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管计划

搜索文档
中证协发布,券商各项业务全扫描!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12:51
行业整体业绩 - 全行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同比增长23.47% [1][2] - 全行业实现净利润1122.80亿元,同比增长40.37% [1][2] - 128家券商实现盈利,盈利机构占比达85% [2] 业务收入结构 - 自营业务贡献营业收入39.93%,稳居第一大收入来源 [1][2] - 经纪业务收入占比30.44%,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 [1][2] - 利息净收入、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分别占比10.45%、6.62%、4.52% [1][2] 经纪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764.13亿元,同比增长46.02%,为增幅最大业务 [2] -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平均净佣金率为万分之2.15,延续下降趋势 [2] - 16家上市证券公司现金分红总额127亿元,通过股份回购等方式加强市值管理 [2] 资管业务转型 - 资管业务总规模9.35万亿元,同比上升0.93% [3] - 集合资管与公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3.74%,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3] - 单一资管规模降至3.08万亿元,同比减少8.33% [3] 财富管理发展 - 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8% [3] - 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32.41亿元,同比增长25.11% [3] - 30家券商获基金投顾试点,25家获批个人养老金销售资格 [3] 投行业务服务 - 股权融资规模7350.81亿元,同比增加4.6倍 [5] - 服务33家企业IPO融资197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占比64.71% [4][5] - 债券融资规模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5% [5] 国际化业务拓展 - 内地券商设立36家境外子公司,总资产1.64万亿港元,同比增20.45% [6] - 跨境业务存量9481亿元,同比增长21.37% [6] - 服务40家企业登陆港交所,融资金额1081亿港元 [6] 外资机构参与 - 全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外资控股11家 [7] - 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532.8亿元,净资产296.3亿元,同比分别增10%和6.96% [7] - 外资券商营业收入43.6亿元,净利润7.1亿元,同比分别增19.88%和5.8倍 [7]
中证协发布,券商各项业务全扫描!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12:46
行业整体业绩 - 全行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 同比增长23.47% [2][4] - 全行业实现净利润1122.80亿元 同比增长40.37% [2][4] - 128家券商实现盈利 盈利机构占比达85% [3][4] 业务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稳居第一大收入来源 贡献营业收入39.93% [2][4] - 经纪业务收入764.13亿元 同比增长46.02% 占比30.44% [4] - 利息净收入 投行业务 资管业务分别占比10.45% 6.62% 4.52% [2][4] - 代理买卖证券平均净佣金率降至万分之2.15 [5] 财富管理与资管业务 - 资管业务总规模9.35万亿元 同比上升0.93% [7] - 集合资管与公募基金规模合计增长3.74% 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7] - 单一资管规模降至3.08万亿元 同比减少8.33% [7] - 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3.8万亿元 同比增长23.88% [7] - 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32.41亿元 同比增长25.11% [7] 投行业务与融资服务 - 股权融资规模7350.81亿元 同比增加4.6倍 [9] - 服务33家企业通过IPO融资197亿元 [8][9] - 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IPO家数占比64.71% 融资金额占比52.63% [9] - 债券融资规模2.84万亿元 同比增长17.65% [9] - 承销科技创新债券3813.91亿元 同比增长56.48% [9] 国际化发展 - 内地券商设立36家境外子公司 总资产1.64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20.45% [11] - 服务40家企业登陆港交所 融资金额1081亿港元 [11] - 跨境业务存量9481亿元 同比增长21.37% [11] - 代理港股通交易金额12.76万亿港元 服务沪深股通交易金额19.7万亿元 [11] - 外资参控股券商达16家 外资控股11家 外资券商总资产532.8亿元 同比增长10% [11]
中基协:7月备案私募资管产品同比增加113.44%
环球网· 2025-08-31 01:44
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情况 - 7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数量达1874只 环比增长33.95% 同比增长113.44% [1] - 7月私募资管产品设立规模达1059.72亿元 环比增长93.58% [1] - 6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1399只 设立规模547.44亿元 [1] 机构类型分布 - 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备案1209只产品 设立规模538.65亿元 规模占比超五成 [3] - 基金管理公司备案257只产品 设立规模174.1亿元 [3] - 基金子公司备案197只产品 设立规模269.05亿元 [3] - 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备案17只产品 设立规模23.03亿元 [3]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备案194只产品 设立规模54.89亿元 [3] 产品类型结构 - 集合资管计划备案859只 设立规模785.25亿元 规模占比74.1% [3] - 单一资管计划备案1015只 设立规模274.47亿元 规模占比25.9% [3] 投资类型特征 - 混合类产品备案892只 设立规模192.24亿元 [3] - 固定收益类产品备案700只 设立规模689.27亿元 [3] - 期货和衍生品类产品备案195只 设立规模144.36亿元 [3] - 权益类产品备案87只 设立规模33.84亿元 [3] 行业规模概况 - 7月末私募资管产品总规模12.48万亿元 环比增长3.19% 较上月增加3853.84亿元 [4] - 集合资管计划存续19661只 规模6.33万亿元 数量占比52% 规模占比50.75% [4] - 单一资管计划存续18145只 规模6.14万亿元 数量占比48% 规模占比49.25% [4] 机构平均管理规模 - 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607.91亿元 [4] - 基金管理公司平均管理规模351.16亿元 [4] - 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174.46亿元 [4] - 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84.86亿元 [4]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40.42亿元 [4]
