoY -30 5% QoQ)[13] - 1Q25受H20禁售影响 BAT资本开支曾环比下降22 6% 2Q25重回增长轨道[13] - 阿里8月启动300MW服务器招标 预计3Q25资本开支环比进一步提升[14] 技术发展动态 - 阿里升级新一代AI推理芯片 支持大语言模型和扩散模型 采用与英伟达部分兼容策略[16] - 全球5G移动核心网市场2Q25同比增长31% 5G独立组网用户数持续增加[18] - 中国AI公有云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195 9亿元(+55 3% YoY) 百度阿里并列第一(各占24 6%)[25] 基础设施投资 - 中国移动启动270T互联网DPI设备集采 其中串接设备133T 并接设备137T[20] - 中国电信集采48万副绿色基站天线 用于2025年及未来两年5G建设[22] - 英伟达表示中国市场存在500亿元机会 若恢复供应预计年增长50%[23] 重点公司观点 - 中兴通讯:1H25收入715 53亿元(+14 51% YoY) 看好AI服务器布局和自研芯片导入[49] - 中际旭创:1H25净利润39 95亿元(+69% YoY) 受益800G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51] - 新易盛:1H25净利润39 42亿元(+356% YoY) 高速光模块持续放量[52] - 星网锐捷:1H25净利润2 12亿元(+69 32% YoY) 数据中心交换机需求提升[53] - 润泽科技:1H25收入24 96亿元(+15 31% YoY) 智算中心交付提速[55] - 英维克:1H25收入25 73亿元(+50 25% YoY) 液冷技术渗透率提升[55] - 运营商:中国移动1H25净利润842 4亿元(+5% YoY) 中国电信聚焦天翼云发展[55]
医药健康:2025年秋季策略会速递:创新药BD:趋势向上,热点扩散
华泰证券· 2025-09-01 08:34
核心观点 - 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BD)交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初至8月27日已达成83项交易(同比增长57%) 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首付款4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8] - 创新药出海热点从肿瘤双抗扩散至自免、肿瘤ADC、代谢三大赛道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超15% 金额占比超50%[2][10] - 自免领域国产创新药在双抗等下一代疗法研发进度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部分前沿靶点具备全球独家性[2][22] - 肿瘤ADC领域国产管线数量占全球近50% 在ADC迭代升级的新方向上布局丰富[3][29] - 代谢领域GLP-1类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凭借高研发效率和性价比为MNC提供多样化资产选择[4][30] 国产创新药BD出海表现 - 2025年全球创新药BD交易数量540项(同比增长24%) 总金额163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3%)[8] - 国产创新药BD出海交易数量83项(同比增长57%) 超过2024年全年92项的90% 总金额8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是2024年全年488.13亿美元的1.73倍[8] - 重磅交易(总金额10亿美元以上或首付款2亿美元以上)达17笔 在全球创新药BD重磅项目中占比提升至35%[10] - 国产创新药在全球BD交易中地位显著提升 项目数量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5年15%以上 金额占比从2019年1%大幅提升至2025年50%以上[10] 自免领域发展机遇 - 自免为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 2028年预计占药物总额10.7% 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物中自免药物占21个 总销售额超1000亿美元[17] - 现有单抗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 已有4款自免单抗历史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17] - 升级方向包括靶点联合(如TSLP/IL-13双抗)、长效化(给药间隔延长至6个月)、口服剂型(如IL-23环肽)[2][24] - 国产创新药在前沿靶点布局全球领先 如康诺亚TSLP/IL-13双抗、先声药业TL1A/IL-23p19双抗、恒瑞医药IL-36/IL-23p19双抗等[22] 肿瘤ADC领域优势 - 全球已有18款ADC获批上市 2024年有6款ADC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IO+ADC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共识方案[25] - 国产ADC研发实力强劲 全球在研ADC资产近1500项 其中中国企业原研700+项 占比近50%[29] - 国产ADC出海交易数量占比逐年攀升 2023-2025年均在40%左右[29] - 升级方向包括新靶点(如CDH17、EGFR/HER3)、新载荷(如双毒素、分子胶)、双靶点、双载荷等[29] 代谢领域GLP-1机会 - GLP-1类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500亿美元 2030年有望超1300亿美元[30] - 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除礼来、诺和诺德外 MNC大多处于研发早期甚至无布局[4][30] - 研发方向包括长效化(月制剂)、口服小分子、多靶点(GLP-1/GIP/GCGR)、组合疗法(胰淀素、CB1)、适应症拓展(心血管、MASH等)[32] - 国产GLP-1交易活跃 2023年11月诚益生物GLP-1小分子授权阿斯利康(总金额20.1亿美元) 2024年5月恒瑞医药3款GLP-1产品授权贝恩资本(总金额60.35亿美元) 2024年12月翰森制药GLP-1小分子授权默沙东(总金额20.12亿美元)[32]
老凤祥(600612):2Q收入同增11%,经营进一步改善可期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1][5] - 目标价63元人民币 对应2025年20倍PE [4][5][7]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333.6亿元 同比-16.5% 归母净利润12.2亿元 同比-13.1% [1] - 2Q25收入158.3亿元 同比+10.5% 环比-9.6% 归母净利润6.1亿元 同比+0.9% 环比-0.9% [1] - 上半年收入和利润下滑主要受高金价影响 黄金首饰消费受抑制 [1] - 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3元 对应上半年分红比例14.15% [1] 业务板块分析 - 1H25珠宝首饰类产品收入282.0亿元 同比-17.5% 2Q25同比增速转正至+16.2% [2] - 1H25黄金交易类产品收入49.5亿元 同比-9.7% [2] - 笔类销售收入0.82亿元 同比-22.4% 工艺品销售收入0.20亿元 同比+38.3% [2] - 公司推出"盛唐风华"、"凤舞九天"等主题新品 增加工艺金条品类 [2] - 2Q25净增加9家营销网点 扭转下滑趋势 [2] 盈利能力与费用 - 1H25综合毛利率8.7% 同比-0.5pct 主因低毛利率金条销售占比提升及让利经销商 [3] - 1H25期间费用率2.2% 