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双节”将至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8 07:11
多家机构 发布假期投资攻略 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理财方案。若想在假期获取收 益,投资者需提前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从推荐产品来看,多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 为主,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可满足不同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与 投资周期的需求。 具体来看,如工银理财9月25日发布"节前理财攻略",推出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开放式理财 产品,明确最晚需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 益。 9月24日,招银理财在公众号发文称,国庆中秋双节理财可提前配置现金理财与短债理财,实现"人 闲钱不闲,财富不停转"。现金理财方面,9月29日24:00前买入24小时营业现金理财,可多享9天收益; 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理财方面,9月30日17:00前买入招银短债理财,可多享假 期收益;9月24日17: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此外,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机构也纷纷推出"节前完成买 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相关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投资 ...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6 22:43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假期营销活动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密集发布理财攻略 通过"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假期理财方案 推荐产品以低风险等级和稳健风格为主 涵盖开放式 封闭期 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 [2] - 具体案例包括工银理财要求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产品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假期收益 招银理财现金理财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 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2] 假期理财产品特点 - 平安理财 民生理财 杭银理财 江苏银行和苏州银行等机构推出"节前完成买入 假期9天享受收益"产品 丰富投资者选择 [3] - 部分理财子公司推出业绩比较基准突出的产品 工银理财R2风险等级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2.01%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表现亮眼 其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 近三个月5.09% 成立以来5.84% 另一款近一个月5.6% 近三个月5.18% 近六个月5.98% 今年以来5.96% [4] 投资者资金需求与机构机遇 - 国庆前夕投资者有资金沉淀需求 包括节前奖金和回款等短期理财需求 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52
行业营销策略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推出假期收益营销活动,使用"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投资攻略,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以获取收益 [2] - 推荐产品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为主,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满足不同流动性需求 [2] - 工银理财要求最晚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益 [2] - 招银理财规定现金理财在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理财在9月30日17:00前买入可享假期收益 [2]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及苏州银行等机构均推出"节前完成买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理财产品 [3] - 国庆前夕投资者的资金沉淀(如节前奖金、回款)形成短期理财需求,成为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产品收益表现 -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历史业绩达12%左右 [4] - 工银理财R2级中低风险产品(最短持有30天)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12.0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另一款最低持有270天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5.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94%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近三个月5.09%、成立以来5.84%;另一款近一个月5.6%、近三个月5.18%、近六个月5.98%、今年以来5.96% [4] - 所有产品宣传页均明确标注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计算方式,并提示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4] 投资者配置策略 - 保守型投资者可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产品,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获取稳定收益 [5]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通过控制回撤风险和配置多元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 [5] - 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博取更高收益,但需做好风险承受准备 [5]
部分银行零售存款流失 发力财富管理应对冲击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3:15
人民财讯9月26日电,9月以来,下调存款利率的地方中小银行队伍持续扩大。9月25日,河南洛阳农商 行、洛宁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范围覆盖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各期限定期 存款等产品,最高降幅达35个基点(BP)。 从"比价效应"上看,年化收益率接近2%至3%的现金管理类、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混合型、股票 型基金产品的可观表现,也让不少银行客户改变投资思路,纷纷买入。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基层零售客户经理处获悉,近期零售存款的流失较为明显。而做好 财富管理,以做大管理客户资产规模(AUM)来减缓存款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众多银行当前主要策 略。 ...
低利率时代固收类产品面临的挑战——以海外货币市场基金为镜鉴
搜狐财经· 2025-09-19 02:34
内容提要 2. 2009—2017年 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市场对固收产品的生存空间越发担忧。由于我国固收产品总体信用风险较小、底层资产以国内资产为主,相较于海外高收益债基、全 球债基等基金而言,海外货币市场基金的行业规律对我国固收产品的借鉴意义更大。因此,文章借鉴美、欧、日经验来归纳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变化规律。 本文认为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受三大因素影响:利率传导因素,当货基收益率对政策利率敏感度高于存款时,加息周期资金流入货基,反之流出;央行政策因 素,欧洲与日本负利率政策实施方式不同导致货基生存境遇迥异;实际利率因素,通胀下行推高实际利率,增强低风险资产吸引力。文章就我国货币市场基 金规模乃至固收类产品规模变化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关应对建议。 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以下。未来若货币市场利率随之下行,乃至其他债券利率亦步入1%区间,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固收类 基金将如何应对潜在挑战?本文通过借鉴海外货币市场基金的经验,为国内管理人与监管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一、海外主要市场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变化 (一)美国:利率下行周期中资金流出货币市场基金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进入"1%"的 ...
