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最新!英伟达被约谈
是说芯语· 2025-07-31 05:20
英伟达算力芯片安全问题 - 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涉及"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 [1] - 美国议员要求出口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 [1] - 英伟达H20算力芯片被中国网信办约谈 要求就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进行说明 [1] - 中国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英伟达采取监管措施 [1] - 事件发生时间为2025年7月31日 [1]
昨夜压迫感十足!英伟达历史新高,盘后Meta暴涨12%、微软9%,北美AI硬件继续狂飙…...
是说芯语· 2025-07-31 00:29
北美AI巨头业绩表现 - 英伟达收盘涨2.14%,总市值逼近4.4万亿美元 [2] - Meta盘后暴涨12%,微软盘后暴涨9% [2] - Meta第2季度营收超预期,第3季度营收指引为475亿-505亿美元 [2] - 微软第4财季营收764.41亿美元(预期739亿),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3] - 微软2025财年营收28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0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 [3] 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Meta上调2025财年资本开支预期至660亿-720亿美元(原640亿-720亿美元) [2][3] - 微软25Q4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创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 [3] - 微软云业务增长39%,远超分析师34%的预期 [3] - 微软26财年资本支出增长放缓,但1Q资本支出超300亿美元,主要受AI/云需求驱动 [4] - 微软点名存储和GPU需求指数级上涨,涉及英伟达、AMD、MRVL等公司 [4] 行业竞争与市场预期 - 微软、亚马逊、谷歌均宣布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张计划 [3] - 大摩上调英伟达目标价至200美元(对应5万亿美元市值),上调博通目标价至338美元(对应1.6万亿美元市值) [4] - Meta的AI月活跃用户达10亿,提出打造"个人超级AI"的新愿景 [5][6] AI行业趋势 - AI硬件资源和人才成为巨头核心竞争要素 [4] - AI将彻底改变资本世界和财富形态,投资和参与AI成为关键 [6] - Meta提出"个人超级AI"愿景,强调帮助用户看世界、冒险和交友 [5][6]
突发!概伦电子遭大比例减持!
是说芯语· 2025-07-30 12:55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共青城金秋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305.53万股,占总股本3.01%,减持后持股比例从10.77%降至7.76%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不超过1%)和大宗交易(不超过2%),按31.50元收盘价测算可套现约4.11亿元 [2] - 此为2023年以来第四次减持,累计减持比例已达4.3% [2] 减持影响分析 - 减持幅度占原持股比例近三分之一,可能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尤其在公司"无实控人"状态下 [2] - A股市场规则中持股5%以上股东单次减持超1%需单独披露,此次3%比例远超阈值 [2] - 连续大额减持易被解读为股东对公司短期前景谨慎,可能放大市场恐慌情绪 [2]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营收4.19亿元(同比+27.42%),净亏损9582万元,研发投入2.89亿元占营收68.9% [3] - 2025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净利润150.41万元 [3] - 股价较2024年高点回调约40%,7月30日收盘价31.50元,总市值137.08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EDA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84.9亿元,本土企业市占率不足10% [3] - 国际三巨头(Synopsys、Cadence、西门子EDA)占据全球70%以上份额 [3] - EDA工具客户粘性强、更换成本高,本土企业商业化面临生态压制挑战 [3] 产业链与股权结构 - 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同期也因股东减持出现股价波动 [4] - 公司股权结构为"民营资本主导+国资跟投"模式,可能引发融资中的控制权争夺风险 [4] - 公司强调减持不影响控制权结构和持续经营,市场关注后续战略投资者引入可能 [4] 行业核心逻辑 - EDA产业依赖长期技术沉淀而非短期估值泡沫 [5]
60 亿估值神话破灭,国产芯片该祛 “虚火” 了
是说芯语· 2025-07-30 05:04
