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icon
搜索文档
搭上算力顺风车 A股基金业绩反超港股基金
证券时报· 2025-09-03 18:23
基金业绩排名变化 - A股基金以173.88%的年内收益率反超港股基金 跃居全市场业绩第一[1] - 业绩前五基金分别为永赢科技智选混合(173.88%)、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158.43%)、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128.61%)、长城医药产业精选(124.12%)、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122.90%)[1] - A股基金较最强港股基金业绩优势超15个百分点[1] 行业板块轮动 - 市场风格从创新药切换至算力板块 推动重仓算力的A股基金业绩爆发[1][2] - 算力板块7月起成为市场最强板块 近三个月内重仓该板块的基金净值涨幅均超100%[2] - 港股基金同期最高净值涨幅仅为49% 显著低于A股算力基金表现[2] 重点持仓标的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全部持仓20只股票均为A股上市公司 已清空港股持仓[2] - 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新易盛自6月以来股价涨幅超3倍 直接推动基金业绩排名提升[3] - 新易盛在二季度新进公募十大重仓股名单[3] 机构后市观点 - 科技成长板块仍被看好 重点关注AI应用渗透及半导体领域[4] - 人民币资产升值空间打开有利于A股市场演绎[4] - 资金持续流向科技板块 当前交易拥挤度已接近前期高点[4] - 市场维持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但上涨斜率可能放缓[4]
苦熬半年站上“C”位!AI基金大赚111%
中国经济网· 2025-08-26 00:43
AI基金业绩反转 - 截至8月24日最近三个月权益类基金中表现最强的20只产品全部为AI算力板块基金 业绩回报均超70% 最高达111% [2] - 信澳业绩驱动基金自6月12日启动净值飙升 三个月内实现105%涨幅 年内收益率从亏损转为78% [2] -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三个月内从年内亏损26%逆转为盈利44% 净值从1.5468元升至2.8347元 [3] 行业轮动与指数表现 - 上半年中证沪港深创新药指数上涨约25%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约5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上半年收益达75.18% [4] -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从2024年底3155.47点至2025年6月23日仅微调至3139.08点 期间表现低迷 [4] - 2025年7月起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累计涨幅达35% 推动AI赛道基金后发制胜 [5] 算力板块驱动因素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6] - OpenAI新发布大模型推动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供应链验证需求旺盛 [6] - 新技术迭代催生GPU/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等高增长细分领域 [6] AI产业链发展前景 - 算力作为AI核心基础设施 需求有望呈现指数级增长 行业高景气度将呈长周期态势 [6] - AI服务器带动PCB用量跃升、高功率电源系统及液冷散热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成为刚需 [6] - 国产算力板块获密集催化 云端与终端AI需求持续 中国半导体厂商受益度提升 开源模型推动国产算力生态落地 [7]
扎心了!40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至今惨遭腰斩,广发基金6只居首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5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2日上证指数收涨逾1%至3825.76点,为近十年来首次站上3800点,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达2.58万亿元 [2] - 自二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反弹,相对4月7日低点,上证指数大涨近14% [2] - 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初至今分别大涨24.96%和24.72%,仅次于万得QDII混合型基金指数的27.12% [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年内净值增长率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22只,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中银港股通医药A/C等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C今年净值增长率分别高达130.76%和129.97% [2] - 部分翻倍基金为发起式基金且成立不足一年,如华安医药生物A/C和中航优选领航A/C成立仅8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13.64%/113.04%和101.15%/100.36% [3] 基金业绩分化 - 截至2025年8月22日,40只主动权益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跌幅超50%,分属24家基金管理人 [3][4] - 广发基金为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唯一上榜者,旗下6只产品净值跌幅超50% [5] - 11家管理人各有2只基金净值腰斩,包括创金合信碳中和A/C、东方品质消费A/C等 [5] 长期业绩表现 - 太平灵活配置成立超十年(2015年2月10日),自成立以来净值回报为-56.50%,同类排名垫底(329/329) [6][8][9] - 该基金在2016-2024年九个年度中六个年度亏损,2025年净值回报仅1.64%,同类排名2129/2307 [8] - 摩根整合驱动A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回报-54.04%,同类排名倒数第三(389/391) [9] 广发基金个案分析 - 广发基金旗下6只净值腰斩产品均成立于2021年1月至2月,包括广发诚享A/C、广发优势成长A/C等 [11] - 郑澄然管理的广发兴诚A/C和广发诚享A/C发行规模分别达119.54亿元和79.23亿元 [11] - 郑澄然在管8只产品中6只为新发基金,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任职回报-47.95%,同类排名3012/3029 [14] - 广发基金2021年新发基金67只募资近2100亿元,2024年新发规模降至221.20亿元,2025年进一步降至138.83亿元 [13] 行业现象与影响 - 40只净值腰斩基金中55%成立于2021年牛市高峰期 [11] - 广发基金"造星运动"、赛道押注及风控缺失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16] - 部分产品如广发优势成长A/C单位净值仅0.4849元和0.4762元,累计回报低于-51% [16]