理财规模跟踪月报(2025年8月):8月理财规模平稳增长-20250915
华源证券· 2025-09-15 05: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8月理财规模平稳增长,2025年8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2.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0.25万亿元,与季节性规律一致,7、8月理财规模合计增量高于2022 - 2024年同期 [4] - 8月理财公司纯固收理财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相对平稳,2025年8月理财公司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2.81%,下限为2.23%,低利率时代下限可能走向2.0% [4] - 近两年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下行较快,预计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4计息负债成本率将降至1.65%以下,未来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逐年下行,支撑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 [4] - 阶段性明确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接近1.8%,对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建议银行自营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9月美联储或降息,未来半年降准降息可期,10Y国债收益率或重回1.65%左右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理财规模走势 - 截至2025年8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2.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0.25万亿元,处于历史最高位 [7] - 2025年各月理财规模有增有减,8月增量与2021 - 2024年8月平均增量一致,7、8月合计增量高于2022 - 2024年同期 [4][7] - 2024年理财规模增量3.15万亿,24Q2增量较大,4 - 7月增量同比多增1.6万亿元 [9] 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 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2025年8月上限为2.81%,下限为2.23%,预计下限将降至2.0%左右 [13] - 2024年初以来,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明显下行,2025年8月小幅下行,截至9月7日为1.27%,货币基金为1.11%,后续货币类产品收益率或进一步下降 [16] - 2025年3月下旬债市好转带动纯固收类理财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回升,8月债市调整但该收益率为2.49%,受影响较小 [20] 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与债券投资建议 - 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2计息负债成本率1.72%,季度环比下降8BP,较高点23Q4下降45BP,预计25Q4降至1.65%以下,未来五年负债成本逐年下行 [4][20] - 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建议降低债券投资收益预期,银行自营需适应净息差收窄,债券投资占比或长期上升 [23] - 截至8月末,10Y国债收益率接近1.8%,对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建议银行自营抓住债市调整窗口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9月美联储或降息,未来半年降准降息可期,10Y国债收益率或重回1.65%左右 [4][24]
存款搬家持续流入银行理财 “固收+”产品受青睐
证券时报· 2025-09-11 17:53
行业规模增长 - 8月前14大理财公司总规模增长约2857亿元至25.02万亿元 [1] - 12家头部理财公司实现存续余额净增长 [1] - 银行理财行业整体规模预估突破33万亿元 [2] 机构表现分化 - 国有行旗下4家理财公司8月规模增幅合计1442亿元 占14家总增幅约50% [2] - 工银理财单月增长约650亿元 民生理财增幅超600亿元 [2] - 6家理财公司规模超2万亿元 招银理财2.53万亿元规模居首 [2] 产品结构变化 - 现金管理类产品余额降至5.95万亿元 较年初减少超2965亿元 [3] - 现金类产品占比降至23.78% 较1月末下降超3个百分点 [3] - 固收+产品研发积极性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 [2] 资金流向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下调促使资金转向理财产品 [1] - 企业将美元存款换汇转向人民币理财 [3] - 居民寻求更高收益渠道 推动R3等级产品研发 [2] 产品创新趋势 - 理财公司通过5%~10%仓位配置指数增强、量化中性等产品 [2] - 7月新发权益类产品8款 混合类产品45款 均超上半年月均水平 [3] - 固收+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达2.5%~3.0% [2]
理财资金“弃债投股”潮起 资产多元配置能否助力理财子“留客”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06:09
市场波动与资产配置 - 当前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单一资产的线性思维难以为继,多元配置能力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5] - 理财子公司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多元资产配置获取新收益 [5][14] - 长期持仓+押注债券价格单边上涨的单一投资策略已难以维系,未来理财产品收益将来自资产多元化配置 [5][13] 股市上涨对理财资金的影响 - A股指数创近10年新高,含权理财产品收益率水涨船高,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过去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52%与37.14% [3][7] - 现金管理类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面临资金净流出压力,平均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仅1.46%与2.38%,跑输沪深300指数3.5%涨幅 [3][7] - 部分投资者将10%-20%理财资金转向股市,更多资金从固收类转向含权理财产品 [3][9] 理财资金流向变化 - 8月以来日开型现金管理类与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出现资金净流出,年化回报低于1.5%的产品赎回压力较高 [8] - 理财资金流出压力相对可控,因部分资金转向含权理财产品,且银行存款资金重返理财市场对冲流出压力 [9] - 7月债券基金赎回增加,36只债券基金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赎回力度与去年8月债市回调期间相当 [5] 理财子公司应对措施 - 加大含权理财产品线上推广,引导资金"体内循环" [11] - 考虑调降固收类/现金类产品费率,增加权益类/混合类产品推介力度 [11] - 预留资金应对理财资金搬家,管理债券价格下跌风险,增加高分红高收益资产投资 [9] 资产配置转型挑战 - 理财子公司需对债券、商品、股票等多元资产具备卓越投研能力 [15] - 需摒弃经验主义转向量化分析,转变产品定位从"类存款"到真正资管产品 [15] - 缺乏量化投资专业人才和搭建高回报投资组合经验,权益类投资人才引进困难 [16] 行业趋势与观点 - 固收增强型产品规模与占比持续提升,成为理财行业新增长点 [11] - 债券收益率将从单边下行转向双向波动,需寻找其他高收益优质资产 [13][14] - 理财公司需提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能力,推动产品从债券投资为主向多资产配置发展 [14]