同比-0.1pct 销售费用率1.3% 管理费用率0.6% 研发费用率0.03% 财务费用率0.3% [3] - 1H25其他收益3.5亿元 主要系财政补贴增加 [3] - 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0.57亿元 [3] - 1H25归母净利率3.7% 同比+0.2pct 扣非净利率3.2% 同比-0.5pct [3] 行业背景与公司策略 - 上半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26.0%至200吨 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同比+23.7%至264吨 [2] - 公司计划下半年新开网点194家 叠加基数走低 业绩进一步改善可期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6.5亿元、18.5亿元、20.6亿元 [4] - 同比增速分别为-15.5%、+12.6%、+11.3% [4]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20倍 [4] - 当前股价47.30元 市值247.43亿元 [7] 财务指标预测 - 2025-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501.00亿元、549.75亿元、605.28亿元 [10] - 2025-2027年预计EPS 3.15元、3.54元、3.94元 [10] - 2025-2027年预计ROE 13.43%、13.70%、13.81% [10] - 2025-2027年预计PE 15.02倍、13.35倍、12.00倍 [10]
双良节能(600481):硅片盈利改善可期,设备业务持续推进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6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62元人民币 较当前股价5.98元存在约11%上行空间 [2][7] - 核心观点:硅片业务盈利触底修复 设备业务贡献新增量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 [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3.9亿元 同比下降37.1% 归母净亏损6.0亿元 但同比大幅减亏(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12.6亿元) [2]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亏损4.4亿元 亏损环比加剧 毛利率-1.3% 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 [3] - 资产减值损失1.7亿元 环比增加1.8亿元 但期间费用率11.9% 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 [3] - 经营性现金流3.3亿元 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正值 显示经营能力稳健 [3] - 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6.65亿元/4.20亿元/10.06亿元(前值1.64亿元/7.10亿元/15.40亿元) [13] 硅片业务进展 - 全线配备1600炉型 具备拉制M10、G12及定制化矩形硅片对应尺寸硅棒的能力 [4] - 通过数智化工厂建设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成晶率、成品率及拉晶效率 优化人工效率 [4] - 光伏产品收入预测下调:2025-2027年预计80亿元/107.8亿元/129亿元 较前值下调35.35%/17.39%/14.00% [13] 设备业务拓展 - 新能源装备领域重点拓展氢能业务 完成绿电制氢系统多省市直销网络布局 [5] - 与闳扬新能源签订4.5亿元销售合同 中标印度ACME阿曼年产10万吨绿氨项目 [5] - 数据中心液冷业务取得突破:为天云数据中心配备3台1320kW液冷机组 参与中石油IDC能源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 [5] 估值与行业比较 - 基于26年30.09倍PE估值(前值13倍) 目标价上调至6.62元 主要因行业"反内卷"推动可比公司估值提升 [6][15] - 可比公司26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30.09倍 包括TCL中环(36.51x)、捷佳伟创(22.78x)、弘元绿能(30.98x) [15] - 公司26年预测PE为26.67倍 低于行业均值 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11]
上汽集团(600104):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尚界新车重磅上市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4.31元人民币[1][5][7]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 同比增长5.23%[1]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 同比下降9.21%[1] - 2025年H1扣非净利润54.3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32.21%[1] - 2025年Q2营业总收入1587.27亿元 同比增长12.08% 环比增长12.68%[1]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29.94亿元 同比下降23.50% 环比下降0.96%[1] - 2025年Q2财务费用为-14.59亿元 主要由于汇兑收益[3] - 2025年Q2资产减值+信用减值总计11.09亿元[3] 销量表现 - 2025年Q2批发销量110.8万辆 同比增长12% 环比增长13%[2] - 2025年7月批发销量33.75万台 同比增长34%[2] - 单月销量实现同比"七连涨"[2] - 2025年1-7月累计批发239万辆 同比增长15%[2] 子公司业绩 - 上汽大众2025年H1归母净利润8.84亿元 同比增长2.3%[3] - 上汽通用2025年H1单体公司净利润约5.7亿元 同比扭亏[3] - 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H1归母净利润5.76亿元 同比增长492%[3] - 上汽国际2025年H1盈利9.9亿元[3] - 国内利润参考母公司报表"净利润-投资收益"为-13.9亿元 较2024年H1的-26.3亿元大幅减亏[3] 产品与战略 - 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预售18小时内订单突破5万台[2][4] - 下半年将推出奥迪AUDI E及别克高端品牌"至境"[2] - 荣威、智己、MG等自主品牌新品迭代[2] - 强化"长续航、智能操控"等差异化标签[4] - 加速固态电池、智能座舱及"端到端"大模型等关键技术迭代[4] - 成立大乘用车板块 聚焦资源提升效率[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170亿元、7781亿元、8266亿元[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0亿元、151.0亿元、167.7亿元[5] - 给予22.7倍PE估值 较可比公司25年iFind一致预期PE均值18.9倍有20%溢价[5] - 2025年整车销量目标超过450万辆 营业总收入目标超过6740亿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