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干面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好礼”亮相广州2025中食展
长江日报· 2025-09-27 01:00
展会概况 - 2025中食展(广州)于9月26日在广交会展馆B区开幕 武汉贸促展团在11 2展馆亮相 共有20余家武汉企业参展 [1] - 展会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展团 近1000家食饮企业参展 汇聚全球食品行业最新产品 [1] 武汉展团组织与参与 - 武汉贸促展团由武汉市贸促会 武汉食品工业协会共同组织 武汉世贸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旨在搭建武汉与全球食品产业对接桥梁 [2] - 武汉市贸促会连续三年组织武汉农业及食品名优企业参展 通过中食展平台推动产品出海并吸引大湾区投资 [4] 企业参展表现 - 方氏食品展出新品苹果鸡肉肠 成为现场最受欢迎产品之一 去年参展火爆程度已超预期 [2] - 金汇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产品进入山姆 盒马 麦德龙等大型商超 连续三年参展以拓展国际消费市场 [2] - 绿坡食品有限公司展出"绿坡鸡""汉味黑鸭"等明星产品 首日上午人流高 已与广州 深圳经销商达成两笔订单 并与泰国 印尼 越南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 [2] 产品市场反响 - 热干面 卤味 特色食品等百余种"武汉好礼"亮相 大汉口 周黑鸭等展台人气高涨 展品供不应求 [2] - 澳大利亚参展商现场称赞武汉烤肠"又香又好吃" [2] - 俄罗斯采购商在金汇泉食品展台驻足询问产品细节 [3] 行业影响与战略方向 - 武汉食品工业协会认为"武汉味道"获得高度认可证明其强大市场潜力和跨地域吸引力 将搭建更畅通产销桥梁拓展华南市场 [4] - 通过展会加速武汉食品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实现"以展促销 以展引商 以展促产"的立体化目标 [4]
中国最好吃的夜市在哪里?带上这份“地图”逛吃起来
央视新闻· 2025-09-23 22:21
9月23日是秋分,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而丰收季的夜市,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美味展销会",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舌尖狂欢"。"中国晚八 点夜市地图",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也许您的家乡美味就在其中。 湖南长沙扬帆夜市 小龙虾论斤卖、臭豆腐配糖油粑粑成"扬帆加油套餐"。 四川成都三色路夜市 潮酷聚集地,文创和美食同频,胃和梦想都有寄托。 山东青岛台东步行街夜市 海鲜烧烤配袋装啤酒,大海的浪漫和味蕾的需要双重满足。 湖北武汉户部巷夜市 热干面、豆皮等"汉味"小吃集合地,长江两岸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广东广州宝华路夜市 肠粉、鱼皮,广式早茶"夜宵版",一粥一饭中,探寻鱼皮与猪肠粉的传奇。 云南昆明双桥夜市 过桥米线、傣味烧烤,民族风味浓郁,还可以载歌载舞。 黑龙江哈尔滨师大夜市 铁锅炖、马迭尔冰棍,东北夜经济标杆。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过去夜市消费时间上主要是在晚上8时到10时,但现在看来时间开始前延后展,要从晚上6时到12时,都成为夜间经济主要发生 的时段。我们看到,很多小微型夜市成为一个日趋活跃的新业态,成为日渐增长的一个体验的新场景和消费的新空间。 跨越华北西北的"舌尖狂欢" 日渐增长的夜间经济 ...
武汉南昌双城记: 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双向奔赴
长江日报· 2025-09-22 01:03
国庆和中秋假期要来了,社交平台上,武汉和南昌双城出游线路火出圈。如今,外地游客来武汉,会顺道再去一趟南昌;在南昌旅 行的游客,也会拐来武汉,两城已成为一条黄金旅行线路。有网友这样推介:武汉和南昌,连早餐都可以跨省双拼,吃完热干面,再吃 南昌粉。 通达交通为双城旅行提供了必要条件,1小时51分钟,就能从武汉乘坐动车抵达南昌。未来,两城交通还将提速——今年5月,《中 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发布,加速沿江、京九、呼南等干线铁路建设,届时,将实现武汉至南昌1小时30分钟直 达。 两城不仅地缘相近,也人文相亲。 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共同见证了长江的波澜壮阔,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 从长江大桥到八一大桥,从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武汉和南昌一衣带水。 武汉的排骨藕汤,煨的是家长里短的温情;南昌的瓦罐煨汤,煲的是市井百态的滋味。 "科技合作交流持续开展""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联合发行旅游一卡通"……这些年,武汉和南昌不断激活"联动密码",推动两城协同 发展。 科技领域,鄂赣湘三省科技部门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每年举行一次科技联席会议;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 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 ...
