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王健林被“限高”又取消 商业大佬如何面对人生低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07
9月26日,王健林因万达下属文旅项目1.86亿元执行案被下达限制高消费令。36小时后,限高信息悄然 撤销。万达集团回应称,此次系"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作为中国房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领域的代表符号之一,王健林被"限高",不仅是个体困境,更反映整个 行业转型的阵痛。这位中国前首富的起伏轨迹,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从狂热走向理性周期的一个缩 影。 那种"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快速扩张模式,已成明日黄花。1.86亿元不到王健林嘴里说过的"两 个小目标",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万达集团目前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达52.62亿元,更有47条 股权冻结信息。加上万达商管和万达地产集团,万达系被执行总金额超过70亿元。 因此,王健林在"虚惊一场"之后,还没有办法松一口气。从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上市的"对赌"失败,再 到2025年的"限高令",王健林不断启动"卖卖卖"模式,是断臂求生,更是一场难逆行业转型趋势的悲壮 转身。 王健林的"断臂"越发彻底,越发决绝,也在一定程度上映衬了他的悲壮。万达坚持市场化的"资产出 售"而非"债务重组",迄今未申请境内债整体展期,保留了信用记录,却也把全部压力集中在"卖得快、 卖 ...
海澜之家,陷入中年危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9-29 12:38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南风窗》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 ,作者张婉莹 简洋洋 盐财经 . 来源|盐财经 作者 | 张婉莹 简洋洋 编辑|江江 "A+H",又将增添一员。 继奶茶、潮玩、零食陆续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后,有"国产男装第一股"之称的海澜之家也盯上了港股市场这波热度。 9月26日,拥有超过7200家门店的男装巨头——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海澜之家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图源:海澜之家 从2014年借壳凯诺科技登陆A股市场,到如今寻求港股上市,十余年过去,海澜之家也站上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这句火遍大街小巷的魔性广告语,曾吸引了无数男性消费者走入海澜之家的门店。A股上市后,这家男装巨头凭借独 特的"轻资产+类直营"模式,长期稳坐国产男装头把交椅,缔造了服装行业的"海澜神话"。 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经的行业霸主,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局。8月底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海澜之 家当下的尴尬处境。 海澜之家代言人 曾舜晞 拍摄的广告图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营业收入 ...
王健林差点被赶下“牌桌”
搜狐财经· 2025-09-29 09:38
但这已并非万达首次陷入执行纠纷。 9月初,北京金融法院已新增一则对万达的执行信息,标的超4亿元。截至目前,万达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突破52亿元,同时背负94亿元股权冻结,其中上海 万达网络金融与小额贷款两家公司的冻结股权占比超九成。 9月末,大连万达集团及法人王健林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高涉及执行标的1.86亿元。从昔日"中国首富"到无法乘坐飞机头等舱、 入住星级酒店,巨大的身份反差让这一消息震动社交平台。 很快,情况发生反转,9月29日,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有媒体报道本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细究这几年的万达发展,诸如此类风波数不胜数,有些甚至早已埋下了伏笔,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与万达的生存命题,似乎也成了中国一代民营企业管理 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强势崛起」到「大势已去」 1988年,中国成立房地产公司需要100万元注册资金,王健林就借了100万。 据他自己说,借款必须找人担保,担保人拿走50万元,实际上只拿到50 万元,而且借100 万元给他的人,要求他5年还款,每年25%的回报。看起来条件非 常苛刻,但彼时王健林骨子里的风险精神就 ...
