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锁化
icon
搜索文档
寻找消费力|烤匠麻辣烤鱼创始人冷艳君:复购比短期流量更重要
北京商报· 2025-05-26 10:36
行业趋势 - 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跃迁 推动餐饮行业趋势迭代和竞争逻辑重构 [1] - 餐饮行业正迎来品牌化发展的黄金十年 连锁化和细分化趋势显著 [12]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 企业需从流量博弈转向用户价值深耕 [1][9] 公司表现 - 烤匠北京市场表现远超预期 三家门店均从早10点营业起出现排队现象 首店周末平均排队时长7-10小时 周中3-5小时 [4] - 北京门店老顾客占比近60% 与川渝地区持平 复购率成为核心壁垒 [5] - 坚持直营模式 不盲目追求开店速度 以单店质量为优先 [11] 产品策略 - 坚持"原味复刻"策略 北京门店菜品、菜单及口味与川渝地区完全一致 [7] - 针对北京市场调整细节 如推出可选择的包浆豆腐配料方案 优化菜品标准 [8] - 持续专注麻辣烤鱼品类 将其打造为核心竞争力 围绕该品类进行体验升级 [10] 客群特征 - 北京市场消费客群以年轻人为主 同时家庭客群和老年客群占比较丰富 打破"麻辣口味仅限年轻人"的固有认知 [6] - 北京顾客在性格和消费习惯上与川渝市场存在差异 但客群结构相似 [6] 经营策略 - 通过直接观察顾客行为和倾听反馈调整经营策略 如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3点 [7][8] - 聚焦品牌差异化 深耕麻辣烤鱼品类 通过持续优化菜品、服务和环境传递独特价值 [9] - 围绕顾客用餐全链路进行系统性迭代 包括产品矩阵、空间场景营造和服务体验创新 [10]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5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 解锁全国餐饮背后“大湾区模式”
深圳商报· 2025-05-18 22:56
行业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形成以粤菜为核心、融合各地特色及国际化美食的多元化格局[1] - 大湾区餐饮企业经历从量到质的蜕变,加速资本运作推动连锁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1] - 行业连锁化率阶梯式上升,2024年全国餐饮连锁化率达22%,广东高达31.7%,预计2025年全国突破24%[2] 消费者画像 - 大湾区餐饮消费者分为四类:Z世代年轻人群、中高收入人群、港澳"北上"消费人群、都市银发人群[2] - Z世代推动创新,中高收入人群注重品质,港澳消费者偏好多元口味,银发群体倾向传统[2] 资本动态 - 大湾区已有17家餐饮企业上市,全国超32家企业在深交所、港交所上市[2] - 2019-2024年投融资热门领域:团餐/快餐/小吃(2024年占比22%)、茶饮(20%)、餐饮服务商、预制菜等[3] - 团餐/快餐/小吃和茶饮融资占比分别从2023年的14%、10%提升至2024年的22%、20%[3] 竞争趋势 - 消费市场变化促使企业从产品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组织力、供应链竞争[3] - 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覆盖采购、库存、订单、生产全链条,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营销策略[4] 政策支持 - 广东省支持首店经济引进知名品牌,带动产业链发展[3] - 地方政府推出资金支持举措,加速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3]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投资界· 2025-05-14 06:58
行业趋势 - 中国近40%新中产阶层谋求职业转型,创业人数占比在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短短两年内激增64% [4] - 餐饮创业因门槛低、包容性强、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成为中产热门选择 [4] - 咖啡馆、茶馆、酒馆成为中产"创业三件套",但近年成为餐饮寒冬重灾区 [4][5] 中产创业者特征 - 中产创业者多因兴趣爱好、追求理想生活或打发时间进入餐饮行业,而非谋生 [6] - 偏好咖啡馆、茶馆、酒馆等与品质生活挂钩的业态,追求舒适环境和慢节奏 [6][7] - 普遍具备高学历和殷实家底,但缺乏市场风险和资金链管理意识 [9][13] 创业失败案例 - 咖啡馆案例:定位中高端但选址不佳,客单价20-30元难走量,线上渠道乏力,半年后亏损关闭 [7][8] - 酒馆案例:欧式装修风格与本地消费者偏好脱节,错过最佳调整时机,经营一年半后结业 [11][14] - 茶馆案例:依赖熟人消费难持续,当地消费习惯更倾向奶茶店,三年不温不火后关闭 [11] 行业挑战 - 高固定成本与低净利特性使现金流管理成为生存关键 [13] - 经济下行导致"享乐型"消费萎缩,咖啡馆/酒馆/茶馆等非必要消费受冲击 [14] - 连锁品牌价格战加剧(如咖啡行业9.9元促销),独立门店性价比劣势凸显 [15][16] - 同质化严重导致客流量分散,独立门店缺乏差异化与品牌忠诚度 [1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上半年30家连锁咖啡品牌净增4219家门店,8个品牌净增长率达双位数 [17] - 连锁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成熟模式及营销能力挤压独立门店生存空间 [17] - 酒馆行业出现海伦司、COMMUNE等连锁品牌,加速行业整合 [17] 经营复杂性 - 餐饮行业涉及供应链管理、选址经济学、人员服务等多维度专业能力 [22] - 头部品牌进入"微利时代",个体创业者需应对降本增效的结构性调整 [22] - 创业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低估行业门槛导致高失败率 [21][22]
餐饮创业“破产三件套”,究竟坑了多少中产?