3个月最高回报达111% 重仓人工智能 主题基金迎来“别样风景”
证券时报· 2025-08-24 23:38
AI主题基金业绩反转 - 截至8月24日 AI算力主题权益类基金近3个月业绩回报均超70% 最高达111% [2] - 信澳业绩驱动基金近3个月净值大涨105% 从6月12日的初始净值0.7264元升至8月22日的1.2948元 [3] -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年内业绩从亏损26%转为盈利44% 净值从6月3日的1.5468元升至8月22日的2.8347元 [3] 行业轮动现象 - 上半年医药板块强势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涨25%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5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收益达75.18% [4] - 2025年上半年AI板块表现低迷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从2024年末3155.47点跌至6月23日3139.08点 [4] - 7月起AI板块崛起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累计涨幅达35% 实现行情切换 [5] 算力产业链投资逻辑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7] - OpenAI新大模型推动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供应链验证需求旺盛 [7] - GPU/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PCB、高功率电源及液冷散热解决方案成为核心受益领域 [7] - 国产算力板块受开源模型支持 中国半导体厂商在AI产业受益度提升 [7]
重仓人工智能 主题基金迎来“别样风景”
证券时报· 2025-08-24 21:02
AI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权益类基金最近3个月收益排名前20只全部来自AI算力板块 业绩回报均超70% 最高回报达111% [2] - 信澳业绩驱动基金最近3个月大涨105% 净值从6月12日起狂飙 由0.7264元升至1.2948元 [3] -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年内业绩回报约44% 净值从1.5468元升至2.8347元 7月10日年内收益率首次翻红 [3] 行业轮动特征 - 上半年医药赛道表现强势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涨约25%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约5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收益达75.18% [4] - 7月起人工智能板块成为新热点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累计涨幅达35% 创新药行情逐步降温 [5] - 上半年AI赛道表现低迷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从3155.47点下行至3139.08点 重仓AI基金出现较大亏损 [4] 算力板块驱动因素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6] - OpenAI新发布大模型有望实现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6] - 供应链验证算力需求旺盛 新技术迭代催生多个高增长细分领域 [6] AI产业链投资机会 - GPU和ASIC芯片 光模块 光芯片 光纤连接器等品类将持续受益 [6] - AI服务器带动PCB 高功率电源系统 液冷散热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需求 [6] - 国产算力板块迎密集催化 中国半导体厂商在AI产业受益度有望提升 [6]
统计称股民今年人均赚2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9:47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创近十年新高站稳3700点 [1] -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近十年新高 [1] - A股总市值达101.18万亿元 较去年底85.68万亿元增长15.63万亿元 [1] 投资者收益情况 - 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33% 市值净增5.16万亿元 [3] - 2.4亿股民人均净赚2.15万元 [3] - 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达20.14% [4] 基金业绩表现 - 超11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占比25% [3][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8个交易日累计上涨5.76% 近一个月上涨9.10% [4] - 年内诞生10只"翻倍基" 收益超100% [5][6] 资金流动情况 - 基金赎回压力有所缓解 机构客户持续净申购固收+产品 [7] - 部分客户因基金涨速缓慢转向股票投资 [7] - 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中枢升至88.13% [12] 机构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加仓科技制造板块 如中际旭创等科技股获大幅加仓 [12] - 部分机构实施"高切低"策略 从机器人/PCB/创新药转向证券/医疗器械/化工 [14] - 结构性行情由高股息红利资产和科技类高成长资产共同支撑 [14] 行业配置方向 - 科技成长领域关注AI/半导体/机器人等高弹性行业 [14][15][17] - 价值方向看好券商/保险/金融IT等非银板块估值业绩双击 [15] - 反内卷方向布局顺周期/大消费/化工/光伏/玻璃/钢铁等行业 [14][15][16] 机构市场观点 - 沪深300市盈率约14倍 较历史高位17-18倍仍有上升空间 [11] - 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环境推动资金入市 [11] - 市场处于牛市初期 中期慢牛长牛趋势确立 [10][11]
“由宽入窄” 持续挖掘热门细分行业!公募掘金策略新变化!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0:30
