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重卡
icon
搜索文档
混动重卡连续7个月暴涨!远程73%市占率封神 长城/东风等崛起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29 07:39
2025年7月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表现 - 7月新能源重卡整体销量达1.66万辆 同比增长152% [1] - 纯电动车型销量1.63万辆 同比增长176% 环比下降7% [1] - 燃料电池车型销量236辆 同比下降64% 环比下降21% [1] - 混合动力车型销量86辆 同比增长139% 环比持平 [1] 混合动力重卡市场地位与技术特点 - 1-7月混合动力重卡在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比仅0.59% 纯电动占比达97.8% [3] - 混合动力重卡通过燃油+电动双模式实现续航突破1000公里 填补纯电续航短板 [4] - 纯电重卡续航普遍300-500公里 难以满足中长途干线物流需求 [4] 混合动力重卡企业竞争格局 - 7月混合动力重卡市场有5家企业实现销售 远程以54辆蝉联月榜销冠 [6] - 长征销售16辆排名第二 福田、东风和三一排名3-5位 [6] - 1-7月累计11家企业实现销售 远程连续7个月获得月榜冠军 [7] - 远程累计销量破百辆 市场份额73.45% 较去年同期提升37.53个百分点 [9] - 三一累计销售52辆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9.20% [9] - 长征和福田分别销售40辆和37辆 市场份额7.08%和6.55% [9] 混合动力重卡市场增长趋势 - 1-7月混合动力重卡累计销售565辆 同比增长174% [10] - 累计销量增幅较前6月缩窄8个百分点 略低于新能源重卡整体增速179% [10] - 远程、长征和福田同比分别增长461%、400%和236% [10] - 东风、创维、重汽、大运和宇通实现净增长 [10]
质子汽车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万创投行担任融资财务顾问
搜狐财经· 2025-07-28 01:46
融资事件 - 质子汽车成功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由万创投行担任财务顾问 [1] - 融资为2023年B轮融资意向后的关键落地 体现资本市场对氢能与电动商用车赛道的高度认可 [1] 公司背景 - 公司于2022年4月由陕汽集团混改孵化成立 三年内快速跻身行业技术前沿 [3] - 成功原因为精准把握国家能源转型机遇并展现硬核实力 [3] 行业前景 -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为万亿级规模 爆发窗口已开启 [4] - 政策驱动强劲:国家双碳战略下 氢能产业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 液流储能装机量超100GW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激增 [4] - 产业落地加速:2024年陕西省对氢能重卡免除高速通行费 推动城际氢能廊道建设提速 [5] 技术优势 - 国内唯一具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全栈自研能力的商用车企 [6] - 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达810W/kg 纯氢续航突破1000公里 关键技术指标比肩国际巨头 [6] 市场地位 - 氢燃料重卡市占率超30% 稳居行业第一 [7] - 纯电重卡市占率一年内从2.4%跃升至6.5% 2024年上半年销量跻身行业前三 [7] 商业模式 - 推出行业首个BAR(最佳资产收益)模型 通过轻量化设计、购置成本优化、维保费用降低等综合手段 [7] - 电动重卡全生命周期收益较传统燃油车提升28.8% [7] 战略合作 - 万创投行将新能源产业深度变革视为核心关注领域 长期深耕氢能与高端制造赛道 [9] - 质子汽车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氢能重卡技术瓶颈 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 [9] - 新能源商用车被视为重构零碳物流网络的基础单元 [9]
“氢”风徐来绿意浓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02:13
绿氢示范项目 - 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包头市达茂旗巴润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绿氢工厂,配备6个大型白色储氢球罐 [1] - 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26日点火成功,为同一园区内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掺20%绿氢的天然气 [1] - 项目采用"绿电制绿氢、产业用绿氢"模式,年产7800吨绿氢与年产30万吨无水氟化氢产能深度融合 [1] - 项目创下国内工业掺氢领域三项纪录:最早实现天然气掺氢工业供能、最高20%掺氢比例、最大2000吨/年绿氢消纳规模 [1] 氢能产业发展 - 氢能被视作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包头市聚焦氢能产业,推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和供应链 [2] - 2024年包头市提出建设全国首座全景绿氢创新之城目标,出台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2] - 包头市已形成7800吨绿氢产能,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和全球首台氢能源矿用车 [2] - 北奔首批氢燃料重卡已交付并实现商业化运营,氢能产业链加速完善 [2] 技术应用与环保效益 - 绿氢掺烧技术可改善工业天然气燃烧和传热效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 [1] - 该项目是国内最早将绿氢应用于工业供能的示范项目,对绿氢大规模消纳和工业减排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新能源车“出海”提速 带动4月南京汽车产业增长近三成
