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搜索文档
2025年7月CPI和PPI数据解读:7月通胀:物价表现总体趋稳
浙商证券· 2025-08-09 12:01
CPI数据表现 - 7月CPI同比持平(前值0.1%),高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0.1%)[1] - 7月CPI环比增长0.4%(前值-0.1%),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贡献CPI环比涨幅的0.26个百分点(占比超60%)[2]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影响CPI环比上涨0.17个百分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价格由降转平[2] - 核心CPI同比上涨0.8%(前值0.7%),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7.1%和27.3%[6] PPI数据表现 - 7月PPI同比-3.6%(与前值持平),低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3.4%)[1] - PPI环比下降0.2%(前值-0.4%),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降幅收窄,合计减少PPI环比下拉影响0.14个百分点[8]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3.0%,有色金属冶炼业价格上涨0.8%[8] 行业与价格分化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前值-0.3%),鲜菜价格降幅扩大至7.6%,鲜果价格涨幅回落至2.8%[5] - 高端制造业价格表现强劲:飞机制造同比上涨3.0%,可穿戴设备上涨1.6%,服务器上涨0.6%[9]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燃料动力类价格降幅达10.8%,有色金属材料类逆势上涨2.8%[9][10] 市场展望 - 预计A股呈现低波红利与科技成长交替的结构化行情,10年期国债利率或下行至1.5%附近[1] -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病毒扩散可能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11][37]
科技制造产业月报(2025年8月):反内卷政策如何重塑制造业?-20250809
华创证券· 2025-08-09 07:2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科技制造产业给予"推荐"评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将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66] 核心观点 反内卷政策对制造业的阶段性影响 - **短期**:低效产能退出加速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管理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利润率有望持续回升 [2][53] - **中期**:竞争本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技术替代成本成为核心竞争力,光伏N型电池、氢基炼钢等技术突破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聚 [2][56] - **长期**: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结构性转变,凭借完整工业体系和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形成"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双重优势,推动价值链高端攀升 [3][57]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两大方向**: 1) 从中游代工向终端品牌跃升(如比亚迪从低价车型升级至百万级仰望品牌) 2) 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构建"高利润-高研发-更好产品"的良性循环 [8][58] - **阶段性成果**: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C919大飞机等标志性成果涌现 [33][35] 当前挑战 - **内部困境**: - 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2025年6月同比下跌3.6%),工业增加值增长6.4%但利润同比下降1.8%,反映"增产不增利" [38][40] - 光伏行业2024年31家A股企业净亏损574.7亿元,2025年Q1亏损同比扩大270% [41] - **外部压力**:欧美贸易壁垒升级,东盟制造业崛起,关键设备如高端机床、半导体设备仍依赖进口 [45][47] 分章节总结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历程 - **要素驱动阶段(1978-2000年)**:通过"三来一补"模式融入全球分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7%(1990年)升至6.0%(2000年),出口额增长25倍至2492亿美元 [12][13] - **规模扩张阶段(2001-2010年)**:加入WTO后成为"世界工厂",2010年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钢铁产量占全球45%,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占全球50%-85% [20][22] - **创新攻坚阶段(2011-2020年)**:《中国制造2025》推动技术突破,工业机器人密度从49台/万人(2015年)增至246台/万人(2020年) [26][27]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至今)**: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3%,全球153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占62家 [30][31] 反内卷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对比 | 维度 | 供给侧改革(2016) | 反内卷政策(2025) | |------|-------------------|-------------------| | 目标行业 | 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 | 传统行业+新能源车、光伏等新兴产业 | | 核心手段 | 行政化去产能 | 反不正当竞争法+技术标准倒逼 | | 本质差异 | 通过供给收缩抬升价格 | 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可持续利润 [52] 行业数据亮点 - 光伏产业链价格反弹:2025年7月硅片价格月涨幅超20%,多晶硅期货上涨60%,现货硅料成交价达5万元/吨 [55] - 出口结构升级:"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替代服装、家电等传统出口支柱,2023年出口额突破万亿元 [33]
