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汽车领域创新成果显著,智能车ETF泰康(159720)近3月规模增长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7-30 07:20
智能车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智能车ETF泰康(159720)震荡调整且成交额走阔 其跟踪指数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下跌2.16% [1] - 成分股电连技术领涨7.10% 宏发股份上涨1.99% 斯达半导上涨1.76% 而宁德时代领跌5.06% 银轮股份下跌4.51% 厦钨新能下跌4.30% [1] - 近3月基金规模增长102.36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列 [1] 人工智能大会展示成果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全球40余个国家1200余位嘉宾 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 800余家企业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 [1] - 华为展示城市复杂路况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小鹏优化智能驾驶算法降低误判率 推动智能驾驶从L2/L3向更高级别发展 [2] - 智能座舱融合大模型技术实现自然流畅人机交互 可进行复杂信息查询与娱乐搜索 并根据驾驶者情绪调节车内氛围 [2] 电池技术突破 - 蜂巢能源将在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第一代140Ah容量半固态电池 [2] - 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 [2] - 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将大幅提升智能汽车续航和性能 [2] 汽车产业数据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增长3.7%和4.5% 连续16年全球首位 [4]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4.4%和35.5% 新车销量占比达40.9% 较2023年提升9.3个百分点 [4] - 2024年L2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达55.7% 预计2025年L2辅助驾驶渗透率将提升至65% L3渗透率也将快速增长 [4] 智能汽车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显著提升汽车感知、决策和交互能力 汽车与5G、物联网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5]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精选50家主营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各系统及后市场的上市公司证券 [3][5] - 指数深度覆盖电池、整车制造等核心板块 以及智能座舱、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 [3]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Wind万得· 2025-07-29 22:28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 [2] - 中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对话磋商 争取更多双赢结果 [2] 央企与汽车行业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 成为我国第100家央企 将重点发展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质生产力 [2] - 东安动力和湖南天雁公告中国长安汽车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10] 全球500强与企业动态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总营收41.7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净利润总和2.98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0.4% [2] - 沃尔玛、亚马逊、国家电网分列前三 沙特阿美和中国石油紧随其后 [2] - 波音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4.6%至227.5亿美元 上半年交付280架飞机创2018年以来新高 [18] - 宝洁第四财季净销售额增长2%至208.9亿美元 预计关税将导致2026财年10亿美元成本冲击 [19] 宏观经济与政策 - IMF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 [3] - 1-6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0.745万亿元 同比下降0.2% 利润总额2.18万亿元 同比下降3.1% [4] -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1.3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增速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5] 金融市场与投资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84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机构预计全年或超万亿港元 [7] - A股百元股数量重返101只 科创板占比最高达45只 [8] - 7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140.12亿元 环比增长12.06% 连续4个月超百亿元 [8] - 香港市场上半年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8] 科技与创新 - 四大行密集接入阿里AI 建行应用智能编码 工行采用Qwen模型进行智能风控 [13] - 微软与OpenAI正重新谈判合作协议 以确保未来能继续使用关键AI技术 [14] - 苹果AI研究员Bowen Zhang跳槽至Meta Superintelligence团队 [13] 商品与外汇市场 - 美油主力合约涨3.81%至69.25美元/桶 布油涨3.53%至71.77美元/桶 受美欧贸易协议提振 [21] - COMEX黄金期货涨0.46%至3325.30美元/盎司 市场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信号 [21]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1765 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6个基点 [23] 上市公司公告精选 - 药明康德拟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调整为不超114.15元/股 [10] - 仕佳光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 [10] - 长春高新创新药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溶液用冻干粉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10] - 道氏技术签订人形机器人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0]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36氪· 2025-07-29 13:35
