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晚点LatePost
icon
搜索文档
不犯错,是小鹏现在最正确的事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财务表现 - 一季度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同比和环比均下降超过50% [3] - 自由现金流超30亿元,主要受益于新品销量增长、毛利率提升及费用控制 [3] - 总体毛利率达15.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 [4] - 汽车毛利率为10.5%,连续7个季度环比提高 [4] - 一季度收入环比下滑2.9亿元至158.1亿元,但单车平均收入环比下降4.6%至15.3万元 [4] 业务运营 - 一季度新车交付量环比增加2500辆至9.4万辆,其中MONA M03占比达50.1% [4] - 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到10%,但贡献毛利比重接近40%,主要来自与大众的技术合作 [4] - 二季度预计交付量10.2万至10.8万辆,营收175亿至187亿元,同比增长115.7%至130.5% [5] - 公司目标全年销量翻倍增长,四季度实现盈利和规模化自由现金流 [5] 产品与战略 - 二季度将完成5款车型的年款升级或发布,三季度交付小鹏G7和P7,四季度推出增程式车型 [5] - 2025款G6、G9、X9已上市,但月度交付尚未明显放量,MONA M03销量占比仍超40% [5] - 公司从全栈自研转向矩阵式融合研发,以提升科技能力和中长期竞争力 [6] 行业竞争 - 小米首款SUV YU7预计首日订单8万辆,理想纯电SUV i8将于7月推出 [6] - 丰田、本田、大众等合资品牌加速推新,加剧新势力市场竞争 [6]
极氪退市换吉利 “合一”,吉利重构资本版图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战略调整背景 - 吉利在5月初宣布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对年初提出的"两横七纵"战略中"两横"汽车业务主体进行框架大调整[3] - 调整反映原定战略目标与落地情况存在出入,需根据实际策略结果进行战略重构[3] - 战略重构的代价包括时间成本、资源投入以及吉利汽车股权被稀释的风险[5] 原"两横"战略设计 - 2024年初战略目标设定为2027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00万辆,形成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两大上市主体并行结构[6] - 极氪整合领克是战略核心,但极氪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2024年底资产327亿元/负债428亿元,所有者权益-101亿元)[6] - 合并领克可优化极氪资产结构(领克2024上半年资产460亿元/负债393亿元),预计合并后年营收达千亿规模并实现扭亏[7][8] 会计准则差异影响 - 极氪采用市场法以90亿现金并购领克50%股权,预计产生64.7亿元收益,但会计政策变更为权益结合法后按账面价值入账[9] - 美股准则下合并后极氪净资产-142亿元(较合并前扩大41亿元),港股准则下净资产162亿元,差异主要来自无形资产处理[15][16] - 2025Q1美股报表显示极氪净资产-250亿元(新增借款120亿元),港股报表则呈现权益为正和扭亏为盈[16]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11月宣布收购后极氪股价大跌,反映市场对举债收购和股东利益冲突的担忧[20] - 2025年3月美股合并财务资料公布后股价再次下跌,5月私有化建议推动股价突破报价高位[24] - 私有化方案涉及185亿元股权价值,若全换股将稀释吉利系持股比例从41.38%降至37.6%[25] 战略重构逻辑 - "一个吉利"战略下极氪将变为吉利汽车下属事业群,通过港股回归快速优化财务指标[21] - 私有化可消除关联交易、精简冗余部门,实现降本增效,但需承担26亿美元私有化对价[23] - 战略快速转向展示管理层应变能力,为应对行业激烈竞争提供组织保障[26]
欧盟、日本都准备对小包裹收税;一季度百度AI相关收入翻倍;香奈儿中国计划逆势开店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变化 - 欧盟计划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约170美元)的小包裹免税政策,去年欧盟市场约有46亿件这样的包裹,其中超过90%来自中国 [1] - 直接寄给消费者的小包裹将被征收2欧元的税,发到欧洲本地仓库的包裹将被征税0.5欧元 [1] - 日本计划取消价值低于1万日元(约合495.56人民币)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和消费税的政策,2026年详细税收新政将出台 [1] - 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增加了在欧洲的线上广告投放,以应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1] 百度一季度业绩 - 百度2025年一季度核心营收(不含爱奇艺)达255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2] - 百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经营利润持续为正,AI相关收入在一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2] - 百度推出的文心4.5 Turbo模型每百万token输出价格为3.2元,仅为DeepSeek的40% [2] - 萝卜快跑无人车覆盖全球15座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汽车,一季度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 [2] 魏牌品牌焕新 - 魏牌宣布将建立更强大的直营服务体系,目标是拓展到600家,覆盖全国200个以上的城市 [3] - 2025款魏牌蓝山SUV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配置,售价区间为29.98万元至32.68万元 [3] - 魏建军决定以个人名义对打算置换蓝山的2017年VV7首任车主提供每台8万元的补贴 [3] - 新款蓝山搭载长城汽车最新的Hi4插电混动技术,电机总功率达408马力,零百加速仅需4.9秒 [4] - 新款蓝山提供44.5千瓦时和52.3千瓦时两种电池包,W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185公里和220公里,理论综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1343公里 [4] - 新款蓝山搭载全新一代Coffee OS 3,配备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无图全场景NOA [5] - 长城汽车宣布"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可兼容多种车身形式和动力形式 [5] 香奈儿中国市场策略 - 2024年香奈儿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30%至187亿美元和44.8亿美元,亚太收入下降最快,同比收缩7.1% [6] - 2024年香奈儿在中国新开15家旗舰店,今年要再开15家,重点布局二线、三线城市 [6] 美图与阿里合作 - 阿里巴巴将以可转债形式向美图投资2.5亿美元,为期3年,年利率为1% [7] - 阿里将在旗下产品中优先推广美图的AI电商工具"美图设计室"App [7] - 美图承诺未来三年向阿里采购不低于5.6亿元的云服务 [7] 始祖鸟母公司业绩 - 亚玛芬体育一季度收入、调整后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23%、196%至14.73亿和1.48亿美元 [8] - 亚玛芬将全年收入增速指引区间提高2个百分点至15%-17% [8] 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卡夫亨氏 - 伯克希尔哈撒韦退出卡夫亨氏董事会,可能在卡夫亨氏占股27.5% [9] - 卡夫亨氏一季度可比收入同比收缩4.7%,并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9] Google AI服务 - Google推出Google AI Ultra,每月249.99美元(大约1809元),整合了目前Google最好的模型,并附带30T的云存储空间、YouTube个人付费版等权益 [10] - Google AI Pro月收费19.99美元,核心功能是基于Gemini 2.5 Pro的Deep Research,并附带2T云存储空间 [10] 特斯拉动态 - 马斯克表示五年内继续担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11] - 特斯拉计划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扩展至洛杉矶和旧金山,奥斯汀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从约10辆汽车起步 [11] - 马斯克表示Starlink可能独立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11] 小鹏汽车一季度业绩 - 小鹏汽车一季度毛利率为15.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 [12] - 小鹏汽车一季度收入环比下滑2.9亿元、至158.1亿元,新车交付量环比增加2500辆、至94008辆 [12] - 小鹏当季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同、环比均下降超过50% [12] - 小鹏预计二季度营收175亿至187亿元,同比增长约115.7%至130.5%,交付量10.2万至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至257.5% [12] 理想i8电池信息 - 理想i8的动力电池均采用三元锂电池,总电量分为90.1千瓦时、97.8千瓦时两个版本,对应CLTC综合续航里程分别为670公里、720公里 [13] - 理想i8支持5C充电倍率,最快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13] - 理想将建设完成超2500座超充站 [13] 比亚迪股价表现 - 比亚迪A股股价盘中创下404元的历史新高,港股一度大涨超4%并首次突破每股460港元 [15] - 比亚迪A股年内累计上涨约40%,市值达1.22万亿元 [15] - 比亚迪将以8%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预计将带来约2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15] 宝马股票回购 - 宝马本月起回购至多价值20亿欧元股票,最晚于2027年4月30日前完成 [16] - 优先股回购金额上限为3.5亿欧元 [16] 阿里大文娱更名 - 阿里大文娱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17] - 2025年一季度,阿里大文娱集团调整后EBITDA转正,实现单季盈利,收入同比增长12%至56亿元人民币 [17]
晚点独家丨上汽按 “上、下车身” 整合零部件企业,加强与内部整车企业的协同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上汽集团零部件业务整合 - 上汽集团正按照"上车身"与"下车身"将零部件企业整合为两大主体 [3] - "上车身"以延锋为主 范围囊括车身 内外饰与智能座舱 [3][4] - "下车身"由上海汇众 联创汽车电子及其子公司创时智驾 擎度科技等整合为新底盘公司 [6] 整合目标与方式 - 整合行动围绕整零协同展开 减少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博弈 [2][4] - 整合不一定以组织合并形式 但会在项目沟通上做更密切连接 超越普通甲乙方关系 [4] - 零部件企业需拿出最好技术 最新解决方案支持整车企业 实现"整零同" [8] 智能底盘技术应用 - 新底盘公司负责人为原上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芦勇 [6] - 计划推广智己品牌首发的"灵蜥数字底盘" 集成后轮转向 电控悬架等技术 [6][7] - 后轮转向技术可缩小转弯半径 保持车身稳定 目前主要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搭载 [7] 整合背景与行业趋势 - 上汽整车业务毛利率仅3.86% 零部件业务毛利率17.91% 低于比亚迪汽车业务22.31%的毛利率 [7] - 汽车行业步入淘汰赛阶段 整合聚焦已成为主流趋势 [8] - 吉利整合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与动力电池 比亚迪合并辅助驾驶自研团队并整合智能座舱 [8] 前期整车业务整合 - 上汽已对整车板块进行整合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业务 [6] - 大乘用车业务整合乘用车公司 研发总院 零束科技 上汽国际和海外出行五大主体 [6] - 大乘用车由上汽总裁贾健旭挂帅 旨在合并同类项 增强不同主体间协同 [6]
