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2.0

搜索文档
新一轮预期博弈即将开启,黑色板块逐步具备多配性价比
五矿期货· 2025-09-23 01:11
报告要点: 专题报告 2025-09-23 新一轮预期博弈即将开启,黑色板块逐步具备多配性价比 2022 年至今,在黑色板块,市场讲的一直是同一个故事:在"弱现实"背景下讲政策"预期"。 今年四季度我们认为依旧存在这样的剧本,10 月中下旬的"四中全会"将对"十五五"做出规 划,这将是未来预期博弈的关键节点。 综合:1)客观上价格下跌的动能不断衰竭;2)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周期,后续海外进入财政、 货币双宽的局面相对确定,利好于全球需求扩张与大宗商品价格;3)我国具备丰富的去产能 经验,与"反内卷"相配套的需求侧政策仍然值得期待;4)站在周期的角度,黑色大概五年 一个周期,当下也临近这样一个关键的周期时间拐点等方面因素,我们认为虽然短期在现实需 求的影响下,黑色板块价格仍存在阶段性回调的风险,但中长期来看,黑色板块或逐渐具备多 配的性价比。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在于是否能够出现新的需求引擎:若有,则预计后续钢铁 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若尚没有,则预计价格或再度进入盘整,需要更长一段时间 的震荡筑底直至新的引擎出现。 陈张滢 黑色研究员 从业资格号:F03098415 交易咨询号:Z0020771 0755 ...
刘晓曙解读“反内卷”:本质是打破零和博弈,推动高质量价值创造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50
专题:《金融新启航》丨反内卷进行时 当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反内卷"已从社会热议的高频词成为关乎经济全局的战略议题。 历经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在传统动能趋缓与新兴动能培育的衔接期,部分行业出现供需错配与无序 竞争,"内卷"现象不仅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重要挑战。本期《金融新 启航·反内卷进行时》对话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就本轮"反内卷"新趋势、银行业"内卷"应对 之策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刘晓曙认为,其与2015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1.0相比,呈现出三大新趋势特征:目 标升级、治理对象扩展、政策工具演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当竞争不再创造社会增量价值, 便异化为'内卷'。"刘晓曙明确指出,反内卷的本质并非反对竞争,而是通过重构市场规则与竞争范 式,打破"存量争夺"的零和博弈,推动行业从"低水平重复竞争"转向"高质量价值创造",实现社会总福 祉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谈及反内卷的长期治理,刘晓曙强调,核心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 府"的协同发力。良好的市场秩序无法自发形成,需政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
8月通胀数据点评:PPI拐点不等于利率的拐点
长城证券· 2025-09-11 07:36
通胀数据表现 - 8月CPI同比下降0.4% 时隔两月再度转负[6]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 降幅较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6] - 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6.1% 鲜菜下降15.2% 蛋类下降14.2%[6] -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5% 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6] - 核心CPI同比上涨0.9% 自3月以来持续回升[6] - PPI同比下降2.9% 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11] - 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12] 行业价格变动 - 煤炭加工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0.3个百分点[11] - 