ETF日报:钢铁库存已经达到低位,需求侧回暖或带动主动补库行情,关注钢铁ETF
新浪基金· 2025-08-08 11:5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12%报3635.13点,深证成指下跌0.26%,创业板指下跌0.38%,科创综指下跌1.0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7102.27亿元,较上日缩量1162亿元 [1] - 反内卷、雅江题材强势,有色、建材、基建、钢铁、光伏领涨,科技板块弱势,软件、计算机、芯片领跌 [1] -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小盘内部分化,成长略弱于价值,双创弱于主板 [1] 流动性环境 - 低利率环境叠加"资产荒"推动增量资金入市,流动性是近期牛市助推因素 [1] - 历史显示A股在非金融ROE触底回升前1-2个季度常现"水牛"特征:估值贡献度提升超越盈利,行业轮动加速 [1] 反内卷与周期板块 - 反内卷行情受资金推动,钢铁ETF(515210)今日上涨1.14%,近5日上涨2.74% [2] - 钢厂盈利率从去年9月见底后持续上升,近期稳定在60% [4] - 地产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现修复趋势,钢铁库存低位,需求回暖或带动补库行情 [7] 科技板块与AI发展 - 科技板块回调但长期逻辑支撑,"十五五"规划或侧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6][8] - OpenAI发布GPT-5,API定价具竞争力(输入每百万Token 1.25美元,输出10美元),幻觉率显著改进 [9] - 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台股相关企业营收增长明显,建议关注芯片ETF(512760)、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8][9] 钢铁行业基本面 - 上半年钢企盈利持续修复,原材料焦煤与铁矿石价格弱势,钢厂盈利空间改善 [4] - 地产企稳有望支撑钢材需求,钢铁ETF(515210)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7]
从周期视角看造纸行业“反内卷”
民生证券· 2025-08-08 08:3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7] 核心观点 - 造纸行业有望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推广,中长期投资机遇正在孕育,投资策略应聚焦能够穿越周期的龙头企业[4] - 行业当前主要矛盾在于供需错配,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和盈利能力跌至历史低位,企业大面积亏损[8] - 与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周期相比,本轮周期面临产能过剩更严重、需求增速放缓、产业链利润结构受损等新挑战[10] - 行业拐点需关注两大信号:新国标严格执行与实质性产能退出、行业龙头主动收敛新增产能规划[10] 行业现状 供需错配 - 包装纸产能约为需求的1.4至2.1倍,箱板纸、瓦楞纸、白卡纸2024年产能分别为4777万吨、3628万吨、1707万吨,表观消费量仅为3533万吨、2544万吨、811万吨[16] - 2020-2024年双胶纸、白卡纸产能CAGR分别达7.78%和11.06%,显著高于2014-2020年的2.70%和4.65%[19] - 跨界竞争加剧,2020-2025年双胶纸预计新增产能641万吨,传统龙头占比仅44%[21][22]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流纸种价格创历史新低,传统旺季价格反弹乏力[23][25] - 2024年造纸和纸制品业利润总额降至520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168亿元[26][27] 运营指标 - 行业开工率从80-90%降至60-70%[28][30] - 包装纸社会库存处于2019年以来高位区间[31][32] 历史周期启示 - 2016-2018年周期由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政策驱动,推动中小落后产能出清[9][36] - 政策执行下造纸企业数量从2016年2月的6841家减少至2017年年中的6594家[39][40] - 行业CR10从供给侧改革前的36%左右提升至50%[42][44] - 各主要纸种价格累计涨幅普遍超过40%,箱板纸、瓦楞纸价格从2500-3000元/吨飙升至5000-6000元/吨[45][47] 本轮周期研判 相似之处 - 政策方向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相似,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57][58] - 新版《制浆造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能耗限额全面收紧,箱板纸3级能耗限额从330 kgce/t收紧至280 kgce/t[59][60][61] 不同之处 - 当前产能过剩程度超过2016年,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62] - 市场对供给收缩预期钝化,终端需求疲软导致产业链利润结构受损[62][63] 发展路径推演 - 阶段一:底部盘整与压力测试,纸价和盈利缺乏向上弹性[64] - 阶段二:供给收缩与价格企稳,企业亏损状况开始缓解[65] - 阶段三:估值修复与盈利扩张,龙头企业迎来"戴维斯双击"[65] 投资建议 - 推荐拥有"林浆纸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如太阳纸业,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本并保障供应稳定性[11][66] - 关注产能优势明显、利润弹性较大的包装纸和特种纸龙头[11][66]
