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

搜索文档
京东推出数字人助手“他她它”,CEO许冉演讲现场演示点外卖
新浪科技· 2025-09-25 02:44
京东科技大会发布 - 公司举办主题为"Enjoy AI"的JDDiscovery-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 [1] - 京东集团CEO许冉现场演示数字人万能助手"他她它"的点咖啡外卖功能 [1] 数字人产品功能展示 - 数字人助手通过语音唤醒响应指令 短暂思考几秒后推荐京东外卖平台 [1] - 点餐助手主动推荐三款咖啡商品 支持语音确认品类数量及备注需求 [1] - 系统支持完整支付流程 涵盖外卖放置点等配送细节设置 [1]
外卖大战“降温”到店之战渐起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06:50
外卖大战降温表现 - 消费者感知补贴力度显著减弱,外卖大战降温体感明显 [1] - 商家端日营业额大幅下滑,湖北某汉堡店9月较七八月减少超三分之一 [1] - 骑手端配送单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9月日均收入从300多元降至200多元 [1][4] - 茶饮品类作为排头兵订单锐减,沪上阿姨门店单日销售额跌破1000元,低于战前水平 [3][4] - 饿了么(含淘宝闪购)渠道订单量在6-8月表现突出,但9月出现显著下降 [4] 平台战略调整与业务转向 - 外卖平台广告从电梯、公交站台等核心位撤下,大战落幕转向到店业务 [1] - 阿里将淘宝闪购广告替换为高德扫街榜,并在三城试点到店团购业务 [2] - 京东通过外卖业务拉动用户增长,二季度PLUS会员购买频次同比增超50% [5][6] - 阿里闪购业务带动手淘DAU增长20%,推动广告与客户管理收入增长 [6] - 平台转向精细化运营,监管约谈要求理性竞争,企业意识到烧钱不可持续 [5] 到店业务竞争格局 - 到店业务成为新战场,平台聚焦榜单引导用户决策 [8][12] - 高德推出扫街榜对标美团大众点评,覆盖美食、景点、酒店榜单 [8] - 抖音布局心动餐厅榜和甄选榜,细分人气榜、热销榜等多维榜单 [8] - 大众点评依托海量用户评价数据,榜单为商家带来近30%散客流量 [9][10] - 到店业务经营利润率高达45.6%,远高于外卖业务的6.5% [12] 商家经营数据变化 - 汉堡店暑期月销售额从15万元提升至25-30万元,8月突破30万元 [3] - 9月销售额持续下滑,第一周8000多元,第三周降至7000元,工作日回落至5000元 [3] - 骑手暑期单王日单量80-100单,日收入500-600元,普通骑手300-400元 [4] - 9月骑手日收入降至200-300元,单量减少导致收入下滑 [4] 行业竞争逻辑与趋势 - 外卖大战本质是争夺本地生活流量入口,通过高频业务向高利润业务导流 [11][12] - 到店业务依赖用户真实体验与口碑,难以通过补贴快速改变格局 [13] - 平台倾向以内容+算法+商家运营驱动,而非价格战 [14] - 高德、抖音用户评论数较大众点评仍有较大差距,后者评价数超3000条,前者仅200-400条 [13] - 到店业务合作复杂度高,服务标准化程度低,竞争激烈度较低 [13][14]
告别“补贴内卷”的外卖市场 “三分天下”背后是用户需求的转向
江南时报· 2025-09-23 05:19
市场格局变化 - 外卖行业从价格补贴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形成淘宝闪购、京东外卖和美团三分天下的均衡格局,市场份额分别为34.2%、33.5%和28.9% [1] - 行业从过去美团主导的"一强一弱"态势转变为三足鼎立新格局,难再现单一平台垄断局面 [1][3] - 2025年5月外卖补贴带动市场洗牌,京东APP日均使用次数环比增速达23.87%,淘宝为16.97%,美团增速滑落至6% [10] 京东外卖竞争策略 - 平台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深耕品质外卖赛道,成为26.8%价值驱动型用户的首选平台 [3] - 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以35.6%的未来订单预期占比位列行业第一 [3] - 59.5%的用户表示未来对京东外卖的使用将明显上升或略有上升 [3] - 21%的用户认为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外卖且安全放心,20.3%认为背靠京东电商平台值得信赖,16.6%认可其配送服务态度 [8] 消费者行为转变 - 品质外卖的核心诉求从口味转向安全合规透明,用户最看重实体门店保障(12.5%)、资质齐全(11.8%)和定期卫生检查(10.9%) [4] - 价格因素下降后,品质要求上升推动京东外卖占比大幅回升 [8] - 外卖用户跨品类消费倾向明显,在京东、淘宝和美团平台上平均选择其他商品种类分别为3.4个、2.4个和1.8个 [12] 平台综合能力竞争 - 补贴退潮后行业竞争聚焦服务升级、食安保障与体验优化,从粗放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6] - 京东在3C、家电、数码等传统优势品类外,在超市百货、个护、医药健康等品类的承接能力领先 [12] - 平台综合承接能力重构消费者使用习惯,形成"下单-跨购-留存"的循环逻辑 [14]
