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宏观研究

搜索文档
深度 | 资金利率见底了么?——6月流动性展望【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27 13:06
核心观点 - 5月以来政策利率下调带动资金面转松,但降准落地后资金利率反而上行,市场关注6月政府债供给、流动性缺口及资金面走向[1] - 5月资金利率整体下行,R007和DR007全月均值分别下降16.1BP和14.5BP至1.61%和1.58%,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下降9.1BP至1.68%[4] - 5月央行通过MLF净投放3750亿元,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但下旬资金面趋于收敛[5] - 长端利率呈现利好出尽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4月末上行9.7BP至1.72%[6] - 4月债券托管量环比增速降至1%,总规模达167.8万亿元,增量主要来自地方债和同业存单[9] 市场利率走势 - 5月资金利率先降后稳,政策发布初期快速下行,降准落地后中枢未进一步下移[4] - 央行操作呈现阶段性特征:上旬净回笼,中旬MLF到期对冲,下旬转为小额净投放并超额续作MLF[5] - 长债利率受基本面预期修正影响走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10BP[6] - 4月利率债托管增量收缩至9385亿元,其中国债增量降至2660亿元,政金债转为减持[11] 政府债供给压力 - 6月预计发行国债1.38万亿元(含特别国债),净融资4900亿元;地方债发行9000亿元,净融资4300亿元[2][22] - 前5个月国债累计发行6.3万亿元,净融资2.7万亿元,进度达40.1%创五年新高[16] - 地方债发行节奏分化:新增专项债进度37.1%,特殊再融资债进度81%,6月预计新增专项债5000亿元[20][22] - 政府债合计发行规模或达2.3万亿元,净融资约9200亿元[22] 资金面影响因素 - 财政"收少支多"预计形成1.1万亿元流动性注入,政府存款或下降同等规模[24] - 信贷投放季节性增加或消耗2900亿元超储,缴准基数预计环比上升4.7万亿元[28] - 货币发行或净消耗350亿元流动性,外汇占款影响有限[26][30] - 排除公开市场操作因素后,银行体系资金压力总体可控[32] 未来展望 - 资金利率DR007可能在1.5%附近震荡,进一步宽松空间有限[32] - 央行调控仍是关键变量,国债买卖操作可能适时重启以稳定长债利率[32] - 债券市场托管结构变化显示广义基金增持规模下降,商业银行增持力度扩大[14]
利润率明显改善——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27 09:05
4月工业经济表现 - 4月规上工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上月回落,主因生产高位回落及价格拖累扩大,但工企产销率显著上行对营收形成支撑 [1][12] - 工企利润增速录得3%,较上月上行0.4个百分点,环比增速高于近五年中位数,显示利润改善趋势 [1][6] - 成本费用同比环比增幅均回落,每百元营收成本85.54元、费用8.28元,推动营收利润率升至5.4%(较上月+0.4个百分点) [12] 行业分化特征 - **装备制造业**前4月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6个百分点(较前3月增强1.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仪器仪表、专用/通用设备利润改善显著 [3][6][9]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前4月同比增长9%(较前3月+5.5个百分点),芯片制造与智能化产品制造表现亮眼 [3][9] - 消费品行业分化:家用厨房电器具利润保持高位,但造纸、医药行业显著回落 [9] - 外商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国企利润增速大幅回落 [6] 库存与经营效率 - 名义产成品库存增速回落至3.9%,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库存增速稳定在6.8% [4][13] - 超五成行业主动去库(如计算机、家具、纺织),部分中游制造与下游消费品行业仍处补库周期 [4] - 产成品周转天数降至21天(季节性加速),库销比季节性回升,产销率由历年同期新低升至中位水平 [13] 政策与结构优化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专用/通用设备利润维持高位,"两新"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增效作用显著 [9] - 企业资产负债率续创十年同期新高,但产销率改善显示经营压力边际缓解 [3][13]