行业测试与标准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对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进行测试,模拟15类高危事故场景,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表现最佳[3][7] - 测试场景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提炼,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等,车辆需以100km/h时速进入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响应[7][8]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此前多为企业自证,懂车帝测试首次建立横向对比坐标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制定工作,预计2025年发布首批标准[8][16] 车企表现与技术争议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缺乏中国路况数据训练下逆袭多传感器融合的国产车,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股价暴跌8%[11] - 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逆光"场景中集体失效,暴露"安全冗余悖论":硬件堆砌营造安全幻觉,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10] - 比亚迪质疑测试场景极端性,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发生概率不足0.03%,某新势力品牌称测试光源强度达8000流明(正午阳光3倍)不现实[8][10] 用户认知与行业问题 - 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投诉量达327起,同比增长47%,47%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87%智驾事故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5][10]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存在认知偏差,测试成绩公开化可能加剧错位,公安部强调辅助驾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4][5] - 行业陷入硬件竞赛:2024年63%新车配备激光雷达,算力芯片性能较2022年提升3倍,但硬件配置与实际安全性能相关性仅0.37[16] 未来标准与行业方向 -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中国C-NCAP 2025版拟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指标,如暴雨天雷达探测距离需保持80米以上[14][17] - 行业共识转向量化实效: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如暴雨天能看清多少米,倒逼车企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16][19] - 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能面临调整压力[19]
AI+汽车如何进化?吉利剑指全球最大的的机器人公司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12:52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点 - 大会展示800余家企业3000余项前沿展品 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 [1] - 智能汽车作为AI技术"具身智能"最佳载体获得广泛关注 吉利"智能蛋舱"获大会最高荣誉"镇馆之宝" [1] 吉利汽车AI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AI科技探索企业而非传统车企 智能汽车被视为AI应用场景最丰富、技术要求最苛刻、市场潜力最巨大的落地领域 [3] - 公司将用户安全置于首位 重点关注AI在车辆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 以负责任态度推动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3] 全域AI技术体系布局 - 公司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 通过"一网三体系"打造智能科技生态网 构建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 [5] - 公司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布局的车企 具备布局早、底气足、发展快、普及广、转变大五大优势 [5] - 搭建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技术底座: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达23.5 EFLOPS 自研全球首个汽车行业全场景AI大模型体系 积累10T token数据及40B垂类数据 [7] AI技术应用成果 - 形成"AI+"技术体系 智驾域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动力域雷神AI电混2.0、底盘域AI数字底盘、架构域AI智能架构均已量产上车 [8] - "AI+电混"实现电混系统会思考能预判 "AI+架构"打造四大原生AI新能源架构 "AI+底盘"使极氪9X具备百万级SUV全地形通过能力 [8] - 与阶跃星辰、千里科技等生态伙伴合作 在多模态大模型、智驾、座舱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8] 智能座舱创新突破 - 联合发布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 具备多模态融合超自然交互、端云一体融合记忆、全融合地图人机共驾等关键能力 [10] - 吉利银河M9首搭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 采用阶跃星辰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 实现拟人级情感计算与超自然情感语音交互 [10] - 阶跃星辰发布Step3基础大模型 作为开源最强多模态推理模型 将深化与公司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合作 [11] 产品与技术展示 - 展会亮相极氪9X、领克10EM-P、吉利银河A7和M9等新产品 以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未来出行星座、AI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成果 [11] - 公司致力于构建"快交互+深思考"技术架构 使AI从执行工具进化为处理复杂事务的智能管家 目标转型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正从功能机向智能体进化 由交通工具向智慧生命体转变 汽车企业需转型为拥有技术研发和全球资源协同的科技公司 [13]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AI技术全球领先 深度融合二者成为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关键 需实现技术从功能叠加到认知进化、产业全链智能化重构、行业生态主导的转变 [13]
深度报告:谁在为汽车智能化买单?
