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社
icon
搜索文档
中秋+国庆,这个长假出行有啥不一样?
新华社· 2025-09-28 21:09
权威数读 中秋国庆长假来临,各地将迎来又一波出行高峰。这个假期中秋叠加国庆,出行会有哪些新的特点,在 2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做了介绍。跟随这组海报,一起了解。 权威数读 中秋国庆假期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 胎达到23.6亿人次 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权威数读 s是假期出行主要方式 钢计官驾出行临达到18.7亿人次 与出行息量的八成定右 高峰时段 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 ackles of the results 目均7000万辆 【假期首末两端会出现高峰 频计 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0月1日 电目容流量超3.4亿人次 第二个高峰H37在10月7日、8日 权威数读 / 文案:佟璐 缪异星 制作:缪异星 1月75752 of Continue Seat 京旗翼、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 重点城市群光出城高速/公路 热门景区国省道路/ 手流量会比平时六很 权威数读 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 日葵生堂】 预计国内一些规门城市如 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 杭州、南京、国庆等 旅游热度会突破去年高位 到目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 旅游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权履行文 ...
六省市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 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4K超高清频道 28日正式开播。加上今年早些时候已开播相关频道的北京卫视、广东卫视,至此2024年起启动建设的8 省、直辖市卫视超高清频道已全部上线。 记者从当日在上海举行的开播仪式上获悉,东方、江苏等6省市卫视超高清频道于28日0时起接入全国31 个省区市有线电视和IPTV,并在中国视听、看东方、ai荔枝、Z视介、闪电新闻、芒果TV、四川观察等 新媒体客户端同步上线。 广电总局负责人表示,8省市卫视超高清频道全部上线是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步,将进一步带动超高清内容生产、网络传输、终端接收、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升 级。 按照广电总局2025"超高清发展年"工作部署,在超高清频道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到2025年底,全国新拍 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将基本实现超高清化;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将 超40%;电视大屏和移动小屏均上线超高清专区点播服务;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规模将接近3 亿台。(记者白瀛 许晓青) ...
首个全国科普月:50余万场活动掀起热潮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记者28日从中国科协获悉,截至目前,各地共组织 各类重点科普活动50余万场,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其中,在全社会掀起了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 热潮。 科普报告、科技探馆、科普研学、科学运动会、科学之夜、科普市集等多彩活动缤纷呈现;跨行业、跨 地域前沿科普交流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科普创新实验室、"科创成果向未来"活动吸 引青少年广泛参与;系列科普活动走进街道社区、步入田间地头…… 据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月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开展分众化、精准化科普。据不完全统 计,100多家全国学会组织前沿科普活动,1000余家高校星火馆面向公众开放,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 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及地方园区科技企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 "云上"科普同样精彩。"科普之光·大型网络展播活动"连播30天,吸引超5亿人次公众共享线上优质科 普。"千万IP创科普"网络科普联合行动累计动员用户超千万,征集作品达471万个,话题传播量超138.5 亿人次。 据了解,全国科普月期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 ...
沈白高铁来了 长白山站得这么逛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高铁线路开通 - 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于9月28日正式开通 [1] 车站建设 - 长白山车站作为途经站点位于长白山脚下 [1] 媒体报道 -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了相关报道内容 [1]
长假在即 北京大兴机场预计将迎130万旅客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十一"长假即将到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计10月1日至8日假期期间,机场将运送进出港旅客130.8万 人次,计划执行航班7925架次,较去年同期预计分别增长6.1%、4.6%。节前高峰日将出现在9月30日。 记者:王普、王修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西藏在建投资最大中型水库大坝顺利封顶
新华社· 2025-09-28 18:19
巴青县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工程建设面临高海拔、低气压、温差大等多重挑战。"为保证工程质量 和耐久性,大坝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加土工膜砂砾石坝的混合坝型设计,抗渗、抗冻、抗腐蚀性能更 优。"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梅帕塘水库工程项目负责人范志坤介绍,他们开展相关工艺试验,深入分析 浇筑层厚、碾压遍数等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记者了解到,梅帕塘水库工程将于2026年6月完工,可满足下游河道两岸4.44万亩草场灌溉需求,解决 巴青县与索县约5.31万人的城乡生活用水问题。工程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记者刘洪明) 新华社拉萨9月28日电 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杂色镇索曲河中游河道的西藏梅帕塘水库工程大坝 28日顺利封顶,标志着水库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梅帕塘水库工程所在地平均海拔4100米,总投资14.35亿元,水库总库容为2410万立方米,坝顶总长为 539米,最大坝高55米。作为西藏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梅帕塘水库工程是西藏在建投资最大的中型水 库,也是那曲市单项投资最大水利项目。 ...
