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搜索文档
“翻倍基”批量涌现 科技创新成最大驱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6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驱动力量来自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逐步回暖,部分主题板块行情火热,权益基金涨势喜人。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了100%,成 为名副其实的"翻倍基"。 整体来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不少基金经理在板块配置和重仓股选择上,捕捉到了 阶段性主线行情。从基金规模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翻倍基"在上半年也获得资金青睐,部分产品的管理规模实 现了数倍增长。 翻倍股造就"翻倍基" 据Wind数据,截至9月16日,年内已有75只基金(A、C类不合并)跻身"翻倍基"行列。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汇 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收益率突破150%。 从具体产品看,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收益率达到187.18%,成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翻倍基"之一。该基金聚焦于科 技股,二季报显示,其代表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这些标的年内涨幅巨大,其中新易盛 的涨幅超过300%。 从板块分布来看,"翻倍基"的业绩与行业主题高度绑定,基本都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 另一只表现突出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C,以布局医药创新为主,年内收益率达177.07%,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映 恩生物-B、 ...
医药基金经理“权力交接”
虎嗅· 2025-08-29 07:16
创新药行业崛起 - 创新药被视为堪比新能源级别的大机会 由国家意志、产业实力与资本热情共同驱动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批准创新药数量达43个 同比增长59% 接近2024年全年总和 其中93%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484.84亿美元 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的授权协议总金额60.5亿美元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潜在总金额达125亿美元 [4][5] 资本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从2024年中低位上涨163% 2025年内收益达99.23% 最高达到112.15% A股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收益为32.73% [5] - 创新药公司多未盈利 主要选择港股上市 导致内地优质标的稀缺 港股成为资金主战场 [5] - 8月以来恒生创新药指数在3500点横盘整理 显示短期调整压力 行情与药企管线授权频率、规模等因素强相关 [6] 政策支持力度 - 国家药监局推行"30日快速审批通道" 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数年缩短至1年以内 [3] - 国务院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提供从研发到支付的全方位系统保障 [3] - 国家医保局首次邀请公募基金经理参加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 传递打通融资"大动脉"信号 [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新生代基金经理张韡管理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收益151% 居全市场榜首 管理规模达167.64亿元 [1][10] - 业绩前100基金中超九成重仓创新药 约7只基金年内收益突破100% 多位从业不到四年的新生代基金经理上榜 [8][9] - 中生代基金经理如葛兰旗下重仓创新药基金年内收益61.8% 郑磊、吴兴武等借助创新药牛市完成业绩"救赎" [14][17] 新生代基金经理特点 - 任职年限普遍3-4年或更短 如梁福睿任职不足1年 处于职业上升期更具冲劲 [12] - 多数具有医药专业背景或从业经历 如张韡为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 王超曾任职恒瑞医药 [10][12] - 普遍采取全面重仓策略 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比重达70%-80% 通过高集中度放大收益 [12] 投资策略差异 - 新生代基金经理倾向于"押宝"单一高景气赛道 追求极致弹性 [12] - 中生代基金经理多在代表作中分散配置医疗器械、CXO、医疗服务等多个板块 [13] - 产品投资范围限制导致业绩分化 许多中生代代表作不能投资港股 错过港股创新药行情 [15] 产业竞争力基础 - 百济神州抗癌药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25亿元 欧美市场贡献主要增长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生物制药工程师 研发成本相对低廉 形成工程师红利 [5] - 国产创新药成功出海 在欧美市场获批销售 交易领域从肿瘤扩展到代谢、自免等多元化赛道 [5] 业绩持续性分析 - 张韡2022-2024年代表作年收益分别为-7.60%、2.05%、-9.23% 均显著跑赢中证医药指数同期-22.44%、-12.45%、-13.86%的表现 [23] - 马牧青2022年取得12.23%正收益 成为当年医药基金冠军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12.23%、-1.95%、-10.45% [24] - 郑宁2023年开始全面重仓创新药 2023-2024年收益率分别为-9.34%、-11.52% 在医药基金中排名靠前 [24]
137只“翻倍基”出炉 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2:00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一年共有137只基金回报率超过100%,其中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回报率均超过200% [1][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回报率达249.27%,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达225.42%,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达216.91% [3] - 主动管理北交所基金超额收益显著,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过去一年回报率190.48%,较业绩基准28.64%高出161.84个百分点 [4] 北交所主题基金 - 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回报率超过170%,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和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回报率超过150% [3] - 易方达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和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回报率超过140%,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回报率超过130% [3] - 北交所基金高弹性伴随高波动,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历史最大回撤幅度达41.45% [4] 港股主题基金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近一年回报率达176%,上周累计成交近1200亿元,创2020年3月上市以来单周新高 [5]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近一年回报率162.85%,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回报率超过100%,重仓地产、消费、医药等行业 [5] - 今年以来23只翻倍基金中多数为港股创新药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52.75% [2][5] 科技主题基金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近一年回报率172.28%,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浙江荣泰、凌云股份等 [6] - 中欧数字经济近一年回报率174.11%,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覆盖AI基础设施、应用及国产产业链 [6]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近一年回报率162.55%,重仓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新消费牛股 [7] 其他主题基金 - 诺安多策略等小盘风格量化基金表现突出,近一年回报率121.79% [7] - 基金公司近期提示小盘股风险,但未影响翻倍基金数量统计 [7]
137只“翻倍基”出炉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0:09
公募基金表现 - 近一年共有137只基金回报率超过100%,主要集中在香港证券、港股创新药、港股新消费等主题基金 [1] - 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一年回报率均超过200%,表现最佳的是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249.27%)[1] - 今年以来已有23只基金回报率翻倍,多数为港股创新药相关基金 [1][3] 北交所主题基金 - 除3只回报率超200%的基金外,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回报率超170%,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回报率超150% [2] - 主动管理的北交所权益基金超额收益显著,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过去一年回报率190.48%,较业绩基准(28.64%)高出161.84个百分点 [2] 港股相关基金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近一年回报率176%,上周成交额近1200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周新高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近一年回报率162.85%,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3] -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近一年回报率超100%,重仓地产、医药、金融等行业 [3] 科技主题基金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近一年回报率172.28% [3] - 中欧数字经济聚焦AI领域,近一年回报率174.11% [3] 新消费与小盘风格基金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近一年回报率162.55%,重仓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 [4] - 诺安多策略等小盘风格量化基金近一年回报率121.79% [4]
2只涨超200% 百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1:16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一年有2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收益率超过200%,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回报233.32%,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回报205.11% [1][2] - 百余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0%,包括103只翻倍基,主要集中在港股证券、创新药、新消费及科技主题基金 [1][2] - 北交所主题基金普遍表现突出,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回报193.02%,景顺长城和万家北交所产品涨幅超150%,多只北证50指数基金涨幅超130% [2] 主动管理基金超额收益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收益率190.48%,较业绩基准28.64%高出161.84个百分点,但历史最大回撤达41.45% [3] - 港股主题基金中,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ETF近一年上涨173.82%,为唯一跟踪香港证券指数的ETF,单周成交额近1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近一年涨幅156.25%,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涨幅超100%,重仓地产、消费、医药及金融行业 [4] 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近一年上涨168.68%,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前十大持仓包括浙江荣泰、凌云股份等零部件企业 [5] - 中欧数字经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近一年上涨166.36%,覆盖AI基础设施、应用及国产产业链 [5]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涨幅153.22%,通过重仓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贡献收益 [5]
2只涨超200%,百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12:41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回报233.32% [2]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回报205.11% [2]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回报193.02% [2] - 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和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涨幅均超150% [2] -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易方达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涨幅均超130% [2] - 主动管理北交所权益基金超额收益显著 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相比业绩基准超额收益达161.84个百分点 [3] 港股主题基金表现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近一年上涨173.82% 为唯一跟踪香港证券指数的ETF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近一年涨幅156.25% 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4] -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近一年涨幅超100% 重仓地产、消费、医药、金融等行业 [4]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上周成交额近1200亿元 创2020年3月上市以来单周历史新高 [3] 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近一年上涨168.68% 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 [5] - 中欧数字经济近一年上涨166.36% 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应用领域 [5]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近一年涨幅153.22% 重仓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 [5] 其他高收益基金 - 近一年百余只基金收益超100% 包括103只"翻倍基" [1][2] - 诺安多策略近一年回报119.59% 属小盘风格量化基金 [6]