上半年部分券商资管成绩单出炉,有机构规模增长23%,部分券商规模与利润“倒挂”
新浪财经· 2025-08-28 15:34
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约12.09万亿元 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总规模约5.52万亿元 同比下降4.8% 较2024年末增长1% [2] 资管规模变动情况 - 东证融汇资产管理总规模达767.01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0.74% [2] - 国元证券资产管理规模248.29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6% 其中集合资管规模163.55亿元增长1.7% 单一资管规模77.46亿元大幅增长38.47% 专项资管规模7.28亿元增长4% [2] - 西部证券资产管理总规模395.17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0.48%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3] - 第一创业受托管理资金总额663.25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126.87亿元 增幅高达23.65% [3] - 山证资管受托管理总规模601.99亿元 同比降低57.31亿元 降幅9% 其中公募基金规模降低44.38亿元 [1][3] - 浙商资管存量资产管理规模966.6亿元 较年初提升1.42% 但相比去年同期1020.76亿元仍有所下降 [3] - 锦龙股份集合资管计划期末受托资金110.94亿元 同比减少27.86亿元 定向资管计划期末受托资金81.2亿元 较去年减少28.44亿元 [4] 经营业绩表现 - 东北证券资管业务营业总收入2.42亿元 同比减少22.34% 营业利润率44.49% 同比减少2.31% [5] - 东证融汇净利润0.4亿元 同比降低18.36% [6] - 国元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5495.45万元 同比下降28.32% 业务利润2228.68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60.94% [6] - 国盛资管营业总收入0.08亿元 同比下降46.92%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为-0.06亿元 [7] - 华林证券资管业务营业收入679.39万元 同比下降45.44% [7] - 东兴证券资管业务营业收入1.34亿元 同比下降6.31% [7] - 山证资管净利润0.49亿元 同比增长0.02亿元 增幅4.25% [1][7] - 第一创业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营业总收入6.24亿元 同比增加9.55% [8] - 长城资管营业总收入0.34亿元 同比增加13.6% [8] - 东吴证券资管业务营业收入2.15亿元 同比增加7.06%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9.72% [8] 业务发展趋势 - 券商资管积极争取公募基金业务牌照 已获取公募资质的14家机构拓展差异化产品布局 [1][9] - 行业需要与市场存量机构形成差异化特色 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水平 [9] - 渠道转型向私募与公募并重 积极融入集团整体战略和科技发展 [9] - 证监会增设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规模专项指标 从收入规模与权益投资比例两个维度考核 [10]
券商私募资管存量规模回升至5.43万亿元 单月增量破千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6-25 16:21
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4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回升至5.43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094.96亿元,扭转2月以来下降趋势 [1][2] - 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增至2.93万亿元(占比54.07%),单月增加1127.94亿元(增幅4%),单一资管计划规模2.49万亿元(占比45.93%)环比下降0.13% [2] - 固收类产品规模达44770.01亿元(占比82.49%),单月增长1195.9亿元(增幅2.74%),混合类/权益类/衍生品类占比分别为9.36%/7.59%/0.56% [2] 主动管理转型成效 - 前4个月新发产品中集合资管计划备案规模占比达61.08%(819.56亿元),单一资管计划占比38.92%(522.19亿元) [3] -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加速业务回归"受人之托"本源,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2] - 头部券商如财通资管固收投资强调"低波动,稳收益",同时拓展量化、衍生品等多元策略 [5]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资管规模将稳中有升,权益类和固收类产品均可能贡献增量,固收+产品发行力度加强 [4] - 政策修订将资管业务收入加分范围扩大至行业前30名,鼓励中小券商发展特色资管业务 [5] - 长期看资管费率下行趋势明确,受公募降费、ETF工具化及利率中枢下滑等因素影响 [6]
清盘容易续命难集合资管计划徘徊在“十字路口”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21:16
集合资管计划延期与清盘现状 - 部分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因规模小、业绩不理想导致延期申请未通过 面临清盘风险 [1] - 方正证券鑫享三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因合同约定的3年存续期到期 将于2025年5月26日进入清算程序 [2] -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发布集合资管计划清算报告 终止原因多为存续期到期且未获延期 [2] 延期申请通过案例与时间压力 - 华安证券睿赢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存续期从2025年6月2日延长至2025年12月2日 延长期限为6个月 [3] - 部分产品延长期仅3个月 相比过去延长至自然年年底的惯例 当前期限显著缩短 [3] 转型公募的路径与案例 - 东海证券海鑫尊利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通过管理人变更为东海基金 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东海润兴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3] - 海通鑫悦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存续期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并计划将管理人变更为国泰君安证券资管以注册为公募基金 [3] - 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更易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人青睐 转型成功率较高 [4] 转型失败案例与方向 - 银河优选六个月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尝试转为私募资管计划失败 合同于5月9日终止 [4] 公募化改造的意义与行业挑战 - 公募化改造可提升运营规范性、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同时推动券商资管业务转型升级 [4] - 券商资管投研能力与公募机构存在差距 产品策略和战略布局前瞻性不足 [4] - 转型面临三大挑战:牌照门槛高形成中小券商准入壁垒 费率调整与客户沟通等实务难点 销售体系重构与投资者信任机制建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