2025-07-29 02:1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汽车行业[1] * 涉及公司:华为、特斯拉、小鹏、理想、小米、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汽、地平线、小马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滴滴[1][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现状与趋势 * 智能驾驶已成为购车重要因素,23%用户将其列为首要因素[12] * 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7.8%上升至22%,预计2025年底突破30%[3] * 三类高需求用户群体:科技爱好者(30%)、长途通勤者(20%-30%)、新手司机(22%)[4][13] * 自驾事故和监管政策影响销量:比亚迪订单无显著变化,特斯拉销量未见增长,小米监管趋严,小鹏月度销量未突破3万台[5] 用户行为与偏好 * 华为用户最重视自动驾驶(80%列入前三),小米和比亚迪相对靠后[14] * 自动驾驶使用场景:泊车频率最高,高速公路次之,城区道路使用率仅30%[15] * 非自动驾驶关注因素:颜值、动力总成、电耗、品控、芯片升级[2][19][20] * 车主对技术接受程度分四类:保守型、责任转移型、跟风型、技术等待型[16][17]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 * 需简化概念,以"无人车"为最终目标,RoboTaxi商业化将推动C端需求爆发[6] *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路线:车主更关注品牌推荐和实际体验,而非技术细节[18] * 未来2-3年自驾技术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类似2018年电动车市场阶段[26] 投资机会 * 关注具备算力、算法、数据闭环能力的企业(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等)[7] * RoboTaxi运营商(曹操出行、如祺出行、滴滴)和传统车企(北汽、广汽、上汽)[7][8] * 智能化产业链硬件生产公司(预控制器、底盘等)[8] 其他重要内容 用户画像 * 调研样本:17个车型,40个配置,75位车主,男性为主,已婚家庭居多[9][10] * 购车动机:首购30%,换购50%,增购20%[10] * 品牌差异: - 小鹏用户分Mona系列(重颜值)和非Mona系列(重性价比)[22] - 理想用户重家庭空间,但实际支架使用比例不低[23] - 小米用户重颜值和社交价值,对未来智驾信心强[24] - 比亚迪用户关注省油,部分后悔未选高阶自驾方案[25] 数据细节 * 华为系车主高速自驾里程数超50%[13] * 46位受访者将自驾列入前三购车因素[12] * 电耗敏感度低,用户更关心续航里程[20] * 小米要求1,000公里后才激活高级功能[24]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六):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20250728
国信证券· 2025-07-28 08: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涵盖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和应用环节,涉及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多环节 [74][336] - 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积极布局电动智能车,Robotaxi 商业化运营落地加速 [3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Robotaxi 业务有新进展 [16] - 上海 7 月 26 日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多家企业获批 [17][18][19][21] - 多家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上有新成果,如小马智行 L4 域控制器路测、文远知行推出计算平台等 [22][23]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 800 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前视摄像头渗透率 66.7%,其中 800 万像素占比 38.6% [2][62] - 英伟达驾驶芯片占比提升,2025 年 5 月乘用车驾驶域控渗透率 29%,英伟达芯片占比 57% [2] - 激光雷达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 10% [2]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 特斯拉已启动 FSD 功能本土化适配,FSD 行驶里程超 45 亿英里 [36][42] - 蔚来汽车推送世界模型 NWM,交付量增长 [45][46] - 小鹏汽车升级 AI 天玑系统,交付量创新高 [48][49] - 理想汽车 OTA 7.5 将推送,交付量可观 [52] - 鸿蒙智行智能辅助驾驶里程可观,交付量爆发 [53][57] 感知层 -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 - 视觉在感知层优势显著,车企摄像头方案升级,800 万像素摄像头搭载增多 [58]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 66.7%,800 万像素占比 38.6% [62] 决策层 - 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 -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 [67]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8.7%,英伟达芯片占比 56.6% [68]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 