黑色金属冶炼价格同比降幅收窄6.0个百分点[11] - 煤炭开采价格同比降幅收窄3.2个百分点[11] - 光伏设备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11] - 新能源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11]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上涨1.1%[11] 政策与市场影响 - PPI同比已连续35个月处于负值区间[11] - 供给侧改革2.0政策从出台到PPI转正需要时日[1][15] - 历史参考:2015年11月出台供给侧改革1.0 PPI转正延迟至2016年8月[1][15] - 当前PPI状态支持利率中枢下降而非上升[1][15]
杨德龙:天时地利人和 这轮牛市行情启动的深刻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8-22 01:04
市场走势分析 - 本轮牛市始于去年9月24日一揽子住房政策出台 市场在短期内快速上涨 大盘数个交易日上涨1000点[1] - 去年10月8日两市成交量达3.4万亿天量 市场在3674点见顶后持续调整一个多季度[1] - 近期市场突破去年10月高点 连续上攻突破3700点 现逼近3800点整数关口[1] 政策环境 - 去年9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经济工作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拉动内需提振消费[1] - 今年政策层面持续出台利好 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出稳住楼市 活跃资本市场 提高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1] - 春节前五部门联合推动社保基金 养老金 险资 公募私募基金等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1] 估值水平 - 当前市场市盈率约13-14倍 较历史平均17-18倍仍有20%以上上涨空间[3]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 巴菲特指标(市值/GDP)约为80% 加上港股中概股后仍低于100% 远低于美国200%的水平[3] - 中国资产估值仅为美股的1/2至1/3 存在显著补涨空间[3] 资金流向 - 居民储蓄五年增长近60万亿 现存量达160万亿 银行利率跌破1%促使资金寻找新投资渠道[4] - 7月新开股票账户200万户 权益类基金首发规模普遍超10亿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5] - 7月居民存款下降1.1万亿 同期非银存款(券商保证金)增加2.14万亿 显示资金正加速流入股市[5] 经济背景 - 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 成交量萎缩房价下跌 人口出现负增长 通过楼市提振经济已不现实[3][6]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严重 当前无法依靠房地产或4万亿式基建投资拉动经济[6] - 股市走牛可产生财富效应 直接惠及3亿股民7亿居民 对消费提振效果立竿见影[6] 市场影响 - 牛市有助于解决PE/VC退出渠道问题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发展新生产力[7] - 股市上涨可改善产能过剩行业供求关系 通过提升终端消费需求消化多余产能[7] - 本轮牛市被定义为持续2-3年的慢牛长牛行情 更有利于提升居民财富效应[7] 历史对比 - 去年4月特朗普贸易战引发市场震荡 但未改变市场趋势 下半年行情超预期[2] - "五穷六绝七翻身"观点得到验证 7月市场突破8月继续上涨 牛市共识逐步形成[2] - 当前上涨与去年9月底政策驱动行情不同 本次是持续慢牛而非快速反弹[6]
杨德龙:本轮牛市行情愈演愈烈赚钱效应明显提升
新浪基金· 2025-08-20 09:08
A股市场行情驱动因素 - 国内利率较低且流动性充裕 叠加政策支持和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转移 共同推动市场放量大涨 [1] - 沪指上涨超过1%并突破3700点 赚钱效应提升吸引场外资金加速入场 包括外资因中美利差收窄而回流 [1]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 因特朗普施压及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 美国劳工局大幅下调5月和6月数据 [1] 美国经济与政策压力 - 美国政府负债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 较去年增加1万亿美元 提升还债压力并推高新国债发行利率 [2] - 特朗普通过施压美联储降息以减轻国债付息压力及发行成本 同时刺激经济企稳回升 [2] - 