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搜索文档
杀回B站!罗永浩对话李想狂揽百万播放后,端出一盒“泡面”?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罗永浩创业历程与商业活动 - 2025年8月19日推出B站深度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对谈时长7小时 [1] - 高中辍学后经历筛沙、摆摊、赴韩推销壮阳药等社会生涯 后续通过《我的奋斗》一书展现其直率风格 [3] - 创业轨迹涵盖羊肉串店、药材期货、电脑配件销售 2006年创办牛博网(两年点击破百万后关闭) 后成立英语培训机构 [5] - 2012年创立锤子科技 目标打造"东半球最好手机"并扬言收购苹果 但累计销量不足500万台 2018年资金链断裂导致6亿债务 [5] 直播带货与债务偿还 - 2020年3月26日签约抖音成为独家直播带货平台 4月1日首秀观看量超4800万 交易总额1.1亿元 创当时抖音带货纪录 [6] - 首场直播坑位费60万元/款 22款产品带来1200万元前置收入 加上佣金约2200万元(按20%计算)及打赏分成近200万元 单场收入保守估计3600万元 [6] - 通过直播带货原计划5年还清6亿债务 实际3年内完成 年均收入2亿元 其团队一年利润超过A股60%上市公司(2659家)2020年净利润 [8][9] 争议事件与公众形象 - 近期评论董宇辉单飞后年收入达20-30亿元 并揭露与俞敏洪的长期恩怨 包括早年版权纠纷获赔7901元 [11] - 2025年8月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中支持杨某媛 强调关注性骚扰事实而非其人品或学术造假问题 [15] - 曾发表"父母无恩论" 反击投资人郑刚称为"巨婴资本家" 批评前员工"不安心工作、整天炒币" [11] TBT项目与新动向 - 2025年8月20日宣布推出尘封九年的TBT项目 宣传语为"重构你对泡面的想象" 疑似涉及硬件产品 [18][21] - 内部录音显示TBT项目曾抽调锤子科技资源 间接导致手机业务资源错配与失败 现项目已准备就绪 [18] - 网友猜测TBT可能为方便面产品 相关微博引发"九年了…终于端出一盒泡面"等评论 [21][22] 科技领域尝试与商业调整 - 2022年成立细红线科技押注AR领域 后因十年难盈利放弃 硬件团队解散 总部迁至上海 [23] - 公开表示AR眼镜十年内难商业化 AI软硬件结合中软件出现工程灾难 纯软件方案预计两三个月内上线 [23] - 名下关联33家企业中仅11家存续或迁出(包括成都锤子科技等) 超20家已注销 锤子科技目前仍面临2142万余元执行标的 [23] 转型与未来方向 - 2025年转向播客内容创作 与科技领袖对谈 被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劝告发挥"靠嘴吃饭"天赋 [25] - 商业故事持续充满戏剧性 目前处于流量与理想、商业与情怀的十字路口 [25]
汤臣倍健蒸发400亿:年轻人不怕老,不怕死,只怕穷?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保健品行业现状 - 中国保健品市场已发展近40年,围绕"怕老、怕死、怕丑"的需求持续存在,行业具备长期发展基础 [2][32] -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604.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睡眠管理类产品增速达53.1% [32]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消费辅酶Q10占比30%,95后人均购买3种保健品,05后血糖监测产品消费增长85% [15] 汤臣倍健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同比-23.43%),净利润7.37亿元(同比-17.34%)[3] - 2024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27.3%),净利润6.53亿元(同比-62.62%),创上市最大跌幅 [9] - 市值从巅峰600亿跌至209亿,蒸发近400亿 [9] - 旗下品牌全线下跌:主品牌收入18.88亿元(-28.32%),健力多4.11亿元(-30.35%),lifespace国内1.38亿元(-34.43%)[8] 汤臣倍健问题分析 - 渠道依赖传统药店,2020年医保新规排除保健品后经销商数量从937家减至597家 [10] - 营销转型滞后,2024年广告费减少31.85%,市场推广费下降37.47% [11] - 新品开发不力,线上渠道收入16.84亿元(-13.78%),仍以"老三样"产品为主 [12][17] - 2018年推出的年轻子品牌"Yep"和收购的Life-Space未能打开市场,导致15.71亿元商誉减值 [18] 新兴品牌成功案例 - 诺特兰德通过9.9元维生素+中小达人推广,抖音月销过亿 [16] - 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产品搜索量增长200%,女性口服美容市场销量第一 [16] - 万益蓝益生菌4年内成为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 [16] - Swisse通过零食化产品形态(微泡片、软糖等)占据电商销量榜首 [16] 行业发展历史 - 1988年娃哈哈营养液三年销售过亿,开创保健品先河 [21] - 太阳神1993年销售额13亿,市占率63% [22] - 太太口服液1995年销售额1.6亿,中华鳖精年销5亿 [26][28] - 三株口服液1996年销售额达80亿 [29] - 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经历调整 [31]
君品谈|朱松纯:以原创为魂,探智能之境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从少年时对万物运转的好奇,到跨越大洋钻研人工智能的本质, 他既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也是青年学者的引路人; 他以独立思考引领技术方向,以人文关怀审视科技未来, 他的人生,是"君子"精神在代码与思想间的深刻印迹。 以真我,敬君品。由凤凰网、贵州习酒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IP节目《君品谈》第五季,本 期对话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走进他兼具理性与温度的科研人生。 01 从"十万个为什么"到通用人工智能 在许多人眼里,朱松纯从小便是个"不知疲倦的发问者"。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现 象背后的原理,是个典型的"会自己找答案的'十万个为什么' "。 1 9 9 1年,他远赴美国求学,那时的人工智能正处于低潮期。但正是在这段相对沉寂的时间 里,他选择静下心来,潜心于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基础研究。十余年后,他在国际顶会 CVPR上频频亮相,为中国学术界争得一席之地。 回国后,他主持创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国唯一以"通用人工智能"命名的研究 院和重点实验室。他坦言,这不仅是科研机构的建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中国需要形 成自己的AI叙事。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中国的AI舆论更多是与国际趋势保持紧密呼应。 ...
