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存款搬家潮”下,有理财公司规模增近5倍
第一财经· 2025-09-07 15:18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4] - 一季度规模下降 二季度开始回暖 权益市场上证指数报3812.51点 [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 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4] 理财公司盈利分化 - 24家理财公司合计净利润156.67亿元 头部与尾部机构差距拉大 [4][6] - 6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招银理财13.64亿元(同比下降5.74%)、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 [6] - 浦银理财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超70% 渤银理财增37.35% 渝农商理财增28.26% 华夏理财增21.73% [6] - 平安理财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滑41.28% 杭银理财、浙银理财等出现下滑 [8] 规模分化与外资崛起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 较年初增4.44% 同比增12.98% 占全市场89.61% [10] - 招银理财规模2.46万亿元领跑 兴银理财、信银理财(首次)跻身2万亿俱乐部 [10] - 外资理财公司规模激增:法巴农银理财75.69亿元(同比近5倍)、高盛工银理财95.51亿元(增364%)、贝莱德建信理财120.78亿元(增200%) [10] - 汇华理财规模缩水23.46% 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同比下降8% [11] 产品结构与市场挑战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降至6.74万亿元 较去年底减少超5000亿元 平均收益率1.35% [12] - 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仅0.07万亿元 占比偏低 [15] - 信银理财含权产品规模2070.80亿元 较上年末增185.79亿元 占比从9.68%升至9.83% [15] - 净值化转型导致投资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债市波动引发"净值下跌-赎回-被动减持"负反馈 [12] 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需分层设计产品:低波稳健型承接存款迁移 固收+权益增厚收益 [14] - 黄金成为新配置方向 瑞银上调2026年金价预测至3700美元/盎司 [15] - 头部机构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负债渠道和对冲工具缓解市场波动 [12] - 尾部机构因产品单一、负债不稳陷入恶性循环 [12]
券商资管规模增长,收入却下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3:42
行业规模与收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达6.14万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0.21万亿元 [2][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212亿元 同比下降3% [2][4] - 行业呈现规模增长与收入下降并存的结构性难题 主因包括通道业务收缩、公募费率下降及主动管理转型缓慢 [2] 头部机构业绩分化 - 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54.44亿元 同比增长10.77% 位居行业首位 [5] - 广发证券资管净收入36.69亿元 同比增长8.44% 国泰海通资管净收入25.7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4.20% [5] - 华泰证券资管净收入8.93亿元 同比骤降59.8% 主因出售AssetMark导致并表收入下滑 [5] - 东方证券和财通证券资管净收入分别为6.01亿元和6.07亿元 同比下滑15.13%和26.39% [5] 公募化转型进展 -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数量达108只 其中债券型50只、混合型28只、货币型27只 [7] - 牌照缺失制约部分机构转型进度 导致规模增长但盈利水平难以提升 [7] - 中信证券计划完善客户分层服务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并推进公募牌照申请 [7] - 光大证券将围绕财富管理需求丰富多策略产品谱系 加速权益产品布局 [7] 行业转型路径 - 未来竞争维度将从规模比拼转向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与产品生态综合较量 [9] - 专家建议从做专(提升投研能力)、做深(产品创新)、赋能(科技应用)、借能(机构协同)四方面破局 [9] - 头部机构可通过全品类布局覆盖客户 中小券商可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实现差异化竞争 [9] - 权益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公募主动权益/量化(相对收益)和私募主动权益/量化(绝对收益)产品 [9]
上半年公募赚钱榜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3:52
