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厌倦“白人饭”的欧洲中产,盯上杨国福
虎嗅APP· 2025-09-11 13:41
公司出海战略 - 杨国福将欧洲市场作为出海桥头堡 全球已有近200家门店[5][11] - 欧洲门店约50家 其中德国为最大阵地约23家 基本为加盟模式 欧洲直营店仅1家[21] - 欧洲策略由CEO杨兴宇主抓 重点推进品牌本土化升级与供应链建设[6][7]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在欧洲对标日本拉面品牌Takumi 客单价定位于20-25欧元 显著高于麦当劳/肯德基10欧元套餐[12][13][14] - 欧洲亚餐市场规模约8400亿美元 其中麻辣烫仅占亚餐市场0.5%-1%[10] - 目标成为欧洲亚餐头部连锁品牌 计划在门店数量和单产营业额上超越Takumi[13][15][41] 财务表现 - 欧洲普通门店月营收8-10万欧元 旗舰店月营收达18-20万欧元[21] - 欧洲单店年贡献收入约四五十万元 欧洲整体年营收2000-3000万元[23] - 海外整体年营收已超过1亿元[23] 本土化运营 - 本地客流占比超60% 部分门店达80-90% 消费群体从留学生扩展至白领及中产人群[24][25] - 通过改造live house空间、KTV包房等场景强化社交属性 塑造生活方式品牌形象[28][29] - 针对欧洲市场迭代汤底配方 应对过敏源、宗教习惯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挑战[33] 供应链管理 - 拥有自有工厂服务全球7000家门店 计划在欧洲建立前置仓降低物流成本[30] - 严格管控供应链 避免加盟商使用其他品牌底料的情况[31] 行业竞争格局 - 欧洲麻辣烫门店数量约600家 行业营收增速达20%-30%[18] - 采取单城市单加盟商策略控制竞争 但被拒加盟商另立品牌加剧市场竞争[21][37] 运营挑战 - 欧洲40多国政策差异导致运营复杂度高 德国认证在法国可能无效[34] - 门店从选址到开业周期超半年 对资金和运营节奏要求极高[35] - 文化融合存在根本性挑战 包括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语言隔阂[36]
厌倦“白人饭”的欧洲中产,盯上杨国福
虎嗅· 2025-09-11 08:0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出海战略由新任董事长杨兴宇主导,重点布局欧洲市场并负责品牌本土化升级、供应链及数智化系统搭建 [2] - 公司选择欧洲作为出海桥头堡,旨在通过征服文化高地实现品牌价值高维认证并获取文化溢价,而非单纯追求经济维度 [4] - 公司在欧洲市场定位为高端轻正餐品牌,对标日本拉面品类,客单价定于20-25欧元(约180-200元人民币),显著高于麦当劳/肯德基10欧套餐价格 [5][6][14] 市场拓展与规模 - 公司全球门店数量自2022年初至今已近200家,2023年国内新增加盟量同比翻倍 [1] - 欧洲市场门店数量约50家(含签约装修中门店),德国为最大阵地(23家含11家已开业),基本采用加盟模式(仅1家直营店) [13] - 欧洲市场目标为超越日本拉面品牌Takumi(60余家门店),计划在门店数量和单产营业额上实现赶超 [6][26]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欧洲普通门店(120-150平米)月营收约8-10万欧元,旗舰店(如杜塞尔多夫店)月营收达18-20万欧元 [13] - 欧洲单店前期投入为160-250万人民币(含加盟费、装修、底料等),旗舰店投入约400万人民币 [13] - 欧洲单店年贡献收入约40-50万元,欧洲整体年营收2000-3000万元(含直营店),海外总年营收已超1亿元 [13] 竞争格局与行业动态 - 欧洲麻辣烫行业规模约600家门店,行业营收增速达20%-30% [9][12] - 竞争加剧现象显著,2024年5-8月仅柏林即新增4-5家麻辣烫店,近一两年欧洲新增数十家 [12] - 公司通过城市独家加盟商策略避免恶性竞争,但被拒加盟商另起炉灶加剧市场竞争 [22] 客群与消费行为 - 欧洲门店本地客流占比超60%(部分达80-90%),消费主力为年轻人(学生、白领)及中产人群(律师、医生等) [13] - 消费场景从快餐转向社交聚餐(如生日聚会),单餐消费可达200英镑,部分区域出现搭配啤酒的消费习惯 [1][14] 本土化与产品策略 - 产品本土化面临挑战,包括过敏源管理、宗教饮食限制及严苛食品安全标准(如限制动物源成分),汤底配方多次迭代 [18][19] - 通过生活方式品牌定位增强社交属性,例如伦敦旗舰店增设Live House和KTV包房,融合音乐与文化元素 [16]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公司通过自有工厂服务全球约7000家门店,欧洲计划下半年建成前置仓以降低物流成本并实现部分当地集采 [17] - 欧洲运营面临政策复杂性(40余国语言、税务、认证差异)及长周期挑战(选址至开业超半年),对资金和运营要求极高 [20] 品牌与文化建设 - 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文化(国内知名度带动留学生口碑)、供应链管控及本地化团队(7人覆盖11国运营) [23][24][25] - 通过文化叙事(如麻辣嘉年华、香料故事视频)强化品牌价值,推动中欧文化融合 [23]
特海国际(9658.HK):翻台率同比提升 东亚市场表现优异