“踢走”冯仑9年后,71岁地产大佬被拘留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核心观点 - 万通发展实际控制人王忆会被拘留,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转型计划蒙上阴影 [5][9][12] - 公司近期计划以8.54亿元高溢价收购芯片公司数渡科技,但标的公司业绩亏损且负债率高,引发监管问询 [16][19][23] - 万通发展近年持续亏损,地产业务仍占总收入99.41%,转型高科技领域尚未见效 [46][48] 关键事件分析 王忆会被拘留事件影响 - 8月18日公告显示王忆会被拘留,当日股价跌停,连续三日累计跌幅超20% [5][9][14] - 事件正值公司推进8.54亿元收购数渡科技的关键时期,可能影响交易进程 [15][26] - 临时由40岁的金融背景高管钱劲舟接任董事长 [26][27] 跨界收购数渡科技的争议 - 标的公司成立4年,净资产仅6460万元但估值达12.72亿元,增值率18倍 [19]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收6400万元,亏损2.36亿元,资产负债率80.45% [19][20] - 业绩承诺从三年15.8亿元下调至8.93亿元,但上半年仅完成1600万元收入 [22][24] - 上交所问询后公司仍坚持推进收购,强调转型战略 [23][24] 转型历程与财务表现 - 2015年起停止地产新增投资,转向通信与数字科技领域 [39] - 2023年尝试3.24亿美元收购索尔思光电失败,今年提起4319万美元债务仲裁 [40][42] - 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1.2亿元,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损失4452.9万元 [44] - 2022-2024年营收停滞(4.22亿/4.87亿/4.95亿),亏损逐年扩大(3.23亿/3.9亿/4.57亿) [46] 公司历史与股权变迁 - 创始人冯仑等"万通六君子"1990年代创立公司,2007年完成万通地产整合 [28][33] - 王忆会2014年通过嘉华控股重返万通,2017年取代冯仑成为实控人 [33][34] - 2019年起王忆会推动公司更名并转型,但业绩持续下滑 [37][46] - 冯仑现以金科地产重整投资人身份活跃,与万通无直接关联 [49]
你敢信?花了不到一百块,我戴上了动辄上万的祖母绿宝石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产品定位 - 培育祖母绿作为天然祖母绿的平价替代品 价格从99元起 显著低于天然宝石的几万至十几万单价 [7][14][36] - 产品定位为七夕节礼物场景 主打情感表达和日常佩戴需求 强调"送人自戴"的双重价值 [1][19][59] - 覆盖全品类首饰设计 包括戒指/项链/耳钉/手链四大品类 提供超过30款精选款式 [49][57][153] 技术优势 - 采用水热法培育技术 从哥伦比亚天然祖母绿提取晶种 在实验室模拟自然形成过程 生长周期6-10周 [12][24][29] - 物理化学特性与天然祖母绿高度一致 化学式均为BE3AI2(SIO3)6 硬度7.5-8 折射率1.57 双折射0.006 [41] - 净度优于天然祖母绿 无裂隙和泡油处理需求 颜色呈现深浅适中的翠绿色调 [34][41][43] 产品设计 - 由36年经验切割师操刀 采用3EX标准切工 确保切面反射效果最大化 [43] - 主石规格覆盖0.5克拉至5克拉 其中超过半数产品达到1克拉以上大颗粒标准 [51][80][97] - 镶嵌工艺采用S925银材质 辅以7A级锆石点缀 二次抛光打磨确保无瑕疵 [61][76][145] 价格体系 - 基础款50分祖母绿戒指定价99元 1克拉戒指定价139元 最高单价产品为5克拉天然祖母绿达100,263元 [9][72][80] - 套装产品具有更高性价比 太阳花套装(1克拉戒指+项链+耳钉)定价469元 较单买节省30%以上 [53][155] - 跨品类价格梯度明显 项链系列129-399元 耳钉系列259-299元 手链系列229-299元 [107][126][143] 市场定位 - 主打轻奢珠宝市场 满足消费者"大克拉梦想"和"彩宝自由"需求 [14][57][67] - 延伸至男性消费群体 推出蓝宝石男戒"蓝调"系列 拓展佩戴场景 [59] - 通过凤凰官方渠道销售 提供新粉百元礼券包 增强购买转化 [185][186]
仲景食品失速,香菇酱不香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核心观点 - 仲景食品面临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两大业务同时失速的挑战,市场份额被同类产品蚕食[4] - 公司二代接班人孙锋在行业存量竞争时期面临复杂严峻的竞争格局[4] - 公司试图通过新品研发和渠道扩张来突破增长瓶颈,但效果尚待观察[18][15] 业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下降2.50%),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微增0.29%)[5] - 调味食品收入3.10亿元(下降2.31%),调味配料收入2.12亿元(下降1.31%)[6] - 调味食品销量10096.11吨(下降3.43%),调味配料销量1925.26吨(增长4.48%)[6] - 毛利率45.04%(同比增加1.28个百分点)[5] 产品分析 - 香菇酱作为大单品面临老干妈等品牌的竞争压力[4] - 上海葱油产品表现不佳,被众多跟随者蚕食市场份额[8][9] - 