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级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智驾概念股走高 L2级辅助驾驶将迎来强制国标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2:38
股价表现 - 黑芝麻智能股价上涨9.04%至20.86港元 [1] - 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上涨7.18%至11.19港元 [1] - 速腾聚创股价上涨6.33%至45.26港元 [1] - 佑驾创新股价上涨5.9%至27.64港元 [1] 政策动态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1] - 该标准填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为行业准入和质量监督提供技术依据 [1] 行业数据 - 新能源汽车L2级驾驶辅助技术搭载率超过50% [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预计持续提升 [1] 机构观点 -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于行业监管完善趋势 [1] - 当前至明年是汽车高阶智驾技术成熟度与政策法规共同突破的窗口期 [1] - 重点推荐智能驾驶研发领先的主机厂和激光雷达头部供应商 [1] - 建议关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服务及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 [1]
今年年底我国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将逼近70% 汽车智能化来到新赛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9-10 07:49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 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6.2% 较"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1] - 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 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广受欢迎品类 [1] 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 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从2019年3.3%跃升至2024年近60% 预计2024年底达70% [4] - 2024年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搭载率超70% 预计年内突破80% [5] - 智能驾驶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促进通行效率提升15%~30% 推动GDP增长2.4%~4.8%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发展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实现从单颗到多颗搭载突破 单车算力向千级TOPS迈进 [1] - AI大模型参数规模跃升至千亿级 大模型技术成为推动自动驾驶从L2/3向L4/5发展核心动力 [1][4] - 2025年上半年ADAS供应链本土化趋势显著 本土企业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6] 行业阶段与竞争焦点 - 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 L3级自动驾驶与Robotaxi处于商业化冲刺阶段 [1] - 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竞争焦点转向高阶智驾、操作系统、高算力芯片及数据安全 [7] - 2030年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渗透率预计超90% NOA搭载量将超2400万辆 [6] 经济影响与产业生态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2] - 智能座舱供应链趋于成熟 域控制器、中控屏、HUD等关键领域实现本土化突破 [7] - 燃油车智能化进程启动 用户核心需求聚焦安全、舒适、可靠等车辆基础属性提升 [8]
自动驾驶赛道动能足 头部企业收入整体向好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0:19
行业趋势 - 乘用车市场处于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和L4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的新阶段 [1] - 市场竞争促使车企将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下放至10万元至15万元级车型 [1] - L4级自动驾驶企业持续推进车辆规模化与常态化运营 头部企业增长动能强劲 [4] L2级辅助驾驶市场 - 自主品牌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底51%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59% [2] - NOA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从20%上升至32% [2] - 基础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增速相对放缓 产业链企业需开拓新增长点 [3] - 布局无图城市NOA且能演进至L4级功能的企业有望把握新机遇 [3] 企业业绩表现 - 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67.6%至15.67亿元 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大增250%至7.78亿元 [2] - 禾赛科技二季度实现营收7.1亿元 同比劲增超50% [2] - 佑驾创新2025上半年总收入3.46亿元 同比增长46.1% 毛利润同比增长54.8% [2] - 德赛西威营收同比增长25.25% 增长主要来自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业务 [2] - 黑芝麻智能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30.4% 净亏损达7.62亿元 研发支出6.18亿元是收入两倍以上 [3] L4级自动驾驶运营 - 小马智行二季度总营收1.54亿元 同比增长75.9% [4] - 文远知行二季度营收1.27亿元 同比增长60.8% [4] - 百度萝卜快跑二季度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 同比增长148% [4] - 如祺出行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 [4] - 曹操出行在苏州及杭州累计完成超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 [4] - 小马智行6月起与北汽、广汽合作启动第七代Robotaxi量产 两月内生产超200台车辆 [4] 商业化进展 - 2026年我国有望推进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3] - 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政策有序开放 为Robotaxi常态化落地提供关键支持 [4] - 当Robotaxi投放量达1000台时 单车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4] - L4级自动驾驶企业面临高增长与持续亏损并存局面 需跨越规模节点实现单车盈利 [5]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AI成决定未来竞争关键变量,电动车百人会张永伟:智能化出海正处在关键窗口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9:39