美联储可能9月降息25个基点 年底再降息1到2次 将基准利率从4.25%-4.5%降至4%以下 [2] 牛市行情趋势确立 - 去年9月24日一揽子重磅政策出台吹响牛市号角 上证指数一周内从2600点升至3674点 [3] - 政策面支持是牛市重要一环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并活跃资本市场 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机构投资者如险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及社保养老金加仓权益类资产 带来较多增量资金 [3] 资金流动与市场表现 - 过去5年居民储蓄增加近60万亿 因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以下 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趋势明显 [4] - 两市成交量多个交易日站上2万亿大关 两融余额均站上2万亿 A股总市值创历史新高突破100万亿 [4] - 牛市可能延续两三年 呈现慢牛长牛行情而非快牛疯牛 建议通过配置优质股票和基金抓住机会 [4] 人工智能科技革命 - 第四次科技革命处于人工智能广泛应用阶段 "悟空AI"大模型在航天领域发挥辅助支撑作用 [5] - 人形机器人成为"AI+消费"最佳落地场景 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吸引15个国家500多台机器人参加 [6]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第四大产业赛道 发展空间广阔 [6] 货币政策与物价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6]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 CPI目标2% 当前CPI仍处于零增长状态 [7] - 通过提振消费推动物价温和上涨 可能对商品类基金、黄金、白银等抗通胀资产产生推动作用 [7]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因美元信用受到质疑 以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 看好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表现 [7] - 投资组合中配置20%左右黄金类资产是较好策略 新消费板块快速上涨但能否取代传统消费仍不确定 [7] - 传统品牌消费品如品牌白酒、品牌中药仍具品牌吸引力和增长空间 [7]
煤炭“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对比研究
期货日报· 2025-08-13 04:25
政策背景与目标差异 - 2016年供给侧改革背景为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亏损面超80% 目标为化解过剩产能并提升行业集中度 通过行政手段关停重组产能约10亿吨 煤矿数量从1万多处降至4000余处 CR10从40%升至50%以上 [5] - 2025年反内卷政策背景为新能源替代加速 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50% 2025年上半年规上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2.4% 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0% 核心目标为规范市场秩序并遏制无序竞争 通过限制超产及打击低价倾销稳定煤价 [6] 煤炭价格变动情况 - 动力煤价格自年初770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617元/吨 跌幅19.87% 较2021年高点下跌75.12% [2] - 焦煤价格自年初1430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1170元/吨 跌幅18.18% 较2021年高点下跌74.56% 近一半山西焦煤矿出现边际亏损 [2] -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自年初1162.5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709元/吨 跌幅39.01% 较2021年高点下跌81.72% [2] 政策手段与实施路径 - 供给侧改革采用行政主导产能出清 包括严禁新增产能 强制淘汰30万吨以下煤矿 推行276工作日限产政策 [7] - 供给侧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形成8家亿吨级煤企 产能向晋陕蒙新集中 四省产量占比超80% [8] - 反内卷政策采用行政与市场结合调控 严控月度产量不超过核定产能10% 对超产煤矿责令停产整改并在全省通报 [10] - 