公募基金行业2025年上半年整体表现 - 70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其中69家披露净利润 总和为201.86亿元 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30.5亿元 [1] - 3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23家负增长 7家收窄亏损 [1] - 头部基金公司业绩与行业同频 中小型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分化显著 [1] 头部基金公司盈利排名及变动 - 易方达基金以18.77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 同比增长23.84% 营收58.96亿元同比增长9.71% [3][5] - 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17.45亿元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29.84% [3][5] - 广发基金净利润11.80亿元重回"十亿俱乐部" 同比增长43.54% 营收38.98亿元同比增长22.17% [3][6] - 华夏基金从第二名下滑至第五名 净利润11.23亿元仅增长5.82% 营收42.5亿元保持行业第二 [3][7] - 天弘基金和招商基金成为前十中唯二净利润缩水机构 同比分别下降2%和6.85% [3][7] ETF降费政策对头部机构的影响 - 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因宽基股票ETF调降费率导致业绩缩水 [7] - 2024年11月首批6家头部基金公司调降大型宽基ETF费率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约50亿元 [8] - 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作为涉降费ETF总规模最大的两家管理人 平均让利幅度或均超过10亿元/年 [8] 中小基金公司业绩分化特征 - 2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行 其中7家机构净利润增长超40% [10] - 中欧基金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42.23% 诺安基金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43.75% 主要受益于科技和创新药等权益投资行情 [10] - 永赢基金虽以固收业务为支柱 但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规模合计提升372亿元 成为增收主力 [10] - 财通基金依靠特色业务实现突破 FOF产品总规模创新高且较年初增长4倍 专户新发产品125只同比增长1.2倍 [11] - 12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缩减 中加基金净利润从1.34亿元下降至0.94亿元 跌出"亿元俱乐部" [12] - 7家公募基金深陷亏损 亏损幅度在百万元至两千万元不等 但较2024年同期亏损均有所收窄 [12]
上半年公募“赚钱榜”:ETF大厂盈利降速 权益系中小机构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2:47
行业整体表现 - 70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其中69家披露净利润 总和达201.86亿元 同比增长30.5亿元 增幅17.8% [1] - 3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23家负增长 7家收窄亏损 [1] - 38家机构净利润突破1亿元 22家处于千万元量级 [5] 头部机构盈利格局 - 净利润"十亿俱乐部"增至5家 包括易方达基金(18.77亿元) 工银瑞信基金(17.45亿元) 南方基金(11.94亿元) 广发基金(11.80亿元) 华夏基金(11.23亿元) [2] - 易方达基金营收58.96亿元(同比增长9.71%) 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长23.84%) 保持行业第一 [2] - 广发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3.54%至11.80亿元 重新回归十亿梯队 [3] - 天弘基金(9.17亿元)和招商基金(7.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下滑2%和6.85% [3] -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4.8亿元(同比下降30.45%) 富国基金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下降17.39%) 跌出前十榜单 [4] 费率调整影响 - 华夏基金净利润增速仅5.78% 华泰柏瑞基金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36.16%) 主因头部宽基ETF费率调降 [4] - 2024年11月首批6家基金公司调降ETF费率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约50亿元 [4] - 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作为ETF规模前两大的管理人 年均让利幅度或均超10亿元 [5] 中小机构分化表现 - 2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上行 其中7家增幅超40%:中欧基金(4.02亿元/+42.23%) 诺安基金(1.18亿元/+43.75%) 兴业基金 永赢基金 财通基金 中金基金 中邮基金 [5] - 中欧基金和诺安基金受益于科技、创新药等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 [6] - 永赢基金混合型与股票型产品规模合计提升372亿元 抵消固收业务缩减影响 [6] - 财通基金FOF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倍 专户新发产品125只(同比增长1.2倍) 新发规模32亿元(同比增长3倍) [6] - 12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缩减 中加基金净利润从1.34亿元降至0.94亿元 海富通基金和方正富邦基金降幅超20% [7] - 7家公募持续亏损(东海基金、瑞达基金等) 但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收窄 [7]