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涉及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多环节 [74] 智能驾驶:2025 年 5 月乘用车 ADAS 渗透率 - 标配 L2 级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 L2 级以上渗透率 28.1% [83] - 不同价格区间和燃料类型的 L2 级以上功能渗透率有差异 [84][86] 基于功能:2025 年 5 月乘用车 ADAS 各功能渗透率 -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功能渗透率有提升,如 L0 级 LDW、RCTA 等,L1 级 ACC、LKA 等 [90] 感知层:2025 年 5 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 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5 月渗透率分别为 66.7%、57.5%、10.0% [166] 决策层: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8.7% [68] 智能座舱:2025 年 5 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 10 寸以上中控屏、10 寸以上液晶仪表、HUD 等单品渗透率有变化 [218] 交互之视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智能座舱屏类产品渗透率 - 中控屏、液晶仪表、HUD 等产品渗透率有不同表现 [223][233][251] 交互之听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车载音响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 10 个以上喇叭渗透率 28.3% [277] 交互之触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无线充电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无线充电渗透率 49.6% [296] 智能网联:2025 年 5 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OTA、T - BOX 渗透率分别为 76.4%、68.8% [4]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等 [4][336] - L4 推荐小马智行 [4][336] - 零部件按数据流环节推荐,如数据获取推荐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 [336]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六: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28 08:24
汽车智能化行业核心观点 - 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2] - 特斯拉即将启动Robotaxi试运营,小鹏G7搭载图灵AI芯片和AR-HUD[2] - 特斯拉将于6月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PHUD[2] - 2025款小鹏X9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地平线发布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2] - 城区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1月达9%,理想汽车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2]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66.7%,其中800万像素占比38.6%,同比+23pct,环比+4pct[4] - 英伟达驾驶芯片占比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驾驶域控渗透率29%,其中英伟达占比57%,同比+28pct[4] - 激光雷达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年5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10%,同比+4pct,环比+2pct,禾赛科技市占率36.5%[4][5] - 标配L2级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5月同比+13pct,2025年5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为28.1%[6][7]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 - 特斯拉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基于视觉架构,计划到年底覆盖美国约半数人口[17][18] - 小马智行联合上海锦江出租,以浦东金桥和花木核心区域为起点,逐步开放Robotaxi服务[19][21] - 智己汽车获得上海市L4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展示Robotaxi[20] - 文远知行获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22]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L4车规级域控制器完成累计超过200万公里路测,成本下降80%[23] - 文远知行全球首发搭载NVIDIA DRIVE Thor芯片的100%车规级HPC 3.0计算平台,算力达2,000TOPS[24][25] - 行深智能推出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应用于城市末端物流场景[26] - 