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ST威帝: 哈尔滨威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9 09:13
主营业务与毛利率波动 - 2024年净利润505.55万元,扣非净利润415.28万元,同比由负转正[1] - 2024年毛利率26.57%,同比增长2.73个百分点,但2025年一季度降至15.18%[1] - 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业务结构变动,商用车电子产品销售占比从99.42%降至34.99%[3] - 商用车电子产品2024年毛利率26.62%,2025年一季度升至28.98%[3] - 乘用车电子和光导注塑件为2025年新增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1%和8.85%[3] 客户与销售结构 - 2024年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92.31%,2025年一季度占比90.96%[2][3] - 主要客户包括厦门金龙、北京福田欧辉等商用车企业[2] - 2025年一季度新增乘用车零部件领域客户[3] - 商用车电子产品价格总体稳定,部分产品价格波动在-5.24%至19.78%之间[5] 成本结构 - 2025年一季度材料成本占比下降至73.44%,主要因供应链优化[6] - 人工和制造费用占比上升至7.92%和17.32%,因产量低导致固定成本摊薄不足[6] - 近3年售后成本波动较大,2023年最高达363.93万元[6] 存货情况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8亿元,同比上升16.40%[9]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从14.19%降至11.94%[9] - 商用车电子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15%,其中库存商品计提52.36%[13] - 3年以上库存商品计提比例达99.81%[15] 应收账款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584.13万元,同比增长50.34%[20] - 坏账准备余额988.07万元,计提比例从35.55%降至17.98%[20] - 主要因新增子公司阿法硅应收账款账龄较短[22] - 期后回款比例72.27%,信用风险可控[25] 职工薪酬 - 2024年职工薪酬2096.99万元,同比下降26.26%[26] - 主要因2023年剥离两家子公司导致合并范围变化[27] - 2025年一季度支付职工现金757.54万元,同比增长57.65%[29] - 增长主要因员工人数增加及社保基数调整[30]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2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1005.53万元,同比上升149.03%[31] - 主要因收购阿法硅确认可抵扣亏损2983.40万元[31] - 预计未来5年可产生应纳税所得额5600万元用于弥补亏损[32] - 威帝股份和阿法硅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亏损弥补期限10年[32]
链主SHEIN的减排启示:带动全链条减碳到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
观察者网· 2025-05-29 08:21
公司减排目标与策略 - 公司计划到2050年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2030年目标为自有设施运营的直接排放和电力使用的间接排放量减少42%,价值链间接排放量减少25% [1] - 2050年长期目标包括将范围1、范围2及范围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90% [15] - 气候目标已获SBTi净零排放标准验证,符合《巴黎协定》1.5°C控温目标 [15] 柔性供应链模式与减排协同 - 公司采用"小单快反"柔性供应链模式,首单仅生产100-200件,供应商库存率降至个位数(行业平均30%) [3] - 该模式通过按需生产减少源头浪费,库存率不到行业十分之一 [3] - 平价定位使消费者人均碳排放量显著低于奢侈品牌(年销售额服务用户量达奢侈品牌几十至上百倍) [4] 供应商赋能与技术升级 - 2023年宣布五年投入5亿元赋能供应商,截至2024年底已帮助超200家工厂完成50万平方米厂房升级 [7] - 推广数码冷转印技术使牛仔服装生产节水70.5%,2024年产量38万件(同比增90%),累计节水近2万吨 [8] - 数码热转印技术实现零水耗印刷(传统丝网印刷每100米面料耗水0.49吨) [8] 再生材料与新能源应用 - 计划2030年实现31%再生纤维替代目标,与东华大学研发聚酯循环方案可反复回收不影响性能 [9][10] - 供应商屋顶光伏安装量2024年增180%,全年光伏发电超6500万度(相当于减碳3.5万吨) [12] - 自营场所绿电使用比例达76%,计划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电力 [13] 物流与跨行业合作 - 2025年投放130辆新能源电车替换柴油卡车,预计年减碳近万吨 [14] - 与东风集团合作开发高频短驳电动卡车,完成60天多工况测试 [14] - 与传化化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纺织印染技术创新 [10] 消费者端循环经济 - 推出二手交易平台SHEIN Exchange,整合至APP简化转售流程 [5] - 调研显示欧美用户对衣物捐赠和个人在线转售需求强烈 [5]
【干货】2025年电力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29 03:08