对美直接出口上行——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19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24 10:23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 黄金价格呈现区间震荡态势,铜和原油价格震荡上行 [1] - 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叠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金价回升 [8] - OPEC+增产对油价形成冲击,但美伊谈判前景不明对油价仍有支撑 [8] 内需 - 5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继续收窄,二手房延续价升量跌 [1] - 乘用车零售回落但批发上升,半钢胎开工率保持稳定 [1] - 家电销售均价多数下行,但月均销售价同比增速涨多跌少 [1] - 旅游市场边际改善:酒店入住率和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价格双双回升,同比增速转正 [1] - 一线城市至海口航班均价上行,同比增速提升 [1] 外需 - 中国至美国港口集装箱预订量周同比继续回升,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到港量周同比由降转升,显示对美直接出口大幅回升 [3] - 特朗普计划6月对欧盟征收50%关税,欧美贸易摩擦升级或利好中国对欧出口,尤其是机械行业 [4] 生产 - 南方雨季压制终端施工需求:钢铁价格转降,高炉开工率续降,样本钢厂钢材产量同比降幅扩大 [5] - 水泥价格续降,基建水泥直供量减少 [5] - 化工链延续涨势:PTA、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POY价格受装置检修和油价上涨影响继续回升 [6] 物价 - 国内化工链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钢铁价格转降,玻璃、动力煤、水泥价格续降 [7] - 大宗商品中金价回升,铜和原油区间震荡 [7] 后续关注 -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和PMI数据 [9] 数据图表 - 42城新房销量同比增速和19城二手房销量同比增速 [11] - 十大城市商品房库销比、二手房分线级价格同比、乘用车销量同比 [13] - 家电线下销售均价同比、酒店每间可售房收入、商圈人流指数 [14] - 电影票房收入、美从中进口货物到港量周同比、港口停靠量周同比 [15] - 中至美集装箱预定量周同比、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增速 [16] - 韩国出口分地区和分品类同比 [17][18] - 涤纶POY库存天数、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 [19][20] - 钢厂钢材产量增速、高炉开工率、半钢胎开工率 [21] - 水泥企业库容比、新增招聘帖数、三大货运量同比 [22] - 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 [23] - 化工链产品价格、钢铁价格变动 [24] - 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期货期权净多头、CRB现货价格指数与美元指数 [25] - 地缘政治风险指数 [26]
深度|央行新框架,对利率有何影响?——货币知识点系列之二【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21 14:59
货币政策新框架变化 - 央行形成质押式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中短期流动性以及MLF、存款准备金率和二级市场买国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期限结构 [1][12] - 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2013年推出LPR集中报价机制,2015年建立利率走廊机制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2019年深化LPR改革与MLF挂钩形成"MLF→LPR/10年国债→存贷款利率"传导机制 [4] - 利率走廊收窄至70BP,上下限调整为7天OMO利率±50BP/20BP,隔夜回购工具由央行直接向一级交易商操作增强调控灵活性 [6] - MLF退出政策利率功能,LPR改为参考7天OMO利率加点报价,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 [8] - 新增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工具,MLF余额降至4.66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10%),较峰值17%显著缩减 [10]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现状 -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率超50%,而地产、养老、交通物流类工具使用率不足10% [2][18] - 长期性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多数阶段性工具设有限额,仅PSL等少数工具无额度限制 [18] - 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定向支持新经济领域,2024年新增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专项再贷款 [15] - 养老、地产类工具遇阻因行业规模受限、审批严格(如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收储价格低、开发商意愿弱)及多部门协同难度大 [19] -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使用率下滑因企业已完成设备升级、财政贴息优势减弱及市场利率下行 [23] 利率市场影响 - 市场利率出现三类倒挂:7天与隔夜利率倒挂(DR007与DR001价差收窄)、短端与长端利率倒挂(DR007上行80BP至2.33%而10年国债震荡)、短期与长期国债利率倒挂 [3][29][31][33] - 收益率曲线平坦化:1-3年期国债利率上行幅度显著大于长期限国债,因央行暂停买入短债操作(此前累计注入流动性1万亿元) [33] - 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表现为短端偏紧(资金成本上升)与长端宽松(降息预期升温)矛盾共存,机构倾向卖短换长 [31] - 隔夜利率对资金供需反应更灵敏,新利率走廊机制使DR001与上下限期限匹配度提升 [29]