小马智行Robotaxi搭载4颗速腾聚创E1激光雷达和4颗禾赛AT128主雷达,计划2025年底前车队规模扩至千辆[27][28] 智能驾驶渗透率分析 - 2025年5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28.7%,同比+13pct,环比+3pct[7] - 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40%以上[71] - 分价位区间看,50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达98.1%[78] - 分燃料类型看,增程式混动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最高达99.3%[79] 智能驾驶功能发展 - 自动驾驶从L0-L4逐步演进,行车端功能从预警发展到允许驾驶员脱手控制[82] - 泊车端功能从APA发展到AVP,配套传感器从1R1V进化到5R9V12URXL[82]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45亿英里,第二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0亿英里[41] - 鸿蒙智行智能辅助驾驶总里程16.7亿公里,用户活跃度高达94.8%[57]
斑马智行:推动汽车智能座舱迈入主动智能时代
人民网· 2025-07-28 07:10
技术发布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发布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推动汽车智能座舱进入主动智能时代[1][2] - 该方案通过纯车端方式实现智能座舱90%的"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 支持多模态意图感知理解和交互[2] - 采用端侧部署模式 具备主动智能、极速响应、隐私无忧和断网可用四大特点[2] 功能演示 - 在智己实车演示中 用户通过自然对话唤起本地生活Agent完成咖啡点单及支付 服务流畅度超过手机操作[2] - 系统能根据舱内环境、用户状态主动调节空调 在拥堵时主动推荐歌单 在多人对话场景中分析潜在需求并参与交互[2] - 本地生活Agent基于云上大模型+端侧语音能力重构饿了么外卖服务 目前已搭载于全新智己L6车型[2] 商业进展 - 斑马智行自2024年启动AI in All战略后 元神AI已在智己、荣威、宝马等车企逐步落地[3] - 公司以主动智能为起点 协同客户与生态向人机共生方向推进[3]
50%!20%!70%!汽车智能化“中国样本”如何炼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02:23
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突飞猛进,为全球汽车智能化转型提供"中国样本" [2] - 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突破50%,全球第一 [3] - 泊车辅助渗透率超20%,居全球前列 [3] - 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超过70% [3] - 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 [3]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成熟 - 智能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领域涌现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华为、百度等本土企业 [3] - 在算法、传感器、芯片、通信、云计算、声光电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3] - 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转变 [4] 智能化出海案例与进展 - 智己与Momenta联合打造的IM AD智能辅助驾驶正式出海,智己IM5、智己IM6于7月在英国上市 [4] - 零跑汽车计划2026年在欧洲推出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车型 [4] - 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Robotaxi企业加快海外扩张,与Uber合作部署欧洲、中东Robotaxi车队 [5] - 萝卜快跑计划年底前在亚洲、中东市场部署数千辆第六代Robotaxi [5] 智能化出海面临的挑战 - 面临地缘政治、技术标准、数据合规、生态服务等复杂问题 [7] - 超100个国家发布数据安全相关法规,要求各异 [8] - 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与国内存在差异 [9] - 国外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买单意愿不及国内,需培育消费习惯 [9] - 欧洲道路网络复杂,中国智驾需克服"水土不服"问题 [9] - 美国商务部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部分联网汽车软件和硬件 [9] 智能化出海的应对策略 - 初期采用本地化策略存储、处理、使用数据,保障数据安全合规 [11] - 智能化零部件企业可依托跨国企业全球网络拓展海外发展 [11] - 车企结合当地消费者诉求采用差异化策略,优先推动智能泊车等简单功能出海 [12] - 蔚来在欧洲建立智能驾驶技术中心,比亚迪欧洲总部聚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12]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话语权 [12] - 利用知识产权为汽车智能化出海开路 [13] - 全球各国需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国际标准互认 [13]
贾跃亭新车发布视频被曝车头是P的,网友:认真起来连自己也骗;雷军:我们已站在全球SoC研发的最前列;传京东已成立智能机器人事业部