电力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 电力产业上游为发电环节,包括发电设备、电力设计及发电企业[1] - 中游为输配电及售电环节,主要由"两网"和售电公司组成[1] - 下游为用户端,涵盖工业、商业及居民用电等应用场景[1] - 上游电力设备代表性企业包括中国西电、许继电气、东方电缆等[3] - 电力设计环节代表性企业有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3] - 中游发电环节主要企业包括华能国际、国家电投、国投电力等[3] - 输配电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负责[3] - 售电环节代表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华能国际等[3] - 行业主要力量为"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均为国资委直管央国企[3] 中国电力产业链区域布局 - 产业链企业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布局[4] - 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产业链上市企业数量较多[4] - 重点区域存在华能国际、大唐国际、长江电力等实力强劲的上市企业[4] 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对比 - 华能国际2024年营业收入2455.51亿元,电力业务收入2375.54亿元[6] - 华能国际发电量4798.64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145125MW,均为行业最高[6] - 大唐发电营业收入1234.74亿元,电力业务收入1075.94亿元[6] - 华电国际营业收入1129.94亿元,电力业务收入947.44亿元[6] - 国电电力总装机容量111700MW,仅次于华能国际[6] - 长江电力发电量2959.04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71795MW[6] - 国投电力布局涉及西南地区及印尼、泰国等境外市场[6] 企业最新投资动向与业务规划 - 华能国际2025年新能源项目计划资本支出超500亿元[9] - 大唐发电投资59.69亿元建设浙江台州头门港2×66万千瓦煤电项目[9] - 华电国际拟71.67亿元收购中国华电旗下8家标的股权[9] - 国电电力拟192亿元投建水电和光伏发电项目[9] - 浙能电力拟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9] - 行业整体呈现新能源投入加大、传统能源升级、资源整合等发展趋势[8]
云南能投中标3个风电场项目 加码新能源风光业务营收占34%
长江商报· 2025-05-28 23:48
风电业务拓展 - 公司近期获得富源县南冲风电场、丽江市永胜县阿谷子风电场及丽江市华坪县华坪西风电场项目开发权,预计总装机规模312.5MW,其中南冲风电场62.5MW、阿谷子风电场100MW、华坪西风电场150MW,项目总工期均为12个月 [1][2] - 三个风电场项目场址成风条件较好,交易对手方为富源县能源局、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司与对方无历史类似业务及关联关系 [2] - 项目将推动公司新能源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加快绿色能源建设步伐,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新能源转型进展 - 公司前身为云南盐化,2019年通过收购大股东旗下风力发电公司股权正式进军新能源发电领域 [1][4] - 2024年风电及光伏发电分别实现营收11.06亿元、8399万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02%、2.43%,风光业务合计占比34.45% [1][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投产新能源总装机容量194.64万千瓦,其中风电182.04万千瓦、光伏12.6万千瓦 [1][3]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23.48亿元、26.77亿元、29.04亿元、34.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2.74亿元、4.82亿元、6.75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54亿元,净利润2.21亿元,资产总额达187.95亿元 [6] 其他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盐、天然气三大板块,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食盐及工业盐生产销售、天然气管网建设运营等 [4] - 2024年盐硝产品实现营收12亿元,占总营收34.86%,全资子公司云南盐业为省内唯一食盐定点生产及批发企业 [6] - 公司拟投资4.48亿元实施昆明盐矿60万吨/年制盐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采用MVR技术提升产能,目前制盐装置实际产能达180万吨/年 [6] 行业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云南省属国企,是省内风电开发主力军及能投集团光伏发电资产证券化承接平台 [3] - 依托云南优异风光资源及水电协同优势,公司长期秉持新能源发展核心战略,以发电端为基础推进产业链布局 [3]
明泰铝业与鹏辉能源合作加码锂电 研发投入骤降80%、40亿募投项目被终止
新浪财经· 2025-05-27 08:26
公司业绩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仅为6.64%,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反映铝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与成本压力[1] - 一季度销量38万吨,同比增长11%,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21.46%,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销量提升而非利润率改善[1] - 通过再生铝保级应用降低原料成本,但铝价波动及高端产品占比不足仍制约盈利空间[1] 研发投入与产品竞争力 - 2024年研发支出4.46亿元,同比大降59%,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仅0.84亿,同比再降80%,产品竞争力和技术转化周期存在不确定性[1] - 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领域,但研发投入骤降可能影响技术储备[1] 新能源战略布局调整 - 2022年拟定增40.35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目标覆盖锂电池铝箔、铝塑膜等热门赛道[1] - 最新公告显示项目变更为"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重点转向汽车铝板、电池铝箔及航空预拉伸板,总投资20.06亿元[2] - 