周期投资热情压抑已久 私募聚焦结构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7
政策与消息面刺激 - 工信部宣布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着力调结构 优供给 淘汰落后产能 [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点燃基建产业链想象空间 [1] - 政策组合拳直指优化供需关系与提升商品价格 有望转化为企业业绩与市值双重支撑 [4] 商品价格表现与分歧 - 上周以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多个工业品价格急速拉升 基建 有色 钢铁 建材等板块在A股市场轮番领涨 [1] - 焦煤 平板玻璃等商品价格较历史高点跌幅达约70% 处于历史绝对低位水平 [3] - 部分商品价格已处历史高位 与2016年深陷低谷的起点悬殊 [2] 供给侧与需求端分析 - 短期需求端缺乏共振 当前房地产与传统基建需求周期弱于2016年上行周期 [2] - 国内资源类 化工类行业近几年新投放先进产能占比较大 一刀切式去产能概率较低 [2] - 政策对大宗商品影响更多是结构性推动 较难实现全市场全面反转 [2] 周期板块估值与资金博弈 - 周期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机构持有筹码较少 [4] - 上游资源 新能源 地产等长期被冷落领域在政策催化下易产生升温效应 [4] - 机构配置纠偏初步完成 资金转向长期冷门板块 [4] 投资策略与机会挖掘 - 私募机构聚焦结构性机会挖掘 看好产能增速较低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央国企龙头 [6] - 短中期聚焦上游资源品领域 特别是新增供给有限的品种如铜 铝 战略小金属 [7] - 结合短期事件驱动与长期布局 构建短期热点品种和龙头品种投资组合 [7] - 部分机构在新能源 煤炭 建材等板块重点建仓股价调整幅度居前品种 [7] 中期分化与基本面回归 - 周期板块中期表现需回归终端供需 库存水平等基本面 不同细分产业分化难以避免 [5] - 当前资产价格更多体现预期和估值修复 真实供需关系扭转尚未发生 [5] - 政策细则落地推进仍需观察 行业分化将加剧 [5]
ETF盘中资讯|盐湖股份锂盐项目冲刺试车!化工板块逆市飘红,化工ETF(516020)盘中涨近1%!低位迎布局时机?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27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全天多数时间红盘震荡 盘中场内价格涨幅一度接近1% 截至发稿逆市涨0.15% [1] - 成份股中博源化工和宏达股份涨幅双双达到3% 华峰化学涨超2% 杭氧股份和鲁西化工等多股涨超1% [1] - 化工ETF截至13:59报价0.655元 涨跌0.001元(0.15%) 成交量512万份 IOPV净值0.6553元 [2] 重点个股动态 - 盐湖股份积极推进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 计划于2025年9月底启动联动试车 [2] - 公司钾系列产品价格呈现回暖态势 有力推动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 [2] - 盐湖股份是化工ETF第二大重仓股 截至2025年2季度末持仓占比6.43% [3] 行业估值与政策环境 - 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06倍 位于近10年来23.33%分位点的低位 [3] - 政府多次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3] - 部分化工品价格价差已趋近历史低位 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 [3] 行业前景展望 - 中国和美国财政政策有望加码 欧洲部分装置加速退出 化工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 [4] - 供给端受限的行业随着需求回升 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4] - 维持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4] 投资工具分析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 全面覆盖化工各个细分领域 [4] - 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 包括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 [4] - 其余5成仓位兼顾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 [4]
盐湖股份锂盐项目冲刺试车!化工板块逆市飘红,化工ETF(516020)盘中涨近1%!低位迎布局时机?
新浪基金· 2025-08-08 06:11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全天多数时间红盘震荡,盘中场内价格涨幅一度接近1%,截至发稿逆市涨0.15% [1] - 纯碱、磷肥及磷化工、氨纶等板块部分个股涨幅居前,博源化工和宏达股份涨幅双双达到3%,华峰化学涨超2%,杭氧股份、鲁西化工等多股涨超1% [1] - 化工ETF标的指数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06倍,位于近10年来23.33%分位点的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4] 成分股动态 - 盐湖股份积极推进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计划于2025年9月底启动联动试车,钾系列产品价格呈现回暖态势,推动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2] - 盐湖股份是化工ETF第二大重仓股,截至2025年2季度末持仓占比6.43% [3] - 万华化学为化工ETF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10.28%,巨化股份持仓占比4.06% [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政府多次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农药、化纤、石化、建材、新能源等行业已出台系列政策 [5] - 部分化工品价格价差已趋近历史低位,"反内卷"行动可能引领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促进产品盈利回归正常水平 [5] - 中国和美国财政政策有望加码,欧洲部分装置加速退出,化工行业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供给端受限行业景气度可能持续提升 [5] 投资布局策略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如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其余5成仓位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 [6]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化工ETF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布局化工板块 [6] - 细分化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020年51.68%、2021年15.72%、2022年-26.89%、2023年-23.17%、2024年-3.83% [7]