南京日报· 2025-06-09 10:25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瞄准高端市场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 优化空间布局 集聚创新资源 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目标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1] - 4月南京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3% 主要受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出海"带动 [1][8] -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齐全 相关企业超500家 整车产能达百万辆 涵盖全系列产品线 关键零部件企业集聚 [8] 南京长安汽车生产情况 - 南京长安智慧工厂采用AGV智能小车和柔性生产模型 每102秒下线一辆深蓝S07 整车合格率提升至99% 入库效率提升25% [3][5] - 4月深蓝汽车交付20138辆 同比大涨58% 其中25%为南京生产的深蓝S07 [5] - 深蓝S07拥有3000多种配置组合 首批140台欧版车型已下线 销往全球50+国家地区 预计全年出口5万台 南京长安总产值突破37亿元 [5] 开沃新能源商用车业务 - 开沃新能源重卡车间引入新技术设备 提升生产效率 获新疆华北地区数百辆49吨纯电动牵引车订单 中标近千辆同类车型 [7] - 产品包括氢燃料重卡 纯电动环卫车等 已畅销全球20国 1-5月800台新能源重卡远销海外 [7][8] - 新能源重卡具备超长续航 快速充换电功能 比竞品轻200-300公斤 搭载智能驾驶系统 每20万公里运输成本降低3万元 [8] 行业数据与区域优势 - 一季度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5% 4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29.3% [1][8] - 南京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全地区之一 打造本土优质产品群 扩大品牌影响力 [8]
陕西氢燃料重卡首次进军海外市场
陕西日报· 2025-06-02 03:40
公司动态 - 质子汽车首批氢燃料重卡出口澳大利亚,标志着陕西氢燃料重卡首次进军海外市场 [1] - 公司与澳大利亚合作伙伴续签20辆氢燃料重卡出口协议 [2]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发达国家认证并量产出口的氢燃料重卡企业 [2] 产品技术 - 出口氢燃料重卡搭载240kW氢燃料系统和新一代电驱桥,最大续航500公里 [1] - 车辆配备AEBS、驾驶员状态监控等被动安全技术,百公里氢耗行业领先 [1] - 产品通过澳大利亚和欧洲法规双重验证,环保性和耐久性超越当地要求 [1] 行业背景 - 全球已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氢能发展战略 [1] - 2024年全球氢燃料汽车销量1万余辆 [1] 公司发展 - 公司自2022年入驻秦创原后持续加大氢燃料重卡研发投入 [1] - 产品已通过一系列高门槛市场认证,2024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1]
马斯克:SpaceX 5月进行了17次发射;陕西氢燃料重卡首次进军海外市场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02 01:59
SpaceX发射频率 - SpaceX在5月进行了17次发射 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次发射和着陆 [1] 氢燃料重卡出口 - 质子汽车向澳大利亚合作伙伴交付首批次氢燃料重卡 标志着陕西氢燃料重卡首次进军海外市场 [1] 中国航天发射情况 - 中国航天今年前五个月已完成发射32次 入轨超140个航天器 [1] - 截至去年底 中国空间站实施了18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4000余项空间应用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 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 广西能源股份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装机容量达85MW 达产后年均发电量1.1亿千瓦时 [1] 智能制造产业资讯 - 提供精选行业新闻 帮助节省时间 [2] - 可深入了解人形机器人 商业航天 AGI等热门赛道 解锁相关行业图谱和报告 [4]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专家:气候变化愈加紧迫,中国在全球脱碳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新浪财经· 2025-04-30 10:07
气候危机现状 - 2024年全球短暂突破1.5℃温升阈值,这是《巴黎协定》的关键目标之一 [1] - 2025年1月美国加州山火过火面积达4万英亩(161.87平方千米),1.6万座建筑物损毁 [1] - 2025年3月韩国东南部山林火灾影响4.8万公顷,为该国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山火 [1] 全球气候行动与政策 - 美国2025年初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2] - 中国全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万亿元,预计2025年达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8% [2]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抓住廉价、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机遇 [1] 国际合作与挑战 - 气候行动需共同承担责任、制定明智政策并大规模投入资金,将压力转化为进展 [5]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全球需依靠持久结构填补空缺,中国等国家仍致力于气候行动 [5][6] - 地缘经济割裂背景下,需通过合作对话推动气候与清洁技术投资 [7]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 新兴技术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需扩大技术应用规模并建立市场需求 [7] - 高排放行业利益相关者可合作寻求新经济机遇,如世界经济论坛的NOVA倡议在中国推动集体行动 [7] - 绿色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从5万亿美元增长至14万亿美元,抢先行动的企业占据优势 [8] 企业可持续行动 - 企业需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存亡关切和经济发展必要条件 [7] - 2000年以来气候相关灾害造成超3.6万亿美元损失,企业需从合规转向拥抱气候与自然行动 [8] 交通行业绿色转型 - 交通行业占全球碳排放23%,90%以上能源依赖化石燃料 [8] - 中国已投运超10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9] - 中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贯通,覆盖重庆、贵州、广西三地 [9] - 中国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油试点,北京大兴等机场国内航班常态化加注1% SAF混合燃料 [9] 中国"双碳"目标与全球作用 - 中国在碳达峰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大幅降低太阳能、风能等关键气候技术成本 [10] - 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引领各国落实《巴黎协定》,加速全球脱碳进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