广义支出再提速——4月财政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20 14:59
土地市场边际回暖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回升至-1.3%,支出增速回升至7.2%,4月当月广义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分别回升4.4、2.8个百分点至2.7%、12.9% [1] - 税收收入延续修复及土地市场回暖带动收入端改善,专项债发行保持较快速度叠加特别国债开启发行推动支出端发力 [1] 财政加码空间仍存 - 4月经济增长展现韧性,生产端和消费端表现较好,外需虽有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 [1] - 若出口不确定性加大并向通胀、就业传导,财政收支平衡或面临挑战,年内财政加码空间仍存 [1] 财政收入增速延续回升 -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万亿元,同比增长-0.4%,4月当月增速回升至1.9% [3] - 中央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1.6%,地方收入增速回落至2.1%,税收收入增速回升4.1个百分点至1.9% [3] - 前4个月公共财政收入完成进度36.7%,接近过去5年同期平均水平 [3] 支出增速已超目标 - 1-4月全国财政支出9.4万亿元,同比增速4.6%,超过目标增速4.4%,4月当月增速回升至5.8% [4] - 中央、地方支出增速分别小幅下行至9.2%、5.1%,前4个月支出进度31.5%,高于过去5年平均30.7% [4] 地产相关税收多数走弱 - 4月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速回落,车辆购置税收入增速降幅收窄 [6] - 企业所得税增速显著回落,个人所得税大幅回升67.5个百分点,房产税和契税增速双双走弱 [6] 基建领域支出占比续降 - 4月交运和科技领域支出增速回升超10个百分点,城乡社区、卫健和社保就业支出增速上行 [8] - 债务付息和节能环保支出增速回落较大,基建领域支出比例延续下降 [8] 政府性基金支出继续提速 - 1-4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降幅收窄至-6.7%,4月当月增速由负转正至8.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显著回升至4.3% [9] - 1-4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上行至17.7%,4月当月增速继续上行至44.7%,较3月回升16.8个百分点 [9]
深度 | 中国香港,如何养老?——养老金融系列之六【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14:30
中国香港养老金体系结构 - 中国香港采用多支柱养老金模式,但未建立政府管理的传统第一支柱,主要依赖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强积金)为核心的第二支柱[1][3] - 第一支柱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2023年公共养老金财政拨款规模达726亿港元[5][8] - 第二支柱以强积金为主、职业退休计划为辅,2023年末资产规模超1.4万亿港元,覆盖全港八成就业人口[6][8][13] - 第三支柱为私人自愿储蓄计划,包括香港年金、安老按揭等产品,2023年可扣税自愿性供款年度规模不到20亿港元[6][8][29] 强积金制度特点 - 强积金要求雇主和雇员各按月收入5%供款,自雇人士同样需缴纳5%,资金需至65岁退休才能提取[13] - 强积金计划分为集成信托计划(市场主流)、雇主营办计划(大型企业定制)和行业计划(饮食/建造业专用),2024年市场上24个计划中21个为集合信托计划[15] - 强积金账户分为供款账户、个人账户和可扣税自愿性供款账户,2024年末账户数分别达447.6万、667.1万和8万个[18] - 强积金提取规则严格,仅允许六种情形提前领取:提早退休、永久离港、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末期疾病、小额结余和死亡[20] 职业退休计划 - 职业退休计划覆盖约9%就业人口,分为注册计划(受严格监管)和豁免计划(监管宽松),2024年末强积金豁免计划规模2766亿港元,非豁免计划仅167亿港元[23][25] - 公务员享有独立退休计划,1987年前入职者采用DB模式(退休后可领最后月薪75%),2000年后入职者采用DC模式(政府供款率随年限从5%递增至25%)[27] 第三支柱产品创新 - 香港年金计划要求最低5万港元一次性保费,2023年底业务净负债规模达3585亿港元,保单超119万份[31] - 合资格延期年金(QDAP)2024年前三季度售出5.8万份保单,涉及保费37亿港元,2025年3月市场累计有44种产品[33] - 