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

搜索文档
房地产行业周报:新房与二手房成交延续回稳,深圳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东兴证券· 2025-03-17 07: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房与二手房成交延续回稳,二手房成交强于新房,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发力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短期关注政策宽松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中长期聚焦具备核心城市资源和不动产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房与二手房成交情况 - 29城新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288.5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289.5万平;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9.71%,前值(1/1 - 03/07)为8.25%;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2.86%,上个月整月为44.57% [1] - 13城二手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245.2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224.6万平;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35.30%,前值(1/1 - 03/07)为34.00%;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47.18%,上个月整月为89.88% [1] - 12城新房及二手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368.2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354.9万平;合计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13.88%,前值(1/1 - 03/07)为11.66%;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35.80%,上个月整月为56.19% [1][2] 行业要闻 - 深圳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个人申请最高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家庭申请最高额度从90万元提高至110万元,购买首套住房上浮比例从20%提高至40%,多子女家庭购房上浮比例从10%提高至50%,同时符合多种上浮情形可累加上浮比例,最高上浮110%,即个人最高可贷126万元,家庭最高可贷231万元;还取消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户籍和首套房限制 [3][22] - 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叠加人才房票政策,降低购房门槛 [18] - 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印发通知,支持运用专项债券开展土地储备工作,专项债资金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使用,专款专用、封闭管理 [18] - 南京市住建委公示房票新政,拟允许跨区购房,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纳入使用范围,并允许购买非住宅 [18] - 苏州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多孩家庭贷款额最高上浮35%,购买“两智一全”等新建改善型住宅可上浮20%,困难家庭可获利息补贴 [18]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召开民营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滨江、龙湖等企业代表参加 [22] - 哈尔滨市住建局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处显著位置公示每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信息 [22] 投资建议 - 推荐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越秀地产等有望受益;“白名单”力度加大,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具备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优质房企有望受益 [3] 行业基本资料 - 股票家数113,占比2.5%;行业市值12440.77亿元,占比1.28%;流通市值11527.29亿元,占比1.45%;行业平均市盈率 -19.62 [4] 相关报告汇总 - 包含多篇行业普通报告和公司普通报告、深度报告,如《房地产周报20250310: 新房及二手房销售增速有所放缓》《华润万象生活(01209.HK)中报点评:提升经营质量,加强股东回报》等 [24]
2月社融金融数据点评:银行行业:政府债支撑社融提速