公司现状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申请人姚骏俊申请合芯科技破产审查,定于8月6日15时在第60法庭听证 [1] - 公司2025年4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此前拖欠500余名员工近1亿元工资且高管失联 [2] 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成立,前身为中晟宏芯,依托IBM Power指令集架构授权,成为国产替代标杆企业 [2] - 2023年估值达60亿元,距离"独角兽"仅一步之遥,但同年年底资金链断裂导致迅速崩塌 [2] - 2023年11月宣布第二代芯片HX-C2000原型验证芯片TC2成功点亮,但半年后因近亿元流片费用无着落而流产 [2] 技术路线 - 核心产品基于IBM Power指令集架构,但该架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份额不足1%,x86架构占比超95% [3] - 试图通过开源Power指令集和自主研发HX-C1000芯片破局,但产品始终局限于小众市场 [3] - HX-C1000主要面向银行、政府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但近年这些客户替换需求锐减 [3] - HX-C2000在仿真测试中被质疑性能"不如前代",且流片后能否实现28块芯片协同互联仍是未知数 [3] 资金与商业模式 - 公司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注资,2020年广州科学城创投5亿元投资推动估值从20.6亿元跃升至60亿元 [4] - 2023年底江苏南通5亿元融资因股东否决而告吹,成为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 [4] - 第一大股东北京鑫诺投资持股33.95%,第二大股东穗科战略基金背后为广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广东省财政厅,股权结构易引发控制权争夺 [4] - 商业模式未能自我造血,HX-C2000从2019年预研到2023年点亮研发投入超亿元但未能量产 [5]
美国即将推出半导体关税,可高达25%至100%
是说芯语· 2025-07-30 01:51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 - 美国将在两周内公布针对半导体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结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评估外国半导体及其衍生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 - 特朗普政府可能对进口半导体征收25%至100%的高额关税,实施时间窗口可能在8月中旬之后,最迟不超过9月 [1][3] - 该政策可能影响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美光等晶圆制造厂商以及英伟达、苹果、高通、联发科等芯片设计厂商 [1] 政策背景与动机 - 特朗普表示许多公司将在美国投资半导体制造以避免新关税冲击,并指出欧盟委员会主席通过"更好的方式"避开了即将到来的芯片关税 [2] - 美国已与欧盟达成15%税率的关税协议,欧盟将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和美国军事装备 [3] - 美国政府4月11日宣布对包括半导体等20项关键商品豁免"对等关税",但仅是临时举措 [3] 行业反应与影响 - 半导体行业巨头和行业协会呼吁特朗普谨慎对待这一政策,警告广泛关税可能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1] - 业内专家怀疑该政策能否推动制造业回流,认为这可能动摇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根基,威胁全球产业复苏 [4] - 美国智库ITIF估计25%的半导体关税上路第一年将使美国经济成长下滑0.18%,持续征十年累积GDP损失达1.4万亿美元 [5] 政策实施时间表 - 调查结果将在两周内公布 [1] - 关税最可能在8月中旬之后实施,最迟不超过9月 [1][3]
英伟达紧急加购30万颗H20!中国需求太强烈!
是说芯语· 2025-07-29 09:39
核心观点 - 中国市场需求激增导致H20芯片供不应求,英伟达紧急追加30万片订单但仍难缓解短期供应缺口 [2][8][9] - H20芯片因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反复而成为地缘政治产物,其性能被精准限制但保留关键生态优势 [4][5][13] - 国产AI芯片短期内难以替代H20,主要受限于CUDA生态壁垒、技术适配成本及集群扩展性差距 [12][13][14] 市场供需分析 - 中国市场对H20级别AI芯片总需求达180万颗,但英伟达库存仅60-90万颗,供需缺口显著 [2] - 中国科技巨头2024年预订单超120亿美元,但美国4月出口限制导致供应停滞,7月政策反转后需求集中释放 [3][6][7] - 英伟达2025年Q1向中国出货30万颗H20,预计库存去化速度将提升30% [8] 产品技术特性 - H20基于Hopper架构,采用台积电N4工艺及CoWoS封装,集成800亿晶体管,配备96GB HBM3显存及4TB/s带宽 [5] - 算力被限制为H100的20%,FP16性能仅为H100的1/6至1/15,但显存容量与旗舰产品一致 [5][12] - 支持8卡NVLink互联,显存池化达768GB,可训练70B参数模型,国产芯片在多卡互联场景仍存差距 [13]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台积电N4产线满载,重启H20供应链需9个月,新订单最快2026年年中交付 [10][11] - 英伟达因出口禁令取消部分台积电产能,2026财年Q1计提45-55亿美元库存减值 [6][9] - 生产周期长达3个月,调整计划将影响苹果、AMD等客户订单,机会成本高 [11] 国产替代瓶颈 - CUDA生态垄断导致迁移需重写30%代码,耗时6个月以上,且主流框架适配增加延迟与成本 [12] - H20定价6500-8000美元,锚定华为昇腾910B价格上浮20%,形成性价比壁垒 [14] - 国产芯片处于从"能用"到"敢不用"临界点,需突破能效标准与生态构建 [15] 客户与政策影响 - 主要客户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需求高度集中 [8] - 美国出口管制反复导致H20销售停滞,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供应链波动 [4][6][7] - 国家发改委要求数据中心采用高能效AI芯片,但H20仍通过性能妥协维持市场韧性 [15]
刚刚,EDA巨头Cadence对华出口违规,遭重罚!
