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ETF(159806)收涨超过1.4%,行业高增长与技术合作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8:27
行业销售表现 - 7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7%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1] - 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量比例达48.7% [1] - 新能源汽车出口22.5万辆 同比增长120% [1] 企业合作与技术发展 -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 [1] - 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将集成至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燃油/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1] - 技术合作扩展到更广阔市场 [1] 车企新能源转型 -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26% [1] - 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达51.5% [1] 智能化进程 -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落地 [1] - 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发放 [1] - 行业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 [1] 产业指数与投资工具 - 新能源车ETF(159806)跟踪CS新能车指数(399976) [1] - 指数涵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整车环节 [1] - 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C(009068)及联接A(009067)为无股票账户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 [2]
港股科技ETF(513020)持续拉升,科技成长逻辑持续强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6:32
港股科技ETF表现 - 港股科技ETF(513020)8月22日高开震荡走强 午后涨幅一度超过2.8% 资金面呈现积极流入态势 量能有所放大 [1] - 港股科技龙头股表现活跃 多只成分股涨幅居前 带动整体指数上涨 [1] 行业技术进展 - 国产大模型代表DeepSeek发布新版本 提升推理效率与多模态能力 [2]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2] - AI应用落地加速 从算法突破向产业链传导趋势明确 [2] 产业链投资预期 - 算力需求扩张背景下 芯片及半导体设备投资预期显著增强 [2] - 港股科技ETF覆盖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 反映港股核心科技企业整体表现 [2] - 相关企业在本土市场占据优势 在海外市场有较强拓展能力 [2] 市场趋势与资金流向 - 美联储降息临近或扭转港币汇率承压现状 汇率对港股压制作用弱化 [3] - 港股科技消费类资产与AI应用新消费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 基本面更优 [3] - 港股资产具稀缺性 吸引增量资金流入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3] 投资逻辑与配置价值 - 港股科技ETF兼具成长性与估值修复逻辑 [3] - 中长期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抓手 半导体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板块具持续成长潜力 [3] - 短期资金面驱动与政策催化叠加 具备阶段性行情动力 [3] - 长期行业景气度抬升与企业基本面改善共同构筑配置价值 [3]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2%!资金抢筹,连续10日净流入超3.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6:18
港股市场趋势 - 牛市趋势将继续向上 [1] - 美联储降息临近或扭转港币汇率承压现状 汇率对港股压制作用弱化 [1] - 港股资产更具稀缺性 吸引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1]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科技和消费类资产与AI应用、新消费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 基本面更优 [1] - 相较于A股仍具稀缺性 有望继续吸引南向资金流入 [1] - AI应用加速落地背景下 港股科技板块将成主线 [1] 港股科技ETF产品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1] - 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从港股通范围内精选不超过50家科技行业优质企业 [1] - 重点覆盖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车等多个细分领域 反映港股核心科技企业整体表现 [1] - 成分企业在本土市场占优 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强 [1] 基金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和A类(015739) [1]
“两新”政策持续显效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经济网· 2025-08-22 02:51