连环爆,安克再召回48万个充电宝,创始人3小时访谈只字未提
36氪· 2025-09-25 04:10
召回事件概述 - 美国CPSC公告召回约48.1万个安克移动电源 因存在火灾和烧伤隐患 已收到33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报告 包括4人轻度烧伤和1起严重财产损失 [1] - 公司回应称此次召回与6月国内召回属同一批次 因流程原因美国CPSC延迟发布 [1] - 2025年6月以来累计召回充电宝235.2万个 若全额退款可能导致经济损失4.32亿至5.57亿元 [1][4][6] 召回产品详情 - 6月召回115.8万个PowerCore 10000型号A1263充电宝 涉及19起火灾报告 包括2起轻微烧伤和11起财产损失 [4] - 国内同期召回71.3万个基础款移动电源 涉及型号包括A1642(14,327件)、A1647(134,854件)、A1652(109,450件)等7个型号 [4][6] - 最新召回48.1万个充电宝 型号与国内召回一致(A1647/A1652/A1257/A1681/A1689) 售价30-50美元 [1][7] 财务影响 - 三次召回涉及销售额:115.8万个约2.23亿元(27美元/个)、71.3万个1.06-1.63亿元(149-229元/个)、48.1万个1.03-1.71亿元(30-50美元/个)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67亿元(同比+33.36%) 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33.8%)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32亿元(同比暴跌234.58%) [9] - 存货余额52.9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0.61亿元(增幅63.73%) 现金流恶化主因提前备货支付及职工现金增加 [9][10] 管理与企业响应 - 公司承认问题源于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改核心材料 已终止与该供应商合作并切换供应渠道 [6] - 建立全链路电芯监测体系 包括组建专家团队、建设检测实验室及大数据生产监控平台 [6] - 提供三种补偿方案:全额退款、升级换购或订单金额+50元代金券 并通过多渠道推进召回流程 [6] 管理层动态与战略调整 - 9月新增董事会秘书彭文婷(原投行业务背景)及首席营销官贾净东(原vivo品牌高管) 反映公司强化资本运作与市场营销意图 [9][10] - 创始人阳萌在3小时访谈中未提及召回事件 其管理风格强调赋权业务单元 被指可能导致质量监管缺失 [12][13] -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小米充电宝销量提升 倍思、绿联以低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10] 市场反应与风险 - 亚马逊平台已下架相关召回型号产品 [1] - 高存货规模若无法快速出清可能引发减值风险 叠加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 [10] - 轻资产模式对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 需优化质量监管体系以应对行业快速迭代特性 [13]
安克的危机,不止充电宝
虎嗅· 2025-09-25 02:20
召回事件概述 - 安克创新因火灾和烧伤隐患在美国召回约48.1万个充电宝 目前已收到33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报告 其中4人轻度烧伤 1人严重财产损失 [1] - 此次召回与6月国内召回属同一批次 因流程原因美国CPSC延迟发布 [2] - 3个月内累计召回充电宝235.2万个 包括美国115.8万个 国内71.3万个及新增美国48.1万个 [4][5][6] 财务影响 - 全额退款可能导致4.32亿至5.57亿元经济损失 其中美国首次召回销售额约2.23亿元(27美元/个) 国内召回销售额1.06-1.63亿元(149-229元/个) 新增美国召回销售额1.03-1.71亿元(30-50美元/个) [6][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33.36%) 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33.8%)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暴跌234.58%至-11.32亿元 存货余额较上年末增63.73%达52.95亿元 [9][10] 管理动态 - 本月新增董事会秘书彭文婷(具深交所任职资格)及首席营销官贾净东(原vivo品牌高管) [9] - 创始人阳萌在3小时访谈中未提及召回事件 其管理风格倾向于体系构建而非业务细节管控 [14][15] 运营风险 - 召回根源为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改核心材料 暴露轻资产模式存在质量监管缺失 [15] - 行业竞争加剧:华为 小米抢占国内市场 倍思 绿联以低价策略侵蚀海外份额 [12] - 高存货规模可能引发减值风险 尤其在产品形象受损及迭代快速的行业背景下 [12]
连环爆! 安克再召回48万个充电宝,创始人3小时访谈只字未提 | BUG
新浪科技· 2025-09-25 00:29
