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6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高盛:预期理想i6将在20万至30万元SUV市场具备竞争力 评级“买入”
格隆汇· 2025-09-29 09:38
高盛预期i6将在20万至30万元SUV市场具备竞争力,维持月均销量1万辆的预测不变。随着9月27日启动 交付,该车型将为2025年第四季度带来增量增长。展望未来,凭借i6进军主流纯电SUV市场,高盛预期 纯电车型将占2025年总销量18%(2024年为2%);同时,L系列增程车型的销售韧性及2026年新车规划, 将对整体销量与利润增长至关重要。高盛予理想H股目标价120港元,ADR目标价30.9美元,评级"买 入"。 高盛发表报告指,理想汽车上周五正式发布第二款纯电SUV车型i6,起售价24.98万元,与L6起售价持 平,符合该行此前预期。根据产品对照分析,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SUV中,理想i6在车身 尺寸与自动驾驶方面表现突出,价格与续航里程处于同级平均水平,总评分与理想L6持平(近12个月月 均销量1.9万辆),高于同价位段销量第三至五名车型(近12个月月均销量1万辆)。 ...
李想本身倾向i6没有二排电视
理想TOP2· 2025-09-28 15:08
产品配置与用户偏好 - i6二排电视选装率超过50% [1] - i8二排电视选装率超80% [1] - 官方宣布i6二排电视选装率超40% 铂金音响选装率超40% 四驱选装率超30% 可拆卸拖钩选装率超15% [2] 产品开发决策过程 - 公司创始人曾反对i6配置二排屏幕 但产品线坚持提供用户选择机会 [1] - 第一代L9二排电视灵感来自创始人 团队成员坚持实现电动关闭功能 [2] - 25款L9的21.4寸电视 主驾背后小桌板 双腔双阀配置均在创始人多次明确反对前提下上线 [2] 产品设计特点 - i6天窗设计突破车身结构限制 在保证坚固性前提下实现完整天窗 [1] - 公司产品线覆盖多车型场景 MEGA i8 L9 L6满足不同家庭出行需求 [1] 公司运营动态 - 创始人深度参与i6标定工作 [2] - 第三方渠道提供理想汽车实际经营情况与长期基本面交流平台 [3]
理想i6已发布, 8点有待后续验证
理想TOP2· 2025-09-26 12:07
模糊定性来说,i6订单本身可以称之为良好以上是确定的。 1个星期以内验证: 23.98就有冰箱+VLA+双腔空悬+电吸+比L7更大的空间+很好操控+MEGA的座舱智能化+大于MEGA 的cltc+5c+理想的补能体系。 1.是否会出现超预期负面舆情(目前看起来大概率不会) 25年10月15日左右可以大概知道: 2.理想i6今年大约可以有多少订单 3.理想对i6今年究竟大概能交付多少产能 4.i6今年对L678/i8订单会造成什么影响 5.理想今年大约可以交付多少车 26年1月15日左右可以大概知道: 6.26年是否有置换补贴,有多少。经过购置税降低后,i6订单情况会如何。 26年3月1日左右可以大概知道: 7.经过春节后,i6/8/MEGA车主对春节补能口碑如何,对纯电车型NPS如何(24年春节后,直接带动 MEGA NPS明显增长) 8.i6在26年上半年大概能卖多少台。 除了220V和二排座椅按摩,i6以及把在该价位段,大家能想象到的所有常见配置都给了。 i6今年产能越快卖完,有越高概率让理想i6市场情况更乐观。但是明年购置税增多+潜在置换补贴不 确定+大量等待i6人群这三件事多大程度影响了i6短期订单, ...