政策效果总体表现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形成良性互动 直接拉动全国零售业需求增长并反作用于供给端 带动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1][7] - 政策呈现"产业升级—消费提振—循环畅通"的清晰传导路径 促进转型升级、提振消费需求、畅通经济循环 [2][7] 制造业设备更新与产业升级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8%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8%和28.3%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3] - 设备更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4] - 制造业企业采购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带来增值税发票金额大幅增长 推动整条产业链技术迭代 [3] 消费领域需求提振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2.8% [5]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5]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5]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5] - 以旧换新政策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 满足对高品质、新功能产品的升级需求 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和产业协同发展 [5][6] 行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导向 - 政策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设备 引进先进高效智能化生产设备 [4] - 政策引导资源向技术密集型领域集中 破解"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矛盾 [8] - 建议优化政策实施细则 加强部门协同 关注中小企业和农村市场覆盖 结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引导节能环保方向倾斜 [8]
平安证券(香港)港股晨报-20250822
平安证券(香港)· 2025-08-22 02:0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3831点,下跌145点或0.61%[1][5] - 国企指数收报9656点,下跌47点或0.49%[1][5] - 大市成交额827.99亿港元[1][5] - 南向资金净买入74.61亿港元[3][5]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7%[3][5] - 港股通录得净流入资金4.84亿,其中沪港通净流入2.83亿,深港通净流入2.01亿[1][5] -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上涨3.49%,其HER2 TKI药物获得突破性治疗资格认定[1][3][5] - 中国联通(0762HK)上涨3.39%[1][3][5] 美股市场表现 - 道指收跌0.3%,报44785点[2][5] - 标普500指数收跌0.4%,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2][5] - 纳指低收0.3%,报21100点[2][5] - 沃尔玛(WMT.US)股价收挫4.5%,次财季盈利低预期[2][5] - 特斯拉(TSLA.US)及Meta(META.US)跌逾1%[2][5] - 蔚来(NIO.US)涨9.3%,小鹏汽车(XPEV.US)飙11.7%[2][5] - 名创优品(MNSO.US)升6.4%,半年纯利跌22.6%但增派息[2][5]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港股市场具有较低估值和"赚钱效应"优势[3] - 中兴通讯(0763HK)自8月4号推荐以来累计上涨28.6%[3] -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工业软件等新质生产力科技板块[3] - 政策支持的婴幼消费、体育服饰及IP影视动漫等新消费板块值得关注[3] - 较低估值和较高股息的央国企龙头公司具备配置价值[3] - 受益于"人工智能+"赋能的科网板块及各行业龙头公司[3] 市场热点 - 企业微信已接入超过1400万个企业与组织,服务微信用户数超过7.5亿[9] - 企业微信5.0正式发布,推出智能搜索、智能总结、智能机器人三大核心功能[9] - DeepSeek发布升级版模型DeepSeek-V3.1,在HuggingFace趋势榜排名第二[9] - 建议关注腾讯(0700HK)、阿里巴巴(9988HK)在AI大模型应用领域的优势[9] - 人工智能及大模型、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正在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9] - 建议关注硬件及软件领军公司:中兴通讯(0763HK)、中芯国际(0981HK)[9] 重点公司推荐 - 中国通信服务(0552HK)2024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0.93%[10] - 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0.64%[10] - 2024年毛利率为11.73%,同比提升0.12%[10] - 净利率2.5%,同比相对持平[10] - 新签合同额比重达到37%,同比增长超30%[10] - 目前估值水平在8倍PE左右,市净率PB不足0.8倍[10] - 目标价5.3港元,止损价4.4港元[10] 行业与公司动态 - 腾讯(00700HK)购92.8万股,涉资5.5亿元[12] - 腾讯新手游《无畏契约》内地上线首日吸金100万美元[12] - 阿里巴巴(09988HK)在纽交所回购66.88万股,涉资999万美元[12] - 快手(01024HK)次季经调整利润升20%创单季新高,首派特别息0.46港元[12] - 小鹏汽车(09868HK)大股东增持310万股[12] - 中石化(00386HK)计划回购A股,资金上限10亿人民币[12] - 中石化中期纯利237.52亿人民币,倒退35.9%[12] - 李宁(02331HK)上半年收入升3.3%,毛利率跌至50%[12] 新股信息 - 佳鑫国际资源(3858)招股价10.92港元,每手400股[13] - 双登股份(6960)招股价14.51港元,每手500股[13] - 佳鑫国际资源招股截止日2025年8月25日,上市日期2025年8月28日[13] - 双登股份招股截止日2025年8月21日,上市日期2025年8月26日[13]
帮主郑重:美联储突然集体放鹰!鲍威尔讲话前夜,A股要小心这把“双刃剑”?