格隆汇· 2025-08-30 10: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7亿美元 同比增长6.79% 净利润0.28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1]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亿美元 同比增长8.26% 净利润0.16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1] - 利润改善主要受到汇率变动影响[1] 分业务收入表现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9% 增长主要源于门店扩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1% 源于优化外卖产品与服务及与当地外卖平台战略合作[1]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主要来自火锅调味品销售和子品牌食品的"红石榴计划"[1] 经营指标变化 - 平均翻台率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至3.9次/天 其中东亚市场表现优异达4.9次/天[1] - 整体人均消费同比下滑1.6% 主要因公司推动质价比提升调整菜品定价与份量[1] - 平均每家餐厅日收入同比增长2.9% 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1] 成本结构分析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34%[1]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5.3% 主要因增加员工福利提升忠诚度[1]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2.9% 水电开支占比基本稳定[1] 盈利能力变化 - 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4%[1] - 整体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 反映质价比策略让利和精细化管理空间[1] 门店发展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开8家海底捞餐厅 关闭4家经营不佳餐厅[2] - 截至二季度末共拥有126家海底捞餐厅 同比增长4家[2] - 在火锅、烧烤及快餐等多品类开设原型店 第二品牌孵化稳步推进[2] 行业前景与预测 - 在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的背景下 公司具备广阔发展空间[2] - 公司单店模型不断优化 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2]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681万、5908万、7067万美元[2]
特海国际(09658):港股研究丨公司点评丨特海国际(9658.HK)
长江证券· 2025-08-29 05: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核心观点 - 特海国际在餐饮出海浪潮中凭借独特服务形式、优越品牌力和快速本土化适应能力成为中餐出海领先品牌 [2][9] - 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公司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9] - 公司单店模型持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 [2][9] - 看好火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及公司未来增长潜力 [2][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79% [2][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28亿美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2][6] - 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2.01亿美元,同比增长8.26% [6]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0.16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1万、5908万、7067万美元 [2][9] 业务表现分析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9% [9]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1% [9]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9] - 餐厅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门店扩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9] - 外卖业务增长得益于产品服务优化和与当地外卖平台战略合作 [9] - 其他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火锅调味品销售和"红石榴计划"第二品牌餐厅孵化 [9] 经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翻台率提升0.1个百分点至3.9次/天 [9] - 东亚市场翻台率表现优异,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4.9次/天 [9] - 整体人均消费同比下滑1.6%,主要因公司推动质价比提升,调整部分市场菜品定价与份量 [9] - 东亚地区人均消费同比提升3.6% [9] - 平均每家餐厅日收入同比增长2.9% [9] - 