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体检/咨询/评估/干预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当资本褪去,民营体检行业陷入规模化陷阱
晚点LatePost· 2025-08-06 04:18
行业概况与市场格局演变 - 国内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4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922亿元,体检人次从3.73亿增至4.92亿,公立医院份额从82.9%降至70.8%,民营机构份额从17.1%提升至21.5% [6] - 民营体检行业三大参与者为美年健康(A股借壳上市)、爱康国宾(纳斯达克上市后私有化)、慈铭体检(IPO失败后被美年收购),2015年前后资本驱动下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5][7] - 美年通过"参股转控股"模式快速扩张,门店数从2016年263家增至2019年599家,爱康门店从2014年45家增至2017年110家,但2019年后行业扩张停滞 [7][8][11]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征 - 民营体检机构85%收入来自B端团检(企业福利/入职体检等),15%来自C端个人客户,依赖租赁物业+医疗设备采购+销售人员构成的单店模型 [5][6] - 美年采用爱尔眼科式并购基金模式:先参股地方体检中心,达标后溢价收购(如衡阳美年溢价153%收购,要求2025-2028年净利润对赌320-440万元) [8][17] - 行业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体检中心难以获取优质医生资源,需支付高薪资导致费用率上升(爱康管理费用率从2014年16%升至2018年22%) [13][15] 资本逻辑与增长瓶颈 - 早期资本认为行业具备快速规模化潜力(需求稳定+技术同质化+区域分散),推动爱康2014年美股上市(开盘市值10亿美元)、美年2015年A股市值达370亿元 [7] - 低线城市扩张受阻:B端客户集中于高线城市,低线人均收入低导致客单价和需求双降,地方资源整合难度大,资本回报率下降 [11][12] - 资本热度消退后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爱康毛利率从2014年47%降至2018年42%),净利率转负(同期从11%降至-3%) [15] 核心矛盾与行业困境 - "B端依赖"与"健康筛查"服务本质错位:团检决策链集中导致客户关系维护成本高,而非服务差异化竞争 [19] - 规模扩张停滞暴露运营问题:租金占比提升压降毛利率,医生薪资上涨侵蚀利润,参股中心业绩对赌压力传导至控股体系 [15][17][19] - 行业壁垒低且分散的特征在资本退出后显现,高线城市饱和与低线城市渗透难度形成增长天花板 [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