行业现状与数据表现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全球最高,泊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过20%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500万辆,同比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新车总销量44.3% [2] 技术发展与产业突破 - 2025年AI与汽车深度融合触发产业范式级突破,AI技术重塑汽车核心竞争力并影响用户体验 [2] -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关键拐点,从技术验证转向场景落地,中国在智能化领域取得终端先行优势 [3] - 当前主流自动驾驶技术面临L3向L4/L5级突破的瓶颈,需解决"黑箱"决策和数据依赖性问题 [3] - AI操作系统(AI OS)发展分为AI in OS、AI for OS和AI as OS三阶段,车企正构建多Agent并行运行的智能体系 [6] 商业化与安全挑战 - L4级以下仍属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参与,安全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车企面临2~3倍成本增加的挑战 [6] - 智能汽车安全需通过"类脑认知架构"实现向人类驾驶认知模式的跃迁 [3] 产业协同与全球化 - 华为、Momenta等科技公司与整车企业建立"整零深度绑定"合作模式,推动技术架构升级 [7] - 中国汽车产业正突破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 [7] - 中国车企需从"比拼参数"转向"创造价值",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跃升,实现全球化信赖 [9] - 中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健身房",技术反向输出至全球厂商,跨国企业推进本土化战略 [9] 智能化出海机遇与挑战 - 智能化出海面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合规问题,中国处于关键窗口期,需提升全球竞争力 [9]
安全监管再升级!工信部推动L2级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制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05:50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 涉及L2级辅助驾驶安全监管 [1] - 标准由工信部提出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汽车集团 华为技术等 项目周期22个月 申报于2024年3月 公示期为2025年6月4日—7月4日 [2] - 标准适用于装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和N类汽车 涵盖运动控制能力 驾驶员状态监测 系统探测能力等通用技术要求 并规定审核要求及典型工况试验方法 [2] 标准制定的行业意义 - 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 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安全事故 为行业管理提供支撑 [2] - 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设计难度 促进中国同类产品国际化发展 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 - 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还包括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 自动泊车 仿真测试等标准实施 加快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标制修订 [3] 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2.4% 全年新能源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备比例达55.3% [5] - 部分车企存在夸大宣传现象 将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 导致安全事故 如2024年3月小米高速公路碰撞致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5] - 工信部4月整顿智驾乱象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禁止虚假宣传 车企宣传语从"高阶智驾"回归"辅助驾驶" [5] 行业自律与未来展望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4月21日发布倡议书 要求规范营销宣传 杜绝误导性表述 [6] - 华为 广汽 上汽等企业高管4月27日联合签署安全倡议 呼吁实事求是宣传功能边界 参与行业标准建设 [6] - L2级辅助驾驶国标落地后将推动行业进入"技术+合规"双轮驱动阶段 L3级自动驾驶立法进程或成下一焦点 [6]
产业跃迁时刻,车企切莫让“内卷”影响发展好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7:5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企业避免低于成本价倾销和虚假宣传,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1] - 行业同时面临战略机遇期和价格战、口水战等内卷争议,业态可持续发展引发关注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025年利润率持续低迷 [3] 四重跃迁 - 能源跃迁: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成为中国汽车名片,但固态电池技术仍有待观察 [1] - 智能跃迁:L2级辅助驾驶装车率接近60%,向L3有条件自动驾驶突破是关键节点 [2] - 全链跃迁:从整车制造到核心"三电"、智能座舱等环节取得进步,但部分汽车电子元器件依赖进口 [2] - 全球跃迁:2024年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9.3%至585.9万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多家企业出口量超100万辆 [2] 四大问题 - 价格战侵蚀企业盈利能力,2024年行业利润率仅4.3%,削弱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投入 [3] - 个别企业博眼球行为损害行业声誉和消费者信任 [3] - 智能驾驶领域存在宣传乱象,部分企业夸大L2级功能,混淆自动驾驶概念带来安全隐患 [3] - 固态电池等下一代关键技术面临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挑战 [3] 发展共识与建议 - 车企需具备产业跃迁、机遇把握、生态发展和现代市场四种意识 [4] -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全球市场和安全信任基础上的品质溢价是新的增长点 [4] - 智能大周期开启不久,未来出行、移动商务和车上生活形态均为万亿级创新场景 [4] - 优秀企业应着眼长期创新,技术驱动、安全可靠的优质优价产品是关键 [5] - 强化技术创新内力、战略竞争定力、品质安全功力和产业发展合力四种力量 [5] - 以内需市场为基础,拓展海外增量,将智能化提升至与新能源同等战略地位 [5]
卷智驾,成为了车企的“生死局”?
36氪· 2025-04-30 08:33
行业趋势 - 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智能化,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智驾功能,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时代 [1]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突破65%,智能辅助驾驶从"尝鲜期"迈向"普及期" [2] - 智驾功能从中高端车型选配项变为入门车型标配,车型售价与智驾能力关系发生变化 [2][8] 自主品牌策略 - 比亚迪海豹06 EV定价12-15万元,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零跑B10让激光雷达成为13万级车型标配 [4] - 奇瑞推出6万元起售的奇瑞QQ纯电,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速领航功能,五菱星光预售10.98-12.98万元,搭载全速域自适应巡航 [4] - 理想L6焕新版起售价进入25万元区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与高速辅助驾驶 [6] 合资品牌应对 - 合资品牌通过与国内智驾公司合作追赶,东风日产N7联合Momenta开发纯视觉智驾方案,丰田承认中国智能化领先并寻求学习 [10] - 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宝马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大语言模型交互系统,奔驰CLA采用Momenta提供的全场景智驾方案 [12] - 凯迪拉克VISTIQ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大众与地平线合作研发ADAS系统适配中国路况 [14] 技术安全导向 - 监管部门收紧智驾宣传口径,"安全"成为厂商营销关键词,华为ADS 4强调恶劣天气下的障碍物识别能力 [15] - 问界发布智能安全体系,小鹏汽车开启AI智驾安全训练营,轻舟智航强调"安全智驾"理念 [15][17] - Momenta区分量产辅助驾驶与Robotaxi自动驾驶,行业在强监管下仍需发力智能化配置平权 [19] 行业总结 - "安全冗余"和"场景优化"成为车展高频词汇,智驾普及需平衡成本与安全性,消费者需求从"尝鲜"转向"刚需" [20] - 智驾下沉让以往选配功能变为免费标配,但使用中需以安全为先,技术可靠性与稳定性是竞争核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