上半年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 [9] - 东南亚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2% [9] 成本结构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34% [9]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5.3%,主要因门店扩充和增加员工福利 [9]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2.9% [9] - 水电开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9] 盈利能力 - 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4% [9] - 整体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 [9] - 利润率下降主要因执行质价比策略对客户让利,以及精细化管理尚有提升空间 [9] 门店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开8家海底捞餐厅 [9] - 在东南亚和东亚关闭4家经营表现不佳餐厅(啄木鸟计划) [9] - 截至二季度末共拥有126家海底捞餐厅,同比增加4家 [9] - 新增门店主要来自东亚市场2家和其他市场2家 [9] - 已在火锅、烧烤及快餐等多品类中开设原型店(第二品牌孵化) [9]
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哥伦布大交换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51
餐饮出海浪潮背景 - 食物迁徙历史促成全球餐饮文化交流 大航海时代带来美洲作物与旧大陆物种交换 深刻改变全球饮食结构[2] - 2023年被视为餐饮出海新元年 连锁品牌集体加速海外布局 呈现与前三波出海浪潮不同的特征[3] - 前三波出海浪潮包括:19世纪中叶移民开设夫妻店 20世纪90年代国营品牌尝试 2010年前后海底捞等品牌改善经营策略[3] 出海企业规模与模式 - 特海国际在14个国家运营123家海底捞餐厅 东南亚占比最高达73家[3] - 全球连锁餐饮门店数Top20中半数为中国企业 最低门店数超8000家[4] - 新出海浪潮注重模式与组织出海 供应链和财务掌控成为核心 股权和加盟方式灵活 相比欧美品牌培训负担更轻[4] 区域市场实践案例 - 张亮麻辣烫海外门店近150家 覆盖东南亚/东亚/北美/澳洲/欧洲 泰国市场本土化成功 85%顾客为本地人[10] - 泰国采用核心商场+学校店型组合 本地化社交传播提升曝光与复购[12] - 快乐小羊全球直营店超100家 海外50余家 美国占40家 70%客群为非华裔 年接待超600万人次[21] 供应链系统升级 - 出海餐企全链路优化供应链 涵盖性价比/合规流程/周转率/毛利率/产品制备能力[13] - 食材调味品物流等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同步出海 2023年被视为供应链出海元年[14] 主流市场突破策略 - Panda Express北美运营超2300家直营店 2025年ACSI满意度达80分 较2024年提升4% 排名北美快餐第二[16][17] - 采用直营模式+高适应性 标志性菜品橙子鸡/北京牛肉/蜂蜜核桃虾针对本地口味改良[19][22] - 快乐小羊通过高端定位切入主流市场 英国首店设于大英博物馆对面 羊肉卷供应链需派中国师傅指导澳洲工厂加工[24] 组织管理与人才策略 - 海外业务负责人需兼顾市场开拓与文化桥梁作用 甜啦啦海外签约超200家店 设立国家层级经营架构[25][27] - 全球化战略成为一把手工程 企业高管直接参与市场调研定价决策 如快乐小羊董事长亲自考察柬埔寨市场[27] - 国际视野掌舵者推动出海进程 中国餐饮连锁模式在海外具备显著优势[4][27]
36氪出海·深度|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哥伦布大交换
36氪· 2025-08-15 04:07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述食物与人的因缘际会。 大航海时代带来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食物大迁徙——哥伦布大交换。新航道的开辟让美洲的作物进入旧大陆,带来了马铃薯、烟草、可可、番茄和辣椒这 些在今天看来必不可少的烹饪材料。同时,旧大陆也为美洲带去了甘蔗、小麦和牛,深刻改变了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餐饮企业的全球化,中式餐饮也逐渐在全球找到了越来越多投缘的食客。茶饮、点心、火锅、麻辣烫以及各个菜系都在探索海外顾客的 口味。许多企业也在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美食从"猎奇"走向海外消费者的日常餐桌,并探索如何建立新一代的全球连锁帝国。 无论是想做"中式餐饮的麦当劳",还是稳扎稳打陪伴一方水土的一代人成长,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全球食物大交换。 餐饮出海的新浪潮 元年是个特别讨喜的词汇。 对一个行业来说,元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势能。能够在行业发展的元年就有相关的业务规划和行动,意味着企业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行动能 力。 在最近一轮餐饮出海的浪潮中,大家普遍认为它的元年是在2023年。在这一年,众多连锁品牌开始集体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呈现的状态也 ...
