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医药生物A

搜索文档
3800点“牛头”昂起!超97%主动权益基金“吃肉”,这122只却还在“站岗”
华夏时报· 2025-09-05 11:38
市场表现 - 沪指报收3812.51点,上涨1.24%,深成指报收12590.56点,上涨3.89%,创业板指报收2958.18点,上涨6.5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3万亿元,超4800只个股上涨 [1] - 全市场13110只公募基金中,超94%年内获得正收益,397只年内收益率突破50%,超12%基金收益突破30%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21.61%,超97%斩获正收益,1077只收益超30%,占比23.51%,293只收益在50%以上,占比6.40% [1][2] 领先基金产品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和永赢科技智选A以160%以上收益率领先,前者盈利166.28%,后者收益161.37% [2] - 永赢科技智选A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科技板块股票,部分股票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605% [4][7]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12只"翻倍基"年内回报超过100%,主要集中在医药、科技、北交所三大赛道 [4] 医药主题基金 - 涨幅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重仓创新药的主题基金占据六席,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产品 [5]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产业正走向高景气阶段,大量国产创新药将在未来两年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 [5] 落后基金表现 - 12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亏损,跌幅最深达16.1%,首尾业绩相差177.47个百分点 [5] - 业绩跌幅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亏损11.16%,多数重仓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板块,7只产品年内亏损幅度超过10% [6] - 东方阿尔法招阳A重仓军工装备板块,中信建投智享生活A近三年亏损47.37%,单位净值0.6459元 [6] 行业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与企业盈利修复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为权益资产提供基本面支撑 [3] - 人工智能、新能源、医药创新等产业趋势明确且政策支持力度大,为基金管理人提供丰富投资主线 [3] - 优质标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为基金布局创造较好条件 [3] 后市展望 - 鑫元基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权益市场在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产业升级等因素下具备系统性投资机会 [7] -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看好顺周期风格投资,预计下半年PPI将出现大幅拐点,2026年有望转正,行情至少可持续一年 [7][8] - 工业有色和小金属为第一方阵,化工、钢铁、煤炭等中游顺周期龙头为第二方阵,通用机械、食品饮料等为第三方阵 [8]
12只翻倍基曝光 基民们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6:57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 创近4年新高 [2] - 自去年"9·24"以来 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 - 年内翻倍基达到12只 主要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2][5] 翻倍基详情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2.55%回报率位居年内基金冠军 [3][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回报率128.53% 规模11.317亿元 [3] - 永赢科技智选A回报率119.80% 规模11.665亿元 重仓人形机器人 [3][5]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回报率116.19% 规模7.404亿元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回报率112.33% 规模30.428亿元 [3] 创新药ETF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02.74% 规模78.019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1.91% 规模134.241亿元 [3]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回报率101.45% 规模6.736亿元 [3]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0.50% 规模27.274亿元 [3] 行业特征 - 12只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5]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0: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翻倍基来了 谁在落寞?谁在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3:15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025年以来出现12只翻倍基 [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9.67% 自2024年"9.24"以来涨幅达43.18% [6] 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132%收益成为年内冠军 [4] - 219只基金收益在50%-100%之间 [5] - 2019-2021年新发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规模加权后收益均值为2% [7] - 85%主动权益基金已回本 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距回本仍有20%-30%差距 [9] 行业赛道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09% 创新药指数上涨51% [12] - 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3% 中证算力指数上涨34% [13] - 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1只重仓人形机器人 [4] - 高收益基金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赛道 [6]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加56.43% [9]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3.22%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4.75% [9]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规模扩大至248.33亿份 [9] - 股份制银行每月销量50%-70%为固收+产品 [2][11] 基金经理操作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减持 鹏华医药科技可能减仓创新药 [14][15] - 金笑非表示可能择机兑现估值高的创新药个股收益 [16] - AI硬件板块仓位保持较高 未现降仓迹象 [1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减仓估值较高的科技股 [18] 投资者行为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 [8] - 投资者呈现"解套即赎"特征 2021年成立的158只基金累计跌幅仍超30% [9] - 机构客户对含权产品持续净申购 [2][11] - 赎回压力最大的是重仓电新、医药、食饮行业的基金 [10]
