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网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麦田能源创业板IPO:股东反对上市,产能利用率不足仍扩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22
IPO进程与股东分歧 - 麦田能源2024年冲击上交所主板失利后于同年12月重启IPO 创业板上市申请于2024年6月被受理并进入问询阶段 [1] - 股东朝希资本旗下5只基金(盐城朝瑞、黄海朝希、朝希优势、嘉兴朝睿及嘉兴朝耀)对上市议案投反对票 合计持股817.47万股(占发行前股本2.27%) 另2只基金(嘉兴朝正、朝希永瑞)支持上市 [2][3] - 异议股东2023年4月以234.31元/股入股 对应估值148.87亿元 而按当前发行计划(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 募资16.61亿元 发行后总股本最多4.5亿股)估算上市后估值不足百亿元 较入股估值大幅下滑 [4] 股东投资与退出情况 - 支持上市股东朝希永瑞、嘉兴朝正于2022年10月以97.2元/股入股(估值56亿元) 较异议股东入股价格低约58% [3] - 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枫守于2022年10月清仓套现8747.62万元 其实际控制人为麦田能源员工 但公司未披露该员工详细信息 [4] 青山系战略支持 - 永青科技(青山系成员)为麦田能源第二大股东 青山系为全球最大不锈钢和镍制造商 [5] - 2023年初公司应付永青科技借款1835.77万元 应付青山控股借款5.49亿元 均在结算利息后当年归还 2021年以来青山系为企业提供银行担保合计9.63亿元 [5][6] - 报告期内存在与青山控股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交易及代垫保证金等内部控制不规范情形 [6] 供应链关联交易 - 青山系旗下瑞浦兰钧2022-2024年均为前五大供应商 采购额分别为6.55亿元(占比26.75%)、2.1亿元(13.46%)、2.83亿元(12.85%) 其中2022年及2024年为第一大供应商 [7] - 公司称关联采购价格与非关联方无较大差异 但瑞浦兰钧年报披露销售数据(2022-2024年分别为6.56亿元、2.12亿元、2.8亿元)与公司披露存在轻微差异 [8][9]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营收分别为24.86亿元、29亿元、3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1.49亿元(-25.01%)、2.67亿元(+79.18%) [10]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2.35亿元 其中库存商品占比71.3% 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1278.52万元、5839.42万元、6992.8万元 [13] 产能扩张与利用率 - IPO募资16.61亿元 主要投向年产100万台套智慧储能产品项目(10.31亿元) 新增储能电池1.58GWh(为2024年产能84%及销量1.4倍) 新增逆变器68.6万台(为2024年产能75%及销量99%) [11][12] - 报告期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11%、64.8%、73.28% 逆变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43%、43.83%、86.53% 2024年储能电池利用率较2022年低18.83个百分点 [12] - 储能电池产销率分别为80.77%、110.06%、81.66% 逆变器产销率分别为83.02%、109.22%、87.77% 2023年以来欧洲市场电价回落及补贴下降导致行业价格竞争 [13] 市场与风险集中度 - 业务高度集中于海外市场 2024年欧洲市场营收占比68.92% [13]
让西贝花6000万的男人,服软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22
华与华公司背景与商业模式 - 公司由华杉和华楠兄弟于2002年创办 融合战略咨询与广告创意 形成独特商业模式[6] - 采用"超级符号"理论 通过简单重复的符号和口号降低品牌传播成本 案例包括蜜雪冰城"你爱我我爱你"和三精制药"蓝瓶的钙"[8][9] - 服务方式仅提供全年全案营销咨询 不接单项目 不设新客户开发团队 被称为"最贵营销公司"[11][12] - 长期客户西贝十年累计投入超6000万元咨询费用[13] - 创始人华杉主讲《超级符号品牌课》学费9.9万元 传统文化解读课程销量超30万份[14] 华与华业务成效与争议 - 助力西贝营收从2013年16亿元增长至2019年62亿元 门店从数十家扩张至近500家[16] - 设计常被批评"太土" 2023年泸溪河支付600万元设计的"大掌柜"Logo被吐槽"丑得下不去嘴"[18][20] - 2020年水星家纺设计被指抄袭巴宝莉和爱马仕 老娘舅"舅字标"被批"粗暴无下限"[20][22] - 因广告存在问题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没收广告费用88235.29元并罚款100万元[23][24] 关联公司读客文化经营状况 - 读客文化2021年7月上市 当年营收5.19亿元 归母净利润0.67亿元[27] - 2022年营收5.14亿元同比下滑1.04% 2023年4.34亿元下滑15.49% 2024年4.06亿元下滑6.61% 2025上半年1.68亿元下滑15.38%[27] - 上市未满一年高管开始减持 原高管朱筱筱套现超6000万元[29] - 控股股东读客企业2025年初减持1119万股套现约1.14亿元 累计套现超1.7亿元[29] - 累计套现金额超过公司上市近五年归母净利润总和[30] 当前舆情事件 - 罗永浩在直播间批评华与华明知西贝理亏仍鼓动"硬刚" 指其专业能力存疑[3] - 华与华创始人从公开支持西贝转为向罗永浩道歉 引发对其专业形象的质疑[2][4]
本周,美国、英国、日本迎来大日子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22