市场行情特征 - 沪指从2024年10月8日3674.40点升至2025年8月15日3696.77点 呈现宽基指数低波动与细分行业高波动分化格局 [1][2] - 公募基金策略由宽基布局转向窄基主题投资 通过细分行业和港股仓位获取超额收益 [1][3] - 全市场业绩前20名基金均采用行业主题持仓策略 超80%产品名称明确标注行业属性 [3] 基金业绩表现 - 9只A股主题基金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永赢医药创新、诺安精选价值等产品 [1] - 广发成长领航基金净值从2024年10月8日0.9607元涨至2025年8月15日1.9339元 涨幅达102.35% [2] - 诺安精选价值、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同期涨幅分别为84.58%、89.04%、96.25% [2][3] 行业主题投资策略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96.25%收益源于对标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 该指数权重占比60% [3]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89.04%收益关联中证数字经济指数 该指数同期涨幅超28% [3]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66%仓位集中创新药行业 43%仓位配置港股医药股 实质运作接近港股创新药行业基金 [4] 细分赛道布局重点 - 消费行业基金重点布局宠物食品、潮玩、化妆品等新消费领域 规避白酒家电等传统权重板块 [4] - 机构看好AI算力需求上修、创新药出海、机器人、核聚变、军工及金融科技等主题机会 [5] - 市场交投活跃 单日成交量突破2万亿元 资金正反馈效应持续 [5][6] 后市策略方向 - 投资策略强调重个股轻大盘 企业自由现金流因子成为核心选股标准 [2] - 结构性行情持续 板块选择优于大盘择时 关注基本面与流动性改善因素 [2] - 重点配置算力、AI应用、创新药、新消费、机器人及反内卷受益板块 [5][6]
12只翻倍基曝光 基民们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6:57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 创近4年新高 [2] - 自去年"9·24"以来 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 - 年内翻倍基达到12只 主要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2][5] 翻倍基详情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2.55%回报率位居年内基金冠军 [3][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回报率128.53% 规模11.317亿元 [3] - 永赢科技智选A回报率119.80% 规模11.665亿元 重仓人形机器人 [3][5]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回报率116.19% 规模7.404亿元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回报率112.33% 规模30.428亿元 [3] 创新药ETF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02.74% 规模78.019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1.91% 规模134.241亿元 [3]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回报率101.45% 规模6.736亿元 [3]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0.50% 规模27.274亿元 [3] 行业特征 - 12只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5]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0: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翻倍基来了 谁在落寞?谁在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3:15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025年以来出现12只翻倍基 [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9.67% 自2024年"9.24"以来涨幅达43.18% [6] 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132%收益成为年内冠军 [4] - 219只基金收益在50%-100%之间 [5] - 2019-2021年新发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规模加权后收益均值为2% [7] - 85%主动权益基金已回本 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距回本仍有20%-30%差距 [9] 行业赛道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09% 创新药指数上涨51% [12] - 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3% 中证算力指数上涨34% [13] - 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1只重仓人形机器人 [4] - 高收益基金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赛道 [6]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加56.43% [9]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3.22%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4.75% [9]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规模扩大至248.33亿份 [9] - 股份制银行每月销量50%-70%为固收+产品 [2][11] 基金经理操作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减持 鹏华医药科技可能减仓创新药 [14][15] - 金笑非表示可能择机兑现估值高的创新药个股收益 [16] - AI硬件板块仓位保持较高 未现降仓迹象 [1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减仓估值较高的科技股 [18] 投资者行为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 [8] - 投资者呈现"解套即赎"特征 2021年成立的158只基金累计跌幅仍超30% [9] - 机构客户对含权产品持续净申购 [2][11] - 赎回压力最大的是重仓电新、医药、食饮行业的基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