外卖江湖风云突变 “三分天下” 局势既定
中国食品网· 2025-09-22 06:53
回溯此前的外卖市场,长期呈现"一强一弱"的竞争态势,美团凭借早期用户积累占据主导地位,饿了么虽持续发 力但市场份额始终存在差距。随着补贴大战的落幕,行业竞争逻辑从"价格比拼"转向"价值竞争",这一转变为新入 局者提供了突围机会,京东外卖正是在此背景下快速站稳脚跟,最终推动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从投入 产出效率来看,京东无疑是本轮行业调整中的最大受益方,平台以相对高效的策略完成了外卖市场份额与用户基 本盘的积累。 京东外卖自布局之初便聚焦"差异化竞争",深耕品质外卖赛道。根据调研数据,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京东外卖 以35.6%的未来订单预期占比位列行业第一,成为26.8%"价值驱动型用户"的首选平台,这批用户更看重配送效 率、餐品质量、服务体验等综合价值,即便价格上涨,仍会"维持原有消费频率",对平台忠诚度较高。同时, 59.5%的用户明确表示,在"品质外卖"选择中,未来对京东外卖的使用将"明显上升"或"略有上升",这一数据也反 映出其在品质赛道的用户认可度正持续提升,且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深入拆解消费者对"品质外卖"的核心诉求,可见其早已跳出"口味好坏"的单一维度,延伸至对"安全、合规、透 明"的 ...
刘强东,又开始活跃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01:14
创始人回归与战略活动 - 刘强东2025年以京东董事局主席身份高频亮相 全面回归业务一线并成为公司对外沟通最高名片 [2] - 9月6日与吉林省签署战略协议 承诺推动在吉投资规模翻番并拓展汽车供应链与智慧物流合作 [2] - 9月21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领导举行工作会谈 两周内完成两场省级高层政商互动 [2] - 9月16日通过直播推广酒旅新业务 合作酒店30分钟售出100间房 北京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600% [3] - 亲自参与外卖业务宣传 4月在北京配送订单 5月在东京街头推广新业务 [3] - 活动覆盖折扣超市考察、人工智能项目参观及达沃斯论坛等多战略节点 [4] 新业务拓展与竞争策略 - 京东进入酒旅、餐饮及外卖行业 试图以供应链优势整顿行业并为从业者提供新通路 [3] - 外卖业务采用价格战策略 推出0元购、满18减18等大额补贴活动引发行业烧钱大战 [7] - 新业务扩张导致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损失9亿元 去年同期为经营利润105亿元 [8] - 公司季度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 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滑50.8% [8] 监管环境变化 -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于5月13日、7月18日和9月9日三次约谈京东等外卖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抵制恶性补贴 [7]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于6月27日通过 10月15日起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8] - 法规新增条款直接针对价格战行为 平台通过极端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玩法面临合规风险 [8] 历史背景与回归动因 - 刘强东2019年因个人原因淡出公众视野 公司日常管理由徐雷等高管负责 [5] - 2022年2月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价值149亿元京东股票 获当年《胡润慈善榜》中国首善称号 [5] - 2025年年中随民营经济支持信号明确重新活跃 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及中欧企业家座谈会 [5] - 在青年企业家大会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京东 呼吁企业家在国家需要时不能缺席 [6] - 内部反思最近五年为京东失落的五年 缺乏创新和成长驱动激进扩张策略 [9]
喊话美团企业家不该变成仇人的刘强东,和王兴八年未喝酒?
