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深迪半导体强势重组!
是说芯语· 2025-07-14 03:45
公司股权变更与融资 - 公司股东新增比亚迪股份、深圳市创启开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绍兴市柯桥区智城数智五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 [1] - 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707.24万美元增至约1825.83万美元,增幅超6.94% [1] - 比亚迪对公司的出资金额及持股比例未公开,但交易谈判已持续一年 [3] - 公司此前已完成13轮融资,吸引22家外部机构股东,包括哈勃投资、深创投、浙江联利资本、中芯聚源等 [4] - 2021年8月完成1.2亿元E轮融资(哈勃投资领投),2015年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2011年B轮融资获深创投2000万元出资 [4] - 股东中包括芯片领域知名投资人陈大同,持股比例0.49% [4]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首家涉足商用消费级和汽车级MEMS陀螺仪系列惯性传感器研发设计的企业 [1] - 业务覆盖新型电子元器件、微机械电子传感器研发及系统集成,产品应用于IoT、手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业及智能驾舱等领域 [1] - 汽车领域六轴IMU系列产品可与GNSS导航系统配合,提升车辆定位精度与频率,未来有望成为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组件 [2] - 从消费电子领域起步,逐步拓展至汽车电子领域,展现强大市场拓展能力 [2]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活跃,2020-2025年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案例近270起,2024年达60余起,2025年已有35起 [4]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5] - 国内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出口1359亿个(同比增长19.5%) [5] - 国内MEMS加速度计市场份额TOP4均为海外企业(总占比69%),IMU市场份额TOP5均为海外企业(总占比93%),公司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6]
10 亿成坟!浙江某芯片崩塌!
是说芯语· 2025-07-14 02:53
行业现状 - 2025年半导体行业进入寒冬 超15家企业接连破产或进入审查 包括华夏芯 苏州湃芯 南京睿兆丰等[1] - 行业面临IDM模式烧钱困境和中低端价格战死循环 多家企业被拖入生死局[1] - 2025年国产射频前端芯片价格同比下跌60% 手机厂商招标出现18家企业血拼 部分报价低于成本价[3] 见闻录半导体案例 - 公司曾被视为国产射频突围希望 手握57项专利 投建10亿元MEMS射频芯片产线 获评"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1] - 采用IDM模式瞄准5G射频高频滤波器 完成四轮融资 吸引多家机构投资[1] - 2023年起因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导致射频芯片需求萎缩 国际巨头发动价格战 公司半价策略失效 生产线开工率骤降至30%[2] - IDM模式高成本结构导致无法灵活收缩产能 每月需承担数千万元设备折旧 晶圆采购和人力开支[2] - C轮融资停滞 投资方公开暗示"技术型企业现金流危机" 2024年起陷入连环诉讼[2] - 2025年2月创始人被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 公司社保断缴 拖欠供应商货款[2] - 破产时湖州厂房内价值数亿元MEMS设备闲置 三家关联企业列入经营异常[3] 行业深层问题 - IDM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暴露"吞金"属性 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2] - 资本市场撤退加剧企业困境 技术型企业面临现金流危机[2] - 行业过度竞争导致价格战 市场需要淘汰多数玩家才能回归有序[3] - 半导体行业资本密集 周期残酷 生存比技术参数更重要[3]
“黄仁勋将在北京举行媒体吹风会”
是说芯语· 2025-07-13 11:53
英伟达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将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媒体吹风会[1] - 美国参议员要求黄仁勋避免与受出口限制的中国实体接触[2] - 英伟达将首次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重申对中国市场的承诺[2] - 公司最快9月推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版AI芯片[3] 国产芯片进展 - 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移动工作站及工作站首发亮相[4] - 十余家主流整机厂商推出数十款C86终端新品覆盖多场景需求[4] - 2025年是国产终端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推广的关键之年[5] - 国产终端需求从"可用能用"进阶为"真替好用"[6] 海光C86性能 - C86移动工作站单核性能提升62% 多核提升135%[8] - 工作站产品单核性能提升43% 多核提升68%[8] - 综合指标领先国内同类旗舰芯片 比肩国际主流专业级芯片[8] - 内置密码协处理器CCP等多项安全技术 通过安全可靠Ⅱ级认证[8] 生态建设 - 海光升级"星海计划"支持全栈合作伙伴共享C86技术红利[10] - 光合组织凝聚超5000家上下游伙伴形成完整产业闭环[10] - 产品和方案覆盖金融、通信、能源等全行业场景[10] - 从兼容国际主流生态转向国产化生态协同创新[11]
这是国产CPU的重大时刻!