东兴证券· 2025-03-17 07: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行业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 - 2 月社融同比多增,存量社融增速升至 8.2%,主要贡献是政府债靠前发力;实体贷款投放偏弱,受 1 月储备项目大额投放透支、2 月信贷需求弱和化债置换影响;M1 增速环比放缓,企业存款活化进程慢,居民存款定期化延续;全年来看,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政府债有望支撑社融增长,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修复待察,信贷增速预计低于社融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社融 - 政府债支撑社融增速环比提升至 8.2%,1 - 2 月社融新增 9.29 万亿,同比多增 1.32 万亿,政府债券为主要多增贡献,贷款增量同比基本持平,存量社融同比 +8.2%,环比提升 0.2pct [2] - 1 - 2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 5.87 万亿,同比多增 526 亿,2 月单月新增 0.65 万亿,同比少增 0.33 万亿,或与 2 月化债置换加快、1 月银行前置投放储备项目透支有关 [2] - 1 - 2 月政府债券新增 2.39 万亿,同比多增 1.49 万亿,2 月单月新增 1.7 万亿,同比多增 1.1 万亿,特殊再融资债新增近 8000 亿、占比 46%,国债、其他地方债新增分别占 25%、29%;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 11.86 万亿,叠加 2 万亿特殊再融资置换债券,后续政府债将维持快速扩张态势支撑社融增长 [2] 信贷 - 前两个月贷款同比略少增,2 月信贷小月、增速回落符合预期,2 月金融数据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 1.01 万亿,同比少增 0.44 万亿,贷款同比增速较 1 月放缓 0.2pct 至 7.3%,1 - 2 月贷款新增 6.14 万亿,同比少增 0.23 万亿 [3] - 企业方面,1 - 2 月同比小幅多增,主要贡献来自票据融资、短贷,中长贷同比少增;1 - 2 月企业贷款累计新增 5.82 万亿,同比多增 0.39 万亿,中长贷、短贷分别新增 4 万亿、2.07 万亿,同比 -6000 亿、+800 亿,票据融资 -3456 亿,同比 +9044 亿,银行存在票据冲量倾向;2 月企业贷款新增 1.04 万亿,同比少增 5300 亿,与 2 月化债置换加快、1 月前置投放储备项目透支有关,2 月末票据转贴现利率下行反映实体信贷需求偏弱 [3] - 居民方面,1 - 2 月居民贷款同比少增,主要拖累是经营贷;1 - 2 月居民贷款新增 547 亿,同比少增 3347 亿,整体投放仍相对偏弱;居民需求回暖基础不稳固,需观察政策落地效果、房价企稳和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进程 [3] - 居民中长贷方面,1 - 2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 +3785 亿,同比少增 1449 亿,主要拖累是中长期经营贷同比明显少增,而消费贷同比小幅多增;据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1 - 2 月居民中长期消费贷、经营贷分别 +1962 亿、+1622 亿,同比 +315 亿、-2150 亿;从前两月地产销售情况看,二手房销售好于新房,后续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回暖持续性有待观察 [4] - 居民短贷方面,1 - 2 月居民短贷 -3238 亿,同比少增 1898 亿,主要拖累也是经营贷;据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1 - 2 月居民短期消费贷、经营贷分别 -3239 亿、+559 亿,同比 +117 亿、-1873 亿;短期消费贷减少符合居民春节前后奖金发放、居民现金流充裕、偿还短期负债的季节规律;年初以来经营贷同比少增,一方面是需求偏弱,另一方面是 2024 年以来经营贷不良出现波动,银行存在主动收紧经营贷审批、投放的情况 [11] 存款 - M1 增速小幅放缓,M2 平稳,主要是非银存款回流、年初财政支出偏慢;2 月 M1(新口径)同比增长 0.1%,增速环比放缓 0.3pct,测算 M1(老口径)同比 -1.85%、仍低于去年 12 月水平,反映企业存款活化进程偏慢;据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2 月居民活期存款减少 1.89 万亿,定期存款增加 2.5 万亿,企业定期存款减少 1.01 万亿,活期存款仅增加 0.12 万亿;M2 同比增长 7.0%,增速环比持平;2 月人民币存款新增 4.42 万亿,同比多增 3.46 万亿,主要是财政存款、非银存款增长 1.26 万亿、2.83 万亿,同比分别多增 1.64 万亿、1.67 万亿 [12] 投资建议 - 展望 2025 年,稳增长政策下,预计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平稳,净息差压力可控、降幅收窄,房地产、经营贷等重点领域风险预期改善,银行盈利有望平稳,看好经济预期边际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 [13] - 中期来看,利率中枢下行趋势下,低利率、资产荒矛盾存在,看好银行高股息的配置价值;资金层面,政策鼓励中长线资金入市,预计未来保险资金、ETF 被动资金将稳定增长,有助于支撑银行估值 [13] - 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指数化投资推动银行配置价值增强,利率中枢下行趋势下,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增强;二是逆周期调节政策成效显现,银行个股基本面预期改善带来估值进一步修复,关注有业绩释放空间的优质区域行 [13]
房地产周报:新房与二手房成交延续回稳,深圳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2025-03-17
东兴证券· 2025-03-17 07: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房与二手房成交延续回稳,二手房成交强于新房,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发力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短期关注政策宽松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中长期聚焦具备核心城市资源和不动产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房与二手房成交情况 - 29城新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288.5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289.5万平;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9.71%,前值(1/1 - 03/07)为8.25%;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2.86%,上个月整月为44.57% [1] - 