01 美联储与特朗普的博弈 来源|国际财闻汇 自特朗普重返总统职位以来,美国首次降息成为本周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从周三的加拿大央行与美联储,到周四的英国央行,再到周五的日本央行,主 要央行将接连调整借贷成本,或释放政策信号,为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定调。 到本周末,涉及全球经济总量五分之二的利率(其中包括七国集团中四个主要经济体)将被重新设定或确认。其中,美国备受特朗普白宫期待的降息,预 计将成为重头戏。 美联储政策僵局依旧,特朗普持续呼吁大幅降息,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则担心关税推升的通胀风险。不过,近期劳动力市场疲软的迹象为市场普遍预计的 25个基点降息提供了理由。 彭博经济学家点评称:"我们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降息25个基点。原因并非经济数据在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两方面均发出信号,而是市场 已有预期,白宫也在施压。鲍威尔认为,这是抵御更多对美联储独立性威胁的必要之举。" 与此同时,加拿大和挪威的央行也预计会采取同样幅度的降息。但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动作可能更加谨慎。英国央行在8月降息后预计本次将维持利率不 变;日本央行则依旧走在收紧货币政策的道路上,但尚未释放近期加息信号。印尼、巴西和南非等主要新兴 ...
急了?奔驰设计师狂怼奥迪“过时”,CEO嫌“太卷”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06:14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扩张 - 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近50%达116家 位居国际展商首位[1][11] - 比亚迪计划2025年底覆盖欧洲32国超1000家门店[4]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近2.5%提升至5.1% 接近奔驰5.2%的市占率[3] 德系车企业绩表现 - 奔驰上半年在华销量下降14%至29万辆 奥迪同比下降10.2% BBA三巨头合计减少近30万辆销量[8] - 奔驰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55.8% 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下降32.8%至67亿欧元[8] - 大众集团受美国关税损失13亿欧元及重组拨备拖累[8] 新能源汽车市场变革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于2025年8月突破55.3%[10] - 比亚迪汉家族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 90后及00后用户占比超64%[10] - 全球销量前十车企中比亚迪增速33% 吉利增长29% 超越本田日产[10][11] 产品竞争格局 - 蔚来ET5起售价29.8万元 比亚迪汉EV创世版26.98万元起 较奔驰C级更具价格优势[10] - 奔驰推出39.1英寸巨幕Hyperscreen的纯电GLC EV[14] - 奥迪Concept C概念车被奔驰设计负责人批评内饰设计过时[5][6] 战略调整与技术发展 - 奥迪撤销2033年停售燃油车目标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50%[12] - 宝马发布Neue Klasse平台首款量产车iX3 目标2026年欧洲市场[13] - 大众ID.CROSS概念车量产版本将于2026年起陆续上市[14]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欧盟2035年"禁燃令"加速电动化进程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欧洲电动化渗透率近60%[14] - 大众集团反对欧盟与美国达成的"不对称"贸易协议 欧盟汽车进口被征收15%关税[14] - 中国汽车注册量年初以来激增91%[3]
亿纬锂能中报增收不增利,砸180亿布局海外难掩隐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坏账计提影响 储能电池毛利率下滑 行业价格战加剧 公司面临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 通过港股上市融资缓解海外扩张压力 [2][4][5][6][9][11][1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4]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169亿元增至486.15亿元 增速从107.06%降至-0.35%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75.89%降至0.63% [4] - 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2.22亿元 同比增长279.32% 因哪吒汽车破产风险全额计提1.5亿元坏账 [5] - 股权激励费用税前影响利润约4.9亿元 若剔除该费用及坏账计提 归母净利润22.18亿元 同比增长3.78% [6] - 期间费用大幅攀升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52.1%、181.21%、139.91% 研发费用下降11.33% [7] - 净利率同比下滑3.73个百分点至6.19% 2024年上半年已下滑1.1个百分点 [10] 业务分析 - 储能电池收入190.27亿元 同比增长16.44% 动力电池收入191.67亿元 同比下降20.08% 两者营收占比均为39%左右 [8]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但储能增速较2024年133.18%显著放缓 [8] - 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消费电池营收50.79亿元 同比增长4.75% [8] - 储能电池均价0.41元/Wh 同比下降15% 动力电池均价0.67元/Wh 