暑期档票房蓬勃复苏
经济网· 2025-08-08 03:34
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截至8月7日已突破76亿元,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1] - 《南京照相馆》成为最大黑马,累计票房突破18亿元,是春节档后票房最高影片 [1] - 暑期档定档影片达128部(含待映),其中剧情片45部,动画片29部,类型供给丰富 [1] - 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暑期档市场热度将迎来新的高峰 [1] 头部影片与市场影响 - 《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从8.5分上涨至8.6分,口碑发酵带动票房多次"逆跌" [1] -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南京照相馆》大幅超预期,有望给票房大盘贡献30亿元增量 [2] - 《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同期影片因大盘热度提升带动观影增长 [2]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观众更倾向"择片而观",热门档期和大制作影片仍能吸引大量观众 [2] - 当前"单片扛市"现象反映电影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结构性换挡 [2] - 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将呈现"暑期档领跑、全年温和复苏"格局,暑期档有望冲击百亿元大关 [2]
行业政策预期升温,石化ETF(159731)涨超0.7%,凸显配置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8-08 03:01
市场表现 - 8月8日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沪指低开0.13% 深成指低开0.19% 创业板指低开0.20% [1]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震荡走强 成分股昊华科技、鲁西化工、中国石油领涨 [1] - 石化ETF(159731)跟随指数涨超0.7% [1] 行业结构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炼化及贸易(28.79%)、化学制品(22.8%)和农化制品(19.45%) [1] - 高端石化产品及化工新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 [1] - 乙烯、PX自给率大幅提高 化工行业出现相对过剩 [1] 政策与逻辑演变 - 供给侧改革中产能限制力度大的行业曾出现超额收益 但石化行业受限于发展阶段 供给侧力度弱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 [1] - 成品油需求达峰背景下 行业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化 [1] - 行业迫切需要严格产能退出或限制政策 推动从产能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 - 石化产业指数有望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 [1]
从全球宏观看铅锌市场
招商期货· 2025-08-08 02: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从全球宏观视角出发,研究铅锌市场,分析宏观与铅锌的关系、“反内卷”现象及影响、财政对铅锌市场的作用,还指出内生动能修复迹象及铅锌价格中枢的判断依据 [1][3][9] 各部分总结 宏观与铅锌的关系 - 从宏观属性看,黄金>铜>铝>锌>铅,锌兼具有色和黑色属性,铅宏观属性很弱 [4] - 可从铅锌与煤炭、铜的相关性研究“反内卷”和全球财政情况 [6] 历史上的“供给侧改革” - 需分析本轮“反内卷”强度,历史上多数时候铅锌与股商齐涨 [9] - 不同时期铅锌价格涨幅不同,2010年8 - 11月铅涨16.9%、锌涨19.6%;2016 - 2017年铅涨141.6%、锌涨212.9%;2021年1月 - 10月铅涨21.0%、锌涨24.5%;2025年7月以来铅降3.1%、锌涨2.2% [11] “内卷”相关 - “内卷式”竞争指经济主体为维持或争夺市场投入大量资源却无整体收益增长,生产要素价格严重偏离价值 [15] “反内卷”原因 - 6月CPI同比增0.1%,PPI同比降3.6%,PPI - CPI剪刀差扩大,多数行业量增价降,“反内卷”通过行政性价格引导和供给端减量实现“价”的上涨 [18] - 解开通缩螺旋需多方配合,包括需求端的出口、国内需求政策拉动,供给端的“提质”“提价”,政府对供给和需求的态度等 [19][20] 战略上的认知(政治角度) 未提及具体内容 有色定价 - 有色价格 = 供需差/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是beta,有色行业beta边际向好,供需alpha有差异,需求端beta指宏观经济总量情况 [27] 铜与全球财政 - 财政至关重要,居民和企业杠杆率高,财政决定全球各国经济表现差异,中国出口好与财政有关 [30] 中美财政发力 - 中国财政持续发力,美国减税草案25年略微减少赤字,后续年份增赤 [33] 全球主要国家财政扩张 未提及具体内容 内生动能修复 - 有主动补库迹象,PPI和工业企业利润基本见底 [38] - 从企业存款 - 居民存款角度看,PMI三季度往后预期改善 [41] 铅锌中枢判断 - IMF上调今年GDP增速到3%,预测全球经济增速25年触底小幅修复,GDP增速可定铅锌需求 [42] - 工业增加值能为铅锌中枢判断提供更准确视角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