餐饮冰火年:2.8 万亿增长与 161 万闭店潮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32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1][3] -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0.4% 为202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全年闭店数预计突破300万家 快餐小吃等大众品类成为重灾区 [1] 市场结构分化 - 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至24%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管理抢占市场 [3] - 绿茶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2%-36% 小菜园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 [3] - 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 上半年新增餐饮门店159.9万家但开关店差仅70万家 较2024年收窄40% [3] 政策环境影响 - 禁酒令导致高端餐饮酒水营收占比从35%跌至12% 商务宴请订单量骤降40% [5] - 社保新规要求全员参保 人力成本平均增加20% 部分小微餐饮利润率从8%压缩至3% [5] - 地方政策差异显著 上海社保基数7384元较深圳6733元高出9.7% 导致同类餐馆用工成本相差15% [7] 成本压力分析 - 食材成本持续上涨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 蔬菜批发价涨幅超30% [8] -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房租占营业额比重突破15% 上海南京东路快餐店月租金达12万元 [8] - 环保新规要求安装三级净化系统 单店改造费用约1.8万元 [8] 消费行为变化 - 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8.3% 30元以下订单占比提升至62% [8] - 健康需求推动产品结构重构 某沙拉品牌订单量增长45% 传统小吃店客流下降30% [9] - 下沉市场展现韧性 县域餐饮通过刚需组合实现15%净利率 [18] 行业创新与转型 - 连锁品牌通过供应链集中采购降低食材成本20% 人力成本控制在25% [12] - AI与物联网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效率 海底捞人力成本降低18% 瑞幸咖啡原料报废率压至1.2% [17] - 数字化营销成效显著 喜茶会员复购率达38% 太二酸菜鱼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带动客流增长25% [17] 模式创新与细分市场 - 加盟模式帮助中小商户缩短盈利周期 煎饼道门店数量从50家扩张至300家 [14] - 细分场景成为新增长点 徐记海鲜生日宴营收占比提升至40% 某轻食品牌通过企业团餐实现日均3000单 [17] - 绿色餐饮获得政策红利 星巴克年省电23% 某连锁品牌因环保认证订单量增长22% [20]
餐饮冰火年:2.8万亿增长与161万闭店潮
36氪· 2025-08-10 23:23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1][3] -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0.4% 为202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全年闭店数预计突破300万家 快餐、小吃等大众品类成为重灾区 [1] 市场结构分化 - 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至24%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管理抢占市场 [5] - 绿茶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2%-36% 小菜园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 [5] - 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 上半年新增餐饮门店159.9万家 但开关店差仅70万家 较2024年收窄40% [5] - 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绞杀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单店存活率不足30% [5] 政策环境影响 - 禁酒令导致高端餐饮酒水营收占比从35%跌至12% 商务宴请订单量骤降40% [7] - 北京、上海人均500元以上高端餐厅数量锐减52% 包间上座率从70%降至30% [7] - 社保新规使人力成本平均增加20% 武汉某热干面店因利润率从8%压缩至3%而闭店 [7] - 地方政策差异显著 上海社保基数下限7384元较深圳高出9.7% 导致同类餐馆用工成本相差15% [9] 成本压力分析 - 行业闭店率达22.66% 小龙虾店闭店率37.2% 麻辣烫31.8% 黄焖鸡31.5% [10] - 食材成本持续承压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 蔬菜批发价涨幅超30% [12] -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房租占营业额比重突破15% 上海某快餐店月租金12万元 [12] - 环保新规要求安装三级净化系统 单店改造费用约1.8万元 [12] 消费行为变化 - 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8.3% 30元以下订单占比提升至62% [13] - 健康需求推动产品结构重构 沙拉品牌订单量增长45% 传统小吃店客流下降30% [13] - 某连锁火锅品牌客单价从120元降至95元 [13] 连锁化与效率提升 - 供应链集中采购使蜜雪冰城食材成本压低20% 单店人力成本控制在25% [15] - 蜀海供应链将食材损耗率从行业平均15%降至5% [15] - 