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值风云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营收353亿,活跃用户首破2亿,京东健康:AI+全渠道实力强劲,股价已飙升136%
市值风云· 2025-08-19 10:28
行业表现与公司概况 - 2025年以来医药行业指数表现优异,A股医药股平均涨幅43.3%,港股医药ETF涨幅超82%,创新药和AI领域尤为突出 [3] - 京东健康作为"AI+创新药"双重属性公司,2025年涨幅高达136%,股价表现强劲 [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较去年同期4.3%显著提升 [3][4] 用户增长与品牌优势 - 活跃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1.723亿,2024年1.836亿,2025年突破2亿大关 [5] - 日均问诊量从2023年45万增长至2025年50万以上 [5] - 中国互联网医药零售市场双龙头占据近80%份额,京东健康凭借自营物流体系和全渠道布局占据优势地位 [5]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1.16%,2023年22.17%,2024年22.88%,2025年中25.20% [6] - ARPU值稳步上升:2022年300元,2023年311元,2024年317元,2025年预计353元 [6] 供应链能力建设 - 构建"自营快好+平台多省+即时零售"全渠道健康服务生态 [7] - 自营业务依托京东物流体系,在药品品控和配送效率上具有优势 [8] - 2025年上半年超30款创新药实现线上首发,包括信达生物、信立泰药业等产品 [10] - 与诺和诺德、罗氏等全球药企建立战略合作 [10] - 第三方商家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5万家,2024年10万家,2025年中15万家以上 [12] 医疗服务创新 - 形成"医+检+诊+药"全链路闭环服务 [14] - 京东到家快检服务覆盖城市从2024年12个扩展至2025年23个,服务项目从149款增至160款 [14] - 超1.2万名护士入驻平台,提供7大类64项服务,最快3分钟接单、1小时内上门 [15] - 建立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五大专科体系,皮肤专科服务超2000万患者 [15] AI技术应用 - 自主研发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京医千询",2025年2月成为国内首个全面开源垂直医疗大模型 [16] - 2025年上半年发布AI京医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17] - 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的门诊服务流程闭环已服务患者超220万人次 [17] - 互联网医院上线超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预计2025年底将达1000个 [17] 即时零售与本地化服务 - 合作线下药房从2023年12万家增至2025年20万家以上 [13] - 线上医保支付覆盖人群从2024年1亿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2亿 [13] - 联合北京儿童医院探索"儿科大药房"模式,建设符合"双通道"标准的儿科专属药房 [13]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上热搜!风云君携22只“翻倍基”带你展望慢牛后市!
市值风云· 2025-08-19 10:28
中国股市表现 - 沪指创2015年8月以来十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突破去年10月高点 [3] - 沪指最新市盈率15.9倍,处于2015年以来83%百分位 [4]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4] 基金市场动态 - 年内翻倍基达22只,平均收益111.6% [5][6] - 18只翻倍基重仓创新药,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6] - 7只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翻倍,创新药板块年内涨幅显著 [8] 创新药板块分析 - 创新药板块蛰伏4年后反转,部分个股涨幅超2-3倍 [8] - 创新药板块局部过热但未全面泡沫化,长期逻辑仍存 [10] 市场展望 - A股自去年9月24日政策出台后持续回暖,呈现"慢牛"态势 [16][17] - 居民超额储蓄达50万亿元以上,潜在增量资金充裕 [19][20] - 证券板块有望展现强劲上涨势头,证券ETF成为布局首选 [20]
拼多多再推“千亿扶持”:科技赋能农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市值风云· 2025-08-18 10:08
农业强国规划与拼多多的战略响应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发布,强调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和农业品牌化,鼓励电商、物流等下沉农村[5] -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项目,未来三年拟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资源,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力商家转型升级[5] - "多多好特产"农业专项启动,通过数字化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推动农牧产业增产增收[6] 拼多多的农业生态创新 - 首创"农地云拼"模式,利用大数据和分布式AI整合零散需求与产能,直连1000多个农产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7][8] - 通过"百亿农研"专项赋能上游种植,举办全球农创客大赛等推动农研成果转化,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8] - 获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年度创新奖,成为全球唯一获奖企业[8] 平台对乡村振兴的实质影响 - 带动10万多名"新农人"返乡创业,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区,案例包括山西文水县李诗宣(肉牛销售额过亿)和四川资阳海妈(日均订单5000单)[10][11][12][14] - 平台商家达1420万家,累计激发就业岗位5532.1万个,涉及仓储物流等多环节[15][17] - 案例显示:李诗宣通过冷库技术延长牛肉保质期30天,并带动家乡贡梨销售;海妈项目促进当地500多人就业[10][12] 长期战略价值 - 农业举措巩固平台长期竞争力,同时为商户提供转型机遇[19] - 从农产品0佣金到科技普惠,持续优化农业流通效率与生产质量[7][8]
首次单季盈利!芯联集成为何又要花59亿买亏损资产?