同比下降15% [9]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 同比增长6.92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 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 消费电池毛利率26.68% 同比下滑1.63个百分点 [9][10] - 整体毛利率17.33% 同比提升 但净利率承压 [10] 产能与资金状况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22.65亿元 本期投入47.18亿元 重点布局华中、西部及海外 [11] - 负债率从2020年35.13%升至2024年59.36%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62.57% [1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5.9亿元 但短期有息债务超60亿元 应付账款279亿元 长期借款202.67亿元 [11] - 2019年至2025年4次资本市场融资合计190亿元 [11] -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2.8%降至2024年69.2% [12] - 匈牙利项目投资约18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预计2027年投产 马来西亚三期项目年产能38GWh [13] - 海外工厂建设对国内产能出口替代效应显现 国内产能面临过剩压力 [13]
开战机、盖皇宫,81岁的“坏孩子”,一天暴赚1000亿美金!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公司发展历程 - 1977年由拉里·埃里森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甲骨文公司 初始资本1200美元 埃里森持股60% [8][10] - 公司早期通过向中情局、美国海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销售未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获得启动资金 并利用这些机构进行产品测试与漏洞修复 [11][14][15] - 1986年3月12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首日市值达2.7亿美元 [25] - 通过连续12年100%增长及超过400亿美元收购50余家公司(包括103亿美元收购仁科、74亿美元收购太阳微系统、85亿美元收购BEA)实现业务扩张 [22][49] - 2024年9月10日公司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 推动股价单日暴涨43% 市值近万亿美元 [49][50] 产品与技术策略 - 基于IBM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开发商业产品 早期版本(第1-4版)存在功能缺陷与数据丢失问题 第5版(1986年)才实现稳定运行 [13][16][21][22] - 采用"先宣传后研发"策略 在竞争对手发布分布式查询技术10天后即宣称具备同类功能 实际尚未开发完成 [20][21] - 1992年最终实现1977年提出的全部技术承诺 90年代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获87%客户认可为最佳数据库技术 [22][23] 市场竞争与争议 - 长期与微软激烈竞争 因1988年微软推出SQL Server进入数据库领域 及1995年Windows 95成功引发业务冲突 [26][28] - 公开指责微软为"恶棍" 并在反垄断诉讼期间雇佣商业间谍搜集证据 导致微软股价短暂下跌 [30] - 攻击其他竞争对手包括IBM、SAP(指责其推迟产品发布)、谷歌(指控未经授权使用产品) [40][41] 管理层与治理 - 埃里森采用高压管理风格 鼓励内部竞争 同一业务常设多个团队互相竞标 [22] - 高管流动率高 2001年多名核心高管离职导致股价下跌 但离职人员多成为硅谷其他公司CEO [44] - 埃里森薪酬常居全美CEO榜首 2011年通过调整薪酬结构使联席总裁马克·赫德获最高薪酬 [46] 财务表现与资产 - 2002财年实现23亿美元净利润 现金储备56亿美元 [46] - 埃里森个人持有公司30%股份 2024年9月10日因股价暴涨单日财富增长1000亿美元至3930亿美元 短暂成为全球首富 [50] - 个人资产包括3亿美元游艇、20处全球房产、5亿美元购买的夏威夷拉奈岛及私人航空公司 [48] 业务转型与最新动态 - 公司通过收购形成覆盖云计算全界面的产品体系 包括从太阳微系统获得的JAVA技术 [49] - 2024年与OpenAI的3000亿美元算力协议成为全球最大云计算合同 推动公司向AI算力服务转型 [49][50] - 埃里森70岁移交CEO职务转任CTO 但仍积极参与公司战略决策 [49]
牛!中国制造已经强到如此可怕!百元造出某克某迪千元级跑鞋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越野跑、公路跑、跳操、跳绳、慢跑、瑜伽、健身、体测...... 如果你正缺一双 专业 跑鞋,那今天算是赚爆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款 【奥特莱斯线下专柜有售】简届 灵动1.0 全掌碳板运动跑鞋(情侣款) 奥莱品牌专柜一双售价498元 我们凭借老合作伙伴关系,跟品牌方进行了半个月的拉扯谈判, 直接 199元拿下 ! 咱们直接拿到的是 【专柜线下款】 大家可以自己去线下对比品质, 实体店定位给大家扔这里了 ▼ 马拉松 顶牛 跑者们都知道 全掌碳板这四个字的含金量! 一般只有 高端跑鞋才舍得用! 而这款就是: 全掌碳板!全掌碳板!全掌碳板! Vap*rf*y 血洗马拉松领奖台以来。 直接给大家看工厂实拍,简届用的是 实实在在的一整块全掌碳板,用料十足! 简届全掌碳板跑鞋 ▲ 像耐*、李*,半掌碳板就要卖5/600。 其他碳板跑鞋 ▲ 全掌碳板价格更是卖到1000多,即便是普通国产品牌,没个4/500也下不来。 懂的都懂,因为碳板跑鞋的特性,成本摆在那里,这个价格你买普通跑鞋小编会说你买贵了,但买一双全掌碳板跑鞋, 简直不 要太香了好吗!!! 作为跑鞋圈的顶流, 自2017年 的Breaking 2挑战,基普乔格穿着 ...