搜狐财经· 2025-09-21 23:06
京东品酒会活动 - 京东旅行推出"京东品酒会"活动 将酒品鉴与住宿体验结合 30分钟内售出100间房 [2] - 刘强东现身活动并现场烹饪家乡名菜 通过调侃贾国龙和罗永浩等话题人物制造热度 [4] 京东与美团竞争关系 - 京东正式进军酒旅行业 与美团在外卖和酒旅业务上形成直接竞争 [5] - 刘强东多次尝试约王兴喝酒未果 强调商业竞争不应变成个人恩怨 [5][6] - 刘强东与王兴有八年未一起喝酒 今年一季度才重聚 期间刘强东告知王兴京东将进军外卖 [6][8] 竞争战略分析 - 京东通过"阳谋"策略进攻美团核心业务 高调宣布为15万外卖小哥上社保 直击美团骑手社保痛点 [10] - 美团拥有750万以上骑手 若全部缴纳社保和保险 年成本将超过200亿元 可能侵蚀其358亿元净利润 [10] - 京东外卖日订单超2500万单 占全国外卖市场31%份额 [17] 酒旅业务战略价值 - 酒旅业务利润率显著高于外卖 美团2022年一季度酒旅业务净利率达46% 是外卖业务6.7%净利率的7倍 [16] - 京东净利率持续走低 2024年为3.85% 2025年上半年降至2.73% 酒旅业务可提升盈利能力 [14] - 通过供应链优化可压缩酒店20%成本 行业平均毛利率60%有望进一步提升 [14] 京东核心优势 - 公司拥有150万家便利店基础 3000万PLUS会员中72%为高净值男性 与企业差旅需求高度契合 [12][17] - 计划将工业品供应链经验复制至酒旅行业 通过直采模式压缩成本 [17] - 业务拓展遵循"供应链重构"核心逻辑 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12]
刘强东,当务之急是成立「东贝」?