安老按揭(逆按揭)2024年底申请达7995例,月均年金1.7万港元,提供浮动和固定利率两种模式[35] - 银色债券2024年发行550亿港元,面向60岁以上居民,期限3年且利息与通胀挂钩[36] 养老金投资配置 - 强积金2024年末资产配置:股票67%、债券22%、存款及现金11%,55%资金投资香港本地市场[44][46] - 成分基金中股票基金占比45%(143支),混合资产基金34%(160支),强积金保守基金11%(24支)[39][42] - 预设投资策略包含核心累积基金(股票占比约60%)和65岁后基金(股票占比约20%),2024年占强积金总资产10.4%,规模达1346亿港元[48][49] - 强积金历史回报波动大,股票基金年回报在-8.2%至29.7%之间,2024年预设投资的两支基金净回报分别为9.3%和3.1%[51] 长者照护与住房 - 长期照护服务2024年预算提供家居支援服务15562个名额(月均成本4618港元)和体弱长者服务13365个名额(月均成本1.04万港元)[56] - 院舍照顾服务转型为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2003年起普通安老院不再接受新申请[58] - 长者住房保障效果显著,一人申请公屋平均轮候时长3.2年(整体平均5.2年),维修自住物业津贴计划2008-2019年惠及2.4万名长者[60][63]
生产保持强劲——4月经济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12:07
需求端表现 - 外需韧性显著:4月对美出口受对等关税影响显著回落,但转口贸易支撑整体出口维持高位,短期抢出口效应仍将持续[1] - 内需分化明显:投资受地产和制造业拖累下行,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从高位降至8.2%,地产投资降幅扩大至-11.3%,基建投资维持平稳(旧口径9.6%/新口径5.8%)[1][7] - 消费结构性亮点:社零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至5.1%,但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办公用品、家电音像等行业增长强劲,服务消费中旅游出行相关增速较快[1][9] 生产端表现 - 工业生产维持高位:4月规上工增同比增速6.1%(环比+0.22%),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38.9%、工业机器人+51.5%)和高技术制造(集成电路+4%)贡献显著[1][3] - 行业分化加剧:中观层面农副食品、医药、有色冶炼表现较好,而煤炭开采、纺织等行业降幅较大;微观层面机器人产量增速飙升34.8个百分点至51.5%,水泥、原煤产量增速跌幅超5个百分点[5] - 服务业生产略降: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6%,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但受益于消费修复仍处高位[3] 房地产动态 - 销售端量价背离: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恶化至-2.1%(两年年均-13.1%),但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1] - 投资端持续承压:新开工面积同比-22.1%,施工面积降幅收窄至-25.1%,竣工面积增速大幅回落16.4个百分点至-27.9%[11] 重点行业表现 - 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眼:信息服务业(+40.6%)、计算机设备制造(+28.9%)、航天器制造(+23.9%)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7] - 装备制造支撑工业:交运设备、电气机械、计算机等行业生产保持高位,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51.5%[2][3] - 消费品行业分化:必选消费增速7.3%仍高于可选消费的6.4%,金银珠宝及政策受益品类表现突出[9] 未来展望 - 出口预期上调:欧洲复兴计划或拉动出口,叠加对等关税幅度超预期下降,年内外需可能超预期[1][13] - 政策定力增强:出口韧性可能延缓国内政策加码力度和时点[1][13]
贸易利好提振生产——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18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7 12:31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 黄金价格短期呈现区间震荡,中长期受美债不可持续和美元体系消解支撑 [1][6] - 铜价受经济预期转好和欧洲振兴、俄乌战后重建需求推动震荡上行 [6] - 原油价格短期修复,但长期受全球能源转型和美国供给增长压制 [6] 内需 - 5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收窄,二手房延续价升量跌 [2] - 乘用车零售回落但批发上升,半钢胎开工率大幅回升至正常区间 [2] - 家电销售均价同比增速上行 [2] - 节后服务消费需求下降但同比改善:电影票房同比降幅收窄,酒店均价略高于去年同期,商圈人流指数同比增速上行 [2] 外需 - 中美关税超预期下调,实际征收10%,暂停24%关税,导致转口贸易逆转 [2] - 东南亚港口停靠量同比转弱,美国自中国进口货物到港量同比转升 [2] - 特朗普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抢出口行为,支撑短期出口 [3] 生产 - 贸易谈判进展提振市场情绪,钢厂调高出厂价格,高炉开工率下降但钢铁价格转升 [4][5] - 化工链产品价格大幅回升(PTA、聚酯切片、涤纶长丝POY),库存下降,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上行 [5] 物价 - 金价因风险偏好提升和印巴冲突缓和承压回调 [6] - 铜价受经济预期和地区重建需求支撑 [6] - 国内化工链产品、钢铁价格转涨,玻璃、动力煤、水泥价格续降 [6] 后续关注 - 经济数据和对等关税后续进展 [9]
