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紫光国微多项违规!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是说芯语· 2025-08-04 23:31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因股东大会运作不规范收到河北证监局警示函,部分董事、监事未按要求出席股东大会,部分独立董事未做述职报告 [3] - 信息披露不规范,包括2022年年报主体名称披露错误、募集资金置换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2023年年报账龄披露不准确 [3] - 公司需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表示此次警示函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减少10.05%,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1.11%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5.11亿元,同比下降27.26%,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下降53.43% [4] - 业绩下滑归因于智能安全芯片业务调整、特种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不足及投资收益减少等外部因素 [4] 研发投入与效率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23.33%,但未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 [5] - 市场质疑公司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凸显技术商业化可能存在短板 [5]
要停产的DDR4存储芯片,暴涨之后怎样了?
是说芯语· 2025-08-04 03:23
DDR4存储芯片市场行情分析 核心观点 - DDR4存储芯片价格在6月经历疯狂暴涨后,7月进入高位横盘阶段,部分型号回调但局部仍有涨价 [3][4][7][8] - 美光停产DDR4导致市场供需失衡,6月价格涨幅达150%-400%,7月价格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历史水平 [3][7] - 台系厂商南亚科和华邦电受益于替代需求,DDR4产品价格和订单量显著提升 [12][13] - 行业需求结构变化:6月贸易商主导扫货,7月终端客户开始采购低价旧批次物料 [10][11] 价格动态 - **美光DDR4**:8G型号从6月8+美金回落至7美金,16G型号从20-21美金降至17-25美金(工业型号更贵)[7] - **三星DDR4**:8G型号K4A8G165WC-BCTD从3月1.7美金涨至5月3.4美金,6月达7.5美金,7月回调至7美金 [3][7] - **局部涨价型号**: - 三星K4A8G165WG-BCWE从7月初9美金涨至中旬10.8美金,现回落至10美金 [8] - 美光MT40A512M16LY-062E:E从7月初3.2美金涨至4.5美金并维持 [8] - 美光32G型号从50+美金暴涨至100+美金(缺货驱动)[8] 市场供需变化 - **需求端**:终端客户开始接受旧批次物料(23/22+年份),贸易商囤货热情减退 [11] - **替代品崛起**: - 南亚科8G DDR4从1.9美金涨至4-5美金,占营收50%,第三季合约价或涨50% [12][13] - 华邦电8G DDR4样品供不应求,订单可见度延至第四季 [13] - **原厂动态**:三星/海力士或放缓DDR4停产计划,优先保障手机/服务器市场供应 [16][17] 行业长期趋势 - DDR4在PC/服务器市场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20%-30%,部分CPU仅支持DDR4支撑需求 [17] - 南亚科1B制程提升产能效率30%,华邦电计划2026年导入16nm制程 [13][14] - 半导体行业整体回暖:5月全球销售额同比增19.8%,工业市场强势复苏 [18]
小米、宁德时代入股!芯迈半导体累亏28亿,超6成收入来自单一大客户
是说芯语· 2025-08-04 02:22