反内卷政策通过企业自律试行276工作日方案 并运用煤炭长协价格作为市场压舱石 [11][12] 政策效果对比 - 供给侧改革后煤炭产能从2016年57.3亿吨降至2017年44亿吨 产能利用率从59.53%提升至77.82% 2018年产能增至45亿吨 利用率达82.18% [13] - 2016年原煤产量34.11亿吨 同比下降8.97% 2017年产量34.24亿吨同比增长3.31% 2018年产量36.98亿吨同比增长4.94% [13] - 煤炭价格从2015年12月低点365元/吨涨至2018年2月775元/吨 行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440.8亿元提升至2018年2888.2亿元 三年增长555.22% [13][14] - 反内卷政策实施后焦煤期货从6月低点709元/吨反弹至1288.5元/吨 动力煤从617元/吨反弹至666元/吨 安泽焦煤从1170元/吨反弹至1500元/吨 [15] 行业长期格局变化 - 供给侧改革使行业CR10从40%提升至52.9% 2022年行业利润总额达历史高点10202亿元 [14] - 反内卷政策面临能源转型挑战 需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升级 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型能源体系 [15] 政策协同与差异 - 两者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和低效竞争 工具存在互补性 去产能与限超产形成政策接力 [16][17] - 供给侧改革侧重去存量并以行政命令为主 反内卷侧重控增量且强调市场机制与行业自律结合 [18] 行业现状与政策定位 - 煤炭市场总体处于供需略有缺口格局 焦煤资源在国内仍偏紧缺 近3年价格下跌主因增产保供和进口增长 [19] - 反内卷政策需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煤价大幅上涨 应通过市场化调节和产业政策控制产能 [20] - 煤炭行业不需要一刀切式改革 需通过核查超产 限制劣质进口煤 建立弹性产能储备等措施实现平稳发展 [20]
蒋飞:反内卷与市场化改革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5:59
核心观点 - 新一轮"反内卷"行动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核心原因是产能过剩和政府推动[1][3]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服务业占比提升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快,导致商品供给过剩而服务供给不足[1][8] - 市场化退出机制缺失是内卷根源,需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有序退出[8][11] 市场与政府关系 - 光伏产业为例:2014年中国占全球多晶硅产量43%、硅片76%、电池片59%、组件70%,但地方政府仍持续扩产[5] - 2024年新疆多晶硅产能达47万吨,内蒙古87.8万吨(超规划7倍),四川占全国20%约40万吨[6] - 2024年多晶硅价格同比跌39%,硅片50%,电池40%,组件29%,产能过剩导致全行业亏损[6][9] 退出机制改革 - 典型案例:光伏企业A成本2.7万元/吨,B3.9万元/吨,C3.5万元/吨,市场需求价3.5万元/吨时B应退出但仍在扩产[9] - 价格战逻辑:当价格跌至3万元/吨,A盈利但C亏损,若C不退出将导致全行业亏损至2.5万元/吨[10] - 改革方向:建立市场化退出通道,通过价格波动自然淘汰高成本企业而非行政干预[11] 行业现状对比 - 2009年"四万亿"刺激导致钢铁、煤炭、有色冶炼过剩,与当前光伏、新能源、汽车过剩形成历史呼应[3] - 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182万吨占全球93%,远超2014年30.7万吨水平,显示产能扩张失控[6] -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补贴、税收返还、国资入股等方式扭曲企业投资决策[7]
黑色建材日报-20250807
五矿期货· 2025-08-07 0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市场情绪虽有改善,但整体基本面仍偏弱,盘面价格或逐步回归现实交易逻辑,后续需关注终端需求修复节奏及成本端对成材价格的支撑强度 [3] - 铁矿石预计跟随下游价格波动,整体震荡为主,市场分歧依旧,需注意风险控制 [6] - 锰硅和硅铁投资头寸建议观望为主,套保头寸可择机参与,预计价格将向现实基本面靠拢,后续基本面需求端变化影响权重增大 [9][10][11] - 工业硅和多晶硅短期价格有所反复,需谨慎参与,多晶硅价格受产能整合方案预期和企业挺价策略影响,呈高位震荡走势 [14][15][16] - 玻璃短期内宽幅震荡,中长期随宏观情绪波动,纯碱短期内震荡,中长期基本面供需矛盾仍存,建议短期观望,中长期等待高空机会 [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钢材 - 螺纹钢主力合约下午收盘价3234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元/吨(0.030%),注册仓单89256吨,环比增加893吨,主力合约持仓量165.2569万手,环比减少56263手;现货天津汇总价格3330元/吨,环比增加30元/吨,上海汇总价格3370元/吨,环比增加10元/吨 [2] - 热轧板卷主力合约收盘价3451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6元/吨(-0.17%),注册仓单55998吨,环比减少0吨,主力合约持仓量146.0175万手,环比减少1559手;现货乐从汇总价格3470元/吨,环比减少0元/吨,上海汇总价格3470元/吨,环比减少0元/吨 [2] - 螺纹投机性需求随价格回落明显,出现累库;热卷需求小幅回升,产量上升快,库存小幅累积;当前螺纹与热卷库存均处近五年低位 [3] 铁矿石 - 主力合约(I2509)收至794.50元/吨,涨跌幅-0.50%(-4.00),持仓变化-26208手,变化至35.83万手,加权持仓量94.25万手;现货青岛港PB粉776元/湿吨,折盘面基差30.13元/吨,基差率3.65% [5] - 海外铁矿石发运量环比下滑,澳洲及巴西发运量双降,非主流国家发运量回升,到港量增加;钢联口径日均铁水产量240.71万吨,环比下降1.52万吨;港口库存环比下降,钢厂进口矿库存小幅增加 [6] 锰硅硅铁 - 8月6日,锰硅主力(SM509合约)收涨1.30%,收盘报6096元/吨,天津6517锰硅现货市场报价6000元/吨,环比上调150元/吨,折盘面6190元/吨,升水盘面94元/吨 [8][9] - 硅铁主力(SF509合约)收涨3.36%,收盘报5908元/吨,天津72硅铁现货市场报价6050元/吨,环比上调150元/吨,升水盘面142元/吨 [9] - 锰硅产业格局过剩,未来需求边际弱化,成本端有下调空间;硅铁未来需求也将趋弱,卷板需求和铁水产量韧性不会持续 [10] 工业硅、多晶硅 - 工业硅期货主力(SI2511合约)收盘价报8700元/吨,涨跌幅+2.47%(+210),加权合约持仓变化+21227手,变化至522034手;现货华东不通氧553市场报价9100元/吨,环比持平,主力合约基差400元/吨;421市场报价9700元/吨,环比持平,折合盘面价格后主力合约基差200元/吨 [13] - 多晶硅期货主力(PS2511合约)收盘价报51345元/吨,涨跌幅+2.02%(+1015),加权合约持仓变化+5970手,变化至387318手;现货SMM口径N型颗粒硅平均价44.5元/千克,环比持平;N型致密料平均价46元/千克,环比持平;N型复投料平均价47元/千克,环比持平,主力合约基差-4345元/吨 [15] 玻璃纯碱 - 玻璃周三沙河现货报价1181元,环比前日下跌9元,华中现货报价1190元,环比前日持平,市场出货一般,中下游消化自身库存为主;截止7月31日,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5949.9万重箱,环比-239.7万重箱,环比-3.87%,同比-13.88%,折库存天数25.5天,较上期-1.1天;净持仓多头减仓为主 [18] - 纯碱现货价格1320元,环比前日上涨70元,企业价格整体波动不大,成交灵活;截止8月4日,国内纯碱厂家总库存185.18万吨,较上周四增加5.60万吨,涨幅3.12%,其中轻质纯碱70.90万吨,环比增加1.60万吨,重质纯碱114.28万吨,环比增加4万吨;下游浮法玻璃开工率略有上升、光伏玻璃开工率继续下降,下游需求不温不火,刚需采购为主;纯碱企业装置运行稳定,供应延续高位徘徊,库存压力增大;净持仓昨日空头增仓为主 [19]
黑色建材日报-20250806
五矿期货· 2025-08-06 0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市场情绪虽有改善,但整体基本面仍偏弱,盘面价格将逐步回归现实交易逻辑,后续需关注终端需求修复节奏和成本端支撑强度 [3] - 锰硅与硅铁投资头寸建议观望,套保头寸可择机参与,未来一段时间面临需求边际趋弱情况 [9][10] - 工业硅与多晶硅短期价格分别趋弱和宽幅震荡,需谨慎参与 [13][15] - 玻璃与纯碱短期内以震荡为主,中长期玻璃关注房地产政策,纯碱等待高空机会 [17][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钢材 - 螺纹钢主力合约收盘价3204元/吨,涨0.031%,注册仓单82640吨,环比减2394吨,持仓量174.2635万手,环比减18068手;现货天津汇总价3280元/吨,环比减20元/吨,上海汇总价3340元/吨,环比减20元/吨 [2] - 热轧板卷主力合约收盘价3417元/吨,涨0.470%,注册仓单55998吨,环比减1176吨,持仓量143.7071万手,环比减17689手;现货乐从汇总价3430元/吨,环比不变,上海汇总价3430元/吨,环比增20元/吨 [2] - 商品市场氛围弱势,成材价格震荡,房地产定调不变,出口竞争力削弱,出口量回落;螺纹投机需求和热卷需求一降一升,库存均小幅累积,处于近五年低位 [3] 铁矿石 - 主力合约(I2509)收至798.50元/吨,涨1.01%,持仓变化-18144手,至38.45万手,加权持仓量94.59万手;现货青岛港PB粉780元/湿吨,折盘面基差30.53元/吨,基差率3.68% [5] - 海外发运量环比下滑,澳洲及巴西双降,非主流回升,到港量增加;日均铁水产量240.71万吨,环比降1.52万吨;港口库存环比降,钢厂进口矿库存小幅增;钢厂盈利率处同期高位,需求有支撑,供给增长有限,港口库存下移 [6] 锰硅硅铁 - 锰硅主力(SM509合约)收涨0.77%,报6018元/吨,天津现货报价5850元/吨,环比持稳,折盘面6040吨,升水盘面22元/吨;硅铁主力(SF509合约)收涨0.74%,报5716元/吨,天津现货报价5900元/吨,环比上调50元/吨,升水盘面184元/吨 [8][9] - 锰硅与硅铁日线均站在6月初以来反弹趋势线以上,走势松散无序,建议投资头寸观望,套保头寸择机参与 [9] - 锰硅是过剩格局,未来需求弱化,成本有下调空间;硅铁基本面无明显变化,未来面临需求趋弱和铁水回落风险 [10] - 短期市场资金分歧加大,情绪降温,价格将向基本面靠拢,建议投机资金观望,套保资金择机参与并控制保证金安全 [11] 工业硅、多晶硅 - 工业硅期货主力(SI2511合约)收盘价8490元/吨,涨1.43%,加权合约持仓变化-1174手,至500807手;现货华东不通氧553报价9100元/吨,环比-200元/吨,主力合约基差610元/吨;421报价9700元/吨,环比-200元/吨,折合盘面后基差410元/吨 [13] - 工业硅价格尾盘拉升,短期偏弱有反复,关注8250元/吨支撑;各主产区供给增加,西南成本支撑有限,8月多晶硅增产有承接,累库压力可控 [13][14] - 多晶硅期货主力(PS2511合约)收盘价50330元/吨,涨2.76%,加权合约持仓变化+18874手,至381348手;现货N型颗粒硅等平均价环比持平,主力合约基差-3330元/吨 [14] - 多晶硅价格受产能整合预期和企业挺价影响,高位震荡;产能政策叙事未结束,预期影响盘面;8月增产,下游排产增加有限,库存或小幅累库,价格上涨后仓单增加,短期宽幅震荡,关注47000和44000元/吨支撑 [15] 玻璃纯碱 - 玻璃沙河现货报价1190元,环比持平,华中报价1190元,环比跌30元,出货一般,中下游消化库存;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5949.9万重箱,环比-3.87%,同比-13.88%,折库存天数25.5天,较上期-1.1天;净持仓空头减仓 [17] - 玻璃随市场情绪降温回调,短期内宽幅震荡,库存下降主要为期现商拿货,下游需求未明显好转,中长期关注房地产政策和供给端收缩 [17] - 纯碱现货价格1250元,环比涨10元,企业价格波动不大;国内厂家总库存185.18万吨,较上周四增5.60万吨,涨幅3.12%;下游浮法玻璃开工率略升、光伏玻璃开工率下降,需求不温不火,按需补库;装置运行稳定,预期产量增加,库存压力增大;净持仓空头减仓 [18] - 纯碱价格随煤化工板块波动,短期内震荡,中长期基本面供需矛盾仍存,建议短期观望,中长期等待高空机会 [18]
钢铁反内卷深度:枕戈待旦 - 钢铁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8-05 03:15
行业与公司 - 钢铁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分析[1] - 涉及公司包括华菱、首钢、方特钢、新钢、三钢闽光、南钢和宝钢等[8] 核心观点与论据 成本与盈利 - 西芒渡铁矿一期产能1.2亿吨,占全球铁矿石供应3-4%,降低铁矿石成本支撑,利好钢铁冶炼[1][2] - 2025-2026年钢铁行业盈利优于2020年,源于周期性上下游生态链变化而非需求大幅提升,确定性高[1][3] - 2025年上半年焦煤现货价格下跌,中游钢铁冶炼环节利润扩张,钢企业绩同比好转[2] 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扶优劣汰抬升均价中枢,夯实基本面,促进企业分化[1][4] - 供给侧改革2.0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高端品种钢企将获更多支持,估值体系有望重塑(PE达8-10倍或更高)[1][6] - 2026年后供改2.0将通过超低排放、能效、碳排放等指标精细化实施,差的企业将受生产自由度和金融贷款限制[9][10] 市场与配置策略 - 市场回调后关注业绩兑现企业,1.5线到2线标的弹性更大(如华菱、首钢等),一线标的(南钢、宝钢)适合长期配置[5][7][8] - 钢铁行业产品下游分布多元化,需精细化拆解个股及产品结构[7] 行业进展 - 2025年高频铁水产量达每天240万吨,企业倾向四季度执行减产指标[9] - 供改2.0潜在抓手成熟(超低排放、能效等),2026年将形成综合评价打分体系[9][10] 其他重要内容 - 政治局表述温和但钢铁行业仍具备反内卷条件,需耐心甄别个股并提前配置优秀钢企[10] - 共改2.0不会运动式一刀切,而是通过分级方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