市值风云· 2025-08-18 10:08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70亿,同比大幅减亏63.8%,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0.12亿元 [4] - 2024年EBITDA为21.46亿,EBITDA利润率31.7%,毛利率1.0%首次转正 [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3.7%,较2024年全年提升2.64pct,管理层预计2026年毛利率将进一步改善 [9] - 2021-2024年总营收从20.24亿增至65.09亿,3年增长超3倍 [13] - 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4.4%,折旧摊销占比从64.8%降至62.0%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入9.81亿,创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净流出7.60亿为近年新低 [24] 业务结构与增长动力 - 代工业务贡献超8成收入,车规领域收入占比从2022年12亿增至2024年34亿,占比达50% [8][18] - 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从2022年45.6%降至2025年上半年约28% [17] - 2025年上半年AI领域收入占比约6%,产品包括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预计2026年占比达两位数 [22][23] - 2024年碳化硅收入超10亿,同比增长超100%,占总营收15%,SiC MOSFET出货量居亚洲前列 [42] - 预计2026年总营收达百亿级别,2025-2026年复合增长率24% [23] 产能与资本开支 - 2024年末月产能17.8万片,全年晶圆产量201.54万片 [13] - 2022-2023年资本开支均超百亿,2024年降至35.58亿 [27] - 芯联先锋项目总投资222亿,建设10万片/月12英寸产线,芯联集成承担约99亿支出 [30][33] 碳化硅业务布局 - 芯联越州拥有7万片/月硅基功率器件产能(占芯联集成总产能近4成)及8000片/月6英寸SiC MOSFET产能 [37][39] - 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已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 [39] - 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预计从2024年30亿美元增至2030年103亿美元,CAGR 20.7% [40] - 芯联越州2024年收入22.64亿,亏损10.52亿,管理层预计2026年营收近40亿并实现盈利 [43][45] 客户与市场定位 - 车规级客户覆盖比亚迪及"蔚小理"等头部厂商,2024年单车配套价值2000元,预计2029年升至4500元 [20] - 国内第三大车载功率器件供应商,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 [19]
京东收购香港佳宝:一场关于供应链的布局
市值风云· 2025-08-17 01:10
京东收购佳宝超市的战略意义 - 京东二季度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新高[3] - 京东正式宣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拓展香港零售市场[3] - 收购时机与香港零售业面临大变局趋势相关,内地电商纷纷进入香港[3] 香港零售业市场格局 - 百佳和惠康两大连锁超市集团占据近7成市场份额,百佳市占率37.4%,惠康31.4%[5] - 华润万家市占率仅1.1%,永旺0.7%[5] - 香港零售业高度依赖内地进口,供应链存在垄断问题[6] 香港零售业痛点 - 高昂地租导致商超只能拼价格,服务和体验较差[6] - 供应链效率低下,商品流通成本高[6] - 数字化转型缓慢,2025年网上销售额占比仅为8.5%[14] 佳宝超市的竞争优势 - 在香港有90家分店、超千名员工[7] - 采用"直采"模式,约八成商品为源头直采[7] - 创始人林晓毅坚持薄利多销理念,自建物流降低成本[7]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 - 拥有"产地直采+源头直发+高效物流+全渠道销售"的供应链能力[10] - 已入驻数十款京东供应链商品到佳宝超市,如"阳光玫瑰"[10] - 计划年底引入近百款京东自有品牌商品[10] 京东与佳宝的协同效应 - 佳宝将成为京东电商业务的"智能前置仓"[16] - 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提供到店取货和送货上门服务[16] - 已在京东香港站开设佳宝食品自营旗舰店[16] 京东在香港的战略布局 - 去年9月宣布在香港投入15亿元[16] - 2025年3月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16] - 未来可能将香港供应链经验复制到其他国际市场[16]
9.3阅兵在即,军工ETF“最后一舞”后记得及时离场!