中国餐饮品牌扎堆出海,美国市场真的好做吗?(上)|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2025-07-31 10:09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美国的核心动因 - 国内餐饮市场内卷严重、增长趋缓,出海成为寻找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1] -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025年餐饮服务销售额预计达1.5万亿美元,年增长4%)和成熟资本市场[8] - 美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规模达2亿+,虽门店数量约为中国市场的1/10,但单店营收高,总盘与中国相当[9][12][13] 美国市场的独特挑战 - **高准入门槛**:单店投资需80-100万美元(含加盟费/装修/货品),装修周期长达8-12个月[23][63] - **合规复杂性**:消防/卫生法规严苛(如纽约寿司传送带温度强制标准、撒盐操作限制)[68] - **劳动力困境**:纽约服务员时薪需20美元才能招到稳定员工,蓝领劳动力极度稀缺[74] - **房东强势地位**:优质地段竞业协议普遍,同一业态在shopping mall内仅允许单品牌入驻[60][61] 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冲突 - **服务标准差异**:海底捞式服务在美国难以复制(德州门店取消免费冰淇淋、服务响应慢)[46] - **供应链断层**:美式中餐供应链成熟(Sysco/US Foods覆盖全美),但正宗中餐/茶饮供应链依赖中国进口[78][80] - **菜单定位两难**:融合餐厅(40%正宗菜+60%本地化)因管理成本高被淘汰,需明确华人或主流市场目标[34][36] - **加盟体系水土不服**:缺乏区域保护导致同品牌加盟商恶性竞争(纽约出现5分钟步行距同品牌店)[21][22] 成功案例与关键突破点 - **茶饮赛道**:茉莉奶白单店月营收达20-50万美元,年利润超百万美元[70][71] - **特殊品类**:麻辣烫/灌汤包等跨文化接受度较高,张亮麻辣烫部分门店70%客户为老外[83] - **资本路径**:美国资本市场估值溢价显著(Chipotle PE达70倍),纽约门店对品牌估值提升明显[18][19] - **长周期红利**:签约租约普遍5+5年起,社区型品牌可持续经营20年以上[71][72] 战略建议与行业洞察 - **创始人亲历性**:一号位需All in北美市场,职业经理人决策效率不足[56][57] - **细分赛道选择**:EBITDA需超15%才适合连锁化,特殊品类利润率可达30%[51] - **节奏把控**:美国市场扩张缓慢(Panda Express年均新增几十家店),需放弃短期千店幻想[77][60] - **文化输出窗口**:国际化大城市(纽约/洛杉矶)对亚裔文化接受度高,媒体曝光助力品牌破圈[85]
沸腾火锅、香甜奶茶、劲道拉面……中国美食香飘海外 餐饮出海“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7-26 07:15
中餐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 中国美食如火锅、奶茶、拉面等已融入欧洲消费者日常生活 [1][3][5] - 德国柏林和西班牙马德里等地的消费者对中国菜如炒米饭、面条、烤鸭和火锅接受度高 [3][5] - 中餐厅在海外提供更纯正的口味以满足当地需求 [11][14] 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新一代中餐厅经营者采用数字化系统优化运营,如计算菜品销量以指导备菜,保持新鲜度并减少浪费 [13] - 数字化系统提升出餐效率,顾客点菜后厨师可直接查看需准备的菜品 [16] - 企业注重供应链稳定,布局标准化、现代化供应链,以区域性中央厨房为核心,结合本地采购和国际配送降低成本并缩短供应周期 [22] 中国餐饮企业出海现状 -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数量已达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19] - 中餐企业出海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经营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化 [19][22] - 海外中餐厅通过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6][11][22]
特海国际(9658.HK):汇兑亏损下降 同店翻台率增长
格隆汇· 2025-06-03 01: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汇兑亏损下降 [1] - 公司利润率4.1%,同比下滑2.5pct,主要因员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及租赁费用增加 [2] 业务分项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5%,占总收入95%以上 [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9%,主要因营销投入加大及配送网络拓展 [1]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7%,受益于第二品牌餐厅及火锅调味品销售增长 [1] 经营数据 - 