虎嗅· 2025-05-10 23:24
新中产创业趋势 - 中国近40%新中产阶层谋求职业转型,创业人数占比在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短短两年内激增64% [1] - 餐饮创业因门槛低、包容性强、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成为最热门方向 [2] - 中产创业者偏好咖啡馆、茶馆、酒馆等与品质生活挂钩的业态,追求理想生活状态而非单纯谋生 [7][8] 中产创业失败案例 - 咖啡馆创业者小余因选址不佳、客单价偏高(20~30元)导致客流不足,半年后失败 [9][10] - 酒馆创业者安琪因装修风格(欧式冷色调)与本地消费者偏好(热闹氛围)不匹配,经营18个月后结业 [13][14][19] - 茶馆创业者胡胡因当地消费习惯偏向奶茶店/咖啡店,即便借助"围炉煮茶"热点仍无法改善业绩,3年后关店 [15] 中产创业四大挑战 - **认知偏差**:创业者过度自信,忽视餐饮行业高固定成本、低净利特点,对市场预判过于理想化 [18] - **消费降级**:经济下行导致"享乐型"消费(咖啡馆/酒馆/茶馆)需求萎缩,独立门店价格劣势凸显 [22][23] - **同质化竞争**:热门赛道门店装修、产品高度雷同,独立创业者缺乏差异化与营销资源 [24] - **连锁品牌挤压**:2024年上半年30家连锁咖啡品牌净增4219家门店,一线品牌下沉加剧独立小店生存压力 [26][27] 餐饮行业经营现状 - 餐饮业进入"微利"时代,头部品牌通过降本增效进行结构性调整,个体创业者需适应高难度经营环境 [33][34] - 行业对经营者能力要求极高,涉及供应链管理、选址经济学、人员服务等多维度技能 [31][32] - 2024年餐饮业开关店数量居高不下,反映创业者仍试图通过餐饮摆脱职场困境,但失败率显著 [29][30]
和府捞面因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被罚,行业竞争转向数字化、标准化、连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9:41
广告违规事件 - 和府捞面因在广告中使用"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等违规用语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1] - 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20日期间所有直营门店完成整改 [1] - 2024年7月子公司南京坤府餐饮因在食品广告中宣称"莱茵衣藻"可辅助降血糖被罚款6万元 [1] 行业竞争格局 - 面馆市场集中度极低 前五大品牌(和府捞面0.9%、李先生牛肉面0.7%、老碗会0.5%、遇见小面0.5%)合计份额不足3% [2] - 西式快餐前五品牌集中度达43.7% 百胜中国独占27.5%市场份额 [2] - 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的面馆企业占比超99% 500万元以上不足1% [2] 区域分布特征 - 五爷拌面812家门店中74%集中在黑龙江、山东等北方地区 一线城市占比仅0.74% [3] - 和府捞面580家门店中41.38%位于一线城市 上海单城达106家 黑吉辽地区均为个位数 [3]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 - 行业超70%门店定价10-30元 30-60元占17.7% 60-90元仅3.3% [4] - 和府捞面2023年推出"养生系列" 30元以下产品占比从10%提升至50% 番茄肥牛面从35元降至26元 [5] - 2025年和府捞面人均消费32.75元 较此前40-50元降幅达30% [5] - 遇见小面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6.2% 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0.46亿元 2024年增至0.61亿元 [5] 数字化转型 - 和府捞面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门店人力、能耗、损耗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7] - 遇见小面自主研发数字化管理体系 实现餐厅运营、人员、菜品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