是说芯语· 2025-07-29 01:43
案件核心观点 - EDA巨头Cadence因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向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军事高校NUDT销售EDA硬件、软件及IP,达成刑事与民事和解,总罚款超1.4亿美元[1] - 违规行为涉及子公司Cadence China通过别名实体CSCC向NUDT进行56次非法交易,总价值4530万美元,时间跨度为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3][5] - 公司还衍生出向关联中国芯片公司P转移违规资产及系统漏洞导致其他实体清单客户持续下载软件等行为[8][10] 案件背景与违规概述 - 违规主体包括母公司Cadence、中国子公司Cadence China、NUDT及其别名CSCC、中国芯片公司P[2] - 61项违规中,56项为直接向CSCC/NUDT销售或出借EDA硬件(3188万美元)、软件(262万美元)及IP(1079万美元)[3][5] - 其他违规涉及向P公司转移资产及三家实体清单企业(JSC Mikron、中国通信巨头、中国顶级芯片厂)违规下载软件[3][10] 核心违规行为细节 - **当事方**:Cadence China作为执行方,NUDT为最终用户,CSCC为交易别名[4] - **违规内容**:硬件(ECCN 3B991.b.2.c)、软件(ECCN 3D991/EAR99)、IP(ECCN 3E991)[5] - **时间跨度**:2015年9月30日首笔IP出口至2020年9月交易叫停[5] - **商业动机**:管理层视CSCC为"关键客户",担忧"失去数十亿门级生意"[6] - **规避手段**:利用别名交易、内部邮件直接关联NUDT、技术人员进校园服务、高管忽视"红旗"信号[7] 衍生违规行为 - **向P公司转移资产**: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将CSCC的软件/IP合同权益转让,明知P公司与NUDT关联[8][9] - **系统性漏洞**:俄罗斯JSC Mikron(2016-2018)、中国通信巨头(2019-2021)、中国顶级芯片厂(2021)持续下载软件[10] 处罚条款 - **财务处罚**:民事罚款总额9531.2万美元,分两笔支付(首笔4765.6万美元30天内付清,剩余暂缓)[12] - **合规审计**:强制两轮全球审计(2025-2026年),重点监督中国子公司,报告提交截止2027-2028年[13] - **经营限制**:未来出口许可资格与合规表现直接挂钩,未履约将导致处罚恢复及业务灾难性影响[14]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相关A股公司全梳理
是说芯语· 2025-07-28 10:43
昇腾384超节点技术突破 - 华为首次线下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并获评"镇馆之宝"[1] - 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实现384个NPU卡高速总线互联[1] - 相比英伟达NVL72方案,算力、带宽等性能大幅提升[1] 算力调度与系统集成 - 恒为科技:开发超节点集群智能运维系统,中标中移动AI算力调度平台(3亿元订单)[5] - 直真科技:昇腾AI算力池调度系统合作方,优化节点间通信协议[5] - 东方国信:参与上海算力调度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调配[5] 服务器整机与制造 - 高新发展(华鲲振宇):昇腾910B整机主力厂商,2025Q1营收同比+172%[5] - 烽火通信:Atlas系列定制服务器供应商,适配超节点机柜[5] - 拓维信息:区域算力中心建设伙伴,长沙超节点部署方[5] 核心硬件配套 光通信与连接器 - 中际旭创:1.6T光模块核心供应商[6] - 新易盛:800G/1.6T批量交付[6] - 光迅科技:CPO共封装器件[6] - 华工科技:硅光模块验证中[6] 连接器 - 华丰科技:56Gbps高速背板连接器,唯一国产供应商[10] - 瑞可达:液冷快换接口[10] - 意华股份:PCIe 5.0连接器[10] 散热系统 - 高澜股份:浸没式液冷市占率60%,单集群价值1200万[10] - 网宿科技:冷板式液冷方案商[10] - 申菱环境:机柜级液冷空调[10] 电源与线缆 - 科华数据:智能UPS电源[10] - 欧陆通:服务器电源模块[10] - 兆龙互连:800G高速线束[10] PCB与芯片基板 - 沪电股份:服务器高多层PCB(支持56Gbps传输)[10] - 兴森科技:IC载板供货昇腾910B封装[10] - 华正新材:高频覆铜板用于光模块[10] 芯片材料与存储 - 博威合金:NPU散热基板高导铜合金(替代美国Materion)[9] - 江波龙:企业级SSD存储模组(用于训练数据缓存)[13] - 兆易创新:DRAM芯片配套昇腾内存池[13] - 雅克科技:封装用前驱体材料[13] 软件开发与生态 - 润和软件:昇思MindSpore框架优化工具[13] - 常山北明:政务大模型适配超节点算力[13] - 东方通:分布式数据调度中间件[13] - 中国软件:麒麟系统对昇腾的兼容性适配[13]
马斯克:特斯拉已与三星电子签署165亿美元芯片合同
