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控车床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津上机床中国(01651)涨超8% 年内累计回购1.51亿港元 公司具备液冷、机器人增量潜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7:3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津上机床中国股价上涨7.9%至32.78港元 成交额达7746.34万港元 [1] - 公司于9月26日耗资465.614万港元回购15万股股份 [1] - 年内累计进行48次回购 共回购689.80万股 总金额达1.51亿港元 [1] 业务布局与战略发展 - 公司为中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 内生竞争力突出 [1] - 2024年积极布局AI液冷连接器加工 人形机器人丝杠及减速器加工领域 [1] - 液冷基建设施与人形机器人磨床进展成为潜在催化剂 [1] 市场评价与行业前景 - 中金公司首次覆盖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1] - 市场暂未充分重视液冷与机器人领域的增量潜力 [1] - 机构坚定看好液冷与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发展机会 [1]
津上机床中国(01651.HK):精密车床翘楚 内生成长加速
格隆汇· 2025-09-25 20:4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中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 控股股东为日本津上集团 产品矩阵以车床(走心机)为主 加工中心和磨床为辅 [1] - 2025财年营收42.62亿元 归母净利润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6%和63% [1] - 2024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715亿元 公司市占率4.1% 为车床细分市场第一名 [1] 产能扩张与行业前景 - 2025年1-8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速14.6% 较2024年景气修复 预计2026年行业需求持续 [1] - 2025年3月公司建设平湖第六厂区 预计新增组装产能3,000台/年 [1]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公司经营质量稳健 存货周转和收现比等指标表现良好 [2] - 自2023财年以来分红率维持在40%以上 [2] 新业务布局与增长潜力 - 2024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AI液冷连接器加工 人形机器人丝杠和减速器加工领域 [2] - 市场暂未充分重视液冷和机器人领域的增量潜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6/2027财年EPS分别为2.6/3.1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2% [2] - 目标价38.6港元 对应2026财年13倍市盈率 现价对应2026/2027财年市盈率为11/10倍 [2]
中金:首予津上机床中国“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38.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4 09:27
核心观点 - 中金首次覆盖津上机床中国并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38.6港元对应FY2026年PE为13倍 现价存在17.1%上涨空间 公司作为中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 内生竞争力突出 液冷和机器人领域的增量潜力被市场低估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FY2025营收42.62亿元 归母净利润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6%和63% [2] - 预计FY2026/FY2027年EPS分别为2.6/3.1元 未来三年CAGR达22% [1] - 现价对应FY2026/FY2027年PE为11/10倍 [1] - 公司分红率自FY2023以来持续维持在40%以上 [4] 行业地位与产能 - 公司为日本津上集团控股 2003年成立 形成以车床(走心机)为主 加工中心和磨床为辅的产品矩阵 [2] - 2024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715亿元 公司以4.1%市占率位居车床领域第一名 [3] - 2025年3月启动平湖第六厂区建设 预计新增年组装产能3,000台 [3] 行业趋势 - 金属切削机床为长寿命通用设备 景气度受汽车和通用制造业资本开支影响 [3] - 2025年1-8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速达14.6% 较2024年呈现景气修复 [3] - 预计2026年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3] 新业务布局 - 2024年起积极布局AI液冷连接器加工 人形机器人丝杠和减速器加工领域 [5] - 潜在催化剂包括液冷基础设施和人形机器人磨床业务进展 [5]
乔锋智能(301603) - 301603乔锋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1
2025-09-21 09:38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 广泛应用于通用设备 消费电子 汽摩配件 模具 工程机械 军工 能源 医疗器械 航空航天 通讯等领域 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 [2] - 国产替代加速 国际化显现 机床进口增速放缓 出口快速增长 国产机床市占率持续提升 [2] - 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增长 2023-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稳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延续向好态势 [3] - 数控化率持续提高 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为数控机床企业带来增量机会 [3] - 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 资金实力有限 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3][5] 公司业绩表现 - 通用设备行业占总收入比重约36%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10% [3] - 消费类电子行业收入占比超过20% 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190% [3] - 汽摩配件行业占比约14% 主要为新能源汽车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60% [3] - 模具行业占比约8%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60% [3] - 工程机械行业占比约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70% [3] - 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3] 运营特点 - 业绩季度波动小 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无严格传统淡旺季 [4] - 下游覆盖多个领域形成需求互补 规避单一行业周期波动 [4] - 通过前瞻性产能规划 模块化生产模式及精细化订单管理灵活响应客户需求 [4] 竞争优势 - 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产品系列布局 具备自动化组线能力 [6] - 研发团队超250人 研发能力强 快速响应精密加工需求 [6] - 销售服务团队超300人 小时级客户服务响应效率 [6] - 应用技术团队提供工艺 设备选型 整体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 [6] - 研发 设计与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提升经营效率 [6] - 单元化 模块化生产方式及全流程品质管控保证产品稳定性 [6] 液冷板加工布局 - 液冷板是AI服务器 新能源汽车重要部件 加工对精度 效率要求高 [6] - 公司高速钻攻中心 立加 数控车床等产品可满足液冷板加工需求 [6] - 加强销售团队对接液冷散热市场需求 保障高效沟通及敏捷服务 [7] - 持续优化设备性能 加快新设备开发 适配液冷散热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7]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一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3 07:29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项目约8400个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8]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达20% [10] -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 [10]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10] - 老旧货车拆解补贴4.5万元/辆 购置国六标准新车补贴5万元/辆 [9]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10] 企业案例与成效 - 河北沧州胜达汽车运输队通过补贴实现单车更新成本节省近10万元 [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公司获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9] - 鞍钢凌钢焦化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降至1.1% [14] - 四川富临精工公司投入2.4亿元升级设备 生产效率提高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16] - 山东博山华成锻压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42台加工中心 自动化能力显著提升 [17] 行业转型升级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15] - 2024年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 [15]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17] - 福建福地新材料公司打造5G全连接工厂 所在高新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超80% [17] 绿色低碳转型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改造 在运2级能效及以上变压器占比提升至10% [19] - 全国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19] - 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6.85万辆(套) [19] - 新建新能源船舶和报废更新老旧船舶约9800艘 [19] - 鞍钢凌钢焦化配套建设煤气制LNG项目 年产1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14] 民生领域应用 - 2024年国补资金投入62亿元支持4.1万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 [20] - 安徽界首改造95千米配水管网 解决城乡供水稳定性问题 [21] -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民生设施纳入更新范畴 [20] 回收循环利用 -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企业约3000家 从业人员约10万人 [24] - 盾构机、汽车变速箱等核心产品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 [24] - 新源劲吾公司实现退役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24] 标准体系建设 - 工信部梳理72项国家标准纳入制修订计划 已完成起草工作 [25] - 发布《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 [25] -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指引设备改造 安徽华电芜湖公司机组调节负荷能力提升50% [25]
深度观察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人民日报· 2025-09-03 05:49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约8400个设备更新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1]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达20% [3][4]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新能源公交车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 [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4] - 江苏"交运贷"项目累计放款67.83亿元 贴息7000余万元 [5] 企业实施案例 - 河北沧州货车车队通过国补实现单车更新节省近10万元 累计更新5辆货车 [3] - 美的制冷设备公司获得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3] - 鞍钢凌钢焦化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从2.6%降至1.1% [8] - 绵阳富临精工投入2.4亿元升级130多台设备 生产效率提高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10] - 博山华成锻压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42台加工中心设备 [10]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9] - 2024年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9]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10] - 福地新材料公司打造5G全连接工厂 所在高新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面超80%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提升改造 在运2级能效及以上变压器占比提升至10% [13] - 全国累计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13] - 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6.85万辆(套) [13] - 支持新建新能源船舶和报废更新老旧船舶约9800艘 [13] - 淘汰更新铁路内燃机车450余辆 [13] 民生领域应用 - 2024年国补资金投入62亿元支持更新4.1万部住宅老旧电梯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 [14] - 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开工更新电梯3.6万部 [14] - 安徽界首完成95千米配水管网升级改造 [15] 配套体系建设 -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企业约3000家 从业人员约10万人 [17] - 盾构机、汽车变速箱等核心产品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 [17] - 新源劲吾公司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17] - 工业领域72项国家标准完成制修订 34项能耗强制性标准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 [18] - 华电芜湖发电公司机组改造后调节负荷变化能力提升50% [18]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产生了哪些成效?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05:36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已支持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10]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可达总投资的15% 用能设备最高可达20%[13] - 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13] 企业案例与成效 - 河北沧州胜达汽车运输队通过国补政策 单车更新节省近10万元 其中旧车拆解补贴4.5万元 新车购置补贴5万元[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获得设备更新补贴6000万元 支持比例达15% 同时享受研发设备加计扣除政策[12] - 鞍钢集团凌钢焦化分公司焦炉改造项目投资30.2亿元 获得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从2.6%降至1.1%[17] 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过2000万台(套) 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18] - 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20] - 国家电网累计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提升改造 在运2级能效及以上变压器占比提升至10%[22] 民生领域应用 - 2024年国补资金投入62亿元 支持各地更新4.1万部住宅老旧电梯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23] - 安徽界首市开展95千米配水管网升级改造 解决城乡供水管网老化及水压不足问题[24] 回收循环与标准建设 - 中国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企业约3000家 从业人员约10万人 核心产品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2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7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 用能领域发布34项能耗限额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28]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人民日报· 2025-09-03 