华泰保兴基金高管“三箭齐发” 陈庆、尚烁徽、赵俊同日升任副总经理
新浪基金· 2025-09-02 04:15
核心人事任命 - 华泰保兴基金于2025年8月28日同时任命三位副总经理:陈庆、赵俊及由总经理助理转任的尚烁徽 [1][5][6][7][8] - 一日内三位高管履新在公募行业属罕见密集人事布局 预示公司正酝酿新发展战略 [1] 新任高管背景与职责 - 陈庆为公司元老 自1996年起在华泰体系任职超二十年 2016年加入后历任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 现任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秘书 负责公司治理、财务运营及信息技术等中后台管理 [3][6] - 赵俊为外部引援 拥有博士学历 职业生涯横跨监管(原中国保监会)、科技(腾讯科技)及资管(华泰资产香港、安达资产香港)领域 2025年7月加入公司 次月即晋升副总 将拓展金融科技、跨境业务或另类投资等新领域 [4][7] - 尚烁徽由总经理助理转任副总经理 长期担任权益投资总监和FOF投资部总经理 此次调整旨在强化公司权益投资能力及主动管理水平 [4][7][8] 公司战略方向 - 通过三位高管构成"铁三角"战略布局:陈庆保障运营基盘、尚烁徽强化权益投资、赵俊探索新业务增长极 形成"强基固本、优攻拓新"组合策略 [3][4][11] - 公司背靠华泰保险集团 拥有保险资金管理经验和机构客户资源 正试图打破"固收专家"单一印象 向均衡、多元、创新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11] 公司基本情况 - 华泰保兴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 为华泰保险集团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实施高管与核心骨干持股计划 [9]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管理总规模677.1亿元 非货币规模602.12亿元 在162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67位 [9] - 产品结构呈现保险系基金特征:债券型产品占比高达85% 权益类产品发展空间较大 [11]
中基协:7月备案私募资管产品同比增加113.44%
环球网· 2025-08-31 01:44
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情况 - 7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数量达1874只 环比增长33.95% 同比增长113.44% [1] - 7月私募资管产品设立规模达1059.72亿元 环比增长93.58% [1] - 6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1399只 设立规模547.44亿元 [1] 机构类型分布 - 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备案1209只产品 设立规模538.65亿元 规模占比超五成 [3] - 基金管理公司备案257只产品 设立规模174.1亿元 [3] - 基金子公司备案197只产品 设立规模269.05亿元 [3] - 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备案17只产品 设立规模23.03亿元 [3]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备案194只产品 设立规模54.89亿元 [3] 产品类型结构 - 集合资管计划备案859只 设立规模785.25亿元 规模占比74.1% [3] - 单一资管计划备案1015只 设立规模274.47亿元 规模占比25.9% [3] 投资类型特征 - 混合类产品备案892只 设立规模192.24亿元 [3] - 固定收益类产品备案700只 设立规模689.27亿元 [3] - 期货和衍生品类产品备案195只 设立规模144.36亿元 [3] - 权益类产品备案87只 设立规模33.84亿元 [3] 行业规模概况 - 7月末私募资管产品总规模12.48万亿元 环比增长3.19% 较上月增加3853.84亿元 [4] - 集合资管计划存续19661只 规模6.33万亿元 数量占比52% 规模占比50.75% [4] - 单一资管计划存续18145只 规模6.14万亿元 数量占比48% 规模占比49.25% [4] 机构平均管理规模 - 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607.91亿元 [4] - 基金管理公司平均管理规模351.16亿元 [4] - 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174.46亿元 [4] - 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84.86亿元 [4]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40.42亿元 [4]
兴业理财上半年净利润12.62亿元
财经网· 2025-08-29 01:44
产品规模结构 - 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总规模达2315577亿元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最高达2273872亿元 [1] - 权益类产品规模6732亿元 混合类产品规模34932亿元 [1]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仅041亿元 [1] 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18860亿元 所有者权益18252亿元 [1]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 [1] - 净利润1262亿元 [1]
存款搬家如何演绎