是说芯语· 2025-07-28 08:01
核心观点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签署价值22.8万亿韩元(约165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协议,合同期从2025年7月24日至2033年12月31日 [1] - 三星未直接透露客户名称,但多方消息证实客户为特斯拉,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确认合作 [1][2] - 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的巨型工厂将专门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马斯克强调其战略重要性 [1][2] - 合作被视为特斯拉强化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布局,同时为三星晶圆代工业务注入新动能 [2] 合作细节 - 合同金额为22.8万亿韩元(约165亿美元),是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的长期合作协议 [1] - 合同期从2025年7月24日至2033年12月31日,为期8年5个月 [1] - 三星目前为特斯拉生产AI4芯片,新工厂将生产下一代AI6芯片 [2] 战略意义 - 对特斯拉:强化供应链稳定性,确保关键芯片供应 [2] - 对三星:为表现不佳的晶圆代工部门提供重要业务支持 [1][2] - 双方可能在车规级芯片技术协同上深化合作 [2] 工厂信息 - 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专门生产特斯拉芯片的巨型工厂 [1][2] - 工厂将专注于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 [2]
3个月内10亿美元禁运GPU流入国内?英伟达AI芯片非官方维修需求暴增
是说芯语· 2025-07-28 07:47
核心观点 - 在美国收紧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后,至少有价值10亿美元的英伟达先进AI芯片(如B200、H100、H200)通过黑市流入中国大陆 [1][2] - 这些芯片主要通过中国分销商(如"时代之门")销售给数据中心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形成完整的地下供应链 [2][3][5] - 尽管英伟达否认参与,但黑市交易规模庞大,价格溢价高达50%,且已形成成熟的交易和测试流程 [3][6][7] - 随着H20芯片出口管制放宽,黑市销量有所下降,但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依然存在 [12][13] - 东南亚国家成为新的中转站,美国可能进一步收紧对这些地区的出口管制 [13][14] - AI芯片维修需求激增,中国市场已出现专门维修英伟达高端GPU的公司,月维修量达500块 [17][18] 芯片黑市交易 - 英伟达B200 GPU成为中国半导体黑市最受欢迎的芯片,尽管被禁止向中国销售 [1] - 在特朗普政府收紧管制后的三个月内,黑市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 [2] - 芯片以现成机架形式出售,每个机架包含8个B200,价格在300万至350万人民币之间,比美国溢价50% [3] - "时代之门"是主要销售商之一,估计已售出近4亿美元的产品 [3][5] - 交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开进行,包括抖音和小红书,形成类似"海鲜市场"的交易模式 [7][8][9] 供应链与分销网络 - 芯片最初可能来自美国超微电脑(Supermicro),但该公司否认参与走私 [5] - 分销网络涉及多级经销商,最终客户包括数据中心运营商和科技公司 [3][5] - 华纪元科技被列为"时代之门"的最大股东,声称拥有100多个业务合作伙伴,包括阿里云、百度云等 [3] - 供应链已扩展至东南亚国家,可能通过泰国、马来西亚等中转站进入中国 [13][14] 市场需求与价格动态 - B200因其性能、价值和易于维护而需求旺盛 [11] - GB200 AI机架也在中国市场出现,每个售价接近4000万人民币 [11] - 经销商已开始为未来的B300库存做广告,预计第四季度量产 [12] - 随着H20芯片恢复销售,黑市销量下降,但对高端芯片的需求持续存在 [12][13] 维修市场 - 中国市场上已出现十余家专门维修英伟达高端GPU的公司 [17] - 一家深圳企业月均维修量达500块AI芯片,配备256台服务器测试机房 [17] - 维修报价为1-2万元/块,或按原价10%收费,涵盖软件调试和硬件维修 [18] - 由于长期高负荷运转,H100/A100的故障率持续攀升,正常寿命仅2-5年 [18] 公司回应 - 英伟达否认参与或知晓芯片被违规转移,强调只有官方授权渠道才能提供可靠服务 [2][17] - 美超微、戴尔、华硕等公司表示严格遵守出口管制法规 [5][8] - 华纪元否认参与英伟达芯片业务,称其从事"智慧城市工作"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