2023年推出蒜蓉酱、0脂辣酱和香菇贡菜等新品[18] - 针对餐饮端推出黄焖、藤椒、红烧、酸汤4大系列产品[18] 渠道表现 - 直销(含线上)收入2.99亿元(下降2.90%)[11] - 经销渠道收入2.23亿元(微降0.54%),经销商数量增加108家[11] - 2024年电商渠道销售额2.45亿元(增长29.86%),占比22.31%[15] - 2024年销售费用1.8亿元(增长21.02%),市场推广费0.76亿元(增长40.45%)[15] 管理层与战略 - 2023年5月完成二代交接,孙锋接任董事长[14]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36.72%,但2024年降至1.81%[14] -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利润表现,白芷、辣椒油树脂和孜然采购价分别下降67.39%、37.44%和35.42%[9][15] - 正在研发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布局大健康领域[21] 资产优化 - 计划出售北极蓝公司位于漠河的资产,账面原值约5500.96万元[19][20] - 北极蓝公司持续亏损,已不再重点发展蓝莓果酱业务[21] - 对北极蓝公司投资账面价值余额为2994.00万元[21]
1000点暴涨推手现身,牛市还能疯多久?突破4000点的密码是6.92?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14:53
A股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延续强势表现,沪指创2015年8月以来十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创业板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 [1] - A股公司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移动市值达2万亿以上,贵州茅台、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宁德时代等4股市值均超万亿元 [3] 行业与板块表现 - 本轮A股上涨资金更青睐新兴产业,国防军工以54.14%涨幅领跑,通信、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计算机、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8大行业涨幅均超40% [4] - 上一轮行情中消费类及资源类板块涨幅居前,食品饮料以73.45%涨幅排名第一,美容护理上涨64.01%,煤炭上涨44.92% [4] - 个股方面,上纬新材累计涨幅达1474.53%,舒泰神和广生堂涨幅分别达785.96%和571.68%,长城军工、北方长龙、新易盛等49只个股涨幅超200% [5]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央行资本化思维转型成功,带来投资者信心提升,推动A股市场走强 [7] - 监管态度、中国经济基本面复苏态势及外部市场环境是影响未来走势的三大因素 [8] - 上市公司自身业绩表现将从根本影响市场健康程度 [9] 市场分析与展望 - A股权重股上升明显,银行类估值比6000点时更高,市场风险相对可控 [10] - 汇率与股市关联性强,A股能否上4000点与人民币汇率能否升破6.92水平相关 [11] - 外资机构继续看升中国股市前景,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至90点,维持"超配"立场 [14] 历史经验与风险提示 - A股市场过往牛短熊长,情绪和流动性驱动易导致快速大涨大跌 [11] - 6000点时期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及流动性宽松,2015-2016年行情与场外融资加杠杆相关 [12] - 人工智能当前存在估值泡沫,但科技泡沫被视为良性泡沫 [12] 市场活动 -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正式启幕,聚焦A股与港股核心力量,挖掘价值典范 [15][16]
五年亏超13亿!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14:53
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亏损虽收窄但未扭亏,2021年至今累计亏损超13亿元 [1] - 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消费结构变化、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品牌吸引力弱化及扩张策略失误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 [1] - 2021年营收达峰值61.88亿元,但净利润亏损2.93亿元 [2] - 2024年全年亏损超4亿元,湊湊品牌亏损达3.53亿元 [3] - 主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从2021年34.97亿元缩减至2024年26.27亿元 [4] 品牌转型与策略 - 2016年尝试向中高端转型,推出湊湊品牌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 [1] - 