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

搜索文档
津上机床中国(01651.HK):精密车床翘楚 内生成长加速
格隆汇· 2025-09-25 20:4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中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 控股股东为日本津上集团 产品矩阵以车床(走心机)为主 加工中心和磨床为辅 [1] - 2025财年营收42.62亿元 归母净利润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6%和63% [1] - 2024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715亿元 公司市占率4.1% 为车床细分市场第一名 [1] 产能扩张与行业前景 - 2025年1-8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速14.6% 较2024年景气修复 预计2026年行业需求持续 [1] - 2025年3月公司建设平湖第六厂区 预计新增组装产能3,000台/年 [1]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公司经营质量稳健 存货周转和收现比等指标表现良好 [2] - 自2023财年以来分红率维持在40%以上 [2] 新业务布局与增长潜力 - 2024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AI液冷连接器加工 人形机器人丝杠和减速器加工领域 [2] - 市场暂未充分重视液冷和机器人领域的增量潜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6/2027财年EPS分别为2.6/3.1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2% [2] - 目标价38.6港元 对应2026财年13倍市盈率 现价对应2026/2027财年市盈率为11/10倍 [2]
中金:首予津上机床中国“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38.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4 09:27
核心观点 - 中金首次覆盖津上机床中国并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38.6港元对应FY2026年PE为13倍 现价存在17.1%上涨空间 公司作为中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 内生竞争力突出 液冷和机器人领域的增量潜力被市场低估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FY2025营收42.62亿元 归母净利润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6%和63% [2] - 预计FY2026/FY2027年EPS分别为2.6/3.1元 未来三年CAGR达22% [1] - 现价对应FY2026/FY2027年PE为11/10倍 [1] - 公司分红率自FY2023以来持续维持在40%以上 [4] 行业地位与产能 - 公司为日本津上集团控股 2003年成立 形成以车床(走心机)为主 加工中心和磨床为辅的产品矩阵 [2] - 2024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715亿元 公司以4.1%市占率位居车床领域第一名 [3] - 2025年3月启动平湖第六厂区建设 预计新增年组装产能3,000台 [3] 行业趋势 - 金属切削机床为长寿命通用设备 景气度受汽车和通用制造业资本开支影响 [3] - 2025年1-8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速达14.6% 较2024年呈现景气修复 [3] - 预计2026年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3] 新业务布局 - 2024年起积极布局AI液冷连接器加工 人形机器人丝杠和减速器加工领域 [5] - 潜在催化剂包括液冷基础设施和人形机器人磨床业务进展 [5]
宇环数控(002903)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00:4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2,392.59万元,同比增长11.74% [7] - 消费电子领域收入12,492.46万元,同比增长33.35%,占总营收55.79% [4] - 利润总额1,334.80万元,同比增长196.90% [6] - 净利润893.71万元,同比增长39.70% [6] - 归母净利润264.88万元,同比下降 [6] - 主要产品毛利率34.11%,较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升 [6] 业务布局 - 高端通用磨床产品包括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导轨磨 [2] - 高端磨床应用于轴承零部件、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业等进口替代领域 [2] - 正实施"高端数控磨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提升高端磨床研发生产能力 [2] - 双端面磨床可用于机器人零部件中的齿轮、齿圈、轴承等部件磨削加工 [2] - 拉床系列产品可用于行星减速机零部件加工 [2] - 机器人领域客户为零部件加工企业,不直接对接终端企业 [2][3] 消费电子领域 - 产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智能穿戴等3C产品外观件磨抛加工 [5] - 可加工玻璃、蓝宝石、陶瓷、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多种材料 [5] - 自iPhone4开始为苹果产业链提供服务 [5] - 为iPhone17系列等产品提供外观部件材料的磨削和减薄加工服务 [5] 市场拓展 - 深耕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领域 [7] - 加快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加工、半导体、新材料和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布局 [7]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工艺水平推动业务发展 [7]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9月10日股东总户数21,481户 [7]