市值风云· 2025-08-15 10:34
阅兵事件对军工板块的影响 - 2025年9月3日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一事件正持续催化军工板块的市场热度 [3] - 历史数据显示阅兵前1~2个月军工板块通常走出"独立超额行情",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前中证军工指数最大涨幅达47%,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前涨幅16% [4] - 2000年以来五次五中全会召开前20个交易日,军工板块胜率和涨幅中位数均排第一 [5] - 2015-2019年四次阅兵通过短期情绪提振推动板块出现脉冲式上涨 [7] 军工板块估值变化 - 2015年上半年军工板块估值达到历史峰值,随后快速下杀 [8] - 2017-2019年军工指数中枢不断下移,估值回归理性 [9] - 虽然军演能短暂抬升估值,但缺乏持续业绩支撑,未改变整体下行趋势 [12] 军工ETF近期表现 - 7月15日至8月15日,军工ETF持续走高,军工ETF易方达、军工ETF、军工ETF龙头和国防军工ETF今年以来收益均在19%以上,近一月收益超10% [16] - 军工龙头ETF今年以来收益14.8% [17] - 航天航空ETF涨幅相对较低,如航空航天ETF(159227.SZ)近一月涨幅8.2% [18] 行业订单情况 -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大部分军工行业订单因"十四五"收官于上半年提前释放,下半年需求可能边际减弱 [19]
玉米加工卷产能,降解材料拖进度,中粮科技逃不出Hard模式!
市值风云· 2025-08-15 10:34
核心观点 - 中粮科技作为玉米深加工行业龙头,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毛利率持续低迷的困境 [6][7][14] - 公司传统业务(酒精、淀粉糖、味精等)已进入成熟期且毛利低下,转型方向(生物可降解材料、纤维素乙醇)进展缓慢 [13][20][26] - 新获批的阿洛酮糖生产资质及柠檬酸业务是少数亮点,但对整体业绩拉动有限 [24][31] 行业现状 - 玉米深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仅63%(2023年产能1.2亿吨/实际加工7600万吨),玉米淀粉行业CR10仅36%且公司市占率3.6%排名第九 [7][9] - 燃料乙醇行业开工率64%(2023年产能587.5万吨/产量372万吨),煤基乙醇已占酒精总需求30% [18][19] - 聚乳酸行业面临潜在产能过剩风险,竞争对手海正生材/丰原生物已分别规划15万吨/70万吨产能 [29] 公司业务结构 - 收入构成:酒精及副产品占比49%(2024年98.26亿元),淀粉糖/淀粉/味精合计占比44% [11][12] - 毛利率水平: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11.3%降至2024年7.8%,柠檬酸业务毛利率最高达31.66% [23][24] - 客户集中度:前两大客户中石化/中石油合计贡献营收30.3%(2024年销售额60.77亿元) [16][17] 转型进展 - 纤维素乙醇:具备500吨/年中试装置技术,但产业化受限于原料成本高企 [21] - 聚乳酸(PLA):2019年建成3万吨产能但未量产,3万吨丙交酯项目从吉林迁至安徽并延期 [27][28] - PHA材料:2022年建成示范装置但未投产,正研发与PLA的共混合金技术 [30] 财务表现 - 营收波动:2020-2024年营收在199-235亿元区间,2025Q1同比下滑7.3%至43.85亿元 [6] - 利润恶化:扣非净利润从2021年峰值10.54亿元骤降至2023年亏损6.53亿元,2025Q1续亏0.11亿元 [6] - 业绩拐点:2023年毛利率创5.51%新低,主因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及产能过剩 [14][23]
急刹车后,汤臣倍健的硬着陆与软复苏
市值风云· 2025-08-15 10:3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5.32亿同比下滑23.43% 归母净利润7.36亿同比下滑17.34% 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1.4% 多项财务指标呈现改善趋势 [3][5] - 公司2024年下半年业绩骤降主因包括宏观经济弱复苏 行业竞争加剧 核心品牌迭代慢于规划等 主品牌收入下滑30.79% [8] - 境外LSG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3.46% 线上渠道降幅收窄 存货周转天数回到90天左右历史低位 库存基本见底 [9][11] - 公司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账面货币资金28.7亿 理财23.94亿 大额存单9亿 短期借款不足8亿 应对短期挑战安全垫足够厚 [1][35] 行业分析 - 我国VDS行业零售市场规模从2009年636.42亿增长至2024年2323亿 年复合增长率9.7% 人均消费仅为美日20% 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15] - 老龄化加速带来结构性机会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 预计2035年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15] - 政策层面放开保健食品新功能申报管理 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6]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趋势 公司以9.3%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首位 [22]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人群的自主品牌矩阵 包括汤臣倍健 健力多 Life-space等12个品牌 2024年营收规模68.38亿 [20][21][22] - 自主品牌战略带来显著毛利率优势 近5年毛利率始终大幅领先同业 [23] - 2025年上半年新增5项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14项备案凭证及1项特医食品证书 累计拥有458项专利权 [30][33][34] - 上半年推出27款新品 保持密集上新节奏 部分新品已形成增长曲线 [30] 财务特征 - 公司持续高投入品牌建设 近年销售费用率维持在40%左右 2025年上半年降至34.9% [24][25] - 自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投入百亿级费用打造品牌 这是形成国产自主品牌龙头的必要投入 [26][27] - 研发采取稳步推进策略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2.5% 与行业特性相匹配 [28][30]
化茧成蝶!数通市场高景气,业绩竟暴涨百倍,靠的是基数低、运气好?