新项目预计达产后年均净利润2.67亿元,较原电池材料项目年均6.16亿元的预期收益大幅缩水,完工时间从2024年11月延后至2027年1月[2] 新能源领域合作与挑战 - 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固态电池及钠离子电池材料[1] - 鹏辉能源计划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目标300Wh/kg以上,明泰铝业的铝塑膜需满足高阻隔、耐高温等严苛要求[2] - 钠电池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化需求,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合作项目经济效益[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动力电池铝箔加工费空间压缩,国产铝塑膜在动力领域渗透率不足10%,日韩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 - 募投项目转向反映公司对电池材料赛道竞争加剧的避险反应,新能源转型战略摇摆不定[2] - 铝价波动与加工费下行可能持续挤压利润空间,成本传导存在压力[3] 战略转型风险与挑战 - 高额研发投入若未能快速形成技术壁垒,将拖累现金流,研发转化存在不确定性[3]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定型,铝塑膜国产替代进程存变数,赛道竞争风险加剧[3] - 作为国内铝加工龙头,新能源布局是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毛利率修复、研发效率提升、技术商业化落地等问题未解之前,转型之路充满挑战[3]
采用“田忌赛马”式竞争策略,奔腾悦意07抢滩插混SUV红海
经济观察网· 2025-05-27 07:24
产品上市与定价策略 - 一汽奔腾悦意07于5月26日在长春上市,限时优惠价9.98万—12.98万元 [2] - 新车以CLTC工况纯电续航210km+、综合续航1500km+、百公里馈电油耗3.9L等数据为卖点,定位"电混SUV新标杆" [2] - 采用"高配中价"策略,与比亚迪宋PLUS DM-i、吉利银河L7等竞品展开差异化竞争 [4] 技术架构与产品定位 - 悦意07是BMP超级电混首款量产车型,基于越影平台打造,属于奔腾品牌新能源转型的战略级产品 [2] - 过去三年公司投入百亿打造悦意序列,形成"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的完整技术架构 [2] - 产品主打"电混SUV+超大空间+长续航"组合拳,采用"田忌赛马"式竞争策略 [2] 竞品对比分析 - 与比亚迪宋PLUS DM-i相比:悦意07纯电续航150km更长,但缺少L2级辅助驾驶功能 [3] - 与吉利银河L7相比:悦意07电池包能量21.1度电(银河L7为19.09度电),快充功率67kW(银河L7为36kW) [4] - 动力性能全面超越竞品:发动机功率比宋PLUS DM-i和银河L7分别高出36kW和28kW,零百加速6.9秒 [4] 产品差异化优势 - 空间表现突出:3.3米乘用空间、590L后备箱、33处模块化储物设计 [4] - 充电性能优势:快慢充功率分别达到67kW和6.6kW,优于竞品 [4] - 加速性能优异:0-50km/h启车加速仅2.8秒 [4] 市场表现与品牌建设 - 奔腾悦意03 5月大定突破5000辆,预计交付4000辆以上,76.3%为首批家庭增换购用户 [5] - 公司正积极建立用户对"悦意"新序列的认知,务实形象初获市场认可 [5] - 2025年被定位为奔腾品牌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年份 [2]
一汽奔腾新能源序列丨悦意07上市 悦意03月销量不足千辆
财经网· 2025-05-27 01:58
悦意07上市情况 - 悦意07于5月26日正式上市 售价区间为9 98万元—13 99万元 [1] - 定位中型SUV 面临宋Pro DM-i 银河星舰7 EM-i 深蓝S07混动等竞品竞争 [1] - 宋Pro DM-i去年年销量24万辆 今年4月销量14263辆 [1] 悦意品牌表现 - 悦意是一汽奔腾3月发布的全新新能源序列 首款车型悦意03定位紧凑型纯电SUV [3] - 悦意03上市首月销量459辆 4月销量小幅提升至749辆 [3] - 竞品比亚迪元PLUS 吉利银河E5 深蓝S05 4月销量分别为12286辆 13597辆 7549辆 [3] 一汽奔腾销量结构 - 2024年累计销量150777辆 同比增长25% 其中新能源销量82872辆 同比增长214% 新能源渗透率55% [3] - 奔腾小马全年累计销售57863辆 占公司销量38 4% [3] - 奔腾小马今年1月销量5316辆 环比下滑57 67% 毛利率不足5%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0 97亿元 -29 58亿元 -43 47亿元 [4] - 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8 60亿元 -37 58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近180亿元 [5] - 2023年9月获悦达汽车集团增资1 6632亿元 持股1 9741% 一汽股份及关联方共同增资50亿元 [5] - 2024年4月启动新一轮增资 拟募资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6 5% [4] 新能源转型规划 - 未来2年将推出6款新能源产品 构建E P R三个产品矩阵 [6] - E系定位全球精品车 P系为超级电混产品 R系为科技旗舰车型 [6] - 产品覆盖A0—B级 包含纯电 电混 增程等多种能源形式 [6]
不许购买俄石油?马克龙公开威胁制裁买家,结果成了一场笑话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55