机构:“工业母机+”活动持续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0:47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 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 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 [1] 产业影响 - 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 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工业母机+活动加速推动国产化 推动产业升级 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求 [1] 投资机会 - 持续受益国产化的五轴机床 数控系统 丝杠导轨等环节 [1]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推动的加工中心 磨床需求爆发机会 [1]
宇环数控:公司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机器人、轴承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渗透率逐步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0:56
业务领域拓展 - 公司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机器人、轴承等新兴业务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 [1] -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1] 半导体业务 - 主要生产针对半导体行业的精密加工设备 [1] - 晶体材质涵盖蓝宝石、单晶硅、碳化硅等 [1] - 产品涉及各类材质晶体的平面磨削、滚圆加工、单面/双面研磨抛光工序 [1] 航空航天业务 - 高端复合立式磨床逐步进入市场 [1] - 客户包括沈阳黎明航空等 [1] 机器人业务 - 螺旋拉床可用于机器人零部件加工 [1] - 应用领域包括行星减速机的齿圈和RV减速机的针齿壳内齿槽、行星轮内花键等零部件 [1] 轴承业务 - 磨床和拉床设备在轴承领域的进口替代竞争力不断提升 [1] - 客户包括洛阳轴承等 [1]
乔锋智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6 23: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50.36%,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56.43%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67.47%,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5.79% [1] - 毛利率提升至30.0%,同比增长1.34个百分点,净利率提升至14.64%,同比增长4.06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降至7.33%,同比下降17.89%,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1]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货币资金增至2.03亿元,同比增长73.73%,有息负债增至3181.89万元,同比增长62.33% [1] - 应收账款增至3.75亿元,同比增长35.79%,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达182.88% [1][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1.4元,同比大幅下降3052.45%,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29.29% [1][4] - 每股净资产增至18.47元,同比增长23.36%,每股收益增至1.48元,同比增长17.46% [1] 产品线经营表现 - 立式加工中心2024年收入14.04亿元,占比79.81%,同比增长23.42%,毛利率提升1.18个百分点 [5] - 卧式加工中心2024年收入6106.50万元,同比增长42.24%,但毛利率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 [5] - 龙门加工中心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39.30%,毛利率下降 [5] - 磨床、车床等其他产品2024年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4.76%,毛利率提升6.64个百分点 [5] 投资回报与预期 - 2024年ROIC为11.75%,净利率为11.54%,历史中位数ROIC为19.95% [3] - 分析师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为2.61亿元,每股收益均值为2.17元 [4] - 公司上市以来财报表现总体稳健,但需关注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状况 [3][4]
丝杠行业深度:关注利润率、空间、设备潜在“超预期”机会
2025-08-21 15:05
丝杠行业与公司分析 行业与公司覆盖 - 丝杠行业涉及滑动丝杠、滚珠丝杠和行星滚柱丝杠 技术分类包括磨削加工(C5级以上精度)和冷扎加工(C5级以下精度)[1][3][18]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工业母机、注塑机、半导体设备及航空航天和军工[2][6][27][30] - 高端市场由日本NSK、THK及中国台湾上银银泰主导 国产化率较低[3][28] - 上银在丝杠制造领域表现出色 过去几年保持30%以上毛利率 产品覆盖全制造业包括汽车行业 预计2025年整个丝杠市场空间达400多亿元[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优势与分类** - 滚珠丝杠通过钢球滚动摩擦提高传递效率和精度 行星滚柱丝杠通过更小间隙和更高负载能力实现更高精度但制造成本较高[1][4][5] - 行星滚柱丝杠分为正向式、反向式和差动式 正向式最常见 差动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可能打滑 适用于负载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灵巧手[8][10] - 丝杠精度分类采用中国体系P级和日本、台湾等地区C级 C0级、C1级、C2级精度差距不大 C7、C8级精度差距明显[11] **应用场景与需求** - 在机器人领域尤其人形机器人中丝杠优势显著 能实现较高负载能力和节能 通过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驱动减少力臂效应提高效率[6][29] - 汽车行业线控转向系统采用电机加纯电传动方式 效率可达90%以上 相比液压助力系统效率更高 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30][32] - 工业母机对丝杠要求极高 需确保机床精度和性能 丝杠负责传动和定位 高精度定位级丝杆尤为重要[27] **制造工艺与挑战** - 丝杠制造流程复杂 材料、热处理和设计均需极致 材料质量至关重要如钢材配方 热处理工艺包括正火、退火、回火等多个环节[12][13] - 