真的腥吗?直击罗永浩吐槽的西贝烤鱼制作全程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菜品制作流程 - 烤羊排采用预煮后加热方式 顾客点单后需用烤箱烤10分钟[1] - 葱香烤鱼使用冷冻解冻鲈鱼 从冷藏柜取出后直接刷酱烤制[5] - 烤鱼全程无去腥步骤 厨师称解冻时已进行清洗处理[25] - 烤制完成后需用铁盘二次加热 因铁盘本身为凉性需保证菜品温度[22] 食材管理情况 - 冷藏柜产品应设标签标注解冻时间及保存日期 一般保存期限为3天[7] - 实际探访中鲈鱼未见标签 无法确认解冻日期及保存状态[7] - 海鲈鱼由第三方供应商直接供应 非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保质期达18个月[16] 菜品实际体验 - 烤鱼成品表皮微焦且刺少 但风味趋于平淡缺乏焦香气[29] - 厨师明确提醒需趁热食用 否则会产生腥味[27] - 大众点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部分顾客认为不新鲜 部分顾客推荐为蒜瓣肉口感佳[31] 行业规范启示 - 连锁餐饮品牌需优化标准化流程 加强食材溯源管理[32] - 公众人物质疑引发信任探讨 餐饮行业需重视品质管控与消费体验提升[32]
哪吒汽车破产重整细节披露:账面资金仅1500万元 售后维保或重启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核心观点 - 哪吒汽车因行业竞争加剧、资金链断裂及经营困境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但将在重整期间通过继续营业方案维持资产价值和品牌基础 [5][6][10] 破产原因分析 - 行业价格战导致公司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使二线品牌生存空间受挤压 [6][7] - 为推进IPO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导致营运资金压力加剧 上市未成功进一步恶化资金状况 [7] - 主力车型研发投入巨额费用但销量未达预期 陷入中低端市场利润薄与高端市场突破难的双重困境 [7] - 2024年10月起部分生产线停工 E轮融资失败后大量涉诉案件冻结银行账户和资产 最终资不抵债 [7] 财务与债权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12日账面资金仅1545.91万元 库存车辆2238辆 [8] -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共有163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 债务总额约265.8亿元 [9] - 经审查确认1340家债权人债权总额51.83亿元 其中担保债权11.94亿元 普通债权39.87亿元 [9] - 尚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补偿金及公积金等共计4.6亿元 [9] 继续营业方案 - 自9月12日起至破产重整结束期间 通过缺陷车补装和售后维保工作继续营业 [6][10][11] - 超过40万车主规模需维持服务以保留品牌核心价值 为吸引重整投资人奠定基础 [10] - 方案需经债权人表决通过 结果将于9月28日后3个工作日内公布 [11]
特斯拉豪赌机器人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联社 ,作者赵昊 财联社 . 财联社是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定位资本市场报道财经通讯社,以"准确、快速、权威、专业"为准 则,提供7x24小时金融信息服务。 埃隆·马斯克正试图让特斯拉公司从电动车业务转向人形机器人,但对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来说,其 停滞的销量和居高的估值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特斯拉未来"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Optimus——公司 的人形机器人项目,这表明他急于将这家车企打造成人工智能巨头。 Sosnick补充称,"目标中的Robotaxi(机器人出租车)革命似乎还不够,所以转向人形机器人是另 一次尝试。" 确实,对许多投资者来说,特斯拉的价值不仅仅是电动车销量或财报数据,而是对马斯克持续创造 财富能力的押注。 特斯拉的业绩受制于2023年开始的电动车行业放缓,这一趋势在2024年更加恶化。与此同时,其 股票却越来越"昂贵":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高达155倍。 这样的估值让特斯拉成为"七巨头"中最昂贵的股票;紧随其后的英伟达,市盈率只有31倍;而在所 有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股公司中,只有Palantir市盈率高过特斯拉。 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