公司概况与IPO动态 - 芯迈半导体递表港交所两周后新增4家整体协调人(华泰金控、汇丰银行、海通国际、星展亚洲融资、兴证国际融资),组成庞大IPO阵容[4] - IPO前公司估值达200亿元,获小米基金、宁德时代、高瓴、上汽等知名资本投资[4] - 2025年4月末公司流动资金达27.4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16.67亿元+短期定期存款3.49亿元+金融资产7.33亿元),无短期借款[26]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2-2024年收入连续下滑:16.88亿元→16.40亿元→15.74亿元,累计亏损13.75亿元[7][12] - 核心产品电源管理IC收入占比超90%,但2024年出货量同比减少6000万个至4.43亿个,收入跌破15亿元至14.28亿元[8][9]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累计9.88亿元(2.46亿→3.36亿→4.06亿),占收入比例从14.6%升至25.8%[1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亏损达28.20亿元,2024年经调整利润由盈转亏(2023年盈利7692万元→2024年亏损5333万元)[12][15] 市场与客户结构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4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5953亿元,但公司收入逆势下降[6][7] - 客户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6%-87.8%,最大客户(疑似三星电子)贡献61.4%-66.7%收入[19][20] - 供应商集中度达63.7%-86.8%,至少3家韩国供应商与收购标的SMI合作超10年[21]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2020年以3.55亿美元收购韩国SMI 99.996%股权,获得其技术、客户资源及核心团队(创始人Huh任副董事长)[17][19] - 2022年B轮融资投前估值200亿元,投资者成本最高超42元/股,但近3年无新融资[23][24][30] - 股东协议约定若2025年前未上市需赎回投资,2024年6月补充协议终止该条款[28][29] 行业与产品分析 - 功率半导体用于调节电压/电流/频率,应用覆盖汽车、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及消费电子[6] - 公司解释收入下滑主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及产品迭代淘汰过时型号[10] - 产品高度定制化导致技术路线受制于大客户,抗风险能力弱[20]
豪威集团影石创新和大疆
是说芯语· 2025-08-03 23:46
大疆与豪威合作 - 大疆发布首款全景相机,采用豪威定制的两颗1英寸CIS,产品供不应求 [2] - 大疆与豪威深度合作,中低端无人机已全部采用豪威CIS,高端无人机将搭载豪威定制的4/3英寸CIS(单价大几十美金) [4] - 大疆无反相机计划已确认,将使用豪威CIS(单价100多美金),预计2025年面世 [4] - 大疆运动相机Action系列采用豪威CIS,Pocket系列未来可能切换至豪威 [4] - 大疆即将发布搭载CIS的扫地机器人 [4] 影石与豪威合作 - 影石与豪威签署战略协议,未来将增加豪威CIS使用量,豪威目前持有影石400多万股股票 [6] - 影石Ace Pro系列运动相机采用豪威CIS,其全景相机将从索尼切换至豪威 [7][8] - 影石2024年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销量222.96万台,产销率87.68% [8] 豪威市场测算 - 豪威2024年新兴市场物联网CIS营收约8亿,其中无人机/运动相机贡献约5亿,大疆2023年Q4成为其第五大客户 [9] - 无人机领域:全球年需求约1000万颗CIS(豪威市占率70%),单价15美元,对应年营收1.5亿美元;预计相机模组需求将从2025年1700万颗增至2030年4500万颗 [10] - 无反相机领域:若大疆销量达100万台(单价100美元/颗),营收贡献1亿美元 [11] - 运动相机领域:影石2024年销量250万台,豪威份额50%(单价10美元/颗)对应1500万美元;大疆全景相机若年销100万台(双CIS单价80美元),贡献8000万美元 [12] - 综合测算:2025年大疆/影石对豪威营收贡献约3亿美元(20亿+人民币),2026年超4亿美元(30亿+人民币);净利率20%+,2025年利润贡献6亿+人民币,占公司总利润10%+ [12] 豪威业务前景 - 新兴市场(无人机/运动相机/AI眼镜等)将成为豪威继手机、汽车后的第三大业务支柱,预计3年内实现 [12] - 2024年新兴市场营收预计15亿人民币(利润3亿+),2025年翻倍至30亿(利润6亿+) [12]
警惕杭州对全国半导体产业的掠夺
是说芯语· 2025-08-02 11:45