是说芯语· 2025-07-13 11:12
国产终端全场景替代进展 - 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移动工作站及工作站首发亮相,十余家主流整机厂商推出数十款终端新品,覆盖办公、科研、工程、设计等多场景需求,标志着国产终端从关键行业替代向全行业场景替代突围 [1] - 2025年是国产终端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推广的关键之年,国产化进程由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各行业终端产品应用进入全场景攻坚阶段 [2] - 国产终端用户需求已从"可用能用"进阶为"真替好用",供给侧需提升终端落地能力以应对多元化场景挑战 [3] C86处理器性能与生态优势 - C86处理器性能大幅跃升:移动工作站单核性能提升62%,多核性能提升135%+;工作站单核性能提升43%,多核性能提升68%,综合指标领先国内同类芯片并比肩国际主流专业级芯片 [4] - 内置密码协处理器CCP等安全技术,通过安全可靠Ⅱ级认证,实现高性能与高安全的平衡,且不占用计算核心资源 [5] - 具备业界最佳应用兼容性,天然适配主流软件生态,支持CAX工程软件、EDA、BIM、3D等专业工具场景需求 [5] - 联想开天、紫光计算机、软通华方、中兴等厂商已推出数十款C86整机新品,覆盖从日常办公到专业创作的多样化需求 [5] 软硬一体化生态协同 - 海光通过"星海计划"升级,联动上下游伙伴推动全场景国产化突围,形成"芯片—整机系统—软件生态—应用服务"完整闭环 [6][7] - 光合组织凝聚超5000家上下游伙伴,覆盖金融、通信、能源等全行业场景,生态体系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7] - 从兼容国际主流生态转向国产化生态协同创新,C86终端将锚定"真替好用"需求,为行业提供全场景办公底座 [8]
突发情况!比亚迪被判侵权,面临技术禁用
是说芯语· 2025-07-13 05:19
巴西专利侵权裁决 - 巴西法院裁定公司侵犯日本IP Bridge两项4G通信技术专利 涉及车载通信 远程控制 在线升级等核心功能 要求5天内停止销售侵权车辆 否则面临每日2万雷亚尔(约2 58万元人民币)罚款 [1] - 法院要求公司10天内提交销售数据和执行方案 公开受影响车辆数量 说明技术停用后整改措施 这种公开销售数据的要求在类似案件中较为罕见 [1][2] - 公司回应称尚未收到正式通知 目前无法置评 [3] 市场影响分析 - 禁令若生效 公司需短期内更换4G模块供应商或重新设计车载系统 现有库存车辆可能大规模下架 [4] - 公司在巴西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6月销量8163辆(品牌榜第9) 同比增长53% 1-6月累计销量超5万辆(接近去年全年7 6万辆) 禁令将直接影响其巴西销售及海外扩张计划 [4] 全球专利诉讼动态 - IP Bridge已在德国慕尼黑法院对公司提起至少两起专利侵权诉讼 Sol IP也在德国和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提起诉讼 [5] - 行业知情人士透露 部分车企存在先卖车后补专利费现象 专利运营公司正针对性发起诉讼 行业需在研发阶段提前规避专利风险 [6] 未来应对策略 - 公司面临关键决策期 需选择支付专利费或寻找替代方案 两种方案均需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7] -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复杂度提升 类似跨国专利纠纷将更加频繁 行业需建立完善专利风险管理机制 [7]
上海积塔半导体工程师被美方逮捕!“孟晚舟事件”再次上演?
