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下月起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新增一地
期货日报· 2025-08-27 16:08
政策实施 - 吉林省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1] - 政策实施方案已向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备案并通过审核 [1]
期货交割加持 西北钢铁企业破解经营难题
期货日报· 2025-08-27 16:06
西北钢铁市场特征与挑战 - 西北钢铁市场存在显著区域性特征 资源禀赋突出但物流成本高 陕晋内蒙古焦炭 新疆铁矿 甘肃合金料沿铁路呈带状汇聚 钢坯成本低于全国均值但长距离运费侵蚀利润 [2] - 消费结构高度离散 重大工程 风电光伏 油气管道等项目集中爆发但季节性停工频繁 需求曲线波动大如高原气候 [2] - 钢铁冶炼企业面临原料成本高企和中西部钢材供应过剩的双重压力 原料购入和产成品送出均存在经济及时间成本 运输过程中价格随市场波动 运营风险较高 [2] - 西北钢铁厂规模两极化严重 中间梯队稀缺 进口矿使用量提升导致利润受更高运费侵蚀 [3] - 市场库存常年呈现冬储高 夏销低的脉冲式波动 受周边需求方工作模式影响 [3] - 企业期现转换困难 周边缺乏期货交割库 实际交易需承担额外运费 套期保值操作要求高 [3] - 专业人员储备严重不足 导致期货市场参与度低 企业陷入有产能有工具但无法使用的困局 [3] 交割仓库设立的意义与作用 - 中储西安物流中心热轧卷板期货交割仓库获批 标准仓单生成 填补西北地区交割基础设施空白 [1][3] - 提高西北钢企参与套期保值的便利性 为周边产业风险管理和营销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 [1][3] - 带动物流 仓储 加工及供应链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4] - 增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性 [4] - 验证期货合约设计的合理性和交割机制的可靠性 增强投资者和实体企业对期货市场的信任 [5] - 包钢牌首单热轧卷板标准仓单成功交付 另有16手天铁牌热轧卷板标准仓单入库 实现5100吨入库交割 [5] - 截至8月初 今年2月生成的标准仓单只剩3手未交割 已交割仓单多数通过贸易商点价模式重新流入现货市场 [5] 对产业链企业的实际效益 - 为加工商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货源 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简单粗加工 [4] - 园区拥有专业公铁联运及装卸设施 全流程信息化控制的大宗物资仓储管理系统 粗加工车间及百余家加工企业 [4] - 园区周边加工商可能达400家左右 大部分体量较小且议价能力弱 难以直接从上游钢厂拿货 [4] - 贸易商通过期转现模式为下游加工商提供价格合适货源 数小时内完成货物运输和加工 [5] - 过去从钢厂进货需提前20-40天下单 紧急需求时要么高价采货要么面临失去客户 交割库设立后提供更多货源渠道 [5] 区域经济与战略发展影响 - 标准化流程倒逼钢铁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 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6] - 通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优化资源配置 [6] - 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为区域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动力 [6] -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连接中亚 西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6] - 连接西部资源与东部金融中心 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 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项目原材料供应 [6] - 为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6] 行业展望与期待 - 陕西钢铁集团期待交易所进一步优化全国交割仓储设施布局 [7] - 提高西北期现货市场交易效率 助力当地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7]
印度反倾销超预期,国内PVC出口格局面临调整
期货日报· 2025-08-27 08:12
印度反倾销税调整 - 印度对多国聚氯乙烯悬浮树脂反倾销税作出终裁调整 对中国产品税率由82~167美元/吨上调至122~232美元/吨 增幅显著 对美国产品税率由104~339美元/吨降至72~284美元/吨 对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产品税率下调 对韩国和泰国产品税率小幅上升 [1] - 新税率将重塑印度PVC进口结构 中国作为印度最大PVC供应来源地 对印出口预计受到抑制 出口格局面临调整 [1] 印度BIS认证政策 - 印度将进口PVC的BIS认证标准政策推迟6个月至2025年12月24日执行 基于当前进口不稳定因素及企业申诉作出调整 [2] - 印度国内PVC年消费量约400万吨 其中超过250万吨依赖进口 中国供应占比45% 但目前中国尚无一家生产企业获得BIS认证 [2] - 若政策执行印度将面临百万吨级供应缺口 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政策延期为中国企业争取申请时间 但已有超过30家企业获得认证 中国通过认证存在难度 [2] 贸易摩擦影响 - 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商品出口受影响 PVC出口1-5月累计170万吨 同比增加56%创历史新高 但6月出口环比下降超过25% 7月有所恢复但仍未达5月水平 [3] - 贸易摩擦暂时缓和但未完全解决 后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3] 国内PVC市场格局 - 国内PVC市场处于供过于求格局 近几年出口大幅增加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4] - 印度提高反倾销税率及BIS认证年底落地 将增加国内PVC出口难度 出口量面临减少压力 [4]