理想迎来背水一战:打出年内最后一张牌,i6以24.98万元上市
雷峰网· 2025-09-26 11:44
文章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推出纯电SUV i6以复制L6成功模式 应对销量下滑和i8订单不及预期的市场压力 将i6定位为背水一战的关键产品 [6][42][43] 产品定位与战略 - i6起售价24.98万元 与L6定价完全重叠 旨在复制L6月销超2万辆的成功轨迹 [3][5][6] - 定位纯电5座SUV 专为年轻人设计 强调操控性与智能化 首次启用易烊千玺作为品牌代言人 [7][10][13] - 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 采用5C超充技术 峰值功率超500kW 支持10分钟充电500公里续航 [7][23] 产品性能与设计 - 车身尺寸4950x1935x1655mm 轴距3000mm 内部纵向空间超3.3米 兼顾紧凑外观与宽敞内部 [7][19] - 车身扭转刚度达52,014牛·米/度 四驱车型零百加速4.5秒 标配双腔空气悬架与CDC减振器 [16][17][19] - CLTC续航两驱版720公里 四驱版660公里 电耗13.6kWh/100km 低温续航保持率超70% [7][23] 智能化配置 - 智能座舱搭载自研Mind GPT大模型 任务执行效率提升10倍以上 用户已创建超1312万个任务 [27][28][30] - 辅助驾驶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与VLA大模型 为行业首例落地案例 支持复杂路况处理与停车场记忆功能 [31][32][35] - 标配激光雷达 主动安全系统可识别突发障碍并自动刹停 [35][36] 市场背景与挑战 - 理想8月交付2.9万辆 同比下滑41% 1-8月累计交付26.3万辆 同比下降8.6% 新势力排名跌至第四 [39] - 增程车市场增速放缓至10.3% 纯电车增速达32.2% 竞争加剧导致L系列焕新后表现不及预期 [39] - i8初期订单未达预期 i6被内部视为"最后一张牌" 若失败将面临重大风险 [42][43] 基础设施与支持 - 截至2025年9月21日 理想超充站达3253座 覆盖265个城市 配备近1.8万根超充桩 [23] - 电池系统提供8年16万公里质保 热管理模块与碳化硅电驱系统提升耐久性 [23]
独家|广汽华为合作的两款新车将于明年二、三季度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22:23
合作重启与品牌推出 - 广汽与华为重启合作并联合打造"启境"品牌 旗下两款30万元级高端车型计划于2025年分季度上市 其中纯电轿车于二季度上市 SUV于三季度上市 [1] - 新车动力形式涵盖纯电与增程 采用"广汽制造+华为智能"组合策略 目标抢占30万元新能源市场份额 [3] - 双方于2023年11月签订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月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设立GH项目公司(后注册为华望汽车)作为合作载体 [5] 合作模式创新 - 双方采用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的第四条合作路径 华为深度介入产品全生命周期但不进入华为终端门店 采用独立销售渠道 [6] - 该模式既保证华为对产品的技术影响力 又兼顾广汽作为传统车企的品牌独立性 [6] - 华为各领域团队已驻场广汽同步办公 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开发及营销全链条 [5] 产能与渠道建设 - 广汽埃安拟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 华望将利用埃安产能生产车辆 [8] - 华望启动"40城闪电战"渠道计划 采用"1+N"模式(每城1个用户中心+N个体验中心)覆盖北上广深等40个核心城市 [9] - 实际渠道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部分经销商因需单独渠道、高投入及产品信息不透明而持观望态度 [9]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价格带竞争激烈 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售价27.99万元)累计销售12.8万辆 理想L6、问界M7等单车型销量均超5万辆 [9] - 2024年二、三季度小米YU7、全新蔚来ES8等新车型扎堆上市 进一步加剧30万元级市场竞争 [10] - 2025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 购车成本预计增加万元以上 [10] 企业战略调整 - 广汽集团因转型阵痛及业绩压力 于2024年启动三年"番禺行动"进行内部改革 [4] - 双方高层频繁互动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访华为任正非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回访广汽 推进战略部署 [5]
广汽华为合作的两款新车将于明年二、三季度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15:56