商业洞察· 2025-09-21 09:22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了刘强东是否应成立"东贝"餐饮品牌来回应西贝的舆论危机 认为尽管存在表面机会 但基于商业模式、财务压力和行业规律 该举措并不符合京东的战略方向且存在巨大风险 [9][25][60] 西贝舆论危机分析 - 西贝因罗永浩指控其"全是预制菜还贵"陷入形象危机 外部形象与"除了顾客是现宰的 其他都是预制的"网络梗绑定 [13] - 危机根源在于未能与社会情绪同频 贾国龙低估了"预制菜敏感"与"贵即原罪"驱动的社会情绪烈度 [41][44] - 西贝作为头部餐饮企业 其品控和服务品质经过市场验证 此次舆论风暴中未见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曝光 [39] 成立"东贝"的表面理由 - 填补西贝塌房留下的生态位豁口 儿童餐赛道已"一贝落" 网民乐见"东贝"生 [13][14] - 接住泼天流量的捷径 刘强东直播时cue贾国龙和罗永浩并亲自下厨 展现流量运营能力 [15][16] - 补足京东本地生活版图 京东在"到店"领域缺乏支点 而美团有大众点评 阿里有高德扫街榜 [17][18] - 强化刘强东良心企业家形象 凭借IP加成可能获得用户投票支持 [19][20] - 回归初心 刘强东首次创业就是开餐馆 再开餐厅可强化不忘本形象 [21][22][23] 成立"东贝"的实际障碍 - 财务不可行 京东外卖上线几个月已亏损100多亿 从"百亿补贴"发起者变为"反恶性竞争"者 [27] - 餐饮行业利润微薄 2025年上半年北京3522家规上餐饮企业实现利润1.88亿元 同比降幅达67% [28] - 违背京东战略重心 公司所有业务围绕"供应链"展开 品酒会实质是为酒旅业务布局 [31][32][33] - 无法解决行业根本矛盾 难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出餐快、价格低、现炒"的既要又要还要心态 [40] - 舆论风险极高 "东贝"可能重蹈西贝覆辙 陷入预制菜舆论困境 [45][47][48] 预制菜行业分析 - 预制菜定义存在困难 从备菜到上桌的多个流程构成连续体 难以切割定义 [51] - 餐饮标准化是不可逆的主流趋势 对应餐饮业"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生态 依赖预加工生产线和冷链物流 [52] - 预制菜具有两面性:鲜味上的退步与技术上的进步 但鲜味少不等于不健康 技术多不等于更营养 [53] - 核心争议应是安全卫生而非是否预制 法律应兜住安全底线 将价格和口味交给市场 [50][55] - 预制菜已成为价值观测试题 态度反映价值光谱取向 讨论常超出营养学范畴 [56][58] 舆论环境复杂性 - 罗永浩成功扮演社会"嘴替" 网罗了从反对预制菜到反对高价等不同论题的支持者 [59] - 西贝成为社会怨恨的"靶替" 事件升格为社会治理场的"场替" 反映网络社会症候群 [58] - 舆论气候下 企业容易陷入道德化叙事困境 仅有少数理性声音支持贾国龙 [59]
刘强东的“烟火人间”与“家国情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19
公司管理层动态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参与直播活动展示烹饪并提及紧张情绪 类比贾国龙首次炒菜和罗永浩首次脱口秀[2] - 刘强东多次出现在非正式场合包括宿迁夜市大排档饮酒及与快递员同桌吃火锅 体现亲民形象[2] 公司人力资源政策 - 京东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已持续近20年 累计金额超过1000亿元[3] - 公司员工总数接近90万人 其中大部分为一线物流和配送人员[3] - 2025年计划为所有全职外卖骑手缴齐五险一金 并呼吁全行业推行该政策[3] - 实行"三毛五理论"利润分配模式:每1元利润中0.7元留公司 其中0.35元分配给团队 0.3元留给合作伙伴 剩余0.35元用于发展[4] - 2023年9月宣布两年内实现全员20薪待遇[5] - 退休快递员每月可领取5350元养老金[5] 公司经营理念 - 强调企业经营关系到90万员工家庭的生计与尊严[4] - 疫情期间坚持口罩产品不涨价 放弃潜在数十亿元利润[4] - 支持"向上卷"竞争模式 注重产品质量 价格公道和安全性[5] - 通过新疆羊肉运输等案例体现物流体系的社会责任担当[4] 行业影响与定位 - 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为配送员提供全额社保的企业[3] - 提出平台企业利润和市值完全有能力承担全员社保[3] - 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核心为对待消费者和员工的方式[4]