杭州半导体产业增长 - 杭州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932.55亿元,占全省39.01%,拥有260多家重点企业,产业规模全国第四 [19]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50.1%,2025年上半年从上海、南京、深圳等地引入大量半导体企业 [19][18] - 杭州建有8-12英寸扩产项目、12英寸模拟芯片IDM项目及新型存储器等先进工艺产线,奠定晶圆制造龙头地位 [19] 企业迁移案例 - 理纯(杭州)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依托上海母公司在洁净技术领域积累,结合杭州产业环境研发半导体设备 [8] - 瀚海智芯(杭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源自上海母公司,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并开拓新市场 [10] - 杭州天启芯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借助香港红三科技AI资源,探索半导体与AI交叉领域 [10] - 杭州知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西安母公司研发实力,拓展业务版图 [10] - 杭州曦望芯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商汤AI技术,实现半导体与AI深度融合 [14] - 中科元创(杭州):转化上海戍友科技科研成果,促进产学研合作 [15] 产业生态建设 - 人才培育:政府、企业、高校合作建立集成电路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工程师培训课程 [20] - 政策支持:对EDA工具、核心设备、关键材料研发提供资金补助,强化流片支持与人才激励 [20] - 产业链覆盖:构建"芯片设计—基础材料—集成电路制造—规模化应用"完整链条,形成晶圆制造产业集群 [20] - 创新平台:杭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整合人才培育、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五大功能 [20] 半导体与关联产业协同 - AI领域:半导体芯片性能决定算力上限,影响AI模型训练速度与运行效率 [21][24] - 机器人领域:芯片控制动作、感知及决策系统,高性能芯片提升灵活性与响应精度 [23] - 互联网产业:芯片为网络设备与数据中心核心,决定数据处理与传输效率 [23] - 杭州科技企业如阿里云、宇树科技、海康机器人等依赖半导体技术突破产业瓶颈 [24] 战略定位分析 - 半导体是AI、机器人、互联网的技术底座,杭州需通过半导体发展突破关联产业天花板 [24][27] - 企业迁移本质为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城市需结合自身定位发展特色路径 [27]
华为海思杀入半导体新赛道!
是说芯语· 2025-08-02 00:01
核心观点 - 华为旗下上海海思推出的AI-Touch触控解决方案在手机触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通过端侧AI核与高性能RISC-V双核驱动模式,结合自主创新的芯片设计和软件算法,显著提升触控体验 [1][3][4] - 该方案具备防误触、防水、高精准度和抗干扰等综合性能优势,解决了传统触控技术的痛点 [3][4] - 华为海思在触控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累计申请专利超1800项,发明专利占比达92%,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壁垒 [6][7] 技术亮点 - **双核驱动架构**:端侧AI核搭载自研NPU架构,支持每秒1.2万亿次AI算力,可实时学习用户触控习惯;高性能RISC-V双核基于自研RVV指令集,运算效率较传统架构提升40% [4] - **硬件创新**:采用3D堆叠封装技术(89项专利),在0.3mm²面积内集成更多触控感应单元;触控传感器灵敏度达0.1克力级 [4][6] - **软件算法**:自适应滤波算法(127项专利)可动态消除水渍、油污等干扰;用户行为预测模型能根据场景和习惯智能调整 [4][6] 行业影响 - 该方案将推动手机行业触控技术升级,促使更多厂商在该领域探索创新 [7] - 华为通过专利布局构建技术壁垒,增强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7] 性能优势 - 综合性能出色:防误触、防水能力强,触控精准迅速且抗干扰,解决裤兜误拨、水珠乱触、雨天操作失灵等问题 [3][4] - 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支持复杂手势操作和细微触控指令的完美执行 [4][7]
大部分AI产品撑不过10年
是说芯语· 2025-08-01 04:23