湊湊2021年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39%,但2022年收入下滑6.29%至22.05亿元,2023年短暂回暖至26.18亿元(增15.89%),2024年大幅下降26.55%至19.48亿元 [2][3] - 主品牌客单价从2021年62.5元降至2024年54.8元,但翻座率仅从2.3次/天微增至2.5次/天 [4] - 湊湊客单价从2021年140.6元降至2024年123.5元,翻座率仅1.6次/天,显著低于海底捞(4.1次/天)和巴奴火锅(3.2次/天) [5] 门店运营与扩张 - 2021-2024年关闭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138间,除2023年净增32间外,其余年份净减少 [4] - 湊湊2022年新开44间(关闭3间),2023年新开48间(关闭15间),2024年新开13间(关闭73间),扩张远未达预期且首次负增长 [3][5] - 湊湊一线及二线城市收入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17.79%和3.25%,2023年同店销售额降9.7%(一线降11.7%,二线降11.9%) [3] 市场与股价表现 - 消费降级及餐饮竞争加剧对中高端品牌形成冲击 [3][4] - 2021年至今股价跌幅超90%,2025年以来跌幅超20% [6]
故宫100周年放大招,「三茅」鼻祖首次合璧之作,一瓶难求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14:53
故宫博物院历史与文化价值 - 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在北京紫禁城成立并开放,2025年迎来建院100周年[4][2] - 博物院保护了超过180万件珍贵文物,涵盖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中华文明见证[8] - 被称为"文物之海",是中国人精神故土和历史文化根源的象征[6][9] 九龙壁纪念酒产品特性 - 为纪念故宫建院100周年及巴拿马金奖110周年推出的特别款白酒[11][22] - 由赖茅、王茅、华茅(茅台三大鼻祖)联合研发监制[11][30] - 采用30年坤沙工艺,原料为茅台镇红缨子糯高粱、赤水河水和精选小麦[24][69] - 严格遵循传统"12987"酿造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56] - 从投料到出厂需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全程耗时3-5年[58][61] 产品质量与认证 - 酒精度53%Vol,符合GB/T 26760-2011酱香型白酒优级标准[75][70]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获得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26] - 通过多项国家标准检测包括乙醇浓度、铅含量、甲醇及氰化物等安全指标[76] 包装设计与收藏价值 - 瓶身融合故宫九龙壁与十大帝王国玺设计元素,具有文化传承意义[16][33] - 每箱配备唯一编码的收藏证书,具备收藏特性[85][87] - 集文化酒、主题酒、珍藏酒、纪念酒于一身[17][82] 市场价格与销售策略 - 官方定价2999元/箱,促销价598元/箱(500ml×9瓶)[35][89] - 限量1000箱,以不到2折价格销售[13][106] - 采用加厚纸箱包装确保运输安全[96] 品牌背景与行业地位 - 酿造企业位于茅台镇核心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37][39] - 三茅家族代表茅台酒历史渊源,1953年三家烧坊合并成立国营茅台酒厂[28][29] - 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包括聚洪金(70%)和留照呼吸(30%)[14]
百信银行全员降薪20%到50%? 知情人士回应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14:53
薪酬争议 - 有认证员工爆料称百信银行全员降薪20%到50% [2] - 爆料人表示已离职不惧HR警告 并确认"有的部门通知了" [3] - 在爆料帖中12位网友认为属实 4人认为是虚假信息 [5] - 公司官方回应称"不属实 谣言" [6] 薪酬水平 - 2024年公司薪酬总额7.16亿元 员工999人 人均薪酬71.69万元 [6] - 高管绩效薪酬51%采取延期支付 分3年等额支付 [6] - 公司探索"六能"机制 包括薪酬能升能降 [6] 经营状况 - 2024年总资产1172.9亿元 同比增长4.25% [7] - 营业净收入46.26亿元 同比增长2.02% [7] - 净利润6.52亿元 同比下滑23.74% [7] - 不良率从1.36%升至1.5% 拨备覆盖率从303.76%降至264.69% [7] 发展历程 - 2017年成立 是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7] - 中信银行持股65.7% 百度持股26.03% 加拿大养老基金持股8.27% [7] - 2017-2020年基本亏损 仅2019年微盈 [7] - 2021年起稳定盈利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63亿/6.56亿/8.55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