加盟模式缩短盈利周期 煎饼道加盟商面粉采购成本从每斤2.8元降至1.9元 [17] - 连锁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某酸菜鱼品牌单店年节省成本5.2万元 [18]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海底捞引入智能排班系统使人力成本降低18% 全职员工占比从70%降至50% [19] - 瑞幸咖啡通过AI库存模型将原料报废率压至1.2% 单店年节省成本12万元 [19] - 预制菜使用率达70% 后厨人员减少40% 出餐速度提升3倍 [19] - 碧桂园机器人餐厅采用全自动炒菜机使人力成本降40% [19] 模式创新与市场拓展 - 喜茶通过企业微信沉淀2000万会员 复购率达38% [19] - 太二酸菜鱼短视频挑战赛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 带动门店客流增长25% [19] - 徐记海鲜聚焦生日宴场景 相关营收占比提升至40% [20] - 县域餐饮展现韧性 河南某早餐店日销3000单 净利润率达15% [20] - 蜜雪冰城在县级市场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 客单价8元仍保持12%净利率 [20] 可持续发展趋势 - 星巴克采用太阳能发电与智能照明年省电23% 并获得政府绿色补贴 [22] - 某连锁品牌因使用可降解包装获得外卖平台流量倾斜 订单量增长22% [22]
从早上就开始喝酒?这可能是全国最豪放的早餐
虎嗅· 2025-07-02 09:30
早酒文化现象 - 早酒在社交媒体平台如B站、抖音上引发关注,相关视频播放量达十几万至百万级别,吸引年轻人前往湖北、川渝等地打卡体验[1] - 早酒的核心并非饮酒,而是以量大味重的家常下酒菜为主角,包括卤牛肉、牛腩、猪蹄、肥鸭等肉类及拌粉、拉面等主食,价格亲民[3][4] - 早酒场景传递出松弛感,满足都市打工群体对慢节奏生活的向往,形成与快节奏生活的反差吸引力[4][36] 湖北监利早酒产业规模 - 监利县早酒馆/摊数量估算介于1000-4000家,以人口仅百万的县级市规模计算密度极高[6] - 当地特色菜品包括牛肉煲(牛腩/牛肚/牛筋)、卤味(鸭/猪蹄/豆皮)、下水类(肥肠/血豆腐拌面)及出圈的"土火锅"(酒精加热瓷碗烹制生肉馅)[7][8][9][10] - 地理优势显著:位于长江拐弯处衔接宜昌与武汉,江汉平原物产丰富(监利大米、荆江鸭、河蟹等)支撑食材供应[16][17] 长江流域早酒区域差异 - 武汉早酒以生烫粉为特色,薄肉片快速烫熟配粉面,另有蛋酒(甜米酒冲蛋)替代高度白酒[19] - 川渝早酒主打豆花饭,豆花配辣椒油蘸水下酒,曾是码头工人解乏充饥首选[22][25] - 上海早酒以黄酒配羊肉为主,分南北不同做法(红烧/白切),延续夜班工人传统[26][27] 全国早酒分布与演变 - 佛山顺德流行红米酒配生滚粥/肠粉,低度豉香型白酒适配广式早茶[30][31] - 山东早酒具乡土气息,集市场景中卤牛羊肉/熏豆腐(1元3块)搭配大葱香菜[33] - 东北早酒常见烧刀子或啤酒配熏肉,江西/安徽等地农村保留自酿冬酿酒习俗[34] - 消费群体从码头工人、农民转向老年人,功能从解乏变为社交消遣,反映劳动力结构变迁[35]
文旅新探丨大门敞开处:政府大院成文旅新“景”
新华网· 2025-07-01 21:24
政府大院转型文旅新场景 -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在"五一"假期单日接待游客1.3万人次,6.7万名游客品尝当地美食,服务窗口从4个扩容至12个,并抽调50名专业厨师增援 [3] - 湖北赤壁市政府机关食堂推出"五菜一汤"套餐,9元儿童餐和免费传统美食吸引游客,周边150个车位免费开放 [3] - 河南滑县多个乡镇政府大院变身群众"晒粮场",开放基层党建阵地为群众提供夏粮晒场和农机手驿站 [7]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 荣昌"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卤鹅销量暴涨752%,零售额突破20亿元 [4] - 赤壁市"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57.64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4%,文旅市场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4] - 荣昌将食堂小票变成非遗工坊体验优惠券,赤壁新增热干面等湖北特色美食,实现政务场景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 [6] 创新模式与未来规划 - 荣昌计划建设"24小时政务客厅",整合图书馆、母婴室等功能,工作日向环卫工人开放食堂,周末向青少年开放运动场馆 [7] - 赤壁计划在重要节假日继续开放政府食堂,通过服务升级和惠民政策吸引游客 [7] - 专家建议在机关食堂设置党史学习区域、红色标语和党旗展示,打造红色食堂等党建旅游新模式 [7]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政府大院开放体现了"政府+旅游"新尝试,将"管理空间"变为"生活空间",展示城市治理理念和人文温度 [6] - 开放政府资源满足游客实际需求,用"好服务"弥补中小城市"硬件不足",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4] - 文旅融合突破传统模式,政府与市民游客真诚互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8]
成为“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背后:武汉人的美好生活“方程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07:45