13城二手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245.2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224.6万平;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35.30%,前值(1/1 - 03/07)为34.00%;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47.18%,上个月整月为89.88% [1] - 12城新房及二手房本周(03/08 - 03/14)销售面积为368.2万平,前值(03/01 - 03/07)为354.9万平;合计年内累计销售面积(1/1 - 03/14)同比增速为13.88%,前值(1/1 - 03/07)为11.66%;当月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35.80%,上个月整月为56.19% [1][2] 行业要闻 - 深圳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个人申请最高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家庭申请最高额度从90万元提高至110万元,购买首套住房上浮比例从20%提高至40%,多子女家庭购房上浮比例从10%提高至50%,同时符合多种上浮情形可累加上浮比例,最高上浮110%,即个人最高可贷126万元,家庭最高可贷231万元;还取消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户籍和首套房限制 [3][22] - 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叠加人才房票政策,降低购房门槛 [18] - 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印发通知,支持运用专项债券开展土地储备工作,专项债资金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使用,专款专用、封闭管理 [18] - 南京市住建委公示房票新政,拟允许跨区购房,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纳入使用范围,并允许购买非住宅 [18] - 苏州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多孩家庭贷款额最高上浮35%,购买“两智一全”等新建改善型住宅可上浮20%,困难家庭可获利息补贴 [18]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召开民营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滨江、龙湖等企业代表参加 [22] - 哈尔滨市住建局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处显著位置公示每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示建筑公摊部位及面积、每户分摊计算依据 [22] 投资建议 - 推荐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越秀地产等有望受益;“白名单”力度加大,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具备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优质房企有望受益 [3] 行业基本资料 - 股票家数113,占比2.5%;行业市值12440.77亿元,占比1.28%;流通市值11527.29亿元,占比1.45%;行业平均市盈率 -19.62 [4] 相关报告汇总 - 包含多篇行业普通报告和公司普通报告、深度报告,如《房地产周报20250310: 新房及二手房销售增速有所放缓》《华润万象生活(01209.HK)中报点评:提升经营质量,加强股东回报》等 [24]
兴森科技(002436):深耕PCB行业,受益于AI+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东兴证券· 2025-03-17 05: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兴森科技,给予“推荐”评级 [4][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兴森科技深耕PCB行业,受益于下游AI拉动与存储芯片国产替代双轮驱动,IC载板业务有望取得突破 [4][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深耕PCB产业链,布局IC载板领域 - 兴森科技是国内PCB样板快件、批量板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023年位列全球PCB前四十大供应商第二十九名,产品应用多领域,资源遍布三十多国和地区 [1][1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报,邱醒亚为实际控制人占股14.46%成第一大股东,旗下有14家一级子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且子公司分工协作 [1][16] - 兴森科技PCB产品多样,下游AI服务器等行业发展拉动PCB需求,预计2028年全球PCB行业市场规模达904.13亿美元,2023 - 2028年复合增长率5.4% [19] - 公司半导体业务聚焦IC封装基板和ATE半导体测试板,广州基地BT载板产能满产,珠海兴科项目一期已建成部分产能且利用率提升,产品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21] - 2020 - 2023年IC封装基板营收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占总营收15.32%,PCB样板、小批量板占总营收超75% [1][23] - 2023年PCB行业景气度下行,公司产品毛利率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3.51亿元同比增9.1%,归母净利润 - 0.32亿元同比减116.59%,因FCBGA封装基板业务投入大未量产 [2][29] - 2020 - 2023年兴森科技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3年为4.92亿元同比增28.46%,用于IC封装基板项目投资建厂 [2][33] AI的发展与存储芯片国产化有望拉动IC载板需求 - IC载板是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连接芯片与PCB母板,有保护、支撑、散热和电气连接等功能 [3][37] - IC载板分BT载板和ABF载板,BT载板用于MEMS等芯片封装,ABF载板用于CPU等高运算性能芯片 [40] - 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4亿美元增至2033年238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36.6%,其增长将成ABF载板增长引擎 [3][41] - 预计到203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从2024年1251亿美元增至39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2.1%,中国市场规模276.5亿美元年增长率12.4%,国产存储芯片突破将拉动BT载板需求 [3][44] 投资建议 - 预计兴森科技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6.32%、23.34%、25.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83、1.41和4.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 - 0.11、0.08和0.24元 [4][49]
兴森科技:深耕PCB行业,受益于AI+国产替代双轮驱动-20250318
东兴证券· 2025-03-17 04: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兴森科技,给予“推荐”评级 [4][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兴森科技深耕 PCB 行业,受益于下游 AI 拉动与存储芯片国产替代双轮驱动,IC 载板业务有望取得突破 [4][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深耕 PCB 产业链,布局 IC 载板领域 - 兴森科技是国内 PCB 样板快件、批量板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023 年位列全球 PCB 前四十大供应商第二十九名,产品应用多领域,资源遍布三十多国和地区 [1][14]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报,邱醒亚为实际控制人占股 14.46%,另有 14 家一级子公司 [1][16] - 公司 PCB 产品多样,下游行业发展拉动 PCB 需求,预计 2028 年全球 PCB 行业市场规模达 904.13 亿美元,2023 -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5.4% [19] - 公司半导体业务聚焦 IC 封装基板和 ATE 半导体测试板,国产化进程加快,产能有望提升,广州基地 BT 载板产能满产,珠海兴科项目已建成部分产能并启动扩产,产品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21] - 公司 PCB 样板、小批量板营收占比超 75%,IC 封装基板 2020 - 2023 年营收占比不断提升,2023 年占 15.32% [1][23] - 2023 年 PCB 行业景气度下行,产品毛利率波动,公司为保市场份额调整价格致各业务毛利率波动 [2][27] -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43.51 亿元,同比增 9.1%,归母净利润 - 0.32 亿元,同比减 116.59%,因 FCBGA 封装基板业务投入大且未量产 [2][29] - 2020 - 2023 年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3 年为 4.92 亿元,同比增 28.46%,用于 IC 封装基板项目投资建厂 [2][33] AI 的发展与存储芯片国产化有望拉动 IC 载板需求 - IC 载板是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用于建立芯片与 PCB 讯号链接,有承载芯片等作用,分 BT 载板和 ABF 载板 [3][37] - AI 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 2033 年从 2024 年的 144 亿美元增至 238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36.6%,成为 ABF 载板增长引擎 [3][41] - 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增长有望拉动 BT 载板需求,预计 2034 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从 2024 年的 1251 亿美元增至 392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12.1%,中国市场规模 276.5 亿美元,年增长率 12.4%,国产 BT 载板需求将提升 [3][4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6.32%、23.34%、25.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83、1.41 和 4.0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 0.11、0.08 和 0.24 元 [4][49]
兴森科技:深耕PCB行业,受益于AI+国产替代双轮驱动-20250317
东兴证券· 2025-03-17 03: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兴森科技,给予“推荐”评级 [4][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兴森科技深耕 PCB 行业,受益于下游 AI 拉动与存储芯片国产替代双轮驱动,IC 载板业务有望取得突破 [4][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深耕 PCB 产业链,布局 IC 载板领域 - 兴森科技是国内 PCB 样板快件、批量板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023 年位列全球 PCB 前四十大供应商第二十九名,产品应用多领域,资源遍布三十多国和地区 [1][14]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报,邱醒亚为实际控制人占股 14.46%,另有 14 家一级子公司 [1][16] - 公司 PCB 产品多样,下游行业发展拉动 PCB 需求,预计 2028 