分析人士:本轮“牛市”受政策驱动
期货日报· 2025-08-27 02:32
市场表现与成交数据 -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整数关口[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10日突破2万亿元 8月25日全天成交3.14万亿元创年内新高及历史第二高[1] - A股股价中位数从年初12.65元涨至16.45元 涨幅达30%[3]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累积与制度完善是股指上行根基 去年9月底以来多维度政策持续发力[1] - 增量资金积极入市提供流动性支持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反映杠杆资金活跃度[1] - 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居民储蓄转向股市趋势明确[1] - 货币政策与企业盈利双重支持 总量政策处于核心地位[2] 企业盈利状况 - 中报数据显示企业盈利结构性修复 半导体和AI算力等科技成长赛道表现亮眼[1] - 制造业和科技相关行业盈利情况超出预期[2] - 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3% 呈现K型分化特点(大企业高于临界点/中小企业低于临界点)[1] 资金结构与风险偏好 -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国家队"入场削弱下行风险并改变投资者预期[2] - 场内杠杆通过融资实现 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3% 较历史峰值仍有差距[3] - 期指基差与期权持仓量PCR处于历史高分位 中证1000股指期权持仓量PCR高于历史95%分位[2] - 自由流通换手率8月26日为5.94% 未超过去年10月8日高点[3] 估值与潜在风险 - 科创50指数市盈率达180.78倍 PE分位数处于历史最高位100%[4] - 融资余额规模超2.1万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升至4.2% 接近2024年4.5%的高点[4] - 历史"天量天价"经验显示 2024年10月8日成交3.45万亿元后市场经历3个月调整[4] 政策预期与规划 - "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主题发布会引导合理能源消费与绿色能源建设[4] - 下半年增量政策出台概率较低 因经济平稳修复且财政支出加速[5] - "十五五"规划起草研判成为政策重心 长周期规划影响大于短期刺激[5] 外部影响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提升A股风险偏好 若落地将吸引外资配置并支撑指数上行[6] - 鲍威尔发言偏鸽派 指出"风险平衡转变"和"就业下行风险显著上升"[6]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转向2%长期目标 对关税通胀影响定性为"一次性"[6] - 大类资产对9月降息计价已较充分 A50期指涨幅较为克制[6]
IF、IH、IM空单主力席位减持力度更大
期货日报· 2025-08-27 02:30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8月26日窄幅震荡收报3868.38点 涨势较前期放缓 [1] - 期指品种走势分化 IC主力合约上涨0.18% IF、IH及IM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21%、0.43%和0.1% [1] 期指持仓变化 - 期指总持仓量减少62657手至991457手 四个品种持仓均回落 [1] - IF持仓减少16548手至273056手 IH持仓减少11800手至108386手 [1] - IC持仓减少15056手至229499手 IM持仓减少19253手至380516手 [1] 主力席位持仓动向 - IF主力席位多单减仓12813手 空单减仓13581手 净空持仓降至33440手 [1] - IH主力席位多单减仓9153手 空单减仓9271手 净空持仓降至18014手 [1] - IC主力席位多单减仓12832手 空单减仓12387手 净空持仓升至17194手 [1] - IM主力席位多单减仓14290手 空单减仓18511手 净空持仓降至51712手 [1] IF席位具体调整 - 银河期货多单减仓559手净多降至2205手 南华期货多单减仓999手至3704手 [2] - 东海期货多单减仓182手净多降至2236手 大越期货多单增仓224手至2200手 [2] - 中信期货空单减仓4271手净空降至18639手 华泰期货空单减仓549手净空降至9799手 [2] - 摩根大通空单增仓135手至4224手 [2] 资金流向分析 - 部分资金止盈离场 期指总持仓及主力席位持仓同步回落 [2] - 期指前期累积较大涨幅 短线或在当前点位展开整理 [2]
期货交易关键词之回撤
期货日报· 2025-08-27 00:49
交易策略 - 回撤是市场常态 交易者需理性面对 避免因回撤恐慌离场[1] - 对盈利单需保持与亏损单同等警惕态度 按规则执行体现生存智慧[1] - 正视回撤并学会取舍 有助于交易者在市场中稳健长远发展[1] 投资理念 - 避免成为因短期波动而恐慌离场的"惊弓之鸟"[1] - 避免过度坚持特定头寸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策略[1] - 追求成为投资界"陶朱公"式成功者 而非一无所获的"小猴子"[1]
放量之后迎来调整 A股后续如何演绎
期货日报· 2025-08-27 00:46
市场表现 - 三大股指普遍低开 深证指数涨0.26% 上证指数跌0.39% 创业板指数跌0.75% [1] - 沪深两市成交2.68万亿元 连续10个交易日破2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量4621亿元 [1] - 整体呈现窄幅整理之势 放量之后市场出现调整 [1]
旺季预期落空 鸡蛋市场拐点何时出现
期货日报· 2025-08-27 00:43
行业现状 - 鸡蛋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特征 蛋价持续下跌[1] - 蛋鸡养殖行业面临供给充裕格局 需求表现乏力 成本竞争加剧[1] 价格表现与传导机制 - 四季度鸡蛋价格难以出现明显好转[1] - 现货价格持续低迷导致补栏情绪低迷[1] - 当前价格低迷有利于明年上半年鸡蛋价格修复[1] 核心关注点 - 需重点关注利润对产能的传导机制[1]
旧季清库存、新季将上市 苹果期市交易逻辑有何变化?