携程一季度增收不增利,海外扛起增长大旗;本田电动车投资目标削减超200亿美元;宁德时代港股首日涨超16%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21 00:00
携程一季度财报 - 一季度净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6% 净利润4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营销费用支出3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费占营收比重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 毛利率80.4%低于市场预期81% [1] - 住宿预订业务营收55亿元占比39.8%同比增长23% 海外平台预定量同比增长超60% 入境游业务预订同比翻倍 [1] 本田电动车战略调整 - 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纯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30%降至20% [2] - 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 预计2030年混动车型年销量达220-230万辆 [2] - 仍计划2040年实现所有新车销售为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型 [2]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 - 港股首日盘中上涨18% 市值一度突破1.41万亿港元位列港股第9 [3] - 公司定位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致力于成为零碳科技公司 [3] 苹果App Store佣金调整 - 美国法院裁定27%佣金不合法 若生效可能下调 该部分年收入约200亿美元 [4] - 可能强调生态安全性吸引开发者 同时下调抽佣比例 腾讯网易游戏业务或受益 [5]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 前4个月用电总量3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第一产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增速最快达10% [6] - 第二产业用电量20497亿千瓦时占比64.9% 第三产业用电量5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 [6] 三星电子与任天堂合作 - 将生产Switch 2的8纳米制程芯片 芯片由英伟达定制并针对三星生产流程优化 [7] - 现有产能可支持2026年3月前生产2000万台 任天堂同期预期销量1500万台 [7] 银行利率调整 - 多家大行同步下调存贷款利率 活期存款利率降0.05个百分点 三年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降0.25个百分点 [8] - 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均下降0.1个百分点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3%低于监管合意水平1.8% [8] 耐克业务调整 - 技术部门裁员 部分工作由外包供应商接替 去年10月以来已重新任命多个部门负责人 [9] - 截至2月的财季营收利润分别收缩9%和32% 股价较去年高点跌近四成 [9] 乘用车库存情况 - 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350万辆 环比增15万辆同比增12万辆 为历年4月末高点 [10] - 现有库存可支撑未来销售57天 较2023年4月的55天和2024年4月的52天压力稍增 [11] 蔚来能源合作 - 计划与沈阳中德开集团共建100座充换电站 覆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 [12] - 已累计建设3319座换电站 建成9纵9横14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连通全国超700个城市 [12] 美团AI工具 - 将上线AI编程工具"NoCode" 已注册ncode.cn域名并进入灰度测试 [13] - 由美团研发质量与效率团队开发 该团队属于基本研发平台 [13] 英伟达对华芯片出口 - H20芯片出口禁令将减少150亿美元销售额 黄仁勋称禁令"令人深感痛苦" [14] - 认为限制措施短视 长远助推中国技术发展 目前向中国客户提供性能更低芯片替代 [14]
宁德时代最大的短板是没有短板
晚点LatePost· 2025-05-21 00: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拔剑四顾心茫然。 从代表中国制造产业先进生产力的维度,宁德时代是一个偶像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中国的股民 称它为 "宁王",因为宁德时代几乎是第一个把资本市场炒作的概念变为现实的公司。 文 丨 李梓楠 制图 丨 黄帧昕 编辑 丨 王姗姗 5 月 20 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完成二次上市,募资规模达到 353 亿港元(约合 45 亿美元)。宁 德时代股价盘中一度涨超 18% ,市值达 1.41 万亿港元,势头压过与它在 A 股市场一直被拿来 PK 的 比亚迪。 港股市场上一次目睹此等规模的 IPO 还是 2021 年上市的快手。从交表至挂牌,宁德仅用了三个月, 速度之快在近年港股 IPO 案例中非常少见。 在新能源汽车业内,宁德时代过往因 "霸道" 而不乏争议。客户都知道很难与宁德议价,电池供不应求 时,甚至需提前支付保证金才能提货,这令一些车企自嘲,造车是在给宁德时代 "打工"。车企集体陷 入价格战的当下,宁德时代也没有全面降价让利,反而继续认为只要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电池,就 ...