年全球 PCB 行业市场规模达 904.13 亿美元,2023 -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5.4% [19] - 半导体业务聚焦 IC 封装基板和 ATE 半导体测试板,国产化进程加快,产能有望提升,广州基地 BT 载板产能满产,珠海兴科项目已建成部分产能并启动扩产,产品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21] - PCB 样板、小批量板营收占比超 75%,IC 封装基板 2020 - 2023 年营收占比不断提升,2023 年占 15.32% [1][23] - 2023 年 PCB 行业景气度下行,产品毛利率波动,公司目前处于业务投入期,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43.51 亿元同比增 9.1%,归母净利润 - 0.32 亿元同比减 116.59%,因 FCBGA 封装基板业务投入大且未量产 [2][29] - 2020 - 2023 年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3 年为 4.92 亿元同比增 28.46%,用于 IC 封装基板项目投资建厂 [2][33] AI 的发展与存储芯片国产化有望拉动 IC 载板需求 - IC 载板是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连接芯片与 PCB 母板,有保护、支撑、散热等作用,分 BT 载板和 ABF 载板 [3][37] - AI 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 2033 年从 2024 年的 144 亿美元增至 238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36.6%,成为 ABF 载板增长引擎 [3][41] - 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增长,预计 2034 年从 2024 年的 1251 亿美元增至 392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12.1%,中国市场规模 276.5 亿美元年增长率 12.4%,国产存储芯片突破拉动 BT 载板需求 [3][4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6.32%、23.34%、25.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83、1.41 和 4.0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 0.11、0.08 和 0.24 元 [4][49]
农林牧渔行业:2月供过于求均价回调,关注养殖成本变动
东兴证券· 2025-03-14 12:09
农林牧渔行业:2 月供过于求均价 回调,关注养殖成本变动 大宗原料存在涨价预期。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 小麦、玉米加征 15%关税,对高粱、大豆加征 10%关税。我国高粱、大豆对 美进口依存度较高,玉米进口量也较大,进口谷物和大豆主要用于饲料生产, 加征关税后存在一定涨价预期,25 年养殖成本或底部抬升。 产能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 4062 万头,环比 下滑 0.4%,连续两个月回调。从三方数据来看,2 月涌益能繁存栏样本数据 小幅下滑 0.05%,钢联样本数据环比增长 0.06%,预期 2 月能繁环比变动不大。 母猪补栏情绪持续谨慎。仔猪价格涨至高位后回调,价格大幅上涨后补栏成本 增加,仔猪补栏情绪一般,部分养户转做二育。若养殖成本压力加剧,行业落 后产能有望加速去化,或有助于 25 年末 26 年初供需矛盾缓解。 后市周期预判:我们判断 25 年优质产能有望维持盈利。估值方面,行业指数 PB 略有抬升,但处于底部。我们认为随着 25 年提振消费的政策陆续落地,养 殖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成本行业领先,业绩兑现度高的 头部养殖标的牧原股份 ...
通信IDC行业:进入aIDC发展阶段,高景气有望超过3年
东兴证券· 2025-03-14 12:05
IDC 行业存在周期性。第一轮周期的上半场:景气度高企。2013-2015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加 速增长的接入流量驱动 IDC 行业快速发展。2013-2015 年,IDC 行业平均增速 46%。第一轮周期的下半场: 2016-2017 年,IDC 行业平均增速仅 20%,增速明显下滑。行业增速下滑主要受行业龙头世纪互联收入增 速放缓拖累。第二轮周期的上半场:IDC 行业中兴。2018-2021 年,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消退,但 IDC 行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持续四年之久,行业平均增速 36%。下游互联网行业脉冲式的发展特点,有助 于提升 IDC 行业景气度。第二轮周期的下半场:IDC 行业进入成熟期。2020-2023 年,IDC 行业平均增速 12%。2024 年 IDC 企业延续低速增长表现。 通信 IDC 行业:进入 AIDC 发展阶段,高 景气有望超过 3 年 2025 年 3 月 14 日 看好/维持 通信 行业报告 | | 石伟晶 电话:021-25102907 邮箱:shi_wj@dxzq.net.cn | 执业证书编号:S1480518080001 | | --- | --- ...
科技龙头专题巡礼(四):爆款突围与生态扩张:小米手机、可穿戴及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与产业重构启示录