合作重启与品牌推出 - 广汽与华为重启合作并联合打造"启境"品牌 旗下两款定位30万元级的高端车型将于2025年分季度上市 其中中大型纯电轿车计划于明年二季度上市 首款SUV于第三季度上市 动力形式涵盖纯电与增程 [2] - 双方以"广汽制造+华为智能"组合为目标 争取抢占30万元新能源市场份额 [2] - 广汽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设立GH项目公司(后注册为华望汽车)作为合作载体 华为各领域团队已驻场与广汽同步办公 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开发及营销全链条 [3][4] 合作模式创新 - 双方合作模式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 拥有接近智选车模式的合作深度 华为介入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但不同于智选车模式的是不进华为终端门店 而是依托独立销售渠道 [5] - 该模式既保证华为对产品的绝对影响力和技术植入 又缓解广汽作为传统汽车巨头的品牌独立性焦虑 [5] 渠道建设与挑战 - 华望汽车启动"40城闪电战"渠道建设 采用"1+N"模式(每个城市设1个用户中心+N个体验中心) 首批覆盖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武汉等40个核心城市 [6] - 实际建店进度不理想 部分经销商因需单独渠道、高投入(选址装修要求高)及产品信息有限而持观望态度 [7]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价格带已成为车企战略要地 特斯拉Model Y(售价27.99万元)上半年累计销售12.8万辆 理想L6、问界M7等单车型销量均超5万辆 [8] - 腾势D9、领克09、理想L7构成第二梯队 定位30万-40万元区间 [8] - 2024年二、三季度小米SU7、全新蔚来ES8等新车扎堆上市 配置提升且售价卡进30万级市场 成为华望直接竞争对手 [8] 政策与成本影响 - 2025年国家针对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将变化 购车成本预计增加1万元以上 [8] 产能与资本运作 - 广汽集团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拟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 华望汽车将利用埃安产能生产车辆 [5]
雷军年度演讲:曾因质疑陷入严重内耗,挣扎了许久,找到破局的道路
搜狐财经· 2025-09-25 15:17
公司战略与反思 - 公司创办15周年之际通过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实现重大改变 源于5年前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 [3] - 公司曾因行业巨头苹果 三星 华为的竞争压力以及外界质疑如组装厂和没技术等陷入严重内耗 [1][5] - 公司通过复盘找到破局道路 逆天改命 并引进外部顶尖人才 现有12位高管中9位为新面孔 [5][10] 芯片研发进展 - 芯片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自研手机SoC至少需坚持10年并投入至少500亿元 [1][5] - 公司造芯始于2014年 但经历澎湃S1发布后停掉SoC研发 复盘得出需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7] - 2021年重启造芯 投入上百亿 历时3年于2024年5月玄戒O1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 后续搭载于手机和平板 [7] 汽车业务发展 - 公司造车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7][8] - 小米SU7 Ultra于2021年12月立项 但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 5月因SU7项目进展突破而重启 [10] - 公司内部购买3台特斯拉Model Y拆解学习 雷军称其为好车 并建议用户考虑Model Y或理想L6 [1][10] 新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 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 [1][14]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第三代3nm制程工艺 最高主频4.6GHz [20] - 公司宣称小米17标准版续航几乎是iPhone 17(3692mAh)的两倍 重载游戏帧率更高且温度更低 [20] - 小米17 Pro系列全系搭载创新妙享背屏 可实现后置主摄自拍 屏幕尺寸为6.3英寸和6.9英寸 [20] - 产品于9月27日10点正式开售 已开启预售 [1][20] 人事变动 - 原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 未出现在高管名单中 但其在线观看演讲直播 [12]
小米17,4499元起售!雷军最新演讲: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 我曾陷入严重内耗;拆了3辆Model Y 真的是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4: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7] - 公司15周年之际在汽车和芯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引发行业刮目相看[7] - 自主研发V8s超级电机 通过自有工厂制造以避免被质疑为供应商技术[2] 芯片研发历程 - 造芯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但澎湃S1发布后暂停SoC研发[7]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投入超百亿资金[8] - 2024年5月玄戒O1芯片成功回片并点亮系统 次年正式搭载于手机和平板[8] - 自研芯片需手机团队协同支持 且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7]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12月SU7 Ultra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8] - 2022年春节后暂停Ultra项目 5月因项目突破进展而重启[10] - 团队拆解三辆特斯拉Model Y进行零部件级学习[10] - 公开认可竞争对手产品 建议用户考虑Model Y和理想L6[10]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 