产品召回事件 - 美国CPSC宣布召回约48.1万个充电宝 因存在火灾和烧伤隐患 已收到33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报告 其中4人轻度烧伤 1人严重财产损失 [2] - 今年6月美国CPSC曾召回115.8万个PowerCore 10000型号充电宝 当时收到19起火灾报告 包括2起轻微烧伤和11起财产损失 [3] - 国内6月同步召回71.3万个充电宝 国内外三个月累计召回235.2万个产品 [3][5] 财务影响 - 召回产品若全额退款 将导致4.32亿至5.57亿元经济损失 其中美国召回产品销售额约2.23亿元(115.8万个/27美元) 国内召回销售额1.06-1.63亿元(71.3万个/149-229元) 最新召回销售额1.03-1.71亿元(48.1万个/30-50美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长33.36% 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33.8%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32亿元 同比暴跌234.58% [6][7] - 存货余额52.95亿元 较上年末32.34亿元增加20.61亿元 增幅达63.73% [7] 管理运营 - 近期发生高管变动:彭文婷正式出任董事会秘书 原vivo高管贾净东出任首席营销官 反映公司加强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的意图 [6][7] - 创始人阳萌在3小时访谈中未提及召回事件 其管理风格偏好构建体系而非深入业务细节 采用联邦式赋能模式 [9][10] - 召回原因为电芯供应商私自更改核心材料 暴露轻资产模式存在质量监管缺失和供应商管理问题 [10] 行业竞争 - 充电宝行业面临华为 小米等品牌销量提升 倍思 绿联以低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公司市场份额正被蚕食 [7] - 高存货规模若无法快速出清可能引发存货减值 进而影响利润表现 [7]
信达地产“非标准化代建”
36氪· 2025-09-23 02:0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背靠中国信达 采用金融地产战略 通过不良资产管理业务联动和地产基金运作实现扩张 [2][3] - 公司转向轻资产模式 主要为纾困项目提供代建代管和增量资金服务 区别于传统商业代建 [3][10] - 公司重构代建业务模式 向投融、代建及运营一体化转型 参设200亿元基金参与问题企业纾困 [16][17] 土地获取与地王项目 - 2015-2016年期间公司耗资439.56亿元获取八宗地王项目 包括123.18亿元杭州滨江奥体地块 [4] - 2017年起行业进入"五限"调控周期 高价地项目导致去化困难与利润压缩 [4][5] - 公司已停止公开市场高价拿地 2025年上半年新增土储45.81万平方米全部来自代建业务 [10] 资产减值与业绩表现 - 2019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67亿元(同比增1955.92%) 其中存货跌价4.2亿元 [6] - 2020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98亿元(同比增156.53%) 存货跌价11.71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9.58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16.3亿元 其中开发成本计提跌价3.98亿元 开发产品计提跌价12.24亿元 [6][8] - 合肥北麓雅舍项目计提跌价2.1亿元 该项目楼面价7059.85元/平方米 较周边二手房存在5500元/平方米价差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78亿元(同比降29.78%) 归母净亏损36.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06亿元) [9] 代建业务发展 - 代建业务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新增代建面积167.51万平方米 2023年73.13万平方米 2024年31.43万平方米 [10] - 2025年上半年代建业务贡献销售额11.89亿元(占总额22.32%) 销售面积5.83万平方米(占比20%) [12] - 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28.05%降至2025年上半年4.19%(降7.36个百分点) 代建业务利润率较低 [14][15] - 公司通过合资方式拓展运营业务 与德必集团合作文创园区 与base佰舍、华住·城家布局长租公寓 [17]
一家33岁老国货陷入“破产”风波
36氪· 2025-09-22 11:40
又一国货老品牌传来了破产重整的消息。 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上海瑞慈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瑞慈)被其债权人卡莱 丽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卡莱丽)申请破产清算。上海瑞慈是昔日国货护手霜龙头东洋之花的母公司, 一时间,关于"东洋之花倒闭"的消息冲上热搜。 不过事实上,针对卡莱丽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法院因认定上海瑞慈"尚有清偿能力"当庭驳回。也就是 说,东洋之花破产重整实为误读。 虽然法律层面上海瑞慈(东洋之花)并未构成破产条件,但风波还是不可避免地将这一老牌国货品牌的 经营问题暴露台前。 针对这一案件,当时法院给出的裁判结果是,要求上海瑞慈支付卡莱丽2537541.5元加工款及违约金。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上海瑞慈并未按时履行判决。 于是今年3月,卡莱丽以上海瑞慈"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 民法院申请对其破产清算。 不过在法院听证阶段,上海瑞慈称其并不具备破产原因:第一,其对外欠付的款项在陆续归还中,并正 在开发新产品配方以提升盈利能力;第二,其核心资产"东洋之花"商标,估值约为人民币1700万元,如 进行破产清算则可能导致原有的销售渠道和商标价值等无形资产丧失市 ...