期货日报· 2025-08-27 00:18
苹果期货价格走势 - 苹果期货主力合约AP2510报收8124元/吨,微跌0.23%,处于高位震荡阶段 [1] 新旧季苹果价格分化 - 新季早熟苹果收购价格显著高于往年同期,而冷库旧季苹果价格持续走低,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1] - 冷库旧季苹果主要集中在山东产区,80以上一、二级货源加权价格3.73元/斤,较7月初下滑0.41元/斤(跌幅9.90%),较5月初下滑0.46元/斤 [1] - 存储商利润空间压缩,高质量及85以上大果利润缩减严重,中小果及统货利润尚可 [1] 旧季苹果价格走低原因 - 受时令水果(如丰产荔枝)低价冲击 [2] - 库存货源存在利润空间,存储商出货意愿较强 [2] - 中秋节时间较晚(10月6日),新季富士逐渐上市,旧季需求疲软 [2] 新季早熟苹果行情 - 早熟品种(晨阳、秦阳、纸袋嘎啦)价格持续偏高,开秤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0.3~0.4元/斤 [2] - 甘肃静宁纸袋嘎啦70起步价5.0~5.3元/斤,同比高1.0元/斤左右 [2] - 受天气影响,新季苹果存在红度不够、果个偏小问题,好货占比偏少 [3] 产区价格历史对比 - 陕西、甘肃等多产区70起步半商品/好货价格2024年预期值普遍高于2023年实际均价(例如洛川朱牛2023年4.75元/斤,2024年预期4.8~5.1元/斤) [3] - 部分产区如白水史官、澄城王庄2024年预期价格区间较2023年实际均价有所下调 [3] 晚熟富士价格预期 - 市场对晚熟富士开秤价格预期抬升,预计高于去年0.3~0.5元/斤,个别产区价差更高 [4] - 依据包括早熟苹果价格居高、质量担忧、中秋节需求带动及上一产季存储利润丰厚 [4] - 新季苹果套袋数量略低于上一产季,西北产区早熟收购价格对晚熟红富士形成支撑 [4][5] 期货价格未来走势 - 收购季期货盘面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但后期可能"先扬后抑",交易逻辑将转向下游消费需求 [5]
淡季压力逐步显现 欧线集运期货盘面延续跌势
期货日报· 2025-08-27 00:18
欧线集运市场表现 - 8月下旬欧线集运市场维持弱势 主力合约EC2510收跌2.76%至1318.9点[2] - SCFIS欧线指数环比下跌8.7%至1990.20点 反映现货运价持续回落[2] - 现货运价从7月末峰值3380美元/FEU跌至2160美元/FEU 周均下跌120美元/FEU[2] 现货运价走势 - 9月上旬现货运价均值跌至2160美元/FEU 较7月高位累计下跌逾1200美元/FEU[3] - 主要联盟报价分化:双子星联盟1920美元/FEU OA联盟2230美元/FEU PA联盟2170美元/FEU MSC报价2352美元/FEU[3] - 现货市场报价中枢位于2100-2200美元/FEU Gemini联盟报价跌至1900美元/FEU引发降价竞争[4] 供需状况分析 - 9-10月舱位供给充沛:9月周度舱位规模28.4万TEU(已定)+1万TEU(待定) 10月26.3万TEU(已定)+2.5万TEU(待定)[3] - 需求端从旺季向淡季转变 国庆中秋长假前可能出现发运小高潮但挺价难度较大[3] - 船司采取降价揽货策略 8月下旬展开价格战导致降价负循环形成[2] 期货市场表现 - 主力合约EC2510收盘1318.9点 折合运价1950-2000美元/FEU 期现基差收窄[4] - 期货盘面缺乏上行驱动 但向下空间有限因已计入部分预期跌幅[4] - 远月合约存在贴水结构 2026年合约较2025年合约贴水反映复航预期[5] 影响因素与展望 - 地缘事件变化是远月合约核心影响因素 中美关税调整可能外溢至欧线货量[5] - 市场企稳需观察国庆空班计划、现货运价降幅收窄等边际信号[4] - 近月合约锚定现货基本面 远月合约结合淡旺季定价与复航预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