宁德时代锁定港股市值前十;小米本周发布纯电SUV;特斯拉计划明年推出第二代Dojo超算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20 13:18
宁德时代IPO - 宁德时代港股暗盘股价涨至284港元,涨幅达9%,市值达1.3万亿港元,位列港股第八 [1] - 港股IPO发行价为263港元,与A股价格几乎无折价,计划融资50亿美元 [1] - 公开发售股票认购倍数超120倍,获超2800亿港元资金认购 [1] 小米新品发布 - 小米将发布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小米15S Pro、平板7 Ultra及首款SUV YU7 [2]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研发团队超2500人,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 - 小米2021年初决定造车并重启手机SoC研发,今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2] 特斯拉Dojo超算 - 特斯拉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Dojo超算集群D2,能效和成本优于第一代 [3] - 2028年计划推出第三代Dojo,目标缩小与英伟达性能差距 [3] - 第一代Dojo的D1芯片基于ASIC设计,具备性能与成本优势 [3] 英伟达动态 - 英伟达DGX Spark全球最小AI超级计算机已全面投产 [5] - DGX Spark使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以消费级成本获得超算级算力 [6] - 英伟达与奔驰合作推出搭载"端到端"技术的自动驾驶车队 [11] 苹果AI合作 - 苹果寻求与阿里巴巴合作为国行iPhone增加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7] - 该合作正遭美国审查,涉及数据分享范围及法律承诺等问题 [7] 零售与消费 - 沃尔玛因关税上涨宣布美国商店5月开始涨价,特朗普指责其应自行消化成本 [8] - 4月中国居民消费同比上涨5.1%,通讯器材、家具、家电等行业领涨 [9] - 零跑汽车一季度营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毛利率达14.9% [10] 华为新品 - 华为发布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搭载HarmonyOS 5,售价23999元起 [12] - MateBook Pro售价7999元起,两款产品均采用自研操作系统 [12] 宏观经济 - 欧盟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欧盟GDP增长预测从1.5%下调至1.1% [13] - 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10年期达4.52%,30年期达5.00% [14] 茅台分红 - 茅台通过346.71亿元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276.24元现金红利 [15] - 今年营收增长目标为9%,飞天茅台价格从1800元回升至1880元 [16]
重构渠道、直面用户,长城魏牌再出发
晚点LatePost· 2025-05-20 13:18
魏牌品牌定位与战略调整 - 魏牌定位为"真正懂用户的品牌",核心策略是"为用户而改变",强调用户触达与服务保障[3][5] - 2016年成立时肩负长城汽车高端化使命,初期VV系列累计销量超20万辆(2017-2018年),但2022年销量跌至3.64万辆[3] - 2023年通过蓝山等新产品实现销量回升至5.47万辆,并启动全面直营化转型[5][6] 渠道体系重构 - 计划2024年底建成超600家用户中心,覆盖200+城市,最终目标超1000家渠道点位[8] - 采用特斯拉式直营模式,包含零售/交付/用户中心三种形态,当前已建成430家覆盖110城[6][8] - 直营体系核心目标解决高端用户断联问题,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全链路用户触点管理[8][1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全球首款兼容五种动力形式的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插混/纯电/氢燃料/燃油/混动)[18] - Hi4技术序列包含两档/四档机电耦合单元及越野Hi4-T架构,获世界十佳混动系统奖项[18] - 2023年研发投入达80.54亿元,技术人员占比27.5%行业领先(比亚迪12.2%/广汽19.1%)[14][16] 安全与技术投入 - 投资5亿建成亚洲最大碰撞试验室,配备34个Thor假人(单价超千万元)[21][22] - 车辆A柱强度超国标30%,徐水试验场含13模块100+特征路面,总投资10亿元[22][23] - 建立覆盖-40℃至60℃的风洞实验室,模拟极端环境测试整车系统可靠性[22] 用户运营创新 - 基于60万家庭用户数据开发新车型颜色(暮夜黑/晨光白/薄雾青),并推送OTA智能驾驶升级[12] - 为2017年VV7首任车主提供每台8万元置换补贴,强化老用户维系[5] - 在西藏/新疆/青海14条旅游路线建立西部服务线,提供自驾保障[5] 行业竞争策略 - 通过森林生态体系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包括蜂巢能源/芯动半导体等子公司[16][19] - 坚持"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理念,OKR机制将产品迭代与用户满意度直接挂钩[10][22] - 差异化强调安全底线,2020年VV7高架坠落事故中乘员仅轻伤引发行业关注[23][24]