最高配置版6999元[2][10][11][12][14] - 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 包含标准版/Pro/Pro Max三个版本[10][11][14] - Pro系列搭载创新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功能[11] - 提供多款配色:雪山粉/冰融蓝/经典黑白/森野绿/冷烟紫[10][12] - 性能对标iPhone 17 Pro 宣称游戏帧率更高且温度更低[10] - 512GB版本起售的Pro Max定价5999-6999元[14] 市场表现与舆情 - 9月25日股价收涨4.48% 达59.45港元/股 总市值1.55万亿港元[6] - 公司面临"组装厂/缺乏技术/只会营销"等舆论偏见[7] - 前高管王腾因泄密被辞退后仍关注发布会直播[4] - 公开呼吁用户反馈意见 并邀请苹果用户尝试小米产品[14] 产品生态拓展 - 推出兼容iPhone 17系列的磁吸充电宝[14] - 发布小米平板8系列及"小米科技家电"高端新品[10]
小米17系列发布,4499元起!雷军年度演讲:曾因质疑陷入严重内耗,内部买了三辆Model Y拆解学习;被辞退的王腾线上观看直播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31
公司战略与反思 - 小米创办15周年之际通过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实现重大改变 源于5年前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 [3] - 公司曾因行业巨头苹果 三星 华为的竞争压力以及外界质疑陷入严重内耗 [1][5] - 通过复盘找到破局道路 决定逆天改命 [5] 芯片研发战略 - 自研手机SoC是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至少需要坚持十年并投入500亿元 [1][5][6] - 造芯梦想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但澎湃S1发布后暂停SoC研发 复盘得出必须做最高端芯片才有一线生机的结论 [8]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面临上百亿投入压力 但公司态度坚决不动摇 [8] - 玄戒O1芯片于2024年5月22日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 一年后正式搭载于手机和平板 [8]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 Ultra于2021年12月立项 直接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9][10] - 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Ultra项目 5月因SU7项目取得突破进展而重启 [12] - 公司2024年初购买三台特斯拉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 承认其为好车 [1][12] - 公司高管团队现有12人 其中9人为新引进的外部顶尖人才 [13] 新产品发布 - 小米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 [16][17] - 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3nm制程工艺 主频达4.6GHz [20] - 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 续航达到iPhone 17(3692mAh)的近两倍 [17][20] - 在重载游戏测试中帧率更高 温度控制优于iPhone 17 [21] - Pro系列配备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功能 [21] - 产品已于演讲当日开启预售 9月27日正式开售 [21] 人事变动 - 原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 未出现在高管名单中 [14]
小米17,4499元起售!雷军最新演讲: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我曾陷入严重内耗;拆了3辆Model Y,真的是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58
每经编辑|何小桃 9月25日晚7点,雷军年度演讲在北京启幕。这是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 雷军在演讲中提到小米V8s超级电机称,"这个电机甚至是在我们自己的工厂自己造的,连代工厂都没用,你们知道为啥吗?因为我只要用了代工厂,他 们又说,这个技术是供应商技术,哎呀,真的气死你。" 在发布会上,雷军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 据极目新闻报道,9月25日晚,微博显示王腾正在收看雷军演讲直播。9月8日,原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Thomas 因泄密被 辞退。 然而,2022年春节刚过,小米相关团队连续开了21天会议,雷军称"为了确保SU 7成功,我们只能忍痛把Ultra项目先砍掉。"5月,SU 7项目已经取得了突 破进展,压力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大,大家决定咬牙重启Ultra项目。 提到小米YU 7与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雷军说:"我们今年年初买了三辆Model Y,一个一个零部件拆,一个一个零部件学的。我觉得Model Y真的是一 辆好车。如果各位不选Yu 7的话,可以考虑一下Model Y啊,当然国内别的车也不错,明天晚上理想L6也发布,也可以考虑一下理想L6啊。真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