00:28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已覆盖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1]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支持20% [3][4]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新能源公交车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 [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 [4] 企业案例与成效 - 河北沧州胜达汽车运输队通过旧车拆解补贴4.5万元/辆和新车购置补贴5万元/辆 实现单车更新成本降低近10万元 [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获得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同时享受研发设备加计扣除政策 [3] - 鞍钢集团凌钢焦化分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从2.6%降至1.1% [8] - 江苏省港口集团通过"交运贷"获得贷款6.94亿元 享受贴息270.3万元 全省累计放款67.83亿元 [5] 投资与产业升级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9] - 四川富临精工投入2.4亿元更新130多台设备 生产效率提高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10] - 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10] -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企业约3000家 盾构机/汽车变速箱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 [17] 绿色转型成效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改造 2级能效及以上占比提升至10% 负载损耗降10% [12][13] - 全国淘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6.85万辆(套) [13] - 炼化行业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实现年节能收益2452万吨标准煤 [18] - 新源劲吾公司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开发60余款全彩光电功能材料产品 [17] 民生领域应用 - 住建部投入62亿元国补资金支持更新4.1万部住宅电梯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 [14] - 安徽界首升级95千米供水管网 解决管网老化与水压不足问题 [15] -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领域均被纳入设备更新范畴 [14][15]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一万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42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覆盖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1]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支持20% [3][4]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新能源公交车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 [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 [4] 企业实践案例 - 河北沧州货车车队通过国补实现单车更新节省近10万元 包含旧车拆解补贴4.5万元和新车购置补贴5万元 [3] - 广东美的制冷获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同时享受研发设备加计扣除政策 [3] - 江苏省港口集团通过"交运贷"获得6.94亿元贷款 享受贴息270.3万元 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5] - 鞍钢凌钢焦化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从2.6%降至1.1% [8]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9] - 富临精工通过2.4亿元设备更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10] - 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10] - 博山华成锻压投入5000万元购置42台加工中心 福地新材料打造5G全连接工厂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改造 2级能效及以上占比提升至10% [13] - 全国淘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6.85万辆(套) [13] - 凌钢焦化配套建设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 年转化1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8] - 新源劲吾实现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17] 民生领域应用 - 住建部投入62亿元国补资金支持更新4.1万部住宅电梯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 [14] - 安徽界首完成95千米配水管网改造 解决城乡供水稳定性问题 [15] -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民生设施被纳入设备更新范畴 [14] 标准与技术创新 - 工信部完成7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 编制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18] - 发布34项能耗限额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 [18] - 华电芜湖发电机组经智能改造后调节负荷能力提升50% [18]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带动总投资超一万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02 22:59
政策支持力度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项目约8400个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1] - 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最高达总投资15% 用能设备最高达20%[3][4] - 中央财政对设备更新相关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5个百分点 新能源公交车每车平均补贴8万元[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 江苏"交运贷"项目放款67.83亿元[4][5] 企业实施案例 - 河北沧州货车车队通过国补每车节省近10万元 拆旧车补贴4.5万元/辆 购新车补贴5万元/辆[3] - 美的制冷设备公司获6000万元补贴 支持比例达15% 总投资4亿元[3] - 鞍钢凌钢焦化公司获1.8亿元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后利率从2.6%降至1.1% 项目总投资30.2亿元[8] - 四川富临精工投入2.4亿元升级130多台设备 生产效率提高10% 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10] 产业升级成效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 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9]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10] - 全国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柴油货车26万余辆 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6.85万辆(套)[13] - 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 盾构机、汽车变速箱等核心产品再制造率提升至65%以上[17] 民生领域应用 - 国补资金投入62亿元支持更新4.1万部住宅老旧电梯 惠及居民近170万户[14] - 安徽界首升级95千米配水管网 解决城乡供水管网老化问题[15] - 国家电网完成24万余台变压器能效改造 在运2级能效及以上变压器占比提升至10%[13] - 光伏组件回收率达90%以上 开发出60余款全彩光电功能材料产品[17] 标准体系建设 - 工业领域完成7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 发布34项能耗限额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18] - 《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标准实现年节能2452万吨标准煤[18] -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指引机组改造 调节负荷变化能力提升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