上半年涨幅最高的题材基金:创新药、北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8-12 04:28
基金表现 - 今年上半年涨幅超61%的基金产品主要聚焦创新药领域 其中汇添富音港优势精选A以86 48%的收益率位居榜首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分别以83 15%和82 79%紧随其后 [1] - 涨幅前16的基金中有3只非创新药主题产品 包括北交所基金和主动管理型产品 [1] 创新药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在大盘回调后仍具备追涨潜力 [2]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分析 - 该基金重仓股以新消费概念为主 包括泡泡玛特(持仓市值1530万元 占比12 57%)和老铺黄金(持仓市值1002万元 占比8 23%) [3]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74 22% 显示集中度较高 [3] 基金经理表现 - 吴远怡管理的多只产品任职回报表现突出 如广发科技创新A(41 89%)和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5 76%) [4][5] - 其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与刘格菘共同管理)任职回报为-34 05% 表现相对较弱 [5] - 广发科技创新历史最大回撤达-53% 显示较高波动性 [5] 产品特性 - 该类型基金具有高波动、大回撤特征 适合市场低位时逢跌买入 不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7]
积极把握市场机会 新基金大胆建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9
新基金成立和建仓节奏加快 - 今年以来新基金成立和建仓节奏加快 部分产品在成立第二天便出现净值变化或已快速建仓 [1] - 在经济整体稳定和流动性充裕背景下 A股有望震荡上行 看好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 [1] 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情况 - 5月14日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截止日由原定7月24日提前至5月13日 [2] - 5月以来广发中证8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 景顺长城养老目标日期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 人保核心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民生加银恒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2] - 今年还有安信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 富达创新驱动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华安半导体产业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等提前结束募集 其中权益类基金不在少数 [2] 新成立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5月13日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自去年10月22日成立以来收益率达38.04% [3] - 华安医药生物A 财通资管先进制造A 中航优选领航A 招商资管北证50成份指数A等成立以来收益率均超过30% [3] 权益类基金快速建仓案例 - 5月7日成立的易方达高股息量化选股A在5月9日单位净值提升至1.0039元 [4] - 4月29日成立的联博智远混合A在4月30日净值为0.9994元 5月9日净值升至1.0153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达1.53% [4] - 泓德红利优选混合A 贝莱德富元添益A 西部利得裕丰回报A等均在成立次日出现净值变化 [4] - 永赢信息产业智选混合A于3月26日成立 3月28日出现净值变化 截至一季度末权益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54.54% [4] 基金仓位配置和重仓股表现 - 华安医药生物A去年12月下旬成立 截至一季度末股票仓位为89.99% [5] - 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 泽璟制药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一品红等 [5] - 截至5月13日 三生制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近90% 一品红股价已翻倍 [5] - 华安医药生物A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5.31% [5] 基金公司对A股后市观点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5月A股或将震荡上行 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迎来上行拐点 自由现金流拐点确立 [7] - 科技创新产业趋势方兴未艾 产业趋势投资和主题投资有望回归 市场向下调整空间不大 [7] - 广发基金认为海外扰动因素缓和后经济会修复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A股港股等风险资产或持续占优 [7] - 看好科技方向的错杀品种 [7] - 金鹰基金认为股市有望在反复震荡中逐步走强 中国资产避风港优势对海外资金吸引力渐进增强 [8] - 看好军工黄金稀土等泛安全类资产 以及人工智能TMT板块 机器人高端制造板块 [8] - 政策加力后的内需板块是年内重要投资方向 [8]
创新药“浓度”成基金收益利器 业绩兑现能力是关键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6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在政策与产业催化推动下表现强劲 重仓该板块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突出[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基金上半年回报率达85.64%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多只基金回报率超60%[2] - 港股医药主题ETF包揽上半年涨幅前十名 涨幅均超50%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入超60亿元 规模从6.53亿元增至78亿元以上[3] 个股表现 - 荣昌生物上半年涨幅达278% 信达生物 诺诚健华 科伦博泰生物涨幅均超100%[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上半年平均涨幅超90%[2] 市场分析 - 创新药行情由市场流动性与产业逻辑共振推动 MNC大额BD推动创新药企海外业务价值重估[4] - 板块估值来到相对高位 短期事件性催化告一段落 短线资金可能获利了结[1][4] -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调整是短期涨幅较大后的自然现象 与行业基本面关系不大[4] 投资机会甄别 - 投资者需要认真甄别资产属性 重点考虑企业业绩兑现能力 找到真创新 