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剧

搜索文档
短剧难逃「内热外冷」
36氪· 2025-09-12 12:43
暑期档短剧行业表现 - 短剧平台如红果短剧和河马剧场通过免费模式、CP营销和系列化内容推动数据增长 单剧播放量突破30亿[1] - 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通过IP改编和竖屏短剧加入竞争 爱奇艺的《成何体统》创站内热度纪录 腾讯视频举办首届短剧节[1][17][19] - 社区平台如快手和小红书利用社区优势推出热度作品 小红书的《关于我和死对头同名这件事》播放量接近3000万 话题浏览过亿[1][20] 内容创作趋势 - 系列化续集成流量主力 红果短剧的《十八岁太奶奶2》播放量破30亿 多部续集如《云渺4》《乡下真千金2》持续推出[10] - CP营销工业化 如何聪睿与刘念三搭的《念念有词》和王凯沐与马乐婕四搭的《善男信女》成为平台战报核心[13] - 男频短剧和漫剧崛起 《一品布衣》《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等进入10亿播放俱乐部 漫剧因AI成本可控成为新风口[14][16] 行业数据与用户规模 - 短剧播放量达十亿级 总观看量突破300亿 行业迈向50亿和100亿流量时代[3][23] - 用户规模接近饱和 短剧用户总量达7亿 占网民总数近70% 增量空间受限[31] 市场挑战与困境 - 内容同质化严重 叙事模式套路化如"重生逆袭"和"霸总甜宠" 导致观众疲劳[26][27] - 短剧缺乏破圈现象 社交媒体热搜稀少 观众被动消费而非主动讨论[23][30] - 影视化趋势抬高成本但未提升观感 短剧失去短快爽优势 难以复制长剧文化影响力[34][36] 平台竞争策略 - 长视频平台发挥IP和资源整合优势 爱奇艺通过长短IP联动 腾讯视频加强竖屏短剧布局[17][19] - 社区平台依赖社区驱动 小红书通过影展合作和话题营销制造小圈层热度但整体收益有限[20][22]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平台密集上线内容争夺同一批用户注意力[31][33]
河马剧场亮相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官宣“合伙人计划”重磅升级
搜狐网· 2025-07-03 09:04
平台运营数据 - 河马剧场月活用户超6000万,单日短剧播放总时长超过1500万小时 [2] - 用户性别比例接近1:1,18岁至29岁年轻观众占比达14.3%,呈现"年轻化、城市高线化"特征 [2] - 平台储备超过100个品类、1万部短剧作品,题材覆盖赘婿、都市脑洞、仙侠、甜宠、历史古代、先婚后爱等热门类型 [2] 爆款剧方法论 - 免费短剧人群相比付费短剧更年轻化、城市高线化,选对题材至关重要 [3] - "黄金10s定律":首集前10秒完播率相差10%会导致后续播放量相差十倍 [3] - 优质爆款剧分集完播数据平稳,不依赖剧情卡点 [3] - 2025年上半年推出《出手》《人面桃花长相忆》等霸榜剧集,非首发剧如《盲刃》《新生从分手开始》分别获得2.3亿、2.6亿播放量 [5] 合伙人计划2.0升级 - 成品剧合作:特定品类上榜剧保底激励10万至20万元,播放量梯度分账最高25万元 [7][10] - 创作赋能:开放3000部小说IP及1000个短剧剧本,含《行至爱意消散处》等爆款内容 [10] - 联合共投:最高50%出资比例联合制作,或全资定制S级短剧,配套流量扶持、数据优化等服务 [10] 内容创新拓展 - 推出"小说-短剧-漫剧"三级跃迁模式,《大雾之下》漫剧播放量突破1000万 [11] - 布局综艺竖屏化赛道,聚焦情感、喜剧、架空、纪实四大方向,打造"微综艺+短剧"新物种 [11] - 计划将动漫、综艺、纪录片等内容以短剧叙事结构重新演绎 [11] 行业影响 - 业界认为免费短剧未来在于融合共生,河马剧场举措具有领头羊作用 [12] - 从政策升级到爆款方法论,从精品化到新赛道开拓,公司以升级、活力、创新重塑行业边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