江山欧派(603208):行业下行+公司战略调整导致业绩短期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9-17 12:27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8.68亿元同比下滑39.82% 25Q2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下滑42.9% [1] - 25H1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滑90.39% 25Q2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滑91.3% [1] - 25H1毛利率17.62%同比下降4.61个百分点 25Q2毛利率21.52%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 [2] 收入结构 - 代理经销渠道收入4.94亿元同比下滑44.42% 直营工程渠道收入1.93亿元同比下滑51.46% [1] - 外贸出口渠道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09.82% 加盟服务渠道收入0.66亿元同比增长22.32% [1] - 代理经销商数量达7.2万家 报告期内新开拓超过9000家 [1] 费用与现金流 - 销售费用率7.74%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4.74%同比上升1.71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3.83%同比上升0.66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1.62%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 [2]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9.48亿元 收现比109.2%高于去年同期的102.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99亿元 较去年同期-1.38亿元有所改善 [2] 战略调整 - 主动收缩传统地产直营业务 加强应收管控 [1] - 开拓酒店、办公、医院、康养等新业务赛道 [1] - 外贸出口聚焦中东、东南亚区域 锁定主流渠道和客户 [1] - 商业模式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 管理模式转向扁平化矩阵式 [3] 业绩展望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0.6亿元 26年0.72亿元 27年0.77亿元 [3]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公司积极变革应对行业变化 [3]
沉寂9年,居舍酒店携王炸团队归来?
36氪· 2025-09-17 04:04
深圳居舍酒店项目概况 - 太古酒店集团任命Kristina Snaith-Lense为深圳居舍酒店总经理 负责团队筹备及2027年开业事宜[1] - 该项目是集团近九年来首个全新项目 也是首个仅以酒店运营方身份参与的项目[1] - 酒店位于深圳湾腾创未来项目T2栋 楼高75米 面积约2.5万平方米 拥有115间客房及44间公寓式住宅[2] - 业主方为腾讯集团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8万平方米 由奥雷·舍人事务所设计 预计2026年竣工[2] - 室内设计由傅厚民AFSO团队担纲 其与太古酒店合作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香港奕居项目[3] 居舍酒店系列发展历程 - 系列首作北京瑜舍于2008年开业 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酒店处女作 采用"都市绿洲"设计理念[4] - 系列特点包括:依托太古地产、约100间客房体量、先锋设计师操刀、注重当代艺术空间平衡[5] - 2015年成都博舍开业 融合清朝历史建筑与现代设计 展现"半新半旧"风格[8] - 2018年上海镛舍开业 是系列中唯一融合酒店与公寓的项目 由意大利建筑师皮埃尔·里梭尼设计[9] - 北京瑜舍2015-2023年累计亏损18.46亿港元 同期太古零售物业收入达71.43亿港元(2023年同比增长22.12%)[6] 港资酒店行业战略转型 - 港资高端品牌转向轻资产模式 通过特许经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项目[10] - 重点挖掘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存量物业 成本较低且投资回收期更短[10] - 文华东方与北京天街集团(国资委下属)合作改造前门39个四合院院落[11] - 文华东方与同属怡和集团的香港置地协同合作 中国已开业9家酒店中4家与香港置地相关[12] - 港资品牌选择业主时重点关注资金实力、物业位置及运营管理能力 倾向核心地段物业[16] 行业挑战与制约因素 - 轻资产模式下现金流依赖酒店自身运营数据 对品牌管理能力要求极高[15] - 需维持设计感与品牌一致性 避免因成本压缩影响品质[16] - 选址多集中于具备商业集群效应的核心地带 可选范围相对受限[17] - 港资酒店背后多为资产巨头(如怡和集团、嘉里集团、嘉道理家族) 拥有深厚资本护城河[15]