12只翻倍基曝光 基民们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6:57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 创近4年新高 [2] - 自去年"9·24"以来 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 - 年内翻倍基达到12只 主要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2][5] 翻倍基详情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2.55%回报率位居年内基金冠军 [3][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回报率128.53% 规模11.317亿元 [3] - 永赢科技智选A回报率119.80% 规模11.665亿元 重仓人形机器人 [3][5]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回报率116.19% 规模7.404亿元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回报率112.33% 规模30.428亿元 [3] 创新药ETF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02.74% 规模78.019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1.91% 规模134.241亿元 [3]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回报率101.45% 规模6.736亿元 [3]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0.50% 规模27.274亿元 [3] 行业特征 - 12只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5]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0: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翻倍基来了 谁在落寞?谁在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3:15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025年以来出现12只翻倍基 [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9.67% 自2024年"9.24"以来涨幅达43.18% [6] 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132%收益成为年内冠军 [4] - 219只基金收益在50%-100%之间 [5] - 2019-2021年新发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规模加权后收益均值为2% [7] - 85%主动权益基金已回本 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距回本仍有20%-30%差距 [9] 行业赛道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09% 创新药指数上涨51% [12] - 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3% 中证算力指数上涨34% [13] - 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1只重仓人形机器人 [4] - 高收益基金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赛道 [6]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加56.43% [9]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3.22%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4.75% [9]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规模扩大至248.33亿份 [9] - 股份制银行每月销量50%-70%为固收+产品 [2][11] 基金经理操作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减持 鹏华医药科技可能减仓创新药 [14][15] - 金笑非表示可能择机兑现估值高的创新药个股收益 [16] - AI硬件板块仓位保持较高 未现降仓迹象 [1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减仓估值较高的科技股 [18] 投资者行为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 [8] - 投资者呈现"解套即赎"特征 2021年成立的158只基金累计跌幅仍超30% [9] - 机构客户对含权产品持续净申购 [2][11] - 赎回压力最大的是重仓电新、医药、食饮行业的基金 [10]
悄然“逆袭” 超百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6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6月25日全市场超过180只主动权益基金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其中超半数基金成立时长超过1年 最长成立时间接近14年 [1] - 10只主动权益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实现翻倍上涨 涨幅最高为金元顺安元启(成立以来涨幅超450%) 广发多因子(成立以来涨幅超340%)和大成景恒(成立以来涨幅接近300%)紧随其后 [2] - 今年以来约八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上涨 涨幅超10%的基金约1100只 涨幅超50%的基金中主投医药的基金占比超七成 [4] 领先基金产品特征 - 金元顺安元启主要投资小盘股 由基金经理缪玮彬管理 截至一季度末规模超10亿元 自2022年8月22日起持续暂停申购 [2] - 广发多因子采用基本面因子、管理因子和价格因子精选个股 大成景恒结合量化投资与主动投研 两只产品均偏向量化投资策略 [2][3] - 多只成立超5年的基金涨幅显著 包括金信智能中国2025、光大欣鑫、诺安多策略等自成立以来涨幅均超120% [3] 行业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今年以来涨幅超90% 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医药标的 包括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等 [4]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今年以来涨幅达78.59% 重仓泽璟制药、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基金经理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政策支持与业绩兑现机遇 [4][5] - 主投港股、医药、北交所、新消费和科技方向的基金涨幅居前 医药基金在涨幅领先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4] 机构配置策略 - 创新药、科技和红利成为机构共识较高的三大配置方向 "哑铃型"策略(一端进攻一端防守)受到青睐 [6] - 创新药板块基本面和情绪面形成共振 2025-2026年港股创新药企业可能进入收获期 建议关注国际化潜力和商业化能力标的 [6] - 科技方向关注AI算力供应链和应用环节(如AI眼镜、AI玩具) 因海外科技大厂用户活跃度增长和模型能力提升 [6] - 红利资产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可能加大配置 当前拥挤度和估值仍具投资性价比 [7] - 科技成长方向因拥挤度和相对收益处于历史低位 叠加季节效应 可能占优 建议关注"科技+红利"哑铃策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