是说芯语· 2025-07-12 11:25
案件概述 - 上海积塔半导体IT工程师徐泽伟在意大利旅游时被警方逮捕 美国FBI通过国际通缉令要求引渡 指控其涉嫌参与2020年针对美国新冠疫苗研发机构的网络间谍活动 与黑客组织"Hafnium"有关联 [1] - 意大利法院给予美国40天期限提交证据 徐泽伟在首次听证会上拒绝引渡 辩护律师质疑关键证据存在身份关联和时间线矛盾问题 [1] 证据争议 - 美国指控核心证据为徐泽伟电子邮箱内的通信记录 但邮箱使用"Zavier Xu"、"David Xu"等化名 徐泽伟称2019年手机被盗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冒用 [2] - 辩护律师指出黑客不会以真实身份犯罪 质疑证据逻辑合理性 同时美国指控的"Hafnium"组织与中国政府的关联缺乏独立第三方证实 [2] - 2021年微软Exchange服务器漏洞事件中 美国指责中国支持黑客组织 但多家安全机构报告未确认该说法 存在代码泄露或嫁祸可能性 [2] 司法程序对比 - 意大利法院以"无固定居所、存在逃逸风险"批准逮捕 但未对证据充分性进行实质审查 采用"先羁押后审查"模式 [2] - 该做法与2021年希腊法院拒绝引渡德国程序员案例形成对比 希腊法院以"证据不足"直接驳回美国引渡请求 [2] 地缘政治关联 - 案件与2018年孟晚舟事件具有相似性 均涉及美国"长臂管辖"滥用 存在明显的地缘政治动机 [4] - 中国外交部此前多次表态要求美方停止零和思维 呼吁国际社会警惕"长臂管辖"问题 [4]
分析下国内近50家芯片公司冲刺IPO情况
是说芯语· 2025-07-12 11:02
中国半导体行业IPO动态(2025年上半年)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行业IPO呈现全面开花态势,A股、港股及上市辅导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反映资本市场深度参与产业升级 [1] - 科创板以"硬科技"定位吸引超五成半导体企业,港股则成为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对接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 [2][6] - 半导体全产业链资本化加速,覆盖芯片设计、材料、设备、封装测试等环节,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4][7]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21家半导体企业提交A股IPO申请,计划募资总额465亿元,科创板占比52.4%(11家),募资301.5亿元 [2][3] - 科创板头部企业:摩尔线程(GPU/80亿元)、上海超硅(硅片/49.65亿元)、兆芯集成(处理器/41.69亿元)、沐曦股份(GPU/39亿元) [3][4] - 创业板4家企业募资58.4亿元,北交所5家中小企业平均募资4.07亿元,覆盖电子材料、封装测试等细分领域 [3][4] 港股市场特点 - 上半年10家半导体企业提交港股申请,6月单月占比60%,第三代半导体(SiC/GaN)成为焦点 [6][7][8] - 碳化硅产业链代表:瀚天天成(外延片)、基本半导体(功率器件)、尚鼎芯(MOSFET) [8] - 差异化技术路线:力积存储("存储+AI"架构)、奕斯伟计算(RISC-V处理器)、云英谷(AMOLED驱动芯片) [9] 上市辅导梯队 - 17家启动辅导企业覆盖EDA、设备、射频芯片等"卡脖子"领域,头部券商深度参与 [11] - EDA领域:芯和半导体(全产业链)、紫光同创(FPGA工具);设备领域:思锐智能(ALD)、托伦斯(刻蚀部件) [11] - 地域集中度:广东(5家)、上海(3家)、苏州(2家)合计占比超70% [11] A+H双资本平台趋势 - 豪威集团、兆易创新等十余家A股半导体公司启动港股IPO程序,主要动机包括:海外收入占比超50%、碳化硅产线融资需求、获取港股估值溢价 [14] - "A+H"模式有助于增强国际品牌影响力,并为未来跨境并购预留操作空间 [14]
搁浅的硅基梦:从“芯片希望”到“僵尸工厂”
是说芯语· 2025-07-12 02:02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晶圆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已具备7纳米逻辑芯片及3D NAND/DRAM存储设备的先进生产能力 [2] - 截至2024年初,全国拥有44家晶圆厂(25家300mm/5家200mm/4家150mm/7家停产),另有32个在建项目(24家300mm/9家200mm)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组成部分 [3] - 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计划2024年底前新增10座晶圆厂(9家300mm/1家200mm) [5] 失败晶圆厂案例分析 典型失败项目 - **武汉弘芯(HSMC)**:190亿美元投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摆,从未实现14/7纳米芯片量产 [10][12] - **泉芯(QXIC)**:作为HSMC姊妹公司,14纳米计划仅停留于宣传阶段,2021年终止运营 [14][15] - **GlobalFoundries成都**:100亿美元项目因战略调整中止,后由华力微电子接盘重启 [17] - **德海半导体**:30亿美元项目涉嫌欺诈,仅完成场地平整即宣告破产 [18] - **福建金华(JHICC)**:56亿美元DRAM项目因窃取美光技术被美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发展停滞 [20] 失败共性特征 - 过度追求先进制程(14/7纳米)而缺乏技术积累,依赖地方政府资金但监管缺位 [6][8]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10纳米以下设备断供,加剧技术突破难度 [7] - 存储器领域尤为艰难,江苏先进半导体18亿美元PCM项目及清华240亿美元3D NAND项目均告失败 [21][23] 行业经验总结 - 半导体制造需要长期技术沉淀,英特尔/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均经历数十年技术积累 [8] - CIS等相对简单领域亦存在失败案例(德淮/塔科马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均需专业能力 [25] - 成功要素包括:持续研发投入、供应链深度布局、市场化运营机制 [25]
光刻机大变局:中国、日本、荷兰三国杀
是说芯语· 2025-07-11 13:50
阿斯麦2024年市场表现 - 2024年初市值2800亿美元,年末仍为2800亿美元,全年零增长[1] - 第三季度新增订单仅26亿欧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4亿欧元[1] - 11月15日市值跌至年内最低2591亿美元,较7月峰值4324亿美元下跌40%[1] - 2024年EUV光刻机销量44台,同比减少9台(降幅17%)[3] 台积电与阿斯麦的业绩分化 - 台积电市值从5200亿美元翻倍至11000亿美元[2] - 台积电Q3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54%,同期阿斯麦仅增长12%和15%[2] - 台积电高性能计算业务占比达53%(Q4),AI芯片是增长最快领域[2] - 3纳米制程占晶圆收入比重提升至26%(Q4)[2] 阿斯麦业务受挫原因 - 英特尔(市值跌至800亿美元)、三星、SK海力士等客户需求萎缩[3] - 中国市场份额从Q1的49%降至Q4的27%,预计2025年降至20%[4] - 荷兰政府2024年9月扩大对华DUV光刻机出口限制[4] 尼康重返高端光刻机市场 - 2024年1月推出浸润式ArF光刻机NSR-S636E,分辨率≤38纳米,套刻精度≤2.1纳米[5] - 中标上海积塔半导体ArFi光刻机项目,可能成为共同研发伙伴[5] - 计划2026年前对华光刻机出货量提升至三倍[5] - 技术路线宣称不含美国技术成分[6] 中国光刻机技术突破 - 上海微电子2025年1月交付国产28纳米光刻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7] - 单次曝光支持28纳米,多重曝光可实现11纳米制程[7] - 国产氟化氩光刻机已具备65纳米分辨率及8纳米套刻精度[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阿斯麦宣布自2025年起不再公布季度新增订单[8] - 荷兰政府反对美国干预阿斯麦对华出口政策[8] - 高端光刻机垄断被打破,中国芯片制造业加速崛起[9]
尹志尧博士再次荣登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是说芯语· 2025-07-11 02:41
公司荣誉与领导层 -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博士第三次荣登福布斯中国2025中国最佳CEO榜单 [1][2][4] - 尹志尧博士是公司创始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学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3] - 尹志尧博士曾参与开发业界一半以上重量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是几代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及设备的主要发明人和工业化应用推动者 [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开发CCP高能等离子体和ICP低能等离子体刻蚀两大类设备,包括十几种细分刻蚀设备可覆盖大多数刻蚀应用 [6]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65纳米到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众多刻蚀应用 [6] - 公司开发的MOCVD设备已在全球氮化镓基LED MOCVD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6] - 公司布局光学和电子束量检测设备,开发多种泛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 [6] 行业地位与成就 - 在美国TechInsights近五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公司四次获得总评分第三,薄膜设备四次被评为第一 [6] - 公司技术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持续提质增效、精益运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