市值风云· 2025-08-15 10:34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半年报显示营收达9 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21 1% [3] - 扣非净利润2 1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2667 4% [3] - 业绩增长主要受人工智能发展驱动 数通市场快速增长 [3]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光芯片和器件 室内光缆 线缆高分子材料三类业务订单均实现同比增长 [4] - 公司通过提高运营管控能力 加强降本增效 提高产品良率 [5] - 产品竞争优势凸显 客户认可度提高 [3] 行业机遇 - 公司处于AI算力发展的大风口 [6] - 行业风口为光芯片和器件领域带来显著增长机会 [6][7]
引爆超3000亿投资!新藏铁路开建,轨交设备哪家强?
市值风云· 2025-08-14 10:06
大基建热潮启动 - 新一轮大基建热潮启动,国家通过基建项目对实体经济注资,而非直接印钞[4][5][7] - 雅江水电站启动和新藏铁路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显示国家在基建领域的积极动作[6][10][11] - 其他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海南琼州海峡跨海大桥(1500亿)、浙赣粤大运河(3000亿)、湘桂运河(1500亿)等[10] 新藏铁路项目 - 新藏铁路全长约2000公里,总投资超3000亿,计划2035年全线通车[11] - 新疆段2025年11月开工,西藏段2026年启动,沿线地形复杂,平均海拔超4500米[11] - 项目对铁路工程施工和设备市场形成重磅利好,轨交设备环节受益于技术升级和维保需求[11] 轨交设备行业 - 轨交设备包括牵引供电设备、车辆设备、通信信号设备等,是铁路运营的基础[12] - 行业受益于技术升级、维保需求及海外市场拓展,项目完工后仍有持续增长潜力[11] - 主要相关公司包括中国中车、时代电气、中国通号、金鹰重工、铁科轨道[12] 中国中车 - 全球轨交装备龙头,铁路装备业务规模全球第一,一季度营收486.7亿(+51.2%),扣非净利润28.1亿(+320.2%)[13][14][16] - 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扣非净利润62.16亿-70.5亿(+85%-110%),铁路装备业务营收258亿(+93.63%)[18][19] - 铁路装备业务毛利率24.7%,为四大板块中最高,合同负债306亿(+23.5%)显示业绩增长可持续[23][27] 时代电气 - 牵引变流系统龙头,一季度营收45.4亿(+14.8%),扣非净利润6亿(+29.5%)[32][33][35]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营收占比59%,毛利率37.8%,新兴装备业务营收占比41%[38][40]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82%,显示订单增长强劲[41] 中国通号 - 全球一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高速铁路控制系统覆盖里程全球第一[42][44] - 一季度营收67.3亿,扣非净利润5.6亿(-6.3%),工程承包业务收缩拖累业绩[46][49] -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营收稳定在290-295亿,毛利率30.49%[51] 金鹰重工 & 铁科轨道 - 金鹰重工为国铁集团旗下轨交工程装备企业,一季度营收4.5亿,扣非净利润降幅收窄至2.8%[57][63] - 铁科轨道为高铁特殊调整扣件技术龙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60.4%,轨道扣件营收占比75%[66][67][69] - 两家公司规模较小,业绩近年下滑,但新藏铁路项目可能带来订单机会[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