深度 | 欧洲振兴,如何带动我国出口?——掘金欧洲系列之二【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4 14:53
全球贸易格局变革下的中欧贸易机遇 - 在对等关税政策下,美国进口需求萎缩,欧盟作为全球最大实际需求市场(DVA份额16%)可能成为中国出口增量承接方 [1][6][9] - 欧盟实际需求被低估:其对美DVA依赖度达17.7%,若贸易摩擦加剧,这部分需求可能转向中国 [7][9] - 中国对欧盟出口DVA依赖度(16%)高于对美直接出口依赖度,显示欧盟市场更具结构性优势 [7] 欧盟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效应 - 预计欧盟GDP增速升至2%中枢,将带动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回升至7.8%-18.9%,拉动中国总出口1-3个百分点 [13][14] - 俄乌冲突结束后,欧盟从中国进口份额可能恢复至2022年水平(15.7%),带来额外需求弹性 [10] - 欧盟进口与GDP增速呈正相关,经济复苏将提升非能源商品进口需求,利好中国轻工/电子/机械产品 [10][15] 短期受益行业分析 机械设备行业 - 欧盟从美进口结构中机械设备占比高(依赖度8%+),关税政策下中国机械产品替代空间显著 [22] - 德国5000亿欧元基建投资聚焦交运/能源/数据中心,乌克兰重建需求将优先拉动通用/专用设备进口 [20][23] - 中国通用设备对欧出口依赖度达17%,车用零部件份额突出 [17][18] 电子行业 - 消费电子对欧出口依赖度14%(份额10%),数据处理器/锂电池/智能手机出口份额均超2% [17][18] - 欧盟芯片法案推动下,中国电机/电源设备/电子元件可能受益于短期补库存需求 [23][32] - 德国基建计划包含电信设备投资,光伏电池出口已占中国对欧出口重要比重 [18][20] 长期贸易投资机遇与挑战 互补领域 - 基础化工呈现产业链互补:中国主导中游中间体(成本优势),欧盟专注下游高端化学品(技术优势) [28] - 新能源领域合作深化:欧盟放宽电动车准入(最低价格机制替代反补贴税),中国电池企业赴匈投资建厂 [33] 竞争领域 - 电子设备面临技术壁垒:欧盟芯片法案/电池法案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可能挤压中国通信设备出口 [30][32] - 交运设备直接竞争:中国新能源车(比亚迪为代表)与欧盟传统车企(宝马/奔驰)形成替代关系 [31] - 机械设备升级竞争:中国在中端市场(机床/通用机械)与欧盟高端设备形成差异化竞争 [30] 投资机遇 - 医药生物成为对欧投资新热点:药明生物/迈瑞医疗通过收购德国工厂拓展欧洲市场 [33] - 数字经济合作启动:中欧企业联合会在生物医药/数字基建领域达成战略协议 [33]
居民扩表暂弱——2025年4月金融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4 14:48
社融与信贷 - 2025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额扩大至1.2万亿元,主要支撑项为政府债券(净融资9729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696亿元)和企业债券(净融资2340亿元,同比多增633亿元)[3] - 人民币贷款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2465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100亿元(票据融资贡献8341亿元,同比少增4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5216亿元(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减少4019亿元和1231亿元)[8] - 社融存量增速升至8.7%,剔除政府债券后增速亦小幅回升[7] 货币供应量 - M2同比增速反弹1个百分点至8%,主要受低基数效应影响(去年同期因"手工补息"整顿导致存款转移),但两年年均增速微降[1][7] - M1增速小幅下行0.1个百分点至1.5%,反映企业投融资意愿不足及地产销售低迷,M2与M1增速差扩大至6.5%[1][7] - 财政性存款同比多增2729亿元,居民/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少减4600亿元和5428亿元[7] 行业影响因素 -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外贸企业信用扩张放缓,叠加地方债务置换对信贷的替代效应(4月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降至2617亿元)[1] - 有效融资需求未实质性转暖,部分贷款需求或已在3月集中释放[1] - 美国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及降准降息政策或边际修复企业投融资意愿,但居民扩表意愿仍弱(居民短贷同比多减501亿元,中长贷同比少减435亿元)[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