马克龙关税提议的失败 - 马克龙提出对中国、印度等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500%关税的提议缺乏实施基础,超出WTO合理范畴且需欧盟成员国一致同意[3] - 欧盟内部严重分裂,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从未中断,德国巴斯夫因本土能源成本高企将生产线迁至中国[3] - 美国未支持类似法案,因中美经贸深度融合且美国能源企业通过中俄贸易间接获利,如埃克森美孚在俄罗斯远东项目的合作[3] 中俄能源合作的韧性 - 俄罗斯同意将对中国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并通过哈萨克斯坦优化运输方案[4] -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1.08亿吨,占俄罗斯出口量的50%,中俄90%以上贸易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4] - 中国企业可通过注册在第三国的油轮运输规避欧盟关税,使西方制裁难以奏效[4] 中国能源安全布局 - 中国能源来源高度多元化,2024年俄罗斯原油占进口17%,中东地区占比超50%,非洲和美洲也是稳定供应地[6]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仅占总进口量1.7%,液化天然气占5.4%,对美依赖度有限[6] - 中国正与俄罗斯合作提升乙烷丙烷产能,并研发替代原料降低对单一来源依赖[6] 欧洲能源危机现状 - 欧盟失去俄罗斯廉价天然气后工业成本飙升,德国巴斯夫因能源成本失去竞争力将生产线迁至中国[7] - 法国国内电价涨至每度1欧元,马克龙支持率跌破30%,制裁提议被视为转移国内矛盾手段[7] - 欧盟内部"双标"频发,挪威石油公司使用俄罗斯油轮,保加利亚因反对制裁被罚款75亿欧元[7] 全球能源格局变革 - 中国预计2025年占全球原油需求20%,正通过与沙特、伊朗等国签订新合同增强话语权[9] - 俄罗斯彻底转向东方,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合作成为核心动力[9] - 中国光伏、风电技术领先全球,加速新能源转型,西方单边制裁难以维持旧秩序[9]
拆解民营车企三强一季报:新能源助力增长,出海将是未来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2:42
业绩表现分化 -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 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 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 研发投入142.24亿元 [2][4] - 吉利一季度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48% 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25% 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 新能源销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35% [2][4][6] - 长城一季度销量25.68万辆同比下降6.73% 营收400.19亿元同比下降6.63% 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降45.6% 新能源销量6.26万辆同比增长5.7% [3][4][6]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比亚迪单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000余元提升至8733元 预期上半年稳定在9000元水平 [2] - 吉利新能源渗透率达48% 银河品牌目标年销百万辆 预计5月达成累计百万销量 [2][6] - 长城新能源渗透率仅24.3% 主力品牌哈弗销量同比下滑8.4% 欧拉品牌销量同比下降54.31%至6867辆 [6][7] 盈利模式分析 - 比亚迪通过规模化实现盈利跃升 2022年停产燃油车后净利润达166亿元 较2021年增长4.5倍 [5] - 吉利新能源板块去年三季度扭亏 主营利润近30亿元 规模效应推动单车成本摊薄 [5][6] - 长城毛利率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至17.84% 燃油车业务受车型换代冲击 [3][6] 海外市场布局 - 比亚迪一季度海外销量21.4万辆同比增长117.27% 欧洲新总部在匈牙利落成 [9] - 吉利一季度出口量近9万辆同比增长2.2% 东欧市场受挫导致增速放缓 [9][10] - 长城一季度海外销量约9万辆 拥有超1400家海外销售渠道 全球用户超1500万 [10] 战略转型举措 - 长城全面推动五大品牌新能源转型 魏牌门店数量10个月内从0扩张至430家 计划年内达600家 [8] - 吉利启动"一个吉利"整合计划 极氪领克品牌将助力出海 目标每月出口超3万辆 [10] - 比亚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四年间净利润从2.37亿元增长至91.55亿元 增幅达38倍 [5]
三一重工冲刺港股IPO,港股打新又将迎来一只肉票!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30
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成立于1989年 前身为涟源市焊接材料厂 现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专注于挖掘机械 混凝土机械 起重机械 桩工机械及路面机械等全系列产品 [2] - 公司即将登陆港股 年盈利达45亿元人民币 引发市场对"打新"机会的关注 [1] 核心优势 - **品牌影响力**: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企业 挖掘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全球销量第一 市值超1600亿元人民币 [3] - **新能源转型**:电动搅拌车及电动自卸车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加速 [4] - **全球化布局**: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62.3% 海外毛利率31.57%高于国内23.03% [5][7] 行业地位 - 2020-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全球第三 中国第一 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全球排名第一 [8] - 全球专利授权数量超8900项 拥有工程机械行业"灯塔工厂"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平均占比7.8% [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5.2% 2025年业绩强势反弹 [7] - 港股市场对上市计划反应积极 行业龙头地位有望获得合理估值 [8] 港股上市流程 - 开户需选择持牌券商 准备1-3万港元资金 [9] - 申购方式包括现金申购和融资申购 中签率通常10%-30% [9] - 上市前可参与暗盘交易 首日需关注开盘30分钟价格波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