刘强东的“烟火人间”与“家国情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13
公司战略与领导风格 - 公司创始人通过直播和线下活动展现亲民形象 包括在直播间烹饪和参与夜市大排档互动[1][3][5] - 公司坚持近20年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 累计支出超1000亿元 目前员工规模接近90万人[5][6] - 提出"三毛五理论"的利润分配原则:每1元利润中 70%分给合作伙伴 35%留给团队 剩余35%用于公司发展[6][7] 员工福利与社会责任 - 为所有全职外卖骑手缴纳全额五险一金 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 多名快递员已开始领取退休金(例如每月5350元案例)[5][9] - 疫情期间坚持口罩产品不涨价 牺牲潜在数十亿元利润机会 同时投入数亿元支持物流保障(如10吨物资运输)[7] - 宣布两年内实现全员20薪计划 强调为90万员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和尊严[6][9] 商业理念与行业影响 - 区分两种竞争模式:反对低端价格竞争 倡导质量升级和价格公道的良性竞争[9] - 公开呼吁全行业为快递员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 强调主要平台具备财务承担能力[5] - 将企业成功与时代发展关联 强调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和对员工的尊重构成企业社会责任核心[7][9]
补贴退潮 外卖江湖“三分天下”成定局
艾瑞咨询· 2025-09-18 00:06
外卖/即时零售行业消费者研究核心观点 - 补贴大战后用户行为发生结构性变化 价格锚点显著下移且高频依赖固化 品质需求成为核心竞争维度[2] - 市场格局呈现"三分天下"态势 京东在品质赛道实现反超 生态协同能力成为竞争关键[3][4] - 用户分化成价格驱动型(493%) 价值驱动型(268%)和机会主义型(195%)三类 平台需采取精细化运营策略[26][27][29] - 品质需求定义为安全合规透明 813%用户愿为品质支付溢价 其中438%愿每单多付2元 222%愿多付4元[52][58] - 京东凭借品质心智和生态协同实现快速增长 在品质外卖场景首选率提升205个百分点至398%[63][65] 用户行为变化 - 价格锚点从补贴前2140元区间465%占比 转变为补贴后2040元区间405%主导 20元以下低价群体稳定在263%远高于战前145%[8][11] - 高频依赖固化 605%用户每周下单超3次 即时零售呈现全天候特征 下午和晚间时段各占455%[15][18] - 品质需求超越口味本身 用户最关注实体门店保障(125%) 资质齐全(118%) 定期卫生检查(109%)等安全合规指标[52][54] 市场格局演变 - 整体外卖市场呈胶着状态 用户订单分配预期为淘宝342% 京东335% 美团289%[67] - 品质外卖赛道出现分化 京东以356%的预期订单比例超越淘宝(327%)和美团(286%)[69] - 京东MAU增长领跑 36月环比增速达323%/月 累计增长133% 淘宝同期增长88% 美团增长22%[32][34] - DAU变化显示用户粘性转移 京东26月DAU增长165% 美团同期下降5%[36] 平台生态协同 - 京东形成"外卖获客-全品类留存"闭环 二季度零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76% 新业务收入增长199%[44] - 各平台形成差异化品类心智:京东统治家电(499%) 手机(484%) 数码(451%)等高价值标品 淘宝主导超市百货(451%)和个护(453%) 美团领跑到店服务(491%)和医药健康(279%)[74][76][78] - 协同广度对比显著 外卖用户在平台平均选择品类数:京东34个 淘宝24个 美团18个[82] - 京东618订单量突破22亿单 新用户在超市生活服务等品类交叉销售比例持续提升[44] 品质赛道竞争 - 食品安全卫生成为用户核心痛点 商家资质不明和份量不足构成主要信任赤字[55][57] - 594%用户表示将增加在京东点品质外卖的频率 显示强劲增长动能[71] - 普通外卖场景格局分散:淘宝544% 美团262% 京东193% 品质场景中京东占比大幅提升[61][63]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从流量补贴转向用户价值运营 需同时打好用户分层 生态协同和品质信任三张牌[90][94][95] - 平台需满足"即时性需求+全周期需求"双重能力 实现高频小额到低频大额消费的全场景覆盖[91] - 品质成为终局之战胜负手 信任争夺将决定议价能力和核心用户获取[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