2025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厦门开幕
新华社· 2025-09-28 17:16
与会非洲代表高度评价、积极响应中方提出的合作倡议和举措,表示论坛契合非洲国家数字化转型 的发展需求,愿深化与中国在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媒体等领域的合 作,携手构建中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本次论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厦门市网信办协 办。 新华社厦门9月28日电(记者付敏)2025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28日在厦门开幕。开幕式上, 中非互联网合作成果发布,中方提出《携手构建中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5-2026)》, 成立"中国在非洲互联网企业合作网络",并将继续举办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研修班。 本次论坛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谱写中非数字合作新篇章"为主题,设置"弥合数字鸿沟与数 字转型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网络媒体合作与促进民心相通"四场分论 坛。来自中国和32个非洲国家的政府机构、高校、智库、新闻媒体等约400名代表出席论坛。 ...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晒出“成绩单”,揭示更多“何以中国”的答案
新华社· 2025-09-28 16:47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发布近五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总计12项,涵盖田野发掘和研究阐释两大方面。 每一项成果,都像一把钥匙,解锁着我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认知,让沉睡地下的古老历史,发出时代的新声。跟随考古学家的探 寻,"何以中国"的答案愈发清晰。 【为探寻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心性遗址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山前第Ⅰ、Ⅱ地点发掘报告》揭示了大山前遗址在半支箭河中游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中心地位,廓清了赤峰地区由夏家店下层文化至夏家 店上层文化,乃至战国时期遗存在文化发展上的连续性,深化了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群的分期及其年代的认识,证实该区域青铜时代主营粟作 的经济形态。 【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提供实证】 《泉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2019—2021年》公布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 2019—2021年考古调查发掘成果,修正了该遗址宋元时期水池遗迹的南岸线位置,提出泉州市舶司遗址的四至范围大致为西南依竹街、东北到马 坂巷西侧道路和马坂巷之间、东南至水 ...
坚持党校姓党 牢记党校初心
新华社· 2025-09-28 15:58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坚持党校姓党 牢记党校初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党校(行政学 院)工作注入动力指明方向 "新征程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 党,牢记党校初心,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山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 骞进备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校姓党',这既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做好党校 工作的根本遵循。" 骞进表示,聚焦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头等大事,山西省委 党校(行政学院)要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咨询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强基"三项工程,自觉在党 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会议9月28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校(行政学 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与会同志和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致表示要不折不扣 落 ...
以民族气派铸就抗战史诗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
新华社· 2025-09-28 15:31
歌剧《红高粱》以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高密乡为背景,浓缩了九儿、余占鳌等普通人的爱恨纠葛与抗日史诗,从接亲闹剧到高粱地私语,从酒坊丰 收到血色抗争,八场剧情层层递进,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危亡紧密交织,生动再现了抗战历程中中华儿女的觉醒与坚守。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宋依黛、杨淑君)一声唢呐划破剧场寂静,在急促音符中,一顶花轿缓缓登场,盖着红盖头的九儿静立在红色灯光 中……9月27日晚,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迎来首演,以艺术之名回望浴血岁月,用歌剧之声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作为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作品,编剧莫言七易其稿,创作了有别于原著小说的歌剧。该剧由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 吕嘉执棒指挥,导演王筱頔执导。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新华社发 导演王筱頔表示,希望通过"天圆地方"的舞台视觉空间,将红高粱象征的民族觉醒与抗争精神,以及角色内心对真与爱的渴望,充分传递给观 众。 据悉,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月3日。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新华社发 当地域风情与歌剧美学碰撞,作品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成为最大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