整体翻台率3.9次/天(同比持平),同店翻台率4.0次/天(同比+0.1次/天) [1] - 客单价24.2美元,同比下降2.8%,因主动调价让利消费者 [1] - 餐厅日均销售额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同店销售额增长0.34% [1] 成本结构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同比+0.47%,因菜单升级及价格组合优化 [2]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1.42%,因人数增加及福利提升 [2]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0.46%,水电开支占比同比-0.14% [2] 门店网络 - 一季度新开4家海底捞门店,关闭3家,期末总数达123家 [2] - 东南亚/东亚/北美洲/其他地区门店数均同比+1家,东南亚为主要分布区 [2] 行业前景 - 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分散,公司具备本土化适应能力与品牌优势 [3] - 公司单店模型持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8.97/10.41/11.69亿美元,归母净利润4406/5515/6341万美元 [3]
特海国际(09658):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汇兑亏损下降,同店翻台率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6-02 09: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美元,受益于汇兑亏损下降,同比扭亏为盈 [2][6] - 在餐饮出海浪潮下,特海国际以独特服务形式、优越品牌力、快速本土化适应能力成为中餐出海品牌中的弄潮儿,在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的国际餐饮市场中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9] - 公司单店模型不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看好火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8.97、10.41、11.69亿美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37、5515.09、6340.58万美元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业务情况 - 海底捞餐厅经营增长稳健,其他业务保持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海底捞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37.9%/22.7%,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依然占整体的95%以上 [9] - 外卖业务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投资与营销以及餐厅覆盖范围扩大,配送网络拓展;其他业务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红石榴计划孵化的第二品牌餐厅,另一方面系火锅调味品以及品牌食品在当地客户、零售商中越来越受欢迎 [9] 经营情况 - 餐厅销售额增长,公司主动调整定价导致客单价下降。2025年一季度,公司翻台率3.9次/天,同比持平,同店翻台率4.0次/天,同比增长0.1次/天 [9] - 各区域顾客日均消费均有所下跌,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定价、菜品份量让利消费者,公司整体客单价24.2美元,同比下降2.8% [9] - 餐厅平均每日销售额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34% [9] 盈利能力情况 - 公司让利员工及消费者,利润率有所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水电开支占比分别同比+0.47%/+1.42%/+0.46%/-0.14% [9] - 员工成本大幅增长一方面是随着餐厅网络扩张,客流量与翻台率提升下,员工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司增加了员工福利,提升员工忠诚度与工作满意度 [9] - 原材料成本提升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菜单、升级产品以及提供更优惠的价格组合 [9] - 一季度公司利润率4.1%,同比下滑2.5pct,除上述因素外,还因公司随着餐厅增长,外包服务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增加以及短期租赁费用随员工福利投入增加而上升 [9] 门店情况 - 餐厅网络持续调整。公司一季度新开4家海底捞门店,同时继续调整经营不佳的餐厅,关闭了3家门店,截至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123家 [9] - 与2024年同期相比,东南亚/东亚/北美洲/其他地区门店数同比均增长1家,东南亚仍然是公司餐厅主要分布地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