独家对话美的方洪波:我只是一个过客,不需要被任何人记住
晚点LatePost· 2025-05-19 03:46
公司治理与传承 - 公司强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核心而非依赖个人 [5][67] - 创始人何享健在2012年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交接时方洪波定位自己为"美的发展历史中的过客" [3][67] - 接班13年来公司收入增长4倍至4000亿,市值增长8倍超5000亿,位列A股民企市值第三 [4][67] 经营策略与管理风格 - 推行"以简化促增长"战略,削减95%以上形式主义加班,严禁下班时间开会 [7][8] - 采取"关停并转"策略,砍掉亏损业务如部分小家电,减少非核心业务SKU [9][18] - 高度分权管理模式,CEO仅负责战略方向,日常运营由各事业部自主决策 [60][61] 业务转型与创新 - 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科技驱动多元化集团,To B业务收入已超1000亿 [4][42] - 2016年以292亿收购德国库卡进军工业机器人,2021年收购万东医疗进入医疗影像 [19][21] - 坚持不进入汽车、手机等不具备能力的行业,专注已有优势领域 [18][19]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收入占比超40%,拥有3.5万名海外员工,推行OBM优先战略替代代工模式 [23][24] - 吸取日韩企业教训,实行本土化团队管理,60多个海外主体中业绩优秀者均为本土团队 [25][26] - 2020年后加速全球化布局,重新配置资源并调整国际化方法 [23][24] 组织与人才 - 员工第一理念,投入建设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改善员工生活环境 [55][56] - 建立完善人才梯队,200多名中高层每年两次一对一访谈,强制高管参加全球商学院培训 [12][59] - 实施"继任者计划",每个岗位明确3位后备人选,保持组织活力 [62][63] 行业洞察与竞争 - 将小米视为重要竞争对手但战略上不畏惧,已完成十几万字小米研究报告 [16][17] - 认为家电行业格局固化需要新竞争者激活市场,积极应对小米等跨界竞争者 [16][17] - 扫地机器人业务持续亏损但仍坚持投入,等待技术迭代稳定后的破局时机 [20] 企业哲学与文化 - 强调"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企业家精神,认为这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27][29] - 倡导"混乱是阶梯"的发展理念,在变革中寻找成长机会 [52][53] - 公司展厅不悬挂现任领导照片,避免个人崇拜文化 [57][76]
晚点独家丨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新变动:廖杰重回地平线,辅助驾驶、座舱团队整合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13:33
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架构调整 - 公司智能化业务架构经历两年多调整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2] - 人事变动反映业务决策和投入变化 2023年智能辅助驾驶首次成为核心战略 多位外部技术人才加入 [3] - 近期关键技术人才离职 包括曾担任总监的廖杰和国内产品管理中心主任唐旻昕 [4] 智能辅助驾驶战略发展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智能辅助驾驶升级为核心战略之一 [6] - 2024年组建"天璇""天狼"两大自研团队 9月整合为一支团队 由李锋担任总负责人 [6] - 近期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业务整合 由李锋和韩冰分别管理软件和硬件业务 [6] 业务整合与技术策略 - 新技术院实现智能化业务最清晰划分和资源集中 辅助驾驶与座舱业务交由一人管理 [7] - 采用舱驾一体技术趋势 预计可节约上千元成本 [7] - 重点推进天神之眼B平台方案自研量产 应用于20万元左右车型 [7] 成本控制与量产目标 - 通过自研方案替代供应商 已在C平台验证策略 将高快领航下放到7万元车型 [7] - 2024年4月启动天神之眼B项目自研攻坚 [7]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 更注重成本与回报平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