2025-08-27 15: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研究聚焦于中国资本市场及宏观经济 涉及银行业 证券业 资管行业以及有色金属 化工 养殖 新能源 汽车 快递 石油石化等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1][4] * **公司**:未提及具体上市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调整性质**:当前股市调整是牛市中的健康调整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后需确认新箱体 该点位构成强支撑 国内外环境未见显著风险 中美新一轮谈判及元首访华预期构成市场支撑[1][2] * **流动性环境与策略**:宏观和市场流动性宽松有所回摆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交易需修正 两融融资买入占比亦需回摆 投资策略应从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切换[1][3] * **存款搬家本质**:存款搬家是货币持有人结构的调整 当M2同比增速高于居民存款同比增速时发生 常见于低利率环境 资金流向股市和资管产品[1][5] * **历史案例驱动因素**:中国历史上几次存款搬家均由特定事件驱动 2007年因股改落地及人民币升值预期 2009年因财政刺激及低利率环境 2014-2015年因货币宽松及存款利率下行 2021年因资管新规落地结束刚兑及压降结构性存款 2023-2024年因一年期利率跌破1%[5][6][7] * **国际经验借鉴**:美国经验表明 股市上涨 利率下行及401K计划普及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资本市场 对当前中国低利率环境下的资金流向具有借鉴意义[1][7] * **资金流向路径与影响**:居民存款占金融资产比例下降时 资金流入股市速度加快 美国的三轮存款搬家均对股市流动性产生积极影响 对应时期标普500指数均上涨[3][8] * **日本案例特点**:日本因风险偏好低 居民现金及存款占金融资产比例长期保持在50%左右 存款搬家行为温和 仅与股市明显上涨行情密切相关[9] * **中国超额储蓄潜力**:中国自2018年起积累了约33.57万亿元超额储蓄 若其中5%流入金融产品 潜力接近2万亿元 资金可能先进入理财产品 再逐步流入低风险资管产品 最终进入权益类产品[10] * **本轮牛市前景**:因存在大量超额储蓄 有较大资金搬家潜力 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潜在支持 预示本轮牛市有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关注点**:建议关注金九银十经济旺季预期及反内卷政策推动下的涨价相关行业[1][3] * **资金搬家进程**:当前理财产品增速提升表明存款搬家过程处于初期阶段[10]
2025年上半年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规模激增
环球网· 2025-08-26 01:58
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业绩表现 - 贝莱德建信理财存续规模达362.52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33.23%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超九成[3] - 高盛工银理财规模增至443.22亿元 增幅56.99% 82只产品中69只为美元募集[3] - 法巴农银理财规模跃升至487.22亿元 增速达64.82% 存续公募产品62只及私募产品1只[3]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状况 - 全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同比上升7.53%[3] - 上半年新发产品1.63万只 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3] - 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达21万亿元 五家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中两家尚未披露数据[3]
贝莱德、高盛、法巴,最新数据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4:14
公司规模增长 - 法巴农银理财2025年上半年存续产品规模达487.22亿元 较2024年底295.60亿元增长64.82% [1][3] - 高盛工银理财存续规模443.22亿元 较去年底282.33亿元增长56.99% [3] - 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362.52亿元 较2024年底272.10亿元增长33.23% [2] 产品结构特征 - 贝莱德建信理财拥有117只公募产品与1只私募产品 其中固定收益类115只 权益类2只 混合类1只 [2] - 高盛工银理财82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中69只为美元募集 [3] - 法巴农银理财旗下共63只产品 含62只公募产品与1只私募产品 [3] 行业整体表现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同比增长7.53% [4] - 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 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 [4] - 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 [4] 市场竞争格局 - 三家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规模增幅显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4] - 五家外商控股合资理财公司中施罗德交银理财与汇华理财尚未披露半年报 [4] - 汇华理财最新规模约280亿元 较年初出现显著增长 [4] 产品流动动态 - 权益市场火热导致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存在赎回压力 [5] - 固收+产品近期获得资金净流入 [5] - 银行顺势推出权益类及含权产品 近期受到投资者欢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