搜狐财经· 2025-08-22 01:49
美联储政策信号 - 三位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称年内可能仅再降息一次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表示不支持立即降息 堪萨斯联储主席施密德认为当前政策位置良好[3]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从80%降至75%[3] - 关税政策推高美国物价 亚特兰大联储报告提示二次通胀风险 哈玛克警告企业将启动涨价潮[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中概新能源汽车股逆势上涨 小鹏汽车涨近12% 蔚来涨超9% 反映外资认可行业长期逻辑[3]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增持310万股 平均成本约80港元[4] - 第三批83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新能源领域 形成政策利好[5] 光伏行业 - 阿特斯太阳能单日下跌18% 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与关税壁垒双重拖累[4] A股资金动向 - 北向资金净流入38.6亿元 重点加仓白酒与半导体板块[4] - 主力资金净流出516亿元 从高位科技股转向公用事业与白酒等防御性板块[4]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居民储蓄转移持续提供增量资金[5] 技术指标与市场趋势 - 中证2000指数出现三次顶背离 短期调整压力显著[5] - A股中长期向上趋势未改 上证指数站稳3771点[4] 投资策略方向 - 硬科技领域受政策支持 新能源车与半导体行业回调即布局机会 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龙头企业[5] - 防御性板块如白酒与公用事业具备抗跌属性与分红优势 适合低风险偏好资金[5] - 算力大会与央行降息等事件成为短期催化剂 中兴通讯单日成交164亿元带动国产算力板块走强[5]
港股早评:三大指数高开 科技股普跌 汽车股集体强势 名创优品绩后开涨10%
格隆汇· 2025-08-22 01:37
美股与港股市场表现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1] - 中概股指数逆势上涨1.35% [1]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恒指涨0.4% 国指涨0.56% 恒生科技指数涨0.99% [1]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 网易涨近2% 小米涨超1% 腾讯涨超1% 京东飘红 快手飘红 [1] - 阿里巴巴微幅下跌 [1] - 哔哩哔哩绩后跌近5%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隔夜美股新能源汽车股大涨带动港股新能源车走高 [1] - 小鹏汽车大涨超9% 蔚来汽车涨近6% 长城汽车涨超3% [1] 半导体与消费电子行业 - 半导体股普遍上涨 中芯国际涨超2% [1] - 苹果概念股普遍上涨 舜宇光学涨超2% [1] 消费与零售行业 - 新消费概念股普遍上涨 名创优品绩后大涨10% [1] - 手游股走低 [1] - 直播概念股普跌 [1] 传统行业表现 - 石油股普跌 [1] - 纸业股普跌 [1] - 家电股普跌 [1]
复盘 09、20 年,新能源车行情对机器人有什么启示?
2025-08-21 15:0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与新能源车产业 [1][2][3][4][5][6][7][8][9][10][11]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但涉及特斯拉等海外大客户 [7][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发展阶段与相似性 - 机器人行业处于从0到1的初期发展阶段,类似于2009-2010年的新能源车行业 [2][3] - 2025年产业链反馈预计在千台级别,2026-2030年逐步推进集成量产,2030年出货量有望达百万级别 [1][2][8] - 新能源车早期依赖政策驱动(如"十城千辆"计划),机器人当前也处于政策刺激阶段 [3][5] 政策与产品力影响 - 新能源车在2009-2011年政策催化期表现突出,但政策效应递减后涨幅放缓 [4] - 机器人未来发展取决于产品力提升和终端应用场景拓展 [3][9] - 新能源车后期转向消费驱动(2019-2022年),机器人需关注类似转型 [5][9] 估值体系 - 新能源车早期估值达100倍市盈率,机器人当前估值接近30-40倍市盈率 [7] - 机器人估值基于海外大客户(如特斯拉)对2027/2030年出货量的指引 [7][9]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国内机器人应用以科研展示、政府采购为主,类似早期新能源车的国有采购 [8] - 机器人市场空间大于新能源车(无燃油车总量限制),产品力迭代处于快车道 [8][9] 投资启示 - 新能源车产业链中电池材料相关企业涨幅领先,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如丝杠、减速器)或率先受益 [6][10] - 次关联领域(如充电桩)可能滞后补涨,需差异化布局 [6] - 投资者应优先关注确定性高的核心供应商,再逐步布局其他环节 [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机器人需求增长曲线可能比新能源车更顺畅、更陡峭 [9] - 需持续跟踪终端场景商业模式及产品力提升,以调整估值预期 [9][11] - 国内主机厂商2025年出货量预计约万台,但终端仍以科研为主 [8]
小鹏汽车-W(09868):2025年Q2业绩点评:汽车毛利率超预期,环比持续快速减亏
长江证券· 2025-08-21 04:4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 [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Q2收入182.7亿元,同比+125.3%,环比+15.6% [2][4] - 毛利率17.3%,同比+3.3pct,环比+1.8pct [2][4] - 净亏损4.8亿元,同比收窄8.1亿元,Non-GAAP净亏损3.9亿元,同比收窄8.3亿元 [2][4] - 现金储备475.7亿元,环比增长22.9亿元 [7] 业务分析 汽车业务 - 交付量10.3万辆,同比+241.6%,环比+9.8% [7] - 汽车业务收入168.8亿元,同比+147.6%,环比+17.5%,单车收入17.7万元,环比+5.3% [7] - 汽车毛利率14.3%,同比+8.0pct,环比+3.9pct,超预期 [7] - 销量结构优化:MONA M03占比38.0%(环比-12.1pct),G6/G9/X9占比合计提升17.3pct [7] - 出海销量1.1万辆,同比+150.2%,环比+45.6% [7] 服务业务 - 服务收入13.9亿元,同比+7.6%,环比-3.5% [7] - 服务毛利率53.6%,同比-0.7pct,环比-12.8pct(主因技术研发服务波动) [7] 费用与研发 - 研发开支22.1亿元,同比+50.4%,研发费用率12.1%(同比-6.0pct) [7] - S&G费用21.7亿元,同比+37.7%,费用率11.9%(同比-7.5pct) [7] 未来展望 - 2025Q3交付量指引11.3-11.8万辆(同比+142.8-153.6%),收入指引196-210亿元(同比+94.0-107.9%) [7] - 新车周期强势:G7上市9分钟大定破1万台,全新P7亮相,Q3两款重磅车型交付,Q4鲲鹏车型量产 [7] - 智能驾驶领先优势持续,渠道变革与营销体系强化驱动销量增长 [2][7] - 预计2025年收入928亿元(PS 1.4X),大众软件合作将增厚服务收入 [7]
房企对年轻人买房存在重大误判
36氪· 2025-08-21 02:32
行业认知误判 - 地产行业对年轻购房群体的认知存在固定思维和巨大误判 传统按购买力和购买次数细分人群的标准已不适用 [2] - 当代年轻人购房决策受互联网重塑 认知格局不再由购买力单一驱动 而是信息获取能力和产品价值诉求共同影响 [4][5] 市场环境变化 - 房屋供大于求导致刚需购房决策滞缓 年轻人焦虑情绪加重且动作更迟疑 [3] - 年轻人购房急迫感降低 因意识变化 租房制度改善及结婚年龄推迟等因素 [16] 产品策略转型 - 刚需产品需用改善逻辑重新审视 在面积和单位平米投入受限前提下 通过超配投入提升价值 [8] - 功能完备性成为核心 小户型需强化收纳等衍生功能设计 满足年轻人实际需求 [9][10] - 越级尺度设计增强空间感 通过横厅 主卧套房带转角阳台等手法提升产品吸引力 [11] - 点状情绪价值挖掘 重点打造厨房和卫生间等敏感区域 通过灯带模式 浴缸款式选择等提升体验 [12] - 公区配置倾向图书馆 健身房 咖啡馆等社群化设施 替代传统奢华配套以增强粘性 [13] - 长尾效应依赖持续运营 通过物业 商业配套和社群运营实现持续性亮点输出 [14] 客群特征与营销变革 - 互联网使人群碎片化和兴趣细分 传统利益驱动的老带新模式失效 需精准化部落化运营 [15] - 新能源车行业提供参考范式 高客单价低频消费领域需采用爆款战略 以产品力内卷争取客户认同 [17] - 小米汽车作为后入品牌凭借单场发布会实现20万+销售量 反映客户"要么不买 要么抢购"的决策特征 [17] 企业战略要求 - 房企需解除对年轻人购房观念的误判 这是战略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最难步骤 [18] - 行业不仅需要战略正确 更需坚定执行 考验中层团队执行力和高层价值观渗透能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