磨削加工流程长 需粗车、精车、粗磨、精磨等多个步骤 高精度等级如C0级是制造业最难突破的一环[18][19] - 磨削难点包括发热问题和热形变 砂轮高速旋转产生大量热量导致丝杠不可控热形变影响加工精度[21][22] - 优化硬磨削工艺可通过以车代磨和以铣代磨提高效率 车削利用刀具沿进给轴轴向位移进行切削 效率较高但可能出现震动问题[23] **利润率与竞争力** - 丝杠行业壁垒较高 脱颖而出企业利润率中枢可能较好 高端丝杠制造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和潜在高利润率[2][12][13] - 企业若能覆盖全行业并突破最高端领域将显著提升竞争力 全行业覆盖有助于扩大客户基础增强品牌形象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研发费用摊薄[20] - 上银丝杠产品覆盖全制造业包括汽车等多个行业 均价较低显示其广泛应用和市场竞争力[26] **设计优化与性能** - 丝杠需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SKU非常多 需具备强大设计能力应对各种要求如预警力不同导致传动方式不同[14] - 降噪是丝杠产品设计重要环节 需优化滚道设计确保滚珠或滚柱转动时减少碰撞 滚珠丝杠需考虑滚珠循环器设计避免90度旋转导致撞击和噪音[16] - 确保丝杠寿命和性能稳定性需具备完整正向设计体系 通过多轮用户端实际测试和多年优化提升质量 开发成套检测设备监控长期使用中传动效率、精度及稳定性[17][24] 其他重要内容 **加工设备投资机会** - 丝杠加工设备包括热处理炉子、感应淬火装置、矫直机及核心设备如车床和磨床 硬车削技术(以车代磨)具有提效降本潜力是投资重点[34] - 磨床是丝杠加工重要设备包括内螺纹磨床用于螺母加工及外螺纹磨床用于螺柱或行星滚柱加工 技术难度高多由海外老牌企业供应[35] - 人形机器人中小丝杠加工需要新设计小型专用设备 传统大型磨床不适合精细零件加工 为国内企业提供良好成长机会[36] **检测与评价体系** - 企业需建立专门测试评价体系保证丝杠质量 包括运行稳定性、热稳定性、寿命保持性和精度保持性测试 需开发成套检测平台和实验平台不断优化性能[24] - 国内四杠供应商较少导致相关检测企业相对匮乏 如有上市公司开发出用于四杠检测成套设备带有自主解决方案或独特检测方式将具有很大市场潜力[37] **传动系统效率提升** - 传动系统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电信号直接传输 不需要液压或机械结构间接传动 操作可实时转化为执行器动作提高响应速度和减少延迟[31][32] - 舍弗勒等企业正在开发线控转向、线控驻车和刹车系统 采用行星齿轮丝杠将电机、轴承、制动等组件集成在一起 博士iBooster电液传动逐渐被丝杠驱动取代[32]
双林股份:公司此前已与无锡市惠山经开区签署了投资协议
证券日报· 2025-08-20 09:12
公司动态 - 双林股份全资子公司无锡科之鑫已完成投资搬迁并与无锡市惠山经开区签署投资协议 [2] - 无锡科之鑫磨床生产基地已正常投入生产 [2] - 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产能布局 [2]
重塑供应链,海外进入“购设备”阶段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7:35
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 - 全球供应链重塑加速 海外产能建设进入设备采购关键阶段 [1] - 海外供应链重塑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核心设备采购阶段 [1] - 多数经济体已完成打地基和建楼体阶段 整体处于铺水电阶段尾声 [1] 厂房建设阶段进展 - 打地基阶段:挖掘机进口额在发达国家2023年下半年见顶回落 新兴国家增速放缓但印尼和罗马尼亚仍在上升 [3] - 打地基阶段:打桩机进口额在发达国家见顶回落 罗马尼亚2024年年中明显上升 [5] - 打地基阶段:压土机进口额在发达国家见顶回落 新兴国家2023年初见顶回落 [7] - 打地基阶段:钢筋进口额多数国家2023年第一季度见顶回落 [10] - 打地基阶段:水泥进口额发达国家2023年中见顶回落 波兰和罗马尼亚仍在扩张 [12] - 建楼体阶段:起重机进口数据显示大部分经济体进口回落 仅日本罗马尼亚印度等少数国家例外 [3] 铺水电阶段状况 - 水管进口额多数发达国家2024年年中触底后二次回升 新兴国家进口增幅更高 [16] - 电缆进口额发达国家2024年下半年二次回升 新兴国家表现分化 [20] 设备采购阶段启动 - 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经济体率先进入购设备阶段 [1][18] - 铣床进口额2024年下半年以来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墨西哥出现上升趋势 [19] - 磨床进口额202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罗马尼亚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快速增长 [23] - 切割机进口额2024年以来加拿大英国印度罗马尼亚明显上升 [26] - 液压机进口额202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罗马尼亚印度马来西亚增速上升 [28] - 发电机进口额2021-2023年多数经济体增速上升 2024年放缓 2025年二次上升 [30] - 变压器进口额2021-2023年几乎所有经济体增速上升 2024年放缓 2025年二次上升 [31] 资本开支关联性 - 发电机变压器进口放量与各国资本开支发力方向一致 [2][18] - 设备进口数据可作为判断海外进入购设备及投产阶段的关键跟踪指标 [2][18]
全球产能周期或已进入“购设备”阶段
招商证券· 2025-08-18 01:34
全球产能周期阶段 - 全球产能周期已进入"购设备"阶段,部分经济体如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率先启动[4] - 厂房建设四个阶段中,"打地基"和"建楼体"已基本完成,"铺水电"接近尾声[4][10] - "购设备"阶段设备进口在2024年放缓后,2025年多数经济体二次上升[4][5] 打地基阶段数据 - 挖掘机进口:发达国家2023H2见顶回落,新兴国家斜率放缓,印尼/罗马尼亚仍上升[2][11] - 打桩机进口:发达国家均回落但时间差异大,罗马尼亚2024年中明显上升[2][15] - 压土机进口:美国回落最晚(2023年初),加英韩次之[2][17] 建楼体与铺水电阶段 - 起重机进口:仅日本/罗马尼亚/印度/印尼仍在上升,其余国家见顶回落[3][25] - 水管进口:发达国家2024年中触底回升,新兴国家增幅更高(如波兰+罗马尼亚)[3][28] - 电缆进口:发达国家2024H2触底回升,新兴国家分化(越南/印度/马来西亚仍上升)[5][29] 购设备阶段数据 - 铣床进口:2024H2加/美/德/印度/墨西哥金额上升[5][32] - 磨床进口:2024H2美/罗马尼亚/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快速增长[5][33] - 发电机进口:2021-2023年放量,2025年二次上升(美国+220% vs 2017基准)[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