金融和理财市场8月报:储蓄走势逆转,银行理财分流-20250818
华创证券· 2025-08-18 11: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综合金融行业给予"推荐"评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91] 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储蓄扩容、理财收缩、基金高增"的结构性分化格局,资金主要从理财市场向基金市场转移 [22] - 居民资产配置加速从"存款理财主导"向"多元金融资产"转型,预计将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强化 [22] - 国债收益率触底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月底的1.66%上升至7月底的1.72% [9] - 股票市场呈现成长股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创业板指7月大涨9.12%,科创50上涨4.43% [12] 金融市场概述 - 2025年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2%,名义GDP当季值达34.18万亿元 [8] - 7月CPI环比+0.4%,较6月(-0.1%)明显改善,核心CPI涨幅扩大至0.8% [8]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较6月提升0.5个百分点 [8] - 7月末社融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6月提升0.1个百分点 [8] 金融政策分析 - 陆家嘴论坛推出八项金融开放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和试点"两头在外"自贸离岸债模式 [17] - 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8]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19] - 国债利息增值税政策调整,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20] 市场资金流向 - 6月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减少6400亿元(环比-2.05%),基金市场扩张1.71万亿元(环比+5.35%) [25] - 6月储蓄市场新增2.47万亿元(环比+1.55%),7月净流出1.1万亿元 [28] - 资金从固收类(-3764亿元)和现金管理类理财(-2666亿元)向债券型(+7197亿元)和货币型基金(+9044亿元)迁移 [25] 居民储蓄市场 - 6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0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2.47万亿元(环比+1.55%) [28] - 7月储蓄市场总量收缩至160.92万亿元,但前七个月累计仍新增9.66万亿元 [28]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权益资产将愈发成为储蓄的替代选择 [30] 理财产品市场 - 6月末理财产品存量30.65万亿元,较5月减少6400亿元(环比-2.05%) [32] - 固收类产品占比75.74%,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21.91% [32] - 6月理财产品新发规模6041.23亿元,环比+25.06%,主要由股份理财公司和国有理财公司带动 [39] 公募基金市场 - 7月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34.05万亿元,较6月末增加3329亿元(环比+0.99%) [55] - 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0.36万亿元,占比31.05%;股票型基金占比提升至13.02% [55] - 7月股票型基金新发355.45亿份,占比37.15%;债券型基金新发458.83亿份,占比47.95% [59] - 7月末ETF市场总资产净值4.59万亿元,较6月增长6.66% [66]
创收3896亿元!银行理财半年报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3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2.12% [1] - 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1]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同比增长7.53% [1] 理财公司发展态势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27.48万亿元 占全市场比例89.61% [1] - 较年初增长4.44% 同比增长12.98% [1] - 恒丰理财规模增长25.08%至2075.41亿元 华夏理财增长19.18%至9931.11亿元 苏银理财增长17.72%至7453.84亿元 [2][3]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变化 -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规模压降明显 部分银行环比降幅超40% [1] - 台州银行理财规模下降48.48%至24.08亿元 河北银行下降45.05%至119.98亿元 [4] - 汉口银行理财规模减少60余亿元 固收类产品减少40余只 [3] 产品结构及资产配置 - 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 占比97.2%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减少0.9万亿元至6.4万亿元 [5] - 资产配置增持公募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债权及金融衍生品 减持债券、同业存单和权益类资产 [5] 投资者结构特征 - 个人投资者数量1.34亿个 占比98.66% 机构投资者182万个 占比1.34% [6] - 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3.56% [6] - 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