武汉消费市场概况 - 武汉获评"美好消费典范城市",与深圳、成都、大连并列,教育消费热情超平均值4个百分点,运动健身、医疗服务消费预期超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1] - 2024年武汉社零总额793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2025年1-4月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1%[1] - 消费升级特征显著,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形成"时时有滋味、季季有新意"的消费图景[2] 消费结构升级 - 教育、健康、医疗消费需求高涨,反映消费理念从"温饱需求"向"美好生活"转变[3] - 服务消费潜力巨大,旅游、教育、保险等服务型消费占比从2011年20%升至60%,保健养生连续五年位居消费榜前三[3] - 2024年武汉体育消费总规模约532亿元,居民全年参与汉马、渡江等体育活动带动消费链衍生[3] 文化娱乐消费 - 演唱会经济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演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增速超10%[5] - 老字号品牌焕新为"新国潮",汪玉霞、德华楼、蔡林记等推动消费与文化振兴[5] - 2024年1-11月文艺创作与表演业增长33.2%,旅游会展服务业增长113.1%,家庭服务业增长34.7%[7][8] 餐饮消费活力 - 武汉日均消耗热干面1750吨,龙虾季日均消耗小龙虾近1000万只[11][12] - 2025年一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8%[12] - "十大名菜""十大名点"评选带动600余家餐厅成为消费打卡地,五一期间小龙虾餐饮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0%[11][20] 消费场景创新 - 打造1500万方商业空间,近三年引进首店超千家,形成户部巷、江汉路、楚河汉街等多元消费场景[12] - 夜间经济活跃,拥有4处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和13处省级集聚区,上榜"中国夜间消费最活跃十大城市"[15] - 商文旅体融合形成四季主题:春赏樱(东湖樱园接待量106万人次+16.8%)、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16][17][18][22] 特色IP打造 - 樱花季形成"樱花+"模式,2025年3-4月吸引入境团队683个,游客2.1万人次[17] - 冰雪经济激活冬季消费,通过武商梦时代热雪奇迹等场地推出"冰雪+"系列活动[22] - 持续举办"乐购武汉"等2000场促消费活动,联动汽车、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政策[21]
武汉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长江日报· 2025-06-16 00:25
武汉消费市场表现 - 武汉与深圳、成都、大连共同获得"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1] -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3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 [6] - 2024年1-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1%,继续保持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领先地位 [6] 消费业态创新 - 武汉打造1500万方商业空间,近三年引进首店超千家,数字消费和夜间消费蓬勃发展 [3] - 联动商文旅体健举办"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年,形成"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四季消费图景 [6] - 运动健身和医疗服务消费预期超出全国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 [3] 城市品牌建设 - 商文旅体联动强化特色消费IP(樱花、小龙虾、热干面),文创品牌"蒜鸟"亮相央视推介会 [3][6] - 20余种武汉老字号及特色产品(国漆、黄鹤楼酒、老万成等)在美好生活好物集集中展销 [6][7] - 城市形象与生活便利满意度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 [3] 数据来源背景 - 《美好生活大调查》由央视财经联合国家统计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起,持续开展19年 [6]
热干面、木偶戏都是非遗 武汉这场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长江日报· 2025-06-15 03:52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现场设置40余个非遗主题展位[1] - 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包括布艺堆绣、武汉杂技、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热干面制作技艺等项目[1][5] - 湖北小曲、汉剧、杖头木偶戏、古琴艺术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反响热烈[5][8] 非遗旅游线路 - 活动发布十条非遗旅游线路,涵盖"知音江城"传说之旅、"烟火江湖"美食之旅等五大主题[11] - 线路串联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等50个非遗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11] - 游客反馈积极,有首次来武汉的游客选择按照"路线1"从黄鹤楼出发游览[11] 非遗项目展示 - 武汉杖头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备受关注,青年演员许云杰表演经典剧目《梁祝》获得好评[15] - 热干面制作技艺展位吸引游客体验,有游客表示"味道确实不一样"[9][13] - 游客可购买中药香囊、京剧变脸玩具、楚剧钥匙扣等文创周边产品[9] 非遗传承发展 -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许云杰15岁开始学习木偶戏,现已成为骨干演员[15] - 剧团中有许多年轻演员,显示非遗项目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