东兴证券· 2025-03-14 11: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深化,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智能汽车三大业务板块释放增长动能,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结构性机遇[5][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手机业务 - 2011 - 2014年,小米以极致性价比手机圈地中低端市场,初代小米手机配置高价格低,22小时售超30万台,2014年Q2成国内出货量第一厂商;其高效率商业模型以性价比为核心,具同价高配置、其它投入低成本、手机引流服务盈利特点[9][11][12] - 2015 - 2016年,小米内忧外患,小米5延期且产能不足,OPPO、VIVO抢夺份额致其市场份额下滑至第五、出货量下跌36%;但小米上下双探产品线,高端发布Note、MIX系列,低端发布红米系列,支撑度过危机[14] - 2017 - 2020年,小米布局海外市场,采取本土化、灵活定价、社交媒体营销策略,2020年境外营收占比49.8%,成全球化手机公司;同时布局AIoT业务,2019年启动“手机 + AIoT”战略,2020年升级,截至2019年9月30日,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2.1亿台,同比增62.0%[16][18] - 2021 - 2024年,小米冲击高端面临品牌认知固化、缺乏经验、市场难进入等挑战;2022年调整路径,与徕卡合作,发布12s Ultra,后采用一代三机策略,小米13系列销量口碑双佳,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体验领先”[20][22] 可穿戴业务 - 小米手环初代靠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定价79元,发售三月销量破百万、一年破千万;此后坚持性价比路线迭代,2015 - 2023年市场份额连续九年位居全球前三[29][32] - 小米TWS耳机凭借与手机协同效应成绩优秀,2024年Q1国内出货量300万台跃居第一;其展现较强产品力,2020年后采取差异化战略,高端线跟进技术、探索创新,红米强调性价比,高端技术成熟后下放红米[35][37] 汽车业务 - 小米汽车SU7主打“高性价比”,结合“五个核心技术”,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达88898台[43] - 小米采取研发导向,2021 - 2023年研发开支分别达132亿、160亿、191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20.41%,汽车研发投入约为一般车企每车型十倍;市场定位面向年轻消费者,强调性价比,建立全方位销售和服务网络[45] - 2011 - 2020年,小米在汽车领域融资52起,金额超250亿元,涉及整车及新能源细分领域,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49] 解读小米盈利模式 - 高性价比硬件是基石,延展双盈利路径:路径一,硬件薄利多销,营收贡献率高、毛利率低、毛利润贡献率约40%;路径二,部分硬件触达用户,提供高利润率互联网服务,解决渠道和获客问题[54][55] - 互联网服务是内核,低成本、高利润率,已体现规模效益;由广告业务支撑,游戏和境外互联网业务补充,2023年广告营收205亿元,CAGR达12.52%,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逐年增长[59][62] 投资建议 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深化,产业链相关受益标的有小米集团 - W(1810.HK)、闻泰科技、韦尔股份等[5][66]
生猪养殖行业月度跟踪:农林牧渔行业:2月供过于求均价回调,关注养殖成本变动
东兴证券· 2025-03-14 08: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2月生猪均价回调,仔猪价格偏强,3月猪价震荡,未来猪价提振或靠二次育肥 [1][11] - 对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大宗原料有涨价预期,25年养殖成本或底部抬升 [2][16] - 能繁母猪存栏震荡,母猪补栏情绪谨慎,若养殖成本压力加剧,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去化,助于25年末26年初供需矛盾缓解 [19] - 25年优质产能有望维持盈利,随着提振消费政策落地,养殖龙头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建议关注牧原股份等头部养殖标的 [2][20][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供过于求均价回调,加征关税或推升成本压力 - 2025年2月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分别为36.21元/公斤、16.00元/公斤和27.46元/公斤,同比变化分别为28.27%、4.97%和7.50%,环比变化分别为6.59%、 -3.68%和 -1.57%,3月10日全国出栏生猪均价14.74元/公斤 [11] - 供应端节后出栏恢复正常,3月预期供应量继续增长;需求端节后需求回落,屠宰开工恢复慢,2月生猪屠宰开工率20.24%,毛白价差4.53元/公斤,二育2月中旬入场支撑价格 [1][13] - 3月10日起对美进口小麦、玉米加征15%关税,高粱、大豆加征10%关税,因我国高粱、大豆对美进口依存度高,玉米进口量大,加征关税后大宗原料有涨价预期,25年养殖成本或底部抬升 [2][16] - 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环比下滑0.4%,2月涌益能繁存栏样本数据小幅下滑0.05%,钢联样本数据环比增长0.06%,预期2月能繁环比变动不大,母猪补栏情绪谨慎 [19] - 截止24年3月7日,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33.56元,外购仔猪盈利 -12.52元/头,猪价在盈亏平衡点上下震荡,判断25年优质产能有望维持盈利,行业指数PB略有抬升但处于底部 [20] 出栏量环比回调,出栏均重抬升 - 2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生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4.76、14.96、14.35和14.64元/公斤,均价环比分别下降5.53%、5.27%、6.67%和5.07% [9][24] - 2月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生猪销量分别为260、45和114万头,环比分别变动 -10.39%、 -21.12%和 -23.93%,牧原股份1 - 2月合计出栏1146万头 [9][25] - 剔除部分企业后,14家上市猪企2月合计出栏705万头,环比下行11.08%,同比增长34.46% [30] - 2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出栏均重分别为120.72、120.55、131.61和98.68公斤,除神农集团和京基智农外,其他猪企出栏均重环比不同幅度上涨 [9][32] - 猪价下行期,养殖成本决定企业盈利,神农集团、温氏股份最新养殖成本已控制在13元/公斤以内,牧原股份、天康生物成本略超13元/公斤,属于成本领先梯队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