AI技术本质与发展路径 - AI、AGI、ASI三者没有本质区别,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而非阶段性飞跃 [5][9][10] - 当前AI技术已从解决"玩具问题"转向处理现实复杂问题,带来思维方式变革 [7][8] - 算力百万倍提升将彻底改变任务规划逻辑,如同交通工具升级改变行程规划方式 [8] 中国AI产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马拉松早期阶段,企业尚未建立不可逾越的壁垒,新玩家仍有入场机会 [3][17] - 中国AI进步由DeepSeek、阿里巴巴、月之暗面等企业良性竞争推动 [3][16] - 中国市场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技术成熟的关键试验场,可快速验证数百万种AI可能性 [15] - 杭州等区域创业氛围浓厚,约每4-5人中就有1位CEO,形成创新生态 [17] 技术商业化与行业前景 - 仅1%技术能转化为生意,云计算因基础设施属性可能持续繁荣50-100年 [22] - 当前AI模型能力已超越GPT-4o,但应用开发创造力不足成为主要瓶颈 [19] - ChatGPT类产品只是AI应用的冰山一角,更多场景有待探索 [19] 创新方法论与人才战略 - 早期创新业务无需最贵人才,需寻找符合长期愿景的合适人选 [20][25] - 阿里云首笔收入来自初创企业,验证小公司对新技术的敏锐度 [24] - 硅谷式高薪挖人并非制胜关键,阿里云CTO周靖人系15年前自主培养 [25] 技术淘汰与迭代规律 - ChatGPT热潮后涌现的技术/产品中,大部分可能5-10年内消亡 [3][15] - 行业需接受快速试错,允许大部分探索性项目失败以筛选本质创新 [15] - 企业迭代速度呈波浪式前进,整体行业进步依赖多企业交替领跑 [16]
英伟达深夜回应芯片“后门”问题
是说芯语· 2025-07-31 23:34
英伟达算力芯片安全问题 - 公司回应称其芯片不存在"后门"功能 否认远程访问或控制的可能性[1] - 网信中国披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1] - 美国议员要求出口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1] - 行业专家透露英伟达已掌握"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1] 中国半导体行业动态 - 行业组织"中国IC独角兽联盟"正在招募会员[2]
芯片创始人获刑6年,9000万资金被冻结
是说芯语· 2025-07-31 13:35
案件判决结果 - 尊湃通讯创始人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9965万元现金资产被依法冻结 [1] - 其余13名涉案人员全部获刑 [1] 案件背景与侵权细节 - 尊湃通讯成立于2021年3月专注于Wi-Fi 6芯片设计创始人张琨曾为华为海思技术总监掌握核心机密 [2] - 张琨离职后迅速挖走华为海思20余名核心研发骨干并通过截屏拍照等手段系统性窃取技术文档设计图纸和研发数据 [2] - 司法鉴定显示尊湃通讯研发的芯片产品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海思商业秘密高度重合同一性比例超过90% [3] 公司融资与发展 - 2021年5月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 [5] - 2022年5月超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顶级机构入局 [4] - 公司曾拥有9项专利3项著作权入选Venture50硬科技及萌芽榜 [6] 行业影响与警示 - 案件被称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恶劣技术窃取案"华为取得决定性胜利 [1] - 判决彰显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零容忍并切断非法所得重创公司运营能力 [8] - 14名涉案人员全部获刑形成强大震慑打击"团伙式"技术窃取 [8]
国产ARM谢幕前奏?华为终于祭出RISC-V芯片
是说芯语· 2025-07-31 07:33
华为RISC-V芯片战略布局 - 海思推出Hi3066M与Hi3065P两款RISC-V架构芯片,标志着备胎计划启动,RISC-V或成为战略支点 [1] - Hi3066M面向家电端侧智能化需求,内置eAI引擎,适用于空调、冰箱等AI场景 [2] - Hi3065P针对家电、工业领域,定位高性能实时控制MCU,用于光伏逆变、数字电机控制等 [2] RISC-V技术挑战与瓶颈 - 软件生态不完善,工具链(编译器、调试工具)适配不足,增加开发成本 [2] - 高性能计算能力待提升,单线程性能、内存带宽落后于x86/ARM,乱序执行等技术需优化 [3] - 多核同步与通信效率低,超大规模参数场景下芯片互联效率不足 [3] ARM架构的迭代危机 - 2019年ARM断供后,华为受限于ARMV8旧版本授权,鲲鹏CPU6年未大幅更新 [4] - 鲲鹏芯片实际应用表现不佳,高并发场景性能低于纸面数据,采购价远超同类均价 [4] - ARM生态封闭,华为版本与主流脱钩,形成"孤岛中的孤岛" [7] 生态迁移的连锁反应 - 华为作为产业链主,底层架构切换将导致上层开发者生态重建,原有ARM软件难以复用 [6] - ARM生态封闭性导致应用移植困难,RISC-V生态需完善硬件、工具链、应用软件 [7] - 华为需协调生态伙伴承担迁移代价,推动RISC-V生态开垦 [7] 战略转型的必然性 - ARM路线受美国禁令持续压制,RISC-V开放架构成唯一退路 [5] - 华为需独立完成ARM+竞争对手的工作量,RISC-V赛道另起炉灶突破性能瓶颈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