识别伪科学[1][5] - 大部分涨幅较大公司在特定治疗领域有突破 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4] - 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估值和基本面双重修复过程 重磅创新药的全球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5] 政策支持 - 6月30日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涵盖研发支持 医保准入 临床应用和支付能力等多方面[5] - 政策构建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支持框架 打通研发 准入 支付与应用关键堵点[6] - 政策将提升创新药研发确定性 加速商业化回报周期 进一步支撑板块估值[6]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从技术跟随转向全球协同 有望孕育万亿市值巨头[7] - ADC与双抗技术凭借成本优势 临床效率和产业链协同三重优势 有望在全球免疫治疗市场占据重要份额[7] - 产品型公司开启新成长周期 包括走向全球市场的生物科技创新公司和创新转型成功的传统药企[6] 投资主线 - 关注硬科技 高增长和产业趋势三条主线 真正有能力出海的头部企业具有优势[6] - 具备阶段性优势的产品在爆发力 市场格局 价格优势等方面表现突出[6] - 国内企业在早期研发领域相比欧美大型药企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临床优势[6]
不押单一赛道 主动权益基金多元化策略优势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6
今年以来,A股热点板块持续轮动。部分行业主题基金或押注某一赛道的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回报率排名居前;但也有一些基金坚持全行业选股,通过多元化行业配置获得收益,同时也实现了分散 风险的效果,展现出较好的韧性。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主题基金在短期市场热度驱动下容易吸引大量跟风资金,行业一旦步入逆风 期,往往会出现大幅回撤,建议投资者管理好风险、构建好结构,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 均衡分散投资 管理风险 构建结构 单押某一赛道的投资收益来得快走得也快,比如鹏华碳中和主题A一季度的回报率为60.26%,但在 上半年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已经不见其踪影。 一些全行业选股基金则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以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为例,该基金一季度回报率 为39.48%,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前十,上半年回报率为68.29%,仍然位居前列。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表示,持仓高度集中的基金往往有着更高的波动性和更显著的投资者回 报差。若基金经理能精准筛选并集中配置有超额表现的证券,这类策略可借此展现出较强的收益爆发 力,但当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时,组合容易因缺乏分散性缓冲而大幅下挫,导致追涨入场的投资者面临较 大亏损压力。 ...
强势反弹!大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08:36
【导读】前7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12.01%,多只业绩超100% 业绩翻倍基金批量回归,公募权益基金又崛起了! A股主流指数前7月基本上演上涨行情,其中北证50年内涨幅达到37.1%,表现最好;中证2000、中证 1000等指数表现强势,仅红利指数出现小幅下跌。在这样的基础市场下,前7月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 率平均达到12.01%,最牛基金业绩超130%。 主动权益类基金 | 前7月净值增长率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一览 | | | | --- | --- | --- | | 证券简称 | 前7月业绩(%) | 基金经理(现任) |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 127.05 | 梁福睿 | | 中银港股通医药A | 113.51 | 郑宁 |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 | 113.30 | 单林 | | 华安医药生物A | 105.40 | 桑翔宇 | | 诺安精选价值A | 102.89 | 唐晨 |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 | 97.33 | 吴远怡 | | 嘉实互融精选A | 97.28 | 赤系 | | . Pa. J. 7 15 Vil., A.T. da 3 | | | 前7月净值增长率 ...
十多只“翻倍基”出现!有个共同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0:40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7月30日 全市场共有12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100% 数量超过2019年5只和2021年3只的总和 [1][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 涨幅前六的基金均为该类型 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涨幅达143.23%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达124.47% [2][3] - 被动指数型基金中表现最佳的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涨幅为103.2% 与主动型榜首相差超40个百分点 [3] 创新药赛道投资集中度 - 所有翻倍基均重仓创新药赛道 重点配置港股创新药企业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药占比达72.05% [1][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除港药外 还重仓科创板及创业板药企 重仓比例达79.37% 五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均跟踪港股创新药指数 [3] - 创新药赛道出现押注式投资热潮 资金大量流入相关ETF 类似2020年新能源、白酒、医药板块的抱团现象 [5][6]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中国医药行业进入创新产品新周期 创新药国际化取得进展且政策利好不断 [6] - 港股医药股估值曾处于历史低位 安全垫厚且存在高分红龙头股 成为资金避风港 [6] - 香港市场拥有成熟的创新药投融资生态 自然成为基金重点布局领域 [6] 市场波动与估值状况 - 创新药概念近期出现盘中跳水现象 部分个股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 资金分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1][7] - 板块存在局部泡沫 部分个股股价虚高且交易拥挤度触及高点 尤其缺乏出海预期或自研能力的药企估值存在泡沫 [7] - 行业受政策支持且原始创新能力增强 适度泡沫有助于早期生物科技企业发展 但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7] 其他高收益板块 - 除医药主题基金外 另有近20只权益类基金涨幅超90% 包括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 [4] - 拉长周期看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一年涨幅翻倍 最高涨幅超过2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