雷峰网· 2025-07-28 00:32
小米玄戒芯片研发 - 小米玄戒员工收到O1创始纪念品 雷军称公司已站在全球SoC研发最前列 该芯片为大陆首颗3nm自研SoC [4] - 小米自研芯片战略已开启10年 2021年重启大芯片SoC研发 四年多投入135亿 今年还将投入60亿 [4] - 3nm制程工艺技术难度大 晶体管尺寸逼近物理极限 对产品规模生态要求高 [4] 贾跃亭新车争议 - 法拉第未来新车SuperOne发布视频被曝车头屏幕为后期P图 出现穿帮镜头 [7] - 新车外观设计被指抄袭长城魏牌高山 仅在前脸增加大屏幕设计 [7] - 长城汽车与法拉第未来达成合作 成为其"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首家落地车企 [7] 腾讯混元团队扩张 - 前阿里通义视觉负责人薄列峰加入腾讯混元团队 直接向副总裁蒋杰汇报 [9] - 薄列峰曾主导阿里多项AIGC技术研发 包括Animate Anyone、Outfit Anyone等 [9] - 此前微软WizardLM核心团队已全员加入腾讯混元 团队技术实力显著增强 [10] 京东机器人布局 - 京东成立智能机器人事业部 隶属于3C家电事业部 近期投资多家机器人企业 [10] - 京东已构建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操作数据集JD ManiData 并进行开源 [10] - 京东推出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 [11] 阿里AI眼镜发布 - 阿里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 深度融合阿里和支付宝生态 [12] - 产品支持通义千问大模型 具备通话、翻译、会议纪要等功能 年内正式发布 [12] - 官方回应与小米眼镜区别 强调产品带显示功能 小米眼镜不带显示 [12] 比亚迪业绩与分红 - 比亚迪实施120亿元分红 为上市以来最大规模 每10股派39.74元 [13] - 2024年营收7771亿元 净利润402.54亿元 同比均增超30% 研发投入542亿元 [13] - 实施"高送转"方案 每10股送红股8股并转增12股 总股本扩大至三倍 [13] 腾讯AI应用进展 - 腾讯内部30%代码由AI编写 编码效率提升16% 700多项业务接入AI技术 [14] - 腾讯副总裁蔡学忠强调AI开发要简单易用 成为人人可用的能力 [14] - 看好AI长期价值 需在模型基础、工程化能力和成本效率等方面持续投入 [14] 人形机器人发展 - 宇树科技创始人称AI代码生成成功率已达90%以上 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11] - 人形机器人行业增速达50%-100% 每天至少一款新品发布 [14] - 宇树科技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UnitreeR1 售价3.99万元起 重25千克 [14] 零跑汽车销售表现 - 零跑B01纯电轿车72小时锁单10132台 650km长续航版占比超70% [20] - 80%用户来自一线和准一线城市 72%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 48%为女性 [20] - 售价区间8.98-11.98万元 650激光雷达版最受欢迎 [20] 阿维塔工厂建设 - 阿维塔5G数智工厂正式挂牌 平均每60秒下线一台新车 [21] - 工厂设备自动化率100% 应用5G、AI、数字孪生等40余项技术 [21] - 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 支持跨品牌共线生产 [21] 京东全球购计划 - 京东启动"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 三年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 [23] - 目标达成100亿元销售增长 聚焦百年品牌、国家馆等项目 [23] - 欧洲品牌上半年销售额达数百亿元 多个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 [23] 快手AI产品进展 - 快手可灵AI全球用户超4500万 累计生成2亿视频和4亿图片 [24] - 发布灵动画布新功能 支持多人实时协作和智能创作辅助 [24] - 全球超2万企业客户接入API 覆盖149个国家和地区 [24] Meta人事与战略 - Meta任命ChatGPT核心研发人员赵晟佳为超级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26] - 扎克伯格强调AI领域人才竞争 向顶尖研究员开出上亿美元薪酬包 [26] - 公司已投入数百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 聚焦下一代基础模型研发 [26] 特斯拉新车调整 - 特斯拉廉价版Model Y取消全景天幕和后排屏幕 转向拨杆保留 [27] - 前脸设计接近Model3 取消贯穿灯带 尾灯设计更简洁 [27] - 马斯克称年底前推出基于Model Y的低成本车型 [28] 微软裁员争议 - 微软CEO解释在盈利情况下仍裁员 称为"成功之谜" [30] - 过去三季利润750亿美元 计划2025年投入8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30] - 员工质疑公司更关注KPI而非员工感受 批评备忘录内容麻木不仁 [30] Meta版权纠纷 - Meta被指控盗用2396部成人影片训练AI 或面临3.5亿美元赔偿 [32] - 原告称Meta通过BitTorrent下载影片用于AI Movie Gen等模型训练 [32] - 担心AI模型将能以低成本制作类似影片 影响行业竞争 [32] 特斯拉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V3量产版设计将有很大变化 [33] - 马斯克称V3版本"非常精致" 拥有人形机器人所需全部自由度 [34] - 计划2025年生产首批Optimus机器人 设计已找到正确方向 [34] OpenAI创业建议 - OpenAI董事会主席称训练新AI模型是"快速消耗数百万美元的方法" [36] - 建议创业者聚焦AI服务和应用场景